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腿很痛的“木头人” ①坐公交要排队,出门吃饭要排队,买...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腿很痛的“木头人”

①坐公交要排队,出门吃饭要排队,买各种门票要排队……无论是什么队列,排队等待总是一件让人觉得很煎熬的事情。如果让你散步或者跑步30分钟,你或许乐意接受,而且完成任务后你不但不会觉得腰腿酸痛,反而得到身心放松的效果。如果让你排30分钟的队呢?你估计就要抓狂了。在一个队列里站立30分钟且几乎不怎么移动,就像个木头人一样,慢慢地你会觉得腿脚越来越酸痛。

②明明站立比走路或跑步消耗的能量要少,应该让人觉得更轻松才对,怎么却恰恰相反了呢?

③其实,定点站立并非像你想象的那么轻松,比如在军训时,你更愿意齐步走两个小时还是站两个小时的军姿?我想大部分有所体会的人都会选择前者。当你保持站立时,某些腿部肌肉尤其是小腿肌肉,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工作,不断地进行调整,才能让你长时间站稳而不摇晃。而走路或者跑步则会牵动更多腿部肌肉进行协调工作,这样小腿肌肉的压力就会小很多。所以,别以为站着不动时你的腿正在休息,实际上它仍然在一刻不停歇地工作呢。

④要知道,无论是在站立、走路或跑步时,双腿都在默默地承受着我们的体重,它们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器官和运动器官。但是,它们在不同情况下承受体重的时长是有区别的。站立时双腿得不到任何休息,两条腿平均承受人的体重;而走路时就变成了双腿交替承担,每条腿都能得到间歇性的、短暂的休息,跑步时也是如此。对比起来,双腿在站立的情况下承受体重的时间更长,也似乎更累一些。

⑤此外,血液循环问题也是导致久站后腿部酸痛的一大因素。在你保持了长时间的站立后,心脏难以继续对抗重力将血液从腿部往上输送,进而导致血液和淋巴液在脚下堆积无法循环。就好比我们从五楼往楼下扔麻袋,在我们的推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麻袋会下落得很快,但是要想使用人力把麻袋再拉上五楼却是一件非常费劲的事情。如此一来,丢麻袋快,拉麻袋慢,不就会造成麻袋在楼下的堆积吗?因此,人在保持长时间的静止不动后,血液循环过程会遭到一定的破坏。而行走或跑步时发生的肌肉收缩则可以辅助心脏,助力血液循环。

⑥最后,心理不适也是让我们讨厌久站的一大原因。在一个队列里等待的时间过长,会让人有虚度光阴的感觉,如此低效率、高耗能的行为使我们内心变得烦躁。有人不禁感叹,排队花费掉的几个小时时间,都足够写出一份较为完整的策划案、够背很多单词……而且当脚开始酸疼时,人们会忍不住去思考它受伤的程度,这不但不能让队列加快,反而会让人变得更加狂躁。散步或跑步则会帮助释放某些神经化学物质,令人情绪高涨,例如内啡肽(等同于天然镇痛剂,有止痛、兴奋的效果)。

⑦所以如果要在同等较长的时间内完成站立、散步或跑步三种活动,相信只有少数人会选择第一个。

(选自《大科技》)

1.从全文看,造成人们站立时感到更累的因素有哪些?请逐条概括。

2.本文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请以第③段为例,任选一方面加以分析。

3.第④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补充设问)

4.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1.①站立时双腿腿部肌肉承受的压力大;②双腿在站立的情况下承受体重的时间更长;③站立时血液循环过程会遭到一定的破坏;④久站会造成心理不适,使人内心变得烦躁。(意思对即可。) 2.示例一:“我想大部分有所体会的人都会选择前者”中的“大部分”表范围,准确地说明了军训时很多人会选择齐步走两个小时,但不排除还有少数人选择站军姿的例外性。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示例二:“当你保持站立时,某些腿部肌肉尤其是小腿肌肉,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工作”中的“打起十二分精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当人保持站立时,某些腿部肌肉的工作状态。 3.作比较。把站立时双腿承受体重的时间和走路时双腿承受体重的时间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久站时双腿承受体重的时间更久,所以更累。(意思对即可。) 4.(补充设问)逻辑顺序。首先列举生活中各种排队的例子引出久站比走路、跑步更累,接着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说明久站后感到更累的原因,最后总结在同等较长的时间内,很少人会选择站立。 【解析】 1.无 2.无 3.无 4.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锁不住的目送

