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 A.初春,乍暖还寒。我身着冬装,漫步...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

A.初春,乍暖还寒。我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仍觉得不寒而栗

B.美国挑起贸易战,不择手段地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引起多国强烈不满。

C.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努力打造“一路一景”,城市色彩愈加丰富。

D.一代代革命先驱孜孜以求的强国梦,从未像今天这样距离我们如此之近。

 

A 【解析】 A.“不寒而栗”形容非常恐惧,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B.“不择手段”指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使用正确; C.“因地制宜”意思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使用正确; D.“孜孜以求”意思是不知疲倦地探求,使用正确;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领域中,用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

B.漫画往往用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暗寓犀利的讽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C.峨眉山的猴子,或相依相偎,或交头接耳,或追逐嬉戏,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D.林清玄在浪漫至真的文字中融入超然的禅趣,创作出的文化散文耐人寻味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走进桃花源,看到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了。

B. 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C. 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D. 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梅花开在苦寒中,开在秃枝上,没有绿叶相映,特立独行,自荣自美。

B. 我市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以来,市容市貌的变化我是有目共睹的。

C. 今年入夏以来酷暑难熬,这使得原来滞销的空调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 当前,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方兴未艾

 

查看答案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心灵深处的老屋

梁惠娣

①闲读诗书,竟羡慕起古代的文人来。

②据说,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千古名句的东晋文学家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在故乡筑舍种菊,把酒吟诗,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为避“安史之乱”的杜甫,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交游赋诗,写出无数精彩的诗作;自号“稼轩居士”的南宋诗人辛弃疾,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他筑稼轩,种稻田,过着自己无限向往的躬耕田园生活……对于古代文人来说,山水田园无疑是他们的心灵归宿地,我不由想到了我的故乡,想到故乡的老屋,那也是我的心灵归宿地。

③老屋门前有一片竹林,那青皮竹像高挑的仙子,伸出无数绿手臂,长袖善舞,与清风共舞一段动人的舞蹈。竹林一年四季都是蓊郁翠绿的,像一幅永不褪色的画竹图。到了夏天,竹林间筛下一片响脆的蝉唱,堪比天籁。夏夜,打着手电筒到竹林里甚至可以很轻易地捉到竹竿上蜕壳的蝉儿。后来念书时知悉,大画家郑板桥爱竹成癖,无竹不居,留下大量竹画和咏竹诗。大诗人苏东坡则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才知道竹在中国文人心目中有着如此高尚的地位。于是跑回来审视了一番我那绿竹掩映下的老屋,才发现它是堪与古人媲美的“雅居”了。

④老屋门前的东边,有一棵高大的菠萝树,菠萝树的叶子光滑明亮,母亲常摘来包花生糯米糍粑,那是童年的味道。到了夏季,树上结了菠萝蜜,我就天天盼它们成熟,憧憬着吃那甜美的黄色果肉。

⑤老屋给我很多难忘的记忆。

⑥犹记得小时候的夜晚,关了灯,屋内是密仄仄的黑暗,我经常害怕得睡不着,后来学会了在黑暗中望屋顶的“天窗”。那“天窗”是夜晚唯一的光亮。月光像一匹银色的柔纱,从天窗口垂落下来,给屋里盖上一层梦幻般的乳白色。每晚我望着“天窗”,遥想着天上宫阙,嫦娥玉兔,桂花树与桂花酒……我就这样慢慢沉入梦乡。

⑦最喜欢下雨的日子。

⑧下雨时,雨水顺着屋顶的瓦片流下来,形成珠帘。我常常站在屋檐下看雨帘,看得痴了。有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躲到屋檐下避雨,叽叽喳喳地窃窃私语。这幅老屋“雨中即景”水墨画让人感觉如此安乐祥和。更喜欢的是下雨的夜晚,躺在床上听雨。瓦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乐器,一旦雨滴接踵而来,瓦的声音就叮叮地奏响了。那声音酷似古筝,清脆且韵味十足,在黑夜里向四面八方弥漫。雨势急,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雨势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怀春的少女在花前低语。雨夜瓦屋听雨,像一曲美妙的天籁,又像一首动听的摇篮曲,这样的夜晚,梦最香甜。

⑨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经年行走,越走越远,老屋成了我心灵深处的故乡。在现代生活中沉浮的我们,在房子、车子、票子、孩子的“四子棋”中迷了局,疲于奔命,失眠症、偏头痛症就是这样缠上了我。在异乡,多少个失眠的夜晚,我做梦也想回到故乡的老屋里睡一觉,寻找雨敲屋顶下香甜的美梦。

(选自《思维与智慧》)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故乡的老屋的?请简要概括。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③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4.文章最后一段写作者离开家乡,分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模拟题改编)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和生命拉钩

①那时我在医院做阑尾炎手术,五岁的女儿像个小大人似的跑前跑后地照顾我,让疼痛不知不觉地渐渐远离了我。她就像一个小小的太阳,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点燃一个春天,哪里就会春意盎然,鸟语花香

