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先生 赵威 ①先生姓凌,有绝活儿,能把戏里的...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先生

赵威

①先生姓凌,有绝活儿,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一块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让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园三结义”还是“三英战吕布”。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②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间逃荒来的。凌木匠来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头最短的时候。北风裹挟着雪片,在空中横扫。风雪中,先是一根打狗棍进了三叔家的院门,继而是一个身影,像用那根棍子挑进来的,破衣旧絮,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有一只似乎受了伤,缠着破布条。正在院里喂鸡的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刚要喊人,“鬼”却先开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给口水喝吧。”三婶仔细一瞧,只见他端着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口,声音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三叔三婶看他可怜,天又冷,给了他吃的,又留他在磨坊里过夜。凌木匠望着三叔三婶,眼睛变得浑浊了。天亮后,他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就对三叔说,他会做木工,可以帮忙。三叔寻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让他试试吧。没想到,凌木匠的手艺精得很,不但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好看极了。就这样,他留在了我们村,经常帮村里人做木工活,成了远近闻名的凌木匠。

③后来,村里人又知他不光有好手艺,还装着一肚子墨水。嘿,正好村里小学缺个先生。于是,他就成了凌先生。“手艺人”在村里人口中格外尊贵,而凌先生的尊贵,一部分来自他的手艺。一部分来自肚子里的墨水。因此,“手艺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里人便称他为“大先生”。

④大先生活儿细,字儿好,闷头做活儿可以,写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学问也便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而大先生就是理儿多,不光要讲个“知其然”,还要讲个“知其所以然”,可是越讲我们越糊涂。渐渐地,他就不受娃们待见,娃们老是捉弄他。

⑤大先生喜欢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大先生说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栏。说这话时,身为木匠的大先生显得颇有把握。我们却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栏呢?每次我们一笑,他就一窘,提高了嗓门,说:“你们想想,床在屋里,窗户是木头的,还贴着纸,哪会看得见月光?在院子里,就着月光,看到井栏,才会思乡,背井离乡嘛!”

⑥讲到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头望着窗外,我们也停止了议论,只有窗外不知谁家的羊在不知趣地叫着。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变得浑浊。然后,他又扭过头来,说:“这是思归之辞也!”教室里又是一片笑声:“‘死鬼之词’,大先生骂李白是个死鬼哩……”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灵感,我站起来说了一句:“就是想家了嘛!”大先生点点头,念叨了一句:“孺子可教也。”

⑦农特撤点并校后,大先生也退了。教了几十年的书,一下子闲下来,不知所措,于是,他又拾起了木匠活儿。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国家针对民办教师的新政策出台后,给他补上了退休待遇。头次领工资,他就跑到支书家里,说:“我教书时,每月不到300块,现在不教了,怎么还拿3000块呢?不能白拿这钱。”支书命令道:“国家的政策,拿着!”大先生的眼睛又变得浑浊起来。

⑧后来,大先生用每月领到的钱设了助学金,村里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他就赞助一笔。直到有一天,他心满意足地躺进自己打制的棺材。

⑨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辞海》,其中一条写:“床,井上围栏。”

(选自《人民日报》)

1.结合文章内容,在表格中填入恰当的内容。

称谓

用四个字概括评价

事例

凌木匠

A

B

凌先生

不善言辞

嘴太笨,越讲越糊涂,化简单为复杂

 

 

2.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4.大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A:手艺精湛 B:不但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 2.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相结合,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大先生起初落魄、走投无路的窘况,与下文受人尊重,享受国家供养的幸福人生形成鲜明的对比。 3.内容上:解释凌先生被村里人尊称为“大先生”的原因,点明中心。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凌木匠手艺精湛的叙述,也为下文详写凌先生做我们的老师的情节做铺垫。 4.①手艺精湛的木匠: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更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②学识渊博却不善言辞的教书先生:字好、理多,写信作文也行;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有高见;肚子里的学问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③知恩图报:每月领到的钱设了助学金,村里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他就赞助一笔。 【解析】 1. 此题考查理解与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给出的示例回归原文,文章中大先生共两个身份,一是“凌木匠”,一是“凌先生”,结合第②段“凌木匠的手艺精得很,不但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好看极了”可知,凌木匠手艺精湛,在总结答案时紧抓题目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2. 无 3. 此题考查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第③段“因此”之后的语段,解释了凌先生被村里人称为“大先生”的原因,本段是中间段,承接上文的凌先生是“手艺人”和“先生”,同时也为下文详写凌先生做我们的老师做铺垫。 4. 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最温暖的拯救

