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挺拔的白杨树 王 洁 ①出生在林区的我,自...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挺拔的白杨树

王 洁

①出生在林区的我,自小便喜欢树,各种各样的树。

②长大离开家乡的我,见过了许多风景,走过了许多城市,也认识了更多的树木。我想,每一个人也一定对应了某一种树,有的如红松般高大伟岸,有的如樱花树般旖旎繁华,还有贵气十足的楠木、风情万种的河柳……而我们社区的那个保安队长小刘,应该就是那株朴素挺拔的白杨树吧。

③小刘是个退伍兵,皮肤黝黑,个头儿虽算不上高大,但显得很结实、健壮。一双不怎么大却黑黑亮亮的眼睛里绽放出神采,逢人总是很腼腆地一笑,露出两排整洁的牙齿。

④每天下班,我总会在小区门口留意他那挺拔的身姿,一种亲切感随之而来。每次看到他时,眼前总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家乡河边的那一排排挺拔向上的白杨,不浮夸、不张扬,却站成一排翠绿的风景。

⑤他憨厚朴实,每当别人对他说感谢的话时,他总会挠挠头,脸上随即露出憨憨又羞涩的笑容,连声说:“没事儿没事儿,这是我应该做的……”最后还会讷讷地小声补充一句:我是当过兵的呢。

⑥有一阵子,我接母亲过来住,母亲总是下楼去菜市场买回好多东西来,只要小刘在岗,他都会很热心地帮母亲把东西送到家。一来二去,家里人也都跟他越来越熟悉,没事儿就邀请他到家里坐坐。

⑦每次来家做客他都显得很拘谨,但当他的目光扫到我书柜上摆放的那些藏书时,就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像被磁石吸住一般,小声地问我,这些书能借给他看吗?这样一个勤奋好学的年轻人,让人怎忍心拒绝呢?他说如果不是因为家里的条件差,他应该也会大学毕业,他也曾有过很多的梦想……

⑧莲出淤泥不染,鹰生断崖不伤。简单朴素的白杨树,虽植根荒漠的旷野,但依旧梦向蓝天,那片片生机勃发的翠绿树叶,个个都是心的形状,向着太阳的方向生长。

⑨那天开车送母亲回老家返程时,不知什么原因,车子突然坏在了高速公路上,距离市区还有四五十公里远,我真是急坏了。家人出差在外不能帮我,看着身旁一辆辆汽车疾驰而过,我好多次招手试图拦下一辆车帮我,却没有一辆车肯停下。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一种绝望和无助的感觉渐渐滋生、蔓延……我猛然想起了万能的微信圈,是否有人会来帮我?当朋友圈发出去不到两分钟,我的手机突然响起,来电显示竟然是:保安小刘。

⑩四十分钟后,当满头是汗的小刘焦急地冲下车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心中涌起一种深深的感动。在我心里,我从来没有把小刘看成是多么珍贵的朋友,可在这一刻,他却把我当成了至近的好友和大姐。那一瞬间,我感觉出现在面前的不再是平日里那个寡语少言的小保安,而是我的兄弟。他从来没有向我表示过什么友谊,却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我,像老朋友一样,像亲人一般。

⑪今年春节过后,有好一段时间没有见到小刘的身影,开始我以为他回老家过年还未返回。待元宵节过后,依然没有见到他,我赶紧跑到物业去询问,才知道原来他受伤了。

⑫就在春节前一天回老家的途中,他看到一位老人家正在喊抓小偷,他想都没想一阵猛追,毫不犹豫地拽住了小偷,小偷气急败坏,回过身来拿起手中的刀向他刺去。老人看病用的救命钱追回来了,可小刘却倒在了血泊中。整个春节他都是在医院中度过的。

⑬我带着水果去看望他时,问他当时有没有害怕,他羞涩地点了一下头,又马上摇了摇头,说不怕,我当过兵,在部队训练过,就算有危险,我也会毫不犹豫冲上去的,否则怎么对得起我穿过的那身军装呢?