①我锁着母亲,锁着她半年了。我把她的白发和唠叨锁在了四楼。(A)她趴在阳台边,像一棵半枯的藤蔓,在阳光里呼吸,在风雨里憔悴。她,在淡然地承接着岁月的眷顾。

②最让母亲不堪的,这座灰旧的小楼还不是我的家。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母亲常独自诉说。那时的母亲是孤独而忧郁的,她的唠叨里,最大的心结是走不回月下的故乡了。

③这是我工作的学校,现在也是母亲没有预计的旅店了。母亲常说,无事莫如三堂。三堂,就是学堂、庙堂、祠堂。年初,我连哄带骗、好说歹说,让母亲离开了她空巢的老家。短短几天,母亲便意兴萧索了。我知道,离巢的老人比空巢的老人更加无助、冷清和落寞了。

④锁着母亲,其实是我最大的心殇。年前,要强的母亲、88岁的母亲,终于用一根拐杖走上了暮年。她是摔伤的,卧病一年后又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只是她迈上几步,两腿颤颤巍巍的,让一边看的人更加着急。刚开始,母亲在我房间里走走,坐坐。一次,母亲居然一个人走下了四楼。我看见她的时候,她坐在一丛石楠树下,和一个老婆婆在大声地闲聊。两位耳背的老人,大多听不清对方讲的什么,但这不影响她们交谈,她们聊得那么的开心。

⑤可是有一回,我下班回家,母亲不见了。我找遍了整个校园,不见她的拐杖,也没听见那熟悉的唠叨声。我走出校门,看见母亲了。她坐在路边,正在揉着那条萎缩的腿脚。我很生气,大声地凶她:“谁叫你出来的?再摔一次怎么办?碰着车了怎么办?走丢了怎么办?”

⑥母亲怯怯地看着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唉,再不出来了。我就想看看这条路能走到哪里。”我没听她细说,一把驮起母亲,直起身的一瞬,心里微微一疼。母亲是那么轻,好像我背着的是一片叶子,又像是我背着的小时候的女儿。

⑦我背着她,轻轻地,走过一片艳阳,走过学生的目光。

⑧这以后,母亲不出去;而我上班时,我便锁着母亲了。

⑨锁着母亲的日子,我回家更勤了。我怕她摔倒了,怕她烫着了,更怕她年迈的孤独了。有次,我出门,母亲明明是坐着的,可我走出楼道,偶一回头,母亲趴在阳台上了,她一动不动地看着我。这种情形,在小时候母亲送我上学、迎我回家时是常见的,可这时候她的目光里多了一份依赖和不舍。

⑩母亲是听不见我的脚步声的,她一定在心里默数着我的步履,数着我走下四楼、三楼,再看我走出一楼的那一刻。我想母亲是老了,她能看见我一定是她最大的心安了。母亲眼睛不好,她的目光抵达不了远方,但她浑浊的目光总能锁住儿子的背影。即使人来人往,亲情这个坐标,母亲说什么也不会丢失的。

⑪阳光满天时,母亲喜欢看云,喜欢看落在阳台上的麻雀,喜欢看楼下忙碌的人影;下雨天,阳台上的母亲唠叨得更多了,我想母亲此时更落寞,一定在回想着她青春的往事。

⑫每次上班,当我落锁的那一刻,母亲便走向了阳台,她会准时地守候在阳台边,目送着我的离去,搜寻着我渐行渐远的轨迹。

⑬(B)我狠心地,有时是快速地逃离楼外那块平地。当我走入石楠树下时,我闭着眼,静静地站一会,轻轻地说:

