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首(2010真题,2018备用题)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如何理解首联中的“车马喧”?
3.(2018河南备用题)诗中“心远地自偏”一句该如何理解?
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5.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6.(2018河南备用题)“淡而有味”是陶诗的艺术特点之一,请结合诗中的画线句简要分析。
7.(2010河南)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8.(2010河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第25首(2019、2010备用题)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首联所展现的画面。
2.颔联写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3.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诗。
4.颔联中的“谁家”如改为“数家”,似与“几处”对仗更工整,效果更佳,你认为如何?请说出理由。
5.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
6.诗人是如何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的?请任选一联分析。
第24首(2008真题)2019全国视野:广西柳州。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的“莫笑”“足”,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阅读这首诗,请从首联说说你对“古风存”的理解。
3.(2008河南)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4.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画线诗句是如何借助景物表达诗人情感变化的。
5.(2008河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6.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写景中蕴含哲理”的?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如何写景的?
8.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9.有人曾评价陆诗的语言“晓畅平易,精炼自然”。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10.全诗四联无一“游”字,却游兴十足,游意不尽,本诗是如何表现“游”的主题的?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你读出了哪些情感?
第23首(2019全国视野:江苏淮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统编教材思考探究)此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2.诗歌后两句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你从中读出了哪三层意思?
3.诗人是如何表达对友人的牵挂之情的?
第22首(2016备用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统编教参设问)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统编教参设问)“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折”“即”换掉好不好?
3.(统编教参设问)你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
(变式设问)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统编教材思考探究)找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景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边塞风光的,写出了怎样的特点。
5.诗人是怎样描写天气的寒冷的?描写天气寒冷有什么作用?
6.“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两句中,并列写三种乐器有什么用意?
7.(统编教参设问)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所展示的画面,并谈谈这句细节描写的作用。
8.(统编教参设问)诗的最后一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这一艺术手法,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让人回味无穷,请合理想象,描绘这一情景。(50字左右)
10.品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第21首 2019全国视野:北京。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2014河南)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2.首联中的“五津”是指蜀州岷江的五个渡口,诗人在长安是无法望见五津的,这里却说“风烟望五津”,为什么?
3.颔联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
4.你认为这首诗的第三联被人们千古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5.怎样理解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2014河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鉴赏提升设问
7.(2019郑州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注],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曛:昏暗。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是唐诗,其中第一首是律诗,第二首是绝句。律诗为八句,绝句为四句,两者的偶数句都要求押韵。
B.王勃诗的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和朋友要去的地方,一个“望”字已经透露出诗人对朋友远行的关切之情。
C.王勃诗的尾联描写二人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挥泪告别、泣下沾襟的情境,表达了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
D.高适诗的三、四句是朋友的安慰和勉励,格调昂扬向上,情感积极乐观,与王勃诗的第三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别董大》一诗的前两句。
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与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两句诗(词)有何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