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给一颗星星找片夜空
①一个极寒冷的圣诞夜,大雪纷纷扬扬地飘洒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小镇上。这个小镇极贫困落后,除了漫天的飞雪,找不到一点圣诞的气氛。镇西边有一户人家,还亮着微弱的灯光,一个十岁的男孩正在灯下写信。
②男孩时不时地搓搓冻得冰冷的手,这时,他的母亲走过来,问:“孩子,你在给圣诞老人写信吗?”
③男孩叫克里,他对母亲说:“不是,我在给自己写信!我已经给自己写了好多信了!”母亲闻言,心里一阵感伤,这个孩子,心里是有着太多的苦。克里自出生就有残疾,一条腿短些,而且,一只眼睛几乎没有视力。家庭的艰难,又不能给他看病,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一直在家里自学着学校的课程。
④镇上有一个年纪最大的老者,也是全镇最有学问的人。克里一有什么难题总是去请教他,不管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的,老者都耐心地给他帮助,这几乎就成了克里生命中的一盏灯。他真怕,有一天,这盏灯在岁月的风中熄灭,他的生活是不是就会完全地暗无天日。克里除了那个老者,几乎不见任何外人,只是把自己封闭在小屋子里,或者于无人的夜晚,在镇外的荒野上闲逛,看着那些暗暗的辽阔发呆。
⑤圣诞后的一天,克里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老者去世。他站在自家的后院,远远地看着人们把老者葬在郊外的原野上,太阳明晃晃地照着无边的雪野,可他却觉得一切都是黑暗。他变得比以前更孤独封闭了。
⑥一周之后,母亲给他一封信,说是那老者留给他的,而且叮嘱一定要一周后才能给他看。克里一阵激动,他急切地想知道老人到底要告诉他些什么。老人在信的开始写了一件事,那时克里对天文着迷,曾好几次去找老人请教星辰的问题。老人给他看了各种星星的图片,他那时很吃惊,看起来那么明亮美丽的星星,真实的面目却是满目疮痍。老人在信中告诉他:“星星那么美丽,是因为它们能发出光芒来,更因为它们能置身于黑黑的夜空之中。我的孩子,你不是丑陋的,就像那些星星一样,而且,离开我的七天,你是不是认为生活完全黑暗了?你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夜空,你该散发出光芒来,展现你的美丽!”
⑦从此,克里心里便有了自己的愿望,他要把自己变成夜空里最亮的星星,既然不能像别人那样在阳光下幸福地生活,那么就在黑夜里璀璨吧。这在别人眼中是根本没有希望成功的事,可他却一直坚定着自己的信心,他没有放弃学习,后来,他去了外面上大学,毕业后回到小镇,竞选上了镇长。
⑧几年之后,克里硬是凭着自己的才能改善了小镇的环境,然后又想方设法地拉来资金,把小镇周围变成了风景怡人之地。这还不算,他还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以自己的语言,打动了附近一个大城市中的一位大学校长,在小镇开了一个分校。几年后,那所大学的总部也迁了过来。此时的小镇已经是今非昔比,渐渐许多人迁居而来,只为了周围美丽的环境。在那些年中,许多大学纷纷迁来或成立,这个曾被上帝遗忘的小镇,竟成了一个大学城。而且,来旅游度假的人越来越多,小镇的人口和面积比原来增加了数十倍。
⑨又一个圣诞夜,年迈的克里坐在灯下,外面依然是大雪纷飞。他依然在写信,从小到大的每一个圣诞夜,他都没有停止过写信。只是,后来他的信不是写给自己,也不是写给上帝和圣诞老人,而是写给那位曾给他一片夜空的老人。他在信中写道:
⑩“亲爱的老师,现在的蒙大拿州的波兹曼小镇,已经成为西部十大魅力小镇之一了。您还记得吗?这个曾被上帝遗忘的地方,原来是那么丑陋落后,可是您让我知道,小镇也只是一颗星星,它也一直处于黑暗之中,我努力让它发光,就像当初,您给了我这颗小星星一片夜空一样。是的,是苦难让我实现了生命的价值,也是苦难让小镇成长起来,一颗充满希望的恒心,就是苦难中芬芳的来源,就是夜空中最美最亮的那颗星星!”