⑭“母亲,我会很快回来的。”

(作者:平湖之鹰。有删改)

1.本文围绕“锁不住的目送”具体回忆了与母亲相关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A)她趴在阳台边,像一棵半枯的藤蔓,在阳光里呼吸,在风雨里憔悴。(从修辞的角度)

(B)我狠心地,有时是快速地逃离楼外那块平地。(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3.文章第⑤⑥段的语言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关于本文的主题,有下面两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①表现离巢老人的寂寞。

②表现“我”与母亲之间浓浓的亲情。

(补充设问)

5.请简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那些年,让人心疼的爱

①明天舅舅就要走了,这一走,至少一年。外婆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可舅舅的部队远在新疆,工作又很忙,不可能随时回来的。

②外婆跟舅舅都在抹眼泪。那一刻,我觉得外婆就像个小孩子,一点都不像往日那么刚强。

③往日呀,外婆拄着拐杖再吆喝上我,将她搀扶到大门口。外婆就喜欢坐在石墩子上,而后就一直瞅着巷子东头。

④那些从巷子里走过的大叔大婶们常常打趣:

⑤老婶子,得是在看你黑娃(舅舅的小名)哩?当妈的眼带着钩哩,能把你黑娃从几千里外勾回来。

⑥老婶子又想黑娃了?就是把巷子看个窟窿,也瞅不见你的心尖尖。

⑦……

⑧不管谁咋打趣,外婆都满脸是笑,直摇头,连说“不想,不想”,还说什么“坐在门口就图个眼宽,热闹,哪有心思想他”。大概的意思就是她根本不会想舅舅的。

⑨舅舅一年回来一次还是在外婆病重后。以前呀,几年才回来一次。

⑩舅舅每次进门,神情总是古怪得很,说满脸是笑吧,可分明看得见未干的泪痕。多年后,舅妈给我说起往事,也惹得我泪水涟涟。舅妈说,你舅舅每次回去,车一进陕西,就开始抹眼泪,大男人也不嫌人笑话。每次说回部队了,又是哭,就知道哭,一点都不像个男人。

⑪记忆里,舅舅回来后很少走亲访友,就是陪着外婆,心细得像个女人。

⑫给行动不便的外婆擦洗身子,剪指甲,每晚揉着搓着给外婆洗脚。一天三顿给外婆做饭,也不理会我们其他的人,就是看着外婆吃。外婆每次端上碗,尝都不尝就说“好吃”“好吃”,舅舅就傻傻地笑,有时还给外婆喂几口。看他在厨房里手忙脚乱的样子,想来做的饭也不会多好吃。因为有一次外婆笑眯眯地悄悄吓唬我说,你再不好好听话,就给你吃你舅舅做的饭,难吃死你。

⑬可饭量一向很小的外婆吃得比往日都多,吃的时候满脸欢喜。舅舅一劝她就吃,听话极了。

⑭舅舅明天就要回部队了,他自个抹完泪却劝起外婆来。说甭难过,我有时间就回来,你的娃,跑得再远,心都在你身上拴着。外婆呢,又跟舅舅说起以前的事,说得母子俩脸上又是笑又是泪。

⑮夜已经很深了,舅舅搓着手在房里转着圈儿,一会儿就问外婆一句,“妈,还有啥需要我做的?”外婆只是拍着炕沿连声说,坐下,坐下,跟妈说话比啥都好。

⑯那天晚上,舅舅终于给自己找到了活干。他找到一块布,拿起外婆的拐杖,将挨地的那端缠了起来,缠得瓷瓷实实后,再用绳子牢牢地绑了一圈又一圈。拐杖那端就有了一个大疙瘩了。舅舅显得很是得意,要外婆下来试试,看好用不。