①我在17岁的时候,爬火车从家乡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很多天,我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后来我觉得我快要饿死了,就斗胆向一幢开着门的房子靠近。里面没有人,我蹑手蹑脚地走进去希望能找到一些食物,但就在我穿过客厅的时候,后院门口突然出现了一个中年男子,他厉声地问:“小子,你想干什么?”

② “我……我……”我不知如何回答,这时我无意中看见院子里的火炉正冒着浓烟,于是我大声地对他说:“我看到有浓烟,就想进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我希望能帮上一些什么。”

③那个人打量了我几眼,然后扭头往院子里看去。“噢,该死,谢谢你,如果你不介意,就坐下来喝一杯咖啡吧,我正在煮咖啡。”接着,他邀请我和他一起喝咖啡吃面包,他还为我煎了一大块牛排。他告诉我他是一个画家,很喜欢在院子里作画,他带我参观了他的后院,那里有画架有画纸,当然,还有很多颜料。难怪我在外面没看到屋里有人。

④填饱肚子以后,我离开了他家,幸亏我及时找了个借口蒙混过关了。要知道,在当时那个情形下他是可以把我送警察局的!我很幸运,但我知道这份幸运并不是我应得的,我不能再打任何的坏主意了,我要靠自己的努力吃饭。第二天,我继续饿着肚子找工作,终于,我找到了在一家小型煤球厂拉煤的工作——这份工作很辛苦,工资又低,仅仅能维持生计而已。但我决定好好干,因为我知道,昨天上帝已经给了我一次恩赐。

⑤五年后,老板把这家煤球厂卖给了我,在我的用心打理下,它很快成了纽约最大的煤球公司。后来,我提着礼物去感谢那个画家。

⑥ “谢谢您,如果不是您的帮助,我或许已经饿死在街头了。”我真诚地向他鞠了一躬说。

⑦ “年轻人,你真正应该感谢的并不是我曾经给过你食物,你应该感谢的是当时我假装相信了你的话。”那个画家微笑着说。

⑧“你是说……”我心里一阵惶恐。

⑨“当时你说你是看到我家里冒浓烟才进来的,但事实上,炉子里原本只是烧着木炭,根本没有浓烟,之所以冒出浓烟,是因为我把一张不满意的画作揉成一团扔进了炉子,我刚把它扔进炉子就发现你进了我的屋子,所以在你进来之前根本就没有浓烟,所以——你说的是假话!”那个画家说。

⑩“可是,你为什么假装相信我的话呢?你为什么没有把我送警察局呢?”我红着脸问。“在我仔细看你的那一瞬间,我觉得你无论是想进屋来做什么都不要紧,我只是感觉到你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你已经走投无路了,所以我选择了相信并且帮助你,我只想让你知道,世界永远不会有尽头,它依旧值得你去珍惜,值得你去追求和努力。”画家微笑着说,“我很欣慰,看到你今天的样子,我就知道我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事情是这样子的,我紧紧地抱住了他并对他说:“谢谢,真的谢谢你……”。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3.请结合全文,说说本文题目“最温暖的拯救”有哪些作用?

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得欠你20元

张粉英

①三十多年前,一个18岁的小伙子,工作和生活经验都稚嫩的油漆工,为着梦想从扬州只身远赴襄樊某个在建的工地。由于信息滞后,等他千辛万苦赶过去时,工地已经不需要油漆工了,年轻人没上岗一天就遭遇失业。而且,他唯一认识的人已经离开。此刻,他已身无分文。

②年轻人渴望回家。回家谈何容易?从襄樊到扬州,千山万水。年轻人在工地上无助地晃荡着,眼神无助、忧郁、悲苦。

③这眼神让一个中年人看出来了。他是工地上的材料保管员。中年人主动和年轻人搭讪,这一搭讪,才知道他们是老乡,在同一个县。年轻人说要回家,但没有路费。中年人随手给了他20元钱。

