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氏者,苻承祖①姨也,家贫无产业。及承祖为太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氏者,苻承祖姨也,家贫无产业。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姊毎遗其衣服,多不受。强之,则云:“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终不肯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承祖每见其寒悴,深恨其母,谓不供给之,乃启其母曰:“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母以语之。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由是苻家内外皆号为痴姨。

(节选自《魏书》)

(注)①苻承祖:人名。②恨:埋怨。③舁():抬。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与)①强________    ②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答谢中书书》

(2)(具)①母以语之________     ②各情态________(《核舟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B.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C.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D.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3.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

(2)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

4.本文杨氏被苻家内外称为“痴姨”,她的“痴”表现在哪里?请概括其中两点。

 

1. 给 欣赏,领悟 详细 具有,有 2.B 3.(1)亲戚都来谋求利益,唯独杨氏不想(这样)。 (2)现在我自己什么都不缺,却让姨母如此(贫寒)? 4.示例:①她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②大多不接受送来的华丽衣服,有时接受也大多不穿,而偷偷埋了;③拒绝承祖派车接她去享福。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与】①强与之:姐姐非要(将衣物)给她。与,给。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参与,这里指欣赏。(《答谢中书书》 (2)【具】①母具以语之:苻承祖的母亲详细的将事情的原委全告诉了苻承祖。具,详细。②各具情态:各有各的情态。具,具有。(《核舟记》) 2.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把握文章翻译,根据分句意思断句。我夫家世贫(我丈夫家世代贫寒)/好衣美服(漂亮衣服)/则使人不安(就会让人心中不安)。 3.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亲姻,所有的亲戚。皆,都。唯,只有。不欲,不想要。(2)今,现在。何所,什么。乏少,缺少。而,却。使,让。如是,像这样。 4.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这里的“痴”指的是和其他人、一般人不一样的想法和行为。(1)结合“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可概括:她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2)结合“终不肯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可概括:大多不接受送来的华丽衣服,有时接受也大多不穿,而偷偷埋了。(3)结合“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可概括:拒绝承祖派车接她去享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2.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表现诗人的chóng     ①    A.祟    B.崇)高理想与爱国精神。诗歌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对历史的回    ②    A. sù  B. shuò),叙述诗人的家世、出身以及辅佐楚王的经历;后半部分书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甲      A.历程      B.里程),通过神游天地寻求真理而不得的陈述,表达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诗人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乙    A.琳琅满目       B.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和摇曳多姿的艺术想象,     丙      。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

②创作了文采绚烂、结构恢宏的不朽诗篇

③生动表现了抽象的意识和诗人高洁的志趣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B.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C.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D.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礼记·大道之行也》)

(2)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木兰诗》)

(3)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4)北风卷地白草折,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6)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7)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引用典故表达词人希望被朝廷重用的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从“读书好”走向“读好书”

①世界读书日前夕,一项阅读调查显示,在半数成年国民更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时,近一成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1/3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屏”阅读,已与传统的“平”阅读平分秋色。

②几年前,就有人惊呼,我们已经进入读屏时代,青少年成为被电子屏夺走的一代;更有人简单将读屏与碎片化的浅阅读画上等号,呼吁多读书、少读屏。事实上,无需将读屏和读书割裂,乃至对立起来,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无可非议。“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有人在纸质书中嗅到了书香,感受到了阅读审美;也有人将视野浓缩于方寸之间,在手指翻飞的滑屏中获取信息,同样找到了阅读的乐趣。在互联网时代,却非要固守黄卷青灯不可,未免显得有些迂腐。

③对于那些互联网原住民来说,他们选择读屏,拥抱更简捷的阅读方式,实则属于阅读本能。而一些人爱读纸质书报刊,也多与阅读习惯有关。双方不妨少一些“洁癖”,多一些接纳。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无论读屏还是读书,要义在“读”。与其纠结于读屏与读书之间的轩轾,不如反身自问:今天我阅读了吗?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读书也好,读屏也罢,唯有热爱阅读,精神才能挺立,深切理解“再卑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把阅读当成生活方式,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个人的心怀都是一道河水,多阅读多吸收,方能心灵丰沛,奔流向前。

④对于热爱阅读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堪称最丰盛的时代。然而,与过去单一的选择相比,如今“过剩”的选择机会,也让人困惑与惶恐。在五花八门的新书中,什么书才是好书?有作家说,在信息海啸中,读书要会做减法,要学会找“小岛”、找“海床”、找“支点”、找“自己”。诚哉斯言!当前,“读书好”已是社会共识,但得承认,“好读书”和“读好书”仍是需要努力的目标。更堪忧的是,为数不多的阅读时间,往往被营养价值不大的无效信息所裹挟,被缺乏深度的平庸书籍所填塞。于是,我们变得无所不知,却无一精通;我们看似很忙,实则很盲。更有甚的是失去了自我。这愈发证明:读屏时代,更需价值坚守。

⑤蒲松龄尝言:“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把阅读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人一定拥有开阔的精神版图;建设书香社会,提升全民阅读的品质,这样的国家一定拥有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认为应怎样看待“读屏”与“读书”?

3.请结合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分析其语言的生动之处。

4.本文第⑤段有什么作用?

(拓展提升)

5.文章结尾说“建设书香社会”,请你再为“读书有益”补充一个道理论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