⑰外婆不理解,问绑那干嘛。

⑱舅舅说,拐杖硬,地也硬,拐杖一挨地,你的手心肯定震得不舒服。这一弄就软和了,你再拄,手心就不震了。

⑲外婆也就不嫌麻烦地从炕上下来,在房子里拄着走了几圈,连说:“好,好,就是好。”

⑳我迷迷糊糊地就睡了。在我睡前,灯亮着,他们一直说着。

舅舅走后,外婆还是习惯让我搀扶着她坐在门口的石墩上,一直瞅着巷子东头,似乎舅舅马上就从那边跑过来了。只是多了个习惯,把拐杖放在膝盖上,摸着那端……

有一次,外婆竟然对我说,要是外婆走了,记得把这根拐杖给外婆带上。到了那边呀,外婆拄着拐杖就能走得远远的,就能自己走着看你舅去。

也就是那年冬天,外婆终于没有熬过去。我给赶回来的舅舅说起外婆的话,他嚎啕大哭。

(作者:张亚凌)

1.阅读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概括补充外婆和舅舅之间发生的故事。

__________→每次舅舅回来笑着的脸上总带着泪痕→②__________→离家前的晚上舅舅为外婆包裹拐杖→舅舅走后外婆坐在门口摸着拐杖思念舅舅

2.文中第⑤~⑧段写大叔大婶们打趣的话语及外婆的否认,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十分传神,试分析有什么独特之处。

他找到一块布,拿起外婆的拐杖,将挨地的那端缠了起来,缠得瓷瓷实实后,再用绳子牢牢地绑了一圈又一圈。

4.有人认为本文以“拐杖”为题更好,你觉得呢?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补充设问)

5.文中有多处地方相互照应。请找出一处。

6.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语言朴实自然,请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给一颗星星找片夜空

①一个极寒冷的圣诞夜,大雪纷纷扬扬地飘洒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小镇上。这个小镇极贫困落后,除了漫天的飞雪,找不到一点圣诞的气氛。镇西边有一户人家,还亮着微弱的灯光,一个十岁的男孩正在灯下写信。

②男孩时不时地搓搓冻得冰冷的手,这时,他的母亲走过来,问:“孩子,你在给圣诞老人写信吗?”

③男孩叫克里,他对母亲说:“不是,我在给自己写信!我已经给自己写了好多信了!”母亲闻言,心里一阵感伤,这个孩子,心里是有着太多的苦。克里自出生就有残疾,一条腿短些,而且,一只眼睛几乎没有视力。家庭的艰难,又不能给他看病,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一直在家里自学着学校的课程。

④镇上有一个年纪最大的老者,也是全镇最有学问的人。克里一有什么难题总是去请教他,不管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的,老者都耐心地给他帮助,这几乎就成了克里生命中的一盏灯。他真怕,有一天,这盏灯在岁月的风中熄灭,他的生活是不是就会完全地暗无天日。克里除了那个老者,几乎不见任何外人,只是把自己封闭在小屋子里,或者于无人的夜晚,在镇外的荒野上闲逛,看着那些暗暗的辽阔发呆。

⑤圣诞后的一天,克里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老者去世。他站在自家的后院,远远地看着人们把老者葬在郊外的原野上,太阳明晃晃地照着无边的雪野,可他却觉得一切都是黑暗。他变得比以前更孤独封闭了

⑥一周之后,母亲给他一封信,说是那老者留给他的,而且叮嘱一定要一周后才能给他看。克里一阵激动,他急切地想知道老人到底要告诉他些什么。老人在信的开始写了一件事,那时克里对天文着迷,曾好几次去找老人请教星辰的问题。老人给他看了各种星星的图片,他那时很吃惊,看起来那么明亮美丽的星星,真实的面目却是满目疮痍。老人在信中告诉他:“星星那么美丽,是因为它们能发出光芒来,更因为它们能置身于黑黑的夜空之中。我的孩子,你不是丑陋的,就像那些星星一样,而且,离开我的七天,你是不是认为生活完全黑暗了?你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夜空,你该散发出光芒来,展现你的美丽!”

