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桃花源记》全文 (二)今大道既隐①,天...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桃花源记》全文

(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节选自《礼记·礼运》)

注:①隐:消逝。②大人:指天子诸侯。③世及:父子相传叫“世”,兄弟相传叫“及”,意为世袭。④以立田里:划分田地和住宅。⑤埶(shì):权势,形势。⑥殃:祸害。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语段(一)中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多次运用伏笔,请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语段(一)和语段(二)的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

(拓展提升)

5.语段(二)中所写的“小康社会”与语段(一)中的“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异同?

 

1.A 2.(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3.示例一:第一段中“忘路之远近”中的“忘”为后人考证难以按图索骥埋下伏笔。 示例二:第二段中“山有小口”中的“小口”为后文渔人“不复得路”埋下伏笔。 示例三:第三段中的“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后文渔人再次寻来时“不复得路”埋下伏笔,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感。 4.和平安宁、百姓们都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意思对即可。) 5.异:语段(二)中的“小康社会”强调礼仪制度;语段(一)中的“桃花源”宁静安乐,生活风尚淳朴。同:人们关系和谐。 【解析】 1.A项两个“闻”的意思都是“听到”;B项两个“乱”的意思分别是“战乱”“扰乱”;C项两个“具”的意思分别是“详细”“同‘俱’,全,皆”;D项两个“得”的意思分别是“找到”“领会,体会”。故选A。 2.无 3.无 4.无 5.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桃花源记》全文

(二)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②畜:同“蓄”。③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语段(一)中,第一段对桃林美景的描绘有何作用?

4.从两个语段的内容来看,陶渊明具有怎样的社会追求?

(拓展提升)

5.由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可以看出陶渊明怎样的性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

(二)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太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邪?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在何人也。”

(节选自《艾子杂说》)

注:①支备:调度战备。②踣:跌倒。③应候:顺应时令。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语段(一)中齐威王说的一个“善”字蕴含了哪几层意思?

4.两个语段都是关于劝谏君主的故事,语段(一)中的邹忌和语段(二)中的艾子在劝谏上有何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

(二)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节选自《左传·隐公五年》)

注:①春:指鲁隐公五年(前718)春季。②臧僖伯:名彄(kōu),字子臧,封于臧(今郯城县),伯为排行,僖是谥号。③蒐(sōu):同“搜”,“蒐”和下文的“苗”、“狝”(xiǎn)、“狩”,分别为春夏秋冬四季狩猎的称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形貌昳丽   昳丽:光艳美丽。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C.谤讥于市朝谤讥:诽谤。 D.时时而间进时时:常常,不时。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语段(一)中的最后一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有什么作用?

4.语段(一)中邹忌与语段(二)中臧僖伯劝谏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2012河南17~20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三段

(二)齐威王召阿①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②,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③,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④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⑤,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阿:古地名。②辟:开垦。③鄄(juàn):古地名。④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⑤饰诈:掩饰,欺诈。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今齐地方千里

(2)王之甚矣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邹忌是怎样讽谏齐威王的?

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

(二)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与秦交合而舍,使者数相往来,章子为变其徽章,以杂秦军。候者言章子以齐入秦,威王不应。顷之间,候者复言章子以齐兵降秦,威王不应。而此者三。有司请曰:“言章子之败者,异人而同辞。王何不发将而击之?”王曰:“此不叛寡人明矣,曷为击之?”倾间,言齐兵大胜,秦军大败,于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谢于齐。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交合而舍:对阵。②徽章:军旗。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语段(一)中邹忌劝谏齐威王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4.结合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简要分析齐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