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曾三次离开。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离开的?后来又怎样...

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曾三次离开。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离开的?后来又怎样回到唐僧身边的?请简述。

 

取经初期,路上闯出六个贼匪欲抢劫唐僧师徒的马匹、行李,悟空一气之下纵身走了。后来悟空在东海龙王和观音的劝说下,回来继续保唐僧取经。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和名著阅读。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取经一路,孙悟空一共有三次离开唐僧,头一次是因为打死了几个抢匪,唐僧不由分说就训斥一顿,猴子哪里受过这个委屈,当即驾着筋斗云跑路了,经过龙王和观音的耐心劝说,他又回到唐僧身边。结果被唐僧戴上了紧箍咒。第二次是三打白骨精,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唐僧却受猪八戒的撺掇,认为悟空害的是好人,将悟空逐走。第三次是“真假美猴王”那一回,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强盗,被唐僧逐走,后来六耳猕猴假扮悟空攻击唐僧,最后被如来佛祖识破。其中第一次是主动离开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叙述中插入诗词,是《西游记》行文的一个特点。下面是从《西游记》中摘录的有关孙悟空的诗句,请概括出相应的故事情节。

(1)渴饮嫆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天灾苦困遭磨折,人事凄凉喜命长。

(2)棒架威风长,枪来野性狂。一个是混元真大圣,一个是正果善财郎。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常常把人物性格和某种动物的习性巧妙结合。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要分析。

①孙悟空

②猪八戒

(2)《水浒》常把两个人物放在一个事件中来塑造,充分展示人物不同的性格。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项。结合所给故事的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①鲁智深与林冲(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②李逵与宋江(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查看答案

(2020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生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节选自《论语·子罕》,有删改)

注:①志:同“记”,记住。②还(xuán):同“旋”,转身。③盍:何不。④迨:等到。⑤请铭之坐右:请让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⑥炯戒:告诫。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王生学而不得法    好:

(2)或谓君不学  善:

(3)王生益  愠:

(4)而君变以去  色: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怎样才能称得上“善学”。

4.请简要概括王生和李生的形象特点。

(补充设问)

5.面对好友的直言规劝,王生的表现哪些不可取,哪些可取?请用原文中的话作答。

 

查看答案

(2020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士为能。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之也轻。”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有删改)

注:①王:指齐宣王。②不能进于是矣:对您的说法不能做进一步的领会。③恒产:用以维持生活的固定产业。如土地、田园、林木、牧畜等。④罔:同“网”,有“陷害”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士为能    惟:

(2)民,则无恒产  若:

(3)陷于罪  及:

(4)故民之之也轻  从: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2)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3.孟子认为贤君制定合适的政策的结果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4.用自己的话说说孟子提出行仁政的具体措施。

(补充设问)

5.文中的齐宣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2019浙江金华改编)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洗心亭记

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高孕虚,万景坌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月来松闲,雕镂轩墀。石列笋虡,藤蟠蛟螭。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举如意挹我曰:“既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选自《刘禹锡集》)

注:①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②弭:消除。③槃(pán):回旋,弯曲。④坌(bèn):并,一起。⑤榱(cuī):椽子。⑥墀(chí):台阶。⑦虡():柱子。⑧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僧的尊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今弭所恨而充所望焉    方:

(2)即之四   顾:

(3)竹万竿  修:

(4)既之  志: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

3.是“月来松闲”中“闲”字的繁体篆书,“月色入户”是为。请赏析“月来松闲”中“闲”的妙处。

4.有同学认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语,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此亭也可叫“息心亭”。请你比较“息心”“洗心”的内涵,说说刘禹锡为何将此亭命名为“洗心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