⑦从此,克里心里便有了自己的愿望,他要把自己变成夜空里最亮的星星,既然不能像别人那样在阳光下幸福地生活,那么就在黑夜里璀璨吧。这在别人眼中是根本没有希望成功的事,可他却一直坚定着自己的信心,他没有放弃学习,后来,他去了外面上大学,毕业后回到小镇,竞选上了镇长。

⑧几年之后,克里硬是凭着自己的才能改善了小镇的环境,然后又想方设法地拉来资金,把小镇周围变成了风景怡人之地。这还不算,他还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以自己的语言,打动了附近一个大城市中的一位大学校长,在小镇开了一个分校。几年后,那所大学的总部也迁了过来。此时的小镇已经是今非昔比,渐渐许多人迁居而来,只为了周围美丽的环境。在那些年中,许多大学纷纷迁来或成立,这个曾被上帝遗忘的小镇,竟成了一个大学城。而且,来旅游度假的人越来越多,小镇的人口和面积比原来增加了数十倍。

⑨又一个圣诞夜,年迈的克里坐在灯下,外面依然是大雪纷飞。他依然在写信,从小到大的每一个圣诞夜,他都没有停止过写信。只是,后来他的信不是写给自己,也不是写给上帝和圣诞老人,而是写给那位曾给他一片夜空的老人。他在信中写道:

⑩“亲爱的老师,现在的蒙大拿州的波兹曼小镇,已经成为西部十大魅力小镇之一了。您还记得吗?这个曾被上帝遗忘的地方,原来是那么丑陋落后,可是您让我知道,小镇也只是一颗星星,它也一直处于黑暗之中,我努力让它发光,就像当初,您给了我这颗小星星一片夜空一样。是的,是苦难让我实现了生命的价值,也是苦难让小镇成长起来,一颗充满希望的恒心,就是苦难中芬芳的来源,就是夜空中最美最亮的那颗星星!”

(作者:包利民。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的自然环境描写是否多余?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2.结合上下文语境,说说你对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太阳明晃晃地照着无边的雪野,可他却觉得一切都是黑暗。他变得比以前更孤独封闭了。

3.老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给克里写了一封信,叮嘱克里的母亲一定要在他去世一周后才能给克里看,为什么?

4.文章主要写老者对克里的影响,为什么还要写克里的母亲?请简要分析。

(补充设问)

5.仔细阅读文章,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6.有人认为本文的主题是“无论处在怎样的困境中都要相信自己,努力让自己发光,实现生命的价值”;还有人认为本文的主题是“小小的鼓励能给他人带来巨大的影响”。请说说你的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黑板张挂在我的耳朵里

①那年8月,树上的鸣蝉刚扯开嗓子叫,我就骑着自行车,匆匆赶到30里外的县城高中上学。升入高三,即将面临高考,学校通知我们提前到校学习高三的内容。

②经过一天的学习,我们也累了,站在阳台上吹了一阵热烘烘的晚风,陆续回到宿舍用冷水冲一下身子,倒头就睡了。这样热的天,一个宿舍还住着20个人,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宿舍卫生环境的恶劣,舍内空气十分污浊,很多同学因此染上了红眼病,我也未能幸免。

③一切的苦和痛,咬咬牙能挺过去的,于我都不是大问题,唯独生病是我不能面对的,甚至被认为无足轻重的红眼病,对我都有可能是一场灾难。我拿不出买眼药的钱,因为父亲自我读高中那天起,就开始生病了,而且还是每个月都要消耗几百元的肝腹水。我用的每一分钱都是父亲从医药费里抠出来的,除了交伙食费,我身无分文。我侥幸地以为,过不了几天,我的红眼病就会不治而愈。

