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镇江改编)阅读下面几则材料,简述巴黎圣母院大火引发了怎样的反响。
材料一
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在一场突发大火中轰然倒塌。16日,法国消防部门宣布,巴黎圣母院大火已经全部扑灭,目前进入调查和损失评估阶段。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这场大火在令法国陷入悲痛的同时,再次为全世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
(摘自2019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不应该人为践踏。……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摘自2019年4月16日圆明园遗址公园官方微博)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安阳殷墟曾出土6支青铜箸头,可以接柄使用;商朝晚期和周朝的遗址中也出土了象牙和青铜制成的箸;据《三国志》记载,当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时,刘备震惊之下,“失匕箸”。
(材料二)筷子背后的饮食文化,也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丰富,发展出了一套完备的礼仪规则,约束人们用筷、用餐时要干净利落、举止优雅。比如,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便规定,“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
(材料三)时代演进到今天,筷子依然是中国人必备的取食工具,并且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出现在世界各地的餐桌上。今天,“一带一路”的建设,让不少外国友人把一头圆、一头方,象征“天圆地方”的筷子装进了行李箱。在一些国家,人们学习中餐礼仪,练习使用筷子,品味中华美食及其背后的深厚文化。在亚洲很多国家,筷子也被作为送给新婚夫妇的礼物,窝意成双成对。一根根小小的筷子,成为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架设起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
探究上述三则材料,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
综合性学习
习近平主席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在他的文章、讲话、著作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既具有启迪的意义,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2018年5月2号,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引用了辛弃疾的词句:“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他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1)请同学们谈谈习近平主席引用辛弃疾词句对北京大学学生提出了怎么样的希望?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
(2)这段话阐述了国家、 三者之间的关系。
(2019连云港改编)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标题,并简述理由。
5月15日,《自然》杂志发布了有关月背巡视探测的一篇文章,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团队基于嫦娥四号探测数据的研究结果,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要知道,过去为了探究月幔的物质组成,各国科学家是将注意力重点放在了撞击坑上。美国人评论称:“根据这项新的研究,史上首次登陆月背的中国嫦娥四号,再一次实现一个首次,并正在揭示月球最大的谜团。”这是嫦娥四号为人类探索月球奥秘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5月17日)
第40首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重复用“难”字,被大家认为用得巧妙。请简要分析。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东风无力百花残”。
3.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中,诗人选取“晨妆”“夜吟”两个细节有何作用?
5.“夜吟应觉月光寒”一句中的“应”字有什么妙处?请简要赏析。
第39首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诗中反复吟咏“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地追求伊人的?
3.(统编教材思考探究)《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