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第30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2019全国视野:福建) ...

第30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2019全国视野:福建)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统编教参设问)作者为什么发出了“何处望神州”的感叹?

2.(统编教参设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这一句是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4.(统编教参设问)赏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5.(统编教参设问)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6.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7.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8.(统编教参设问)读全词,概括本词的主旨。

(鉴赏提升设问)

9.全词通过三问三答,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层次分明,互相呼应。请结合具体词句谈一谈。

10.(统编教材思考探究)《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潼关怀古》均为怀古之作,说说它们分别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

 

1.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2.“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无奈、伤感、抑郁的情感。 3.①设问。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②比喻。把千古兴亡、国家盛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悠悠不尽的长江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4.一是突出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势力。而“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5.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之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词人口中说出,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6.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势力强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世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 7.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8.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希望能有像孙权一样的有志之士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殷切期望。全词饱含着作者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9.①“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地区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满眼风光”,如今不知已经沦陷多少,反映了词人登临远望,由眼前美景引发家国之思,表达对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 ②“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从古到今,(在这块土地上)发生过多少国家兴亡的大事呢?(不知道。)往事绵延不绝,如同这无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对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难怪曹操说:“生个儿子就应当像孙权那样。”用曹操的话,强调孙权的雄才大略,流露出词人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意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任举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10.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借古讽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解析】 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第29首

赤壁

[唐]杜牧

(2019全国视野:山东淄博)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借物兴叹”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请你结合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说明这一特点。

2.诗歌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有什么作用?

3.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自将磨洗认前朝”一句中动词的妙处。

4.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妙处。

 

查看答案

第28首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北宋]晏殊

(2019全国视野:云南昆明)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3.(2019河南定心卷)宋史评价晏殊的作品“闲雅有情思”,请分析画线句中的“情”“思”分别是什么。

4.“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鉴赏提升设问)

5.(2019河南定心卷)上阕中的“夕阳西下”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6.小郑在默写诗歌时分不清“雁”和“燕”的区别,常常把“归雁洛阳边”中的“雁”写成“燕”,而把“似曾相识燕归来”中的“燕”写成“雁”,请你从意象的选取角度帮他理解记忆。

 

查看答案

第27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014备用题)

[唐]刘禹锡

(2019全国视野:广西北部湾,贵州铜仁,湖北十堰,辽宁辽阳)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

4.(统编教材思考探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5.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结合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分析诗人的情感。

6.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句简述你的理由。

7.全诗中,诗人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查看答案

第13首(2019、2009真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其中“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2.(2019河南)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请简要概括。

3.古人用词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的哪一个字用得好?妙在何处?

4.阅读这首词,说说词人是如何描述出猎场景的。

5.(2009河南)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6.(统编教材思考探究)词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它们与贯穿全词的“狂”有什么关联?

7.词中出现两次“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8.(2009河南)在下阕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9.词中“又何妨!”一句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10.(2019河南)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

鉴赏提升设问

11.苏轼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

12.从《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诗文内容回答。

 

查看答案

第12首2019全国视野:内蒙古通辽,黑龙江龙东地区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妙用典故,请结合诗句谈谈诗人内心的情感。

3.(2018河南)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4.(2018河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5.(统编教参问题探究改编)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创造了怎样的自我形象?

6.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感情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仿佛是从谷底到波峰,大起大落。请结合该诗具体诗句,谈谈李白的情感是如何波澜起伏的。

(变式设问)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鉴赏提升设问

7.(统编教材思考探究)《行路难(其一)》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