④然而红眼病并没有如我想象的那样好转。一个星期后,我突然发现,我再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了。我慌了,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家里人的目光全集中在父亲身上,父亲的病已经让他们焦头烂额、无暇旁顾。我担心继续发展下去,我的眼睛真的会瞎。幸运的是,红眼病终于不治而愈了。接踵而来的,却是我的眼睛看书时又酸又涩,见光就疼得无法睁开,我再次陷入恐慌。

⑤我的成绩直线下滑。为了挽住颓势,我想尽了办法。我近乎麻木地做着重复的动作,希望眼睛能够在书本上多停留几分钟,努力将眼睛眯起来的时候,能够将黑板上的字看得更清楚一点。我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一次摸底考试中,我的成绩跌至班级的倒数几名。我陷入了绝境,黑板上是白茫茫的一片,耳畔环绕着同学的“嗡嗡”低语。我急得浑身冒汗,无奈地趴在了课桌上。但我意外地发现,只要静下心来,就能听清老师说的话。于是我就趴在课桌上,认真聆听,仿佛我的耳朵里张挂着一块小黑板,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能清晰地呈现出来。

⑥记得那个上午第三节的物理课,老师提问,叫了坐在前面的几个同学,都回答不上来。坐在后面的同学却是无所顾忌、骚动不安,老师沉着脸盯着后排。我依然认真地趴着,却听到老师点我的名。教室里立即发出了哄笑——同学们包括我自己都心知肚明,老师这是要为难我,拿我立威,让后面的同学安静。我没有犹豫就站了起来,说出了我的想法。我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班级里排名靠前的几个同学都没能回答出来。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同学们都盯着我看,脸上满是惊愕,仿佛我是一个他们完全陌生的插班生。后面的同学们偷偷朝我竖起大拇指,一直被漠视、讥笑的群体,现在由我代表他们,在全班同学和老师面前长了一回脸,拿回了属于我们的尊严。

我的成绩就像熬过冬天的一株小草,虽然没有大树的伟岸婆娑,也没有花朵那样美丽鲜艳,但是也有了自己的一抹青绿。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希望是渺茫的,但是我不会放弃,也不敢放弃。每天,我都认真地趴在课桌上,在耳朵里张挂起黑板,心无旁骛地汲取着知识,计算较多的时候仍然有些吃力,但我的成绩还是一点点地提高了。在随后到来的预选考试中,我幸运地拿到了高考入场券,成为全班六十几个人中幸存的二分之一,成为后面几排中硕果仅存的一个。

⑧高考时,我踩着录取线考进了师范院校,成了老师眼中的一个奇迹。去学校转团关系时,老师特地从课堂上跑出来问我,因为全班只考上10多个,而我是最不可能的一个。我指了指自己的耳朵认真地说,在这里,张挂着一块黑板——老师课堂上讲的,我都看得见。

(作者:嵇少波。有删改)

1.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我”的角度,补全情节。

2.第⑥段中当“我”正确回答出问题时,为什么“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

3.下面的句子极富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我的成绩就像熬过冬天的一株小草,虽然没有大树的伟岸婆娑,也没有花朵那样美丽鲜艳,但是也有了自己的一抹青绿。

4.第⑧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补充设问)

5.请结合全文,说说文章以“黑板张挂在我的耳朵里”为题有什么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露珠与珍珠

①下班路上,一个亲切的声音呼唤我停下。路边站着个单薄素净的陌生女人,汗津津的脸对着六月的夕阳,盛满笑意的眼睛迎向我,眼角有细密的皱纹。她身旁停着辆旧自行车。我以为她认错了人,回赠她一个善意的微笑,准备离开。她怯怯地说:“老师,我等您好久了。女儿说您工作太忙,家务事也多,所以不敢去学校和家中打扰,可我实在想和您说几句话,就早早来到这条路上等。我在女儿的班级合影上见过您,不会认错您的模样。”细辨她说话的声调语气,有些熟悉。她,该是我哪个学生的家长吧。