(作者:包利民。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的自然环境描写是否多余?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2.结合上下文语境,说说你对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太阳明晃晃地照着无边的雪野,可他却觉得一切都是黑暗。他变得比以前更孤独封闭了。
3.老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给克里写了一封信,叮嘱克里的母亲一定要在他去世一周后才能给克里看,为什么?
4.文章主要写老者对克里的影响,为什么还要写克里的母亲?请简要分析。
(补充设问)
5.仔细阅读文章,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6.有人认为本文的主题是“无论处在怎样的困境中都要相信自己,努力让自己发光,实现生命的价值”;还有人认为本文的主题是“小小的鼓励能给他人带来巨大的影响”。请说说你的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黑板张挂在我的耳朵里
①那年8月,树上的鸣蝉刚扯开嗓子叫,我就骑着自行车,匆匆赶到30里外的县城高中上学。升入高三,即将面临高考,学校通知我们提前到校学习高三的内容。
②经过一天的学习,我们也累了,站在阳台上吹了一阵热烘烘的晚风,陆续回到宿舍用冷水冲一下身子,倒头就睡了。这样热的天,一个宿舍还住着20个人,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宿舍卫生环境的恶劣,舍内空气十分污浊,很多同学因此染上了红眼病,我也未能幸免。
③一切的苦和痛,咬咬牙能挺过去的,于我都不是大问题,唯独生病是我不能面对的,甚至被认为无足轻重的红眼病,对我都有可能是一场灾难。我拿不出买眼药的钱,因为父亲自我读高中那天起,就开始生病了,而且还是每个月都要消耗几百元的肝腹水。我用的每一分钱都是父亲从医药费里抠出来的,除了交伙食费,我身无分文。我侥幸地以为,过不了几天,我的红眼病就会不治而愈。
④然而红眼病并没有如我想象的那样好转。一个星期后,我突然发现,我再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了。我慌了,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家里人的目光全集中在父亲身上,父亲的病已经让他们焦头烂额、无暇旁顾。我担心继续发展下去,我的眼睛真的会瞎。幸运的是,红眼病终于不治而愈了。接踵而来的,却是我的眼睛看书时又酸又涩,见光就疼得无法睁开,我再次陷入恐慌。
⑤我的成绩直线下滑。为了挽住颓势,我想尽了办法。我近乎麻木地做着重复的动作,希望眼睛能够在书本上多停留几分钟,努力将眼睛眯起来的时候,能够将黑板上的字看得更清楚一点。我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一次摸底考试中,我的成绩跌至班级的倒数几名。我陷入了绝境,黑板上是白茫茫的一片,耳畔环绕着同学的“嗡嗡”低语。我急得浑身冒汗,无奈地趴在了课桌上。但我意外地发现,只要静下心来,就能听清老师说的话。于是我就趴在课桌上,认真聆听,仿佛我的耳朵里张挂着一块小黑板,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能清晰地呈现出来。
⑥记得那个上午第三节的物理课,老师提问,叫了坐在前面的几个同学,都回答不上来。坐在后面的同学却是无所顾忌、骚动不安,老师沉着脸盯着后排。我依然认真地趴着,却听到老师点我的名。教室里立即发出了哄笑——同学们包括我自己都心知肚明,老师这是要为难我,拿我立威,让后面的同学安静。我没有犹豫就站了起来,说出了我的想法。我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班级里排名靠前的几个同学都没能回答出来。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同学们都盯着我看,脸上满是惊愕,仿佛我是一个他们完全陌生的插班生。后面的同学们偷偷朝我竖起大拇指,一直被漠视、讥笑的群体,现在由我代表他们,在全班同学和老师面前长了一回脸,拿回了属于我们的尊严。