②女儿的乖巧使得病房里的每个人都很喜欢她,尤其是邻床的一个老太太,看来是个重病患者,行动很不方便,连说话都很吃力的样子,可是每当看到我的女儿的时候,她的一双眼睛便闪着光亮,跟着她的身影不停地转动。女儿也喜欢她,偷偷跟我说她像死去的奶奶。她常常爬到老人的床上去,缠着她讲故事。老人的故事很好听。但是很显然,她很累,每讲完一个故事,额头上都会沁出一颗颗豆大的汗珠来。但每隔一会儿,她还会把女儿叫过去,接着给她讲故事,她知道这是她唯一可以让孩子坐到她床边的办法。在讲过第5个故事之后,她咯血了。护士一边批评她一边给她按摩,她憨憨地笑着说:“俺只想跟孩子多说会儿话。”

③医生说她的病情非常严重,现在就是靠药物来维持着。当初是一个好心人救了她,把她送到医院来的,她靠拾荒为生,一个亲人都没有,拿不出钱来治病。医院已经为她垫付了2000多元了,医院召开了紧急会议,就是否继续为老人提供无偿治疗展开讨论,最后大多数人都认为那是一个“无底洞”,而医院毕竟不是慈善机构,都同意给老人停药。停药就意味着宣判了她的死刑。在拔掉那些针管之前,几个善良的医生凑钱给她买了新衣服。在给她穿上新衣服的时候,护士们低声和我们说,或许那是她的最后一个夜晚了。她也意识到属于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她和护士说出了她的心愿。

④谁都没有想到,她最后的心愿竟然是想搂搂我的女儿。连她自己都觉得这个要求是那样“过分”,谁会和一个将死的人躺在一个被窝啊!当医生向我们转达了她的愿望的时候,我们甚至来不及思考就一口回绝了,女儿不明就里,大声嚷嚷着要去,原因是可以听奶奶讲很多很多好听的故事。我完全可以理解一个没有亲人的老人将死的时候那种孤寂,那是比死亡更可怕的黑暗,可是我不能,也不敢让小小的女儿那么小就那么近距离地懂得死亡的含义。我叫家人把孩子领回家,孩子撅着嘴,很不情愿地跟着家人离开了。忽然,她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又跑了回来。她来到老人床边,在老人耳边小声嘀咕着什么,还神秘兮兮地把手伸进老人的被窝里。我们看到,老人微笑着向她点了点头,仿佛她们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一样。

⑤小小的太阳走掉了,病房里顿时变成了萧瑟的秋天,处处弥散着衰败和哀伤的味道。那个夜里,我很难入睡。我朝老人她那里望过去,借着月光,我看到老人的身子不停地抖动着,但是没有一声痛苦的呻吟,我想她是在死亡的边缘挣扎着吧,却没有一个人,没有一双手可以帮帮她。那个夜晚很平静,没有因为死亡临近一个生命而感到惊惧,窗外的月光反而有些美丽,我不停地在想一个问题:女儿和老人偷偷地说了什么呢?

⑥第二天早晨,护士来给老人把脉,发现老人的脉搏跳动正常,老人还活着,而且呼吸还比前些天顺畅了许多。第三天,老人说她有饿的感觉了。她喝了我的家人为她熬的鸡汤。接下来的几天里,老人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她能自己支撑着坐起来了。这在我们这个医学落后的城市,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⑦一周后,女儿来了,她给老人带来了一个毛茸茸的布娃娃,她说那个布娃娃就是她,让奶奶晚上搂着睡觉,就像搂着她一样。老人的眼睛又开始闪着光亮,跟着她的身影不停地转动。女儿忽然“严肃”了起来,她握住老人的手,当着所有人的面,对我说:“爸爸,我又有奶奶了,我想让奶奶回家去住。”我被这突如其来的“郑重决定”弄了个措手不及。女儿说她离开医院的那天,跟老人许下了一个诺言,她让老人等着她再来。她要给她一个大布娃娃,还要认她做奶奶。“说话就要算数,我们还拉钩了呢,”女儿怕我不同意,强调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我使劲地点了点头,眼里含满泪水。为老人,也为我的女儿。

⑧院长听说了女儿和老人拉钩的故事之后,又一次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尽全力医治老人的病。“就算是为了一个孩子纯真的心愿。”那是院长在会议上说的最后一句话。

⑨老人出院,住到了我们家。女儿终于如愿以偿地睡到了老人的身边,她又缠着老人讲故事了,老人有些累,说明天给你讲两个,把今天的补上。“好,拉钩。”我又听到女儿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⑩夜里的时候,我过来给她们盖被子,我看到那双嫩嫩的胖乎乎的小手和那双骨瘦如柴的苍老的手握在了一起,像一幅摄影作品,极尽和谐之美。像这个世界某个地方正在完成的某种仪式,向我暗示着一种生命的真谛:生命需要爱来传递。爱,会让生命生生不息。

1.选文“和生命拉钩”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两次写到医院对老人的医治问题召开紧急会议,作出了不同的决定。请你概括出医院作出的决定及每次的原因。

(1)第一次:

(2)第二次:

3.赏析下面的句子。

她就像一个小小的太阳,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点燃一个春天,哪里就会春意盎然,鸟语花香。

4.文章的结尾说,“生命需要爱来传递。爱,会让生命生生不息”请联系文章的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