④因为年轻,因为急着回家,年轻人居然没问中年人家住哪里,叫什么名字。中年人给了年轻人20元钱,就继续巡视他的工地,好像也没指望年轻人对他感恩戴德。

⑤好在年轻人还记得中年人的口音:貌似离自家三十公里之外张纲方向的。回到扬州10多年后,年轻人的境遇发生了变化,从穷困潦倒的毛头小伙变成一个小有成就的生意人。日子安定下来,他开始惦记着寻找资助自己回家的人。他特意把店铺开到了张纲附近,边做生意边向周围人打听:“认识一个个子高高,皮肤黑黑,眼睛不大,左眼眉毛上有个黑痣的男人不?”

⑥他就这样打听着,从20多岁到50多岁,从小王变成了老王。老王为了报恩,又特别招张纲本地人做他的店员。闲聊的时候,老王就跟店员说起那20元钱,拜托他们去打听。今年8月份,老王听店员老高说,他们村里西头有个外号叫“虎子”的老人,好像和他要找的人相似。

⑦老王不由分说让老高带着去看,看到的是一个个子不高,皮肤黑黑,眼睛不大的老人。老王说,就是他了!左眼眉毛上的黑痣还在!而且,他那神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⑧老人的腰刚受过伤,瘦了,矮了。老人已经82岁,无儿无女,一个人生活。老人姓包,他已经完全忘记借给一个年轻人20元钱的事。他说,从襄樊打工回到扬州后,他打过零工,卖过西瓜,还当过门卫。如今老了,退休在家。

⑨老王说,老哥,放心,以后的好日子我陪你走!你是好人,应该得到好报;你老人家这么大岁数了,以后我们就是亲戚,逢年过节的,我会来家,跟你聊聊,或者带你去我家玩玩。

⑩因为腰伤,老包好久不上街,家里吃的快没了。第二天,老王帮老包购买了大米、油盐酱醋,送上门去。老包要给钱,老王说:“老哥,我欠你很多。30多年前的那20元,我用半辈子来还!”

(选自《扬子晚报》,有改动)

1.用简要的文字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故事中的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简要分析。

4.仔细阅读全文,说说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原创)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龙里大草原离贵阳市区大概有六十公里的______,这里的草原风光非常吸引人,在这里______有大片大片的绿草,碧绿如波,点点的野花,竞相开放;______有那肥壮的牛羊,在草原上面吃草,牧人策马奔腾,气势如虹,尽是一派自由风光。这里是美的,充满了自然的味道,引得无数游客______。

A.距离  不仅  还   为之着迷 B.路程  不但  而且  神魂颠倒

C.距离  除非  才   为之着迷 D.路程  有时  有时  神魂颠倒

 

查看答案

(原创)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瓦房是青的,土灰色的墙。一片一片瓦片在木头架子上井井有序地排列着,______不单调______不乏味。给人以简单明了之感。这种美:是一种特色美,木梁______地摆列着,接头处的一个个惟妙惟肖的龙头,寓意一个人像龙一样飞翔。木架上,刻着精美的图案,令人______。什么龙飞凤舞山清水秀……听着名字都使人舒心。

A.虽然  但是  乱七八糟  心驰神往 B.既   又   横七竖八  赏心悦目

C.虽然  但是  乱七八糟  赏心悦目 D.既   又   横七竖八  心驰神往

 

查看答案

(原创)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廻龙溪______了千山万壑之水以及木贡的温泉与冷泉,______内敛,______欢歌。遇悬崖,喷珠溅玉飞流成瀑;走平川,不急不缓有容乃大;水面,鸭鹅拨掌悠闲游弋;水底,鱼虾与之相依为命,水鸟不时与之嬉戏,______。廻龙溪水从古流到今,流过了数不清的年年月月;从春流到秋,流走了数不清的悲欢离合。

A.汇聚  不但  而且  相辅相成 B.汇集  有时  有时  相得益彰

C.汇聚  与其  不如  相得益彰 D.汇集  因为  所以  相辅相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