⑭好一个热血男儿,就像那棵不惧风雨的白杨树。只要有草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白杨树,只要给它一片土地,无论风吹雨淋,无论贫瘠富饶,它都会努力地生长。每一个枝条,都合拢向上;每一片树叶,都闪烁金光;每一根树干,都高耸挺拔。不蔓不枝,随遇而安。树树无声,树树有声。就算秋来冬至树叶凋零,那光秃的枝条,也都枝枝透着锐气、迎着阳光。

(选自《中国文化报》)

1.文章主要叙述了与小刘相关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赏析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表达效果。

但当他的目光扫到我书柜上摆放的那些藏书时,就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像被磁石吸住一般。

3.请指出本文情节安排上的一个特点,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文章以“永远挺拔的白杨树”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1.帮母亲把东西送到家;被“我”家书柜上的藏书吸引住;在“我”无助时开车接“我”;春节期间勇抓小偷负伤。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书柜上的藏书比做磁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书籍对小刘的强大吸引力,赞美了小刘热爱读书、勤奋好学的品质。 3.伏笔;第③段和第⑤段中都提到小刘是退伍兵,为后文写他面对歹徒时无所畏惧的勇敢和热血男儿形象埋下伏笔。通过伏笔的设置,使小刘这一人物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也使情节连贯、结构紧凑。 4.“永远挺拔的白杨树”是行文的线索;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即叙述像白杨一样的保安小刘;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赞美保安小刘具有永远挺拔的高贵品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1. 此题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分析题干要求可知该题是要概括文章的内容,然后细读文章内容,第⑥段写小刘帮“我”母亲把东西送到家;第⑦段写小刘被“我”家书柜上的藏书吸引住;第⑨⑩两段写小刘在“我”无助时开车接“我”的事,第⑪⑫段写小刘在春节期间勇抓小偷负伤的事,最后按照“人物+事件”的形式进行简要概括,表述时注意语言的简洁和条理性。 2. 无 3.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表现手法分析的能力。从全文看,文章在开头两次写到小刘是退伍兵,就是为后文写面对歹徒时他表现出来的勇敢埋下伏笔,其作用围绕凸显人物形象、丰富情节等角度进行阐述即可。 4. 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拾金不昧

贾巴尔且

①“收废书废铁喽……收烂东西……”

②那天清晨,天空万里无云。我在家里阳台上活动时,突然听见离我不到50米的小区大门口,一个中年妇女背着背篓,手上提着一把秤,精神抖擞,站着不停地喊着这几句重复的话。

③心想,我家昨天从办公桌上和抽屉里找出来的那些废书、啤酒瓶、饮料瓶不是可以拿给她吗?

④喂,收东西的,我家这里有一些,你来收吧。

⑤好的。她按照我指点的地方,把乱七八糟的这些全部进行了分类,把地收拾得干干净净。秤的秤,数的数,共3.2元。她伸手从兜里掏出一张20和一张50块的纸币,就没零钱。

⑥我的衣服在卧室里,老婆还蜷缩在被子里,我不可能为了两块钱,进去翻箱倒柜找钱来补。

⑦平时看见他们收破烂的人也不容易,他们是一个城市的半个清洁工。我一个公务员不缺这两块钱。“我没有零钱找,这些你拿去就是,相当于你帮我家打扫了卫生,我还应该谢谢你呢!”我笑着对她说。

⑧“不,不,不。大哥,这样不行的,我虽然是收破烂的,但是我做人有做人的原则,哪怕差别人的一角钱,我都会找。”说着她就出去了。

⑨我家不在市区,附近没有商店和储蓄所什么,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她才气喘吁吁地把三块两角钱专门拿给我。她还说为了那两角钱,走了好多个地方呢。我说现在不要说角角钱,有时候拿一块钱给孩子,他们都不想要了哦。

⑩“我的钻石项链呢,我放在小盒子里的,怎么不见了哦?”老婆起床就到处找。

⑪“是装在那个小盒子里的?这下完了,完了……我以为那个是不要了的,就收给刚才那个捡破烂的妇女了。”

⑫老婆说:“那是你送给我的结婚礼物,好几千块钱不说,几万块钱也买不回来了。现在怎么办呢?报警人家又不是偷的,不报那么大一个城市,到哪里去找她呢?”

⑬老婆生气得脸都没有洗,刚才还听见她一边起床,一边唱歌,现在好像是一个泄气的皮球,一直说我做什么事都不小心。过了好几天她都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埋怨着我。

⑭“收废书废铁喽……收烂东西……”

⑮一个蝉噪在耳的中午,一位中年妇女背着一个背篓,弯着腰,手上提起一把秤,在我们小区大门口只喊了两句,声音有些嘶哑。她拖着蹒跚的脚步,走进了我们这幢楼。

⑯“大哥,在家没有?”我听见有人在敲门,从门缝上看见是那位收破烂的妇女,但是她已经变了个人了,消瘦得我差点都认不出她了。

⑰“不好意思,我家没有不要的东西了。”我把门打开,有些不欢迎地说。

⑱“大哥,我这次不是到你家来收破烂的,那天收破烂回去,晚上才看见在你家收的一个小盒子里面装有一条项链,当时我都吓傻了,准备第二天拿起来还的。结果恰恰第二天,我生病了,到省城做了手术。家里只有一个几岁的孩子,怕他找不到你们,又不敢拿那么贵重东西给他。昨天才出院回到家,所以一直推迟到现在,你们肯定担心死了。”