⑦我的成绩就像熬过冬天的一株小草,虽然没有大树的伟岸婆娑,也没有花朵那样美丽鲜艳,但是也有了自己的一抹青绿。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希望是渺茫的,但是我不会放弃,也不敢放弃。每天,我都认真地趴在课桌上,在耳朵里张挂起黑板,心无旁骛地汲取着知识,计算较多的时候仍然有些吃力,但我的成绩还是一点点地提高了。在随后到来的预选考试中,我幸运地拿到了高考入场券,成为全班六十几个人中幸存的二分之一,成为后面几排中硕果仅存的一个。
⑧高考时,我踩着录取线考进了师范院校,成了老师眼中的一个奇迹。去学校转团关系时,老师特地从课堂上跑出来问我,因为全班只考上10多个,而我是最不可能的一个。我指了指自己的耳朵认真地说,在这里,张挂着一块黑板——老师课堂上讲的,我都看得见。
(作者:嵇少波。有删改)
1.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我”的角度,补全情节。
→→→
2.第⑥段中当“我”正确回答出问题时,为什么“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
3.下面的句子极富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我的成绩就像熬过冬天的一株小草,虽然没有大树的伟岸婆娑,也没有花朵那样美丽鲜艳,但是也有了自己的一抹青绿。
4.第⑧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补充设问)
5.请结合全文,说说文章以“黑板张挂在我的耳朵里”为题有什么妙处。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露珠与珍珠
①下班路上,一个亲切的声音呼唤我停下。路边站着个单薄素净的陌生女人,汗津津的脸对着六月的夕阳,盛满笑意的眼睛迎向我,眼角有细密的皱纹。她身旁停着辆旧自行车。我以为她认错了人,回赠她一个善意的微笑,准备离开。她怯怯地说:“老师,我等您好久了。女儿说您工作太忙,家务事也多,所以不敢去学校和家中打扰,可我实在想和您说几句话,就早早来到这条路上等。我在女儿的班级合影上见过您,不会认错您的模样。”细辨她说话的声调语气,有些熟悉。她,该是我哪个学生的家长吧。
②“你是……”她说出女儿的名字,双眼晶莹莹的,“我就是想亲口对您说声‘谢谢’,如果没有您的关心,我女儿不会是现在这乐观向上的样子。”她推起自行车:“老师,您骑上车,免得耽误回家做饭。”我以为她与我顺路,便和她骑车慢行,她一直护在我左侧,嘴里絮絮地说,吐出的每个细节都是感激我的缘由。我,对她女儿做了些什么呢?我努力回想,只忆起不久前的两个镜头:
③丁香在窗外绽出一树紫一树白,孩子们开了窗,一张张笑脸就在馥郁的香气里盛开。一个女孩儿却恹恹地伏在桌前,泪水打湿了书页。这个女孩儿,有着很强的逆反心理,曾经骄傲地站在我面前,抗议我对她善意的约束。我走到女孩儿身边,掏出纸巾轻拭她的脸,然后领她到办公室,女孩儿哭诉着痛苦和悲伤——突来的心肌梗夺走了父亲的生命。之前参加家长会的都是她的父亲,敦厚结实的样子,总让我想到父爱如山。那么可靠的山,竟然崩塌了。我鼻子酸酸的,把女孩儿揽在怀里,抚摸着她的肩:“要学会坚强!除了妈妈,爱你的还有同学和老师……”丁香花谢去的时候,女孩儿脸上忧郁的阴云也悄然散去。
④转眼,金色的蔷薇爆满枝,奋斗的五月。晨光中,琅琅的读书声淹没了女孩儿的沉默。那个女孩儿,呆呆地望向窗外,红肿的眼睛像桃子。我拉着女孩儿走向窗外的花园。小心问询,我听懂了女孩儿的迷惘——她找不到学习的意义: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帮人加工衣服,也赚不了多少钱。失去爸爸的她害怕母亲再为她累倒,想辍学帮母亲,母亲死活不同意,她和母亲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我让她和我一起蹲在草坪边,指点她看草叶上的露珠。一缕缕阳光流泻在草叶上,一颗颗晨露闪烁着七彩变幻的光。我说:“草叶上的小世界都这样神奇美丽,天地广得很,许多精彩还等着你去欣赏呢,只不过,你得插上知识的翅膀。要是真的疼母亲,就给她的苦一份希望的甜……”太阳渐渐升高,草叶上的露水不见了,新鲜的草坪绿得晃眼。