②“你是……”她说出女儿的名字,双眼晶莹莹的,“我就是想亲口对您说声‘谢谢’,如果没有您的关心,我女儿不会是现在这乐观向上的样子。”她推起自行车:“老师,您骑上车,免得耽误回家做饭。”我以为她与我顺路,便和她骑车慢行,她一直护在我左侧,嘴里絮絮地说,吐出的每个细节都是感激我的缘由。我,对她女儿做了些什么呢?我努力回想,只忆起不久前的两个镜头:

③丁香在窗外绽出一树紫一树白,孩子们开了窗,一张张笑脸就在馥郁的香气里盛开。一个女孩儿却恹恹地伏在桌前,泪水打湿了书页。这个女孩儿,有着很强的逆反心理,曾经骄傲地站在我面前,抗议我对她善意的约束。我走到女孩儿身边,掏出纸巾轻拭她的脸,然后领她到办公室,女孩儿哭诉着痛苦和悲伤——突来的心肌梗夺走了父亲的生命。之前参加家长会的都是她的父亲,敦厚结实的样子,总让我想到父爱如山。那么可靠的山,竟然崩塌了。我鼻子酸酸的,把女孩儿揽在怀里,抚摸着她的肩:“要学会坚强!除了妈妈,爱你的还有同学和老师……”丁香花谢去的时候,女孩儿脸上忧郁的阴云也悄然散去。

④转眼,金色的蔷薇爆满枝,奋斗的五月。晨光中,琅琅的读书声淹没了女孩儿的沉默。那个女孩儿,呆呆地望向窗外,红肿的眼睛像桃子。我拉着女孩儿走向窗外的花园。小心问询,我听懂了女孩儿的迷惘——她找不到学习的意义: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帮人加工衣服,也赚不了多少钱。失去爸爸的她害怕母亲再为她累倒,想辍学帮母亲,母亲死活不同意,她和母亲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我让她和我一起蹲在草坪边,指点她看草叶上的露珠。一缕缕阳光流泻在草叶上,一颗颗晨露闪烁着七彩变幻的光。我说:“草叶上的小世界都这样神奇美丽,天地广得很,许多精彩还等着你去欣赏呢,只不过,你得插上知识的翅膀。要是真的疼母亲,就给她的苦一份希望的甜……”太阳渐渐升高,草叶上的露水不见了,新鲜的草坪绿得晃眼。

⑤电话铃急促地响起,一个女人焦急地向我求助:“老师,请您劝劝我的女儿……”没把话说清楚,声音就哽咽了。打电话的是女孩儿的母亲。

⑥那天下午,女孩儿来上学,看我的眼里含着歉意的笑,俨然是一个知错要改的孩子。

⑦到我住的小区门前,下了车,女人和我道别。我约她到家里坐,她满脸愧疚地告辞:“这一路听我唠叨,已经耽误了您做饭的时间,等您闲了,我一定带女儿去家里感谢!”女人调转车子,朝陪我来的方向折回去。忽然记起,问过女孩儿的家,在城市的另一边,与我家隔得很远。

⑧没想到,于我来说那么微不足道的两个细节,竟换来这位母亲如此厚重的感激。这份感激,让我在疲惫的黄昏,感悟到忙碌日子里付出的那些琐碎的意义:生命旅程中,我们对别人的细言微行,虽然只是一颗颗易随时光蒸发掉的朝露,但因为折射了爱与感恩等许多人性中的美好,便会积淀成岁月里光彩夺目的珍珠,成为人世间最璀璨动人的瑰宝。

(作者:王继颖。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我”关心帮助女孩的两个细节。

2.请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A)路边站着个单薄素净的陌生女人,汗津津的脸对着六月的夕阳,盛满笑意的眼睛迎向我,眼角有细密的皱纹。

(B)到我住的小区门前,下了车,女人和我道别。我约她到家里坐,她满脸愧疚地告辞。

3.文章第③④段对“丁香”“金色的蔷薇”“露珠”等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要是真的疼母亲,就给她的苦一份希望的甜……”一句话的理解。

(补充设问)

5.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