⑤电话铃急促地响起,一个女人焦急地向我求助:“老师,请您劝劝我的女儿……”没把话说清楚,声音就哽咽了。打电话的是女孩儿的母亲。
⑥那天下午,女孩儿来上学,看我的眼里含着歉意的笑,俨然是一个知错要改的孩子。
⑦到我住的小区门前,下了车,女人和我道别。我约她到家里坐,她满脸愧疚地告辞:“这一路听我唠叨,已经耽误了您做饭的时间,等您闲了,我一定带女儿去家里感谢!”女人调转车子,朝陪我来的方向折回去。忽然记起,问过女孩儿的家,在城市的另一边,与我家隔得很远。
⑧没想到,于我来说那么微不足道的两个细节,竟换来这位母亲如此厚重的感激。这份感激,让我在疲惫的黄昏,感悟到忙碌日子里付出的那些琐碎的意义:生命旅程中,我们对别人的细言微行,虽然只是一颗颗易随时光蒸发掉的朝露,但因为折射了爱与感恩等许多人性中的美好,便会积淀成岁月里光彩夺目的珍珠,成为人世间最璀璨动人的瑰宝。
(作者:王继颖。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我”关心帮助女孩的两个细节。
2.请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A)路边站着个单薄素净的陌生女人,汗津津的脸对着六月的夕阳,盛满笑意的眼睛迎向我,眼角有细密的皱纹。
(B)到我住的小区门前,下了车,女人和我道别。我约她到家里坐,她满脸愧疚地告辞。
3.文章第③④段对“丁香”“金色的蔷薇”“露珠”等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要是真的疼母亲,就给她的苦一份希望的甜……”一句话的理解。
(补充设问)
5.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亲爱的摆渡人
①灿黄的阳光从油绿的叶隙筛落,老电扇把夏日的阳光搅拌得又稠又倦。我正埋首写字,汗水打湿的纸面浸透窗外的枝条疏影,身后传来打水回来的室友的尖嗓子:“楼下有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太太,逢人就问认不认识你。”
②王老太坐在花丛边低矮的石栏上,扇动手里的报纸,脸上的汗珠正大把大把地往下滴。她确认我的学生证后,拿出一张折得很整齐的纸:“这是你的稿费单,问了许多人才知道你住在这一栋楼。你留个电话号码给我,下次来信我给你打电话。”我捏着稿费单,第一次觉得南方的夏天这么动人。
③王老太是在教学楼后的一间小平房工作,窗子上用铁丝拴了一块小黑板,写着“传达室”。房内被水泥墙隔成两间,里屋做了卧室,外屋安置了许多柜子和书架,塞满了大大小小的信,像白鸽翩飞的广场。王老太踮脚在架子上层取下我的信,用袖口擦了擦,双手递给我,眼睛笑起来,周边的皱纹就开成一朵雏菊。
④“像你这么爱写字的孩子不多了,你真厉害!”
⑤她拉着我的手,把我送到门外,塞给我两个大橘子,______________路边的花开得正艳,满满当当的紫红色汇在一起,像天边遗落的一朵火烧云。
⑥初遇王老太时,我正处于一段无比灰暗的时光。我每天敲敲打打写了不少文章,但能发表出来的没有几篇。我终日对着空空如也的收件箱,把一篇篇稿件像塞满希望的漂流瓶般送出去,然后再无音讯。那段日子,我敏感得只觉草木皆兵,任何一丝颤动,都会让我溃不成军。而王老太穿过万里冰封,为我衔来了第一枝橄榄枝。
⑦无论我多久才幸运地发表一篇文章,收到样刊的王老太总是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她握着话筒告诉我是某某杂志社寄过来的,话语间满是祝贺与称赏。取完信,王老太总会扯着我的袖子,拉我一起吃饭。
⑧我和王老太形成了默契,每次我的样刊到了,她可以先拆开看。王老太坐在门口的小凳上,手捧杂志,戴着金丝细框的老花镜,慢悠悠地读,表情和拉斐尔画里的人物一般安恬。
⑨那两年,我是一头扎进文字海洋里的孩童,她是我的摆渡人,风雨无阻地把我从此岸护送到彼岸。
⑩王老太读过那么多我的故事,而她的故事,很久以后我才翻开第一页。
⑪大二那年的中秋节,室友都回了家,偌大的寝室徘徊着我一个人的脚步声。我去取信时,王老太正在小厨房里擀面皮,昏黄的大灯泡给她的身影染上一层光晕。
⑫“快去洗菜,今天留下来吃饭。”
⑬“天啊,都是我最爱吃的菜!”
⑭王老太抿嘴笑,我才想起来自己曾在某篇文章里写过饮食喜好,脸一下子羞得通红。她去卧室拿出新鲜的莲蓉月饼,推开那扇木门,月光涌入狭小的房间,落在床头柜的相框上,穿着碎花裙的女孩子躺在父母的怀里笑容很甜。我才知道王老太也有一段疲倦的过往。她近四十岁时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娟娟。上初中那年,娟娟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医院找不到与她相匹配的骨髓。她睡在病床上,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渐渐失去了呼吸。
⑮王老太从抽屉里取出几本泛黄的卡通日记本,里面写满稚嫩的正楷字,每一笔一画都很用力认真。“孩子,她和你一样爱写字。”王老太瘦弱的身影慢慢矮了下去。我蹲在地上,把泣不成声的王老太拥入怀中,心酸得说不出话。
⑯落叶染黄窗台的时候,我进入了大三。经过一个漫长暑假的沉淀,我猜小信箱已经被喂得饱饱的。于是,我吃饭、走路、看书总是下意识地看手机,连上课也开着响铃,生怕错过王老太的消息。
⑰手机平静得像二月的海。我跑去传达室,那间平房已经被大大整修了一番,刷上了油亮的漆。小黑板也不知所踪,取而代之的是铝合金的门匾。几个年轻人搬着箱子走来走去,却始终不见那个熟悉的身影。
⑱门边坐着一个烫着卷发的中年女人,我去查找信件,她想了想,说:“好像是有你的好几张稿费单,都快要过期了!”我连连道歉,小心地询问王老太的情况。“假期时,王姐犯心脏病,被她儿子接回老家了。”“阿姨,以后如果有我的信,你可以给我打电话吗?”我迅速写下一串电话号码,不等对方回答就连忙道谢跑走了。可是,我的手机再也没有响起过。
⑲大学毕业后,我因为工作的原因搬过很多次家。给我送信的有笑容可掬的保卫处大叔、穿着绿衣服的邮局小伙儿、满口乡音味儿的阿姨,他们在晨光熹微的清晨或红霞漫卷的黄昏赶来,再匆匆离去,缘分温柔而清浅。
⑳王老太,时隔多年,我依然是那个以梦为马,奋笔疾书的少年。我成了文字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从这家杂志搬到那家杂志,想着某一天远在他乡的你能在无意间看到我的名字,看到我未说完的话。
(作者:刘斌。有删改)
1.文章记叙了“我”与王老太相处的经历。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概述“我”与王老太相处的经过。
(1)王老太费尽心思给“我”送稿费单。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时间祝贺“我”发表文章,并拉“我”吃饭。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二那年中秋节,“我”到王老太家吃饭后,才了解到她的心酸事。
2.简要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
王老太踮脚在架子上层取下我的信,用袖口擦了擦,双手递给我,眼睛笑起来,周边的皱纹就开成一朵雏菊。
3.请根据上下文,在第⑤段横线处补写出“我”的心理活动。
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其他的送信人,这样写有何用意?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敞亮的世界
①父亲得了癌症,晚期。自从他住进医院后,我就成了那里的常客。
②那段日子,所有的放疗、化疗都用尽了,父亲的病情却一点都没有好转。每次疼痛发作,他总是咬紧牙关,哪怕身体痛得打颤,脸上冒汗,他也不呻吟一声。我说,爸,如果你感到疼,你就喊出来,这样也许会好受些。我每次这样和他说时,他总是轻轻地对我说:“我又不是小孩子,再说,那样会影响别的病人,多不好!”
③父亲说的别的病人,指的是和父亲住在同一个病房里的一个年轻男孩。这个男孩刚17岁,患的是一种罕见的癌症,和父亲一样,已经救治无望。当父亲这样说时,我看到窗外的阳光,像天鹅绒一样,大片大片地落在那个男孩洁白的被单上。我一边轻柔地抚摩着父亲那双枯瘦的大手,一边听他唠叨着他走后的事,我的泪竟当着他的面潸然而下。
④一天,一个年轻的值班医生来到病房里,悄悄对我旁边男孩的父母说:“在医院的眼科病房里,有一个女孩急需换眼角膜。你们能否商量一下,如果你们的孩子走了,你们是否自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
⑤听说要捐献眼角膜,那位本在悲伤中的母亲,突然号啕大哭。她一边哭着说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身体不完整地离开,一边推搡着医生,威胁说谁敢动她的儿子,她就要和谁拼命!
⑥看着被推搡的医生,我终于忍不住了,小声嘀咕说:“如果你儿子治不好,把眼角膜捐给别人,让别人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不是好事吗?”
⑦谁知,我刚说完,那位母亲突然就把矛头指向了我,大声吼道:“你想做好事,怎么不让你的父亲来捐?”对这母亲的反问,再看看奄奄一息的父亲,我哑口无言。
⑧已是深夜,守卫在男孩身边的母亲,还在小声地抽泣着。我伏在父亲的床头打盹。睡梦中,我隐约听到父亲在唤着我的小名,我一睁眼,听见父亲吃力地说:“三子,明天你和医生说说,看看我的眼角膜,能不能捐给那个孩子。”
⑨我怀疑我是不是听错了。在我印象中,父亲可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最忌讳的就是带着残缺离开这个世界!可父亲说的话很干脆,男孩的父母都听见了。我张大嘴巴,惊愕地看着父亲。见我恍惚的样子,父亲盯着我看了半天,又用颤抖的声音一字一顿地对我说:“孩子,我还不想死,把我的眼角膜捐给别人吧,给他一双明亮的眼睛,这样,我还可以留下眼睛看世界!”
⑩不等父亲说完,我的眼泪汹涌了出来。我飞快打开房门,转身进了楼道里,伏在座椅上失声痛哭……
⑪第二天,那个男孩的母亲,终于含着泪水,在捐献儿子眼角膜的自愿书上签了字。医生说,我父亲的年纪过大了,不是很适合。
⑫后来,那个女孩终于顺利完成了眼角膜手术。当记者采访那个男孩的母亲时,她说,她是被我父亲说的话感动了。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样可以让她的儿子,留下眼睛看世界。
(作者:钱永广。有删改)
1.文章中两次提到“我”流泪,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流泪的原因。
2.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阳光的?结合语境简要赏析。
当父亲这样说时,我看到窗外的阳光,像天鹅绒一样,大片大片地落在那个男孩洁白的被单上。
3.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补充设问)
5.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每次疼痛发作,他总是咬紧牙关,哪怕身体痛得打颤,脸上冒汗,他也不呻吟一声。
(2)见我恍惚的样子,父亲盯着我看了半天,又用颤抖的声音一字一顿地对我说……
6.结合文意,说说你对文中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7.文章着力刻画了“我”的父亲和男孩的母亲两个人物形象,你最喜欢谁?请联系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个生命都有尊严
①我去某座城市,事情办完后没有急于返回,而是流连于花月春江的景色。穿梭于美景之中,正恨自己少生几双眼睛,却被不远处的一幕吸引了过去。
②商店门前的人行道上铺着一张半米宽,四五米长的黑色橡胶板,上面写满一行行漂亮的粉笔字,字写得雄浑刚正,正是临摹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颜体”,我的内心顿生敬佩之情。
③写字之人是一位双腿残疾的乞讨者,身上衣着非常破旧,他坐在地上用双手挪着身体写字。这位乞讨者置身于繁华的街市,显得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残疾人的身后还有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小女孩的一只手紧紧地拉着残疾人的衣服,不时抬起头看一眼四周的围观者,另一只手用一根细绳牵着一个红色的小塑料盆,里面散落着几张零钱。沿街乞讨的人在每个城市都有,像这位残疾人以写字乞讨的却很少见。一般的乞讨者都以自己可怜的一面行乞,有的甚至是骗子,渐渐地我的同情心变得麻木起来。包括残疾人身后的那个小女孩,或许也并不是他自己的孩子,而是为了博得人们的同情拐来的孩子。
④但这次我却感觉面前这位与其他乞讨者不同,虽说他衣着寒酸,但不邋遢,最值得我欣赏的是他刚毅的眼神。残疾人看到我望向他,微笑地向我点点头,却没有向我伸出乞讨的手。环顾四周,周围都是像我一样的路人,他们的神情都是淡漠的。
⑤行乞者并没有因路人的围观而停下写字,看来他早已习惯了世间的人情冷暖。我虽然并没有完全相信他,但看到他残疾的双腿,身后小女孩那清澈纯真的眼神,还有面前那赏心悦目的书法,我觉得应该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
⑥想到口袋里有些零钱,我随手掏出放到小女孩前面的小塑料盆内,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那几张小面额的纸币里竟然只夹带着一张50元的纸币。放到他们的塑料盆内,我开始后悔起来,乞讨者说不定就是个骗子,我干嘛要给他这么多钱,真想把那50元拿回来,但是周围那么多人,那样做又太没面子。我正在懊悔自己的过失,小女孩将那张50元的纸币捡出来对残疾人小声说:“爸爸,这是50元。”坐在地上的残疾人从小女孩的手里接过钱递还给我:“先生,谢谢你,你给得太多了,我的字不值这么多钱,请您将这钱收好。”残疾人的话一下撞击到了我的心,让我为自己羞惭起来。此前,我还在后悔给他们那么多钱。为掩饰自己内心的愧疚,我蹲下身子,认真地看着他的眼睛,说:“你别客气,你写的字的确很漂亮,这钱你拿着吧,另外还有件事我想问一下,为什么带着孩子出来呢?这孩子是你女儿吗?”残疾人听到我这样问,向我笑笑说:“我的老家在山区,我从山上摔下来双腿受伤,为了治腿花光了积蓄,还欠下好大一笔债,孩子的母亲也不在了。没有办法,我只好带着孩子出来讨口吃的。也有好心人曾救助、收容过我们,我没有了脚,但是我的手还在,我想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孩子,不想给别人添更多的麻烦了。我在这里写字,得到别人的施舍,这也算是劳动所得吧,这里头也有别人对我的肯定和尊重,孩子到上学的年龄了,我想尽力送她去上学。”
⑦这个男人的话让周围的人神情为之一震,我心里更加惭愧。他说得对,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有尊严,他的腿断了,还在这里行乞,但他同样有自己的尊严,作为一个正常人和作为一位父亲的尊严,他只想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有尊严地活下去。
⑧我从残疾人手中接过这50元,又将钱包里仅有的200多元现金全部掏出,一起放到小女孩手里:“小姑娘,这钱是叔叔给你上学用的。”小女孩接过钱后,亮晶晶的眼睛看着我,那位父亲正欲推辞,我迅速转身离开了。
⑨在即将离开的时候,我看到一个与残疾人的女儿一样大的小姑娘松开爸爸的手,慢慢地走过去,将手中新买的玩具送给了小女孩。孩子直率的纯真让周围的人动容,其他围观的人也纷纷向父女二人伸出援助之手,他们的眼神不再是刚才的淡漠或嫌恶,而是多了些什么,有温暖,也有善意。
(作者:迟安太。有删改)
1.“我”对乞讨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
2.请简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文中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我开始后悔起来,乞讨者说不定就是个骗子,我干嘛要给他这么多钱,真想把那50元拿回来,但是周围那么多人,那样做又太没面子。
4.行乞男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补充设问)
5.文中“这个男人的话让周围的人神情为之一震,我心里更加惭愧”一句与下面材料中的文字都表达了作者对弱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二者的异同。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杨绛《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