⑲“来来来,吃点水果,太感谢你了!”老婆看见自己的宝贝物归原主,马上戴在颈上,不停地夸这位妇女,削苹果给她吃,问她的名字,想请媒体宣传一下她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

⑳她不愿意说出名字不说,连给她一万块钱酬金,都被她婉言谢绝。她说她一年辛辛苦苦,走几万公里收破烂,也得不到几千块钱,一万元对她来说是一个天文数,但她不会收下这不劳而获的钱。她虽然收破烂,但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人,怎样做人,她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㉑“那天我到你家收那些东西,大哥还叫我那样拿去了,还说相当于帮你们打扫了卫生,其实我们收破烂的,脏兮兮的,好多人都看不起我们,看见我们都离远一点。你们这样看得起我,尊重我,就是千金也难买啊!”

1.本文写了收破烂的中年妇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下面的两个句子。

(1)刚才还听见她一边起床,一边唱歌,现在好像是一个泄气的皮球,一直说我做什么事都不小心。(从修辞的角度)

(2)一位中年妇女背着一个背篓,弯着腰,手上提起一把秤,在我们小区大门口只喊了两句,声音有些嘶哑。她拖着蹒跚的脚步,走进了我们这幢楼。(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3.文章两次写到中年妇女收破烂的叫喊声,有何作用?

4.读了本文,你认为中年妇女是一个怎样的人?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那个温暖的雪夜

①寒风飞雪中,背着简单的行囊,我从车站走下车,一股冷流迎面扑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浑身抖瑟起来。一看时钟已是凌晨3点,街道上灯光暗淡,行人稀少,就连打开门做生意的小食店也打烊了,刚下车的人被早在这等待接应的亲人接走。车站候车厅里灯火通明,除了一个来回走动的巡警和蜷缩在客椅上打瞌睡寥寥无几的旅客外,宽敞的大厅寂静无声,显得很冷清。我挑了一个位置,打开行李包取出一件厚重的衣服披在身上,准备睡上一会等天亮再赶车回家。

②这一场大雪,使得地面结冰很厚,道路封锁,车辆停滞,很多归乡的游子回家似成了一个大问题。接连数日,虽然打工所在城市的天气阴转晴空,但买票还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我很庆幸搭上了班车回家过春节。

③这时候,一位巡警走过来朝我打招呼:兄弟,你是从南方回来过春节的吧,你们这趟车怎么晚点这么久?”他戴一顶大盖帽,披一件军大衣,手持警棍,英俊帅气的脸上显示出一个警察特有的气质和机智。尽管站里人不多,他的眼睛还是不停扫视四周,注视着这里的动静,时不时有归来进站的汽车。

④“看你的样子是感冒了,在南方打工适应了温暖的天气,遇上这冰天雪地的天有些不适应吧,不如去我的值班室暖和一下,天一亮,我去叫你。”巡警走过来朝我打招呼。

⑤“是的,路上还有余冰未融,车像蜗牛爬行一般开得很慢,比原来多用了4个小时车程。”我回应着又咳嗽起来,目光停留在这巡警的身上。

⑥我随他去了值班室。值班室很狭小,里面一张办公桌,一张靠椅,一个热水壶,一个茶杯,一本工作值勤记录册,一盆燃烧的炭火。他带我去打来一脸盆热水让我洗脸烫脚,从抽屉里取出几粒感冒药让我吞下,往火里增加了木炭。他让我好好休息,然后,他关上门又走去巡视了。或许是冒了风寒倦意袭来,我一合眼呼噜睡着了。

⑦天亮了,风住了,雪停了,我被车站里的广播声叫醒,我发觉身上多盖了一件厚实的军衣,这一定是那巡警趁我睡熟后给盖上的,我竟然一点察觉都没有。那盆炭火燃烧得依然很旺,值班室里温馨如春。

⑧我站起来做了一个深呼吸,伸了一个懒腰,感觉浑身轻松舒服多了。

⑨走出值班室,我的目光寻遍了整个大厅没见那个巡警。

⑩“兄弟,你是在找值班的小何吧,他和我交班回家睡觉了。他走前让我别惊动你休息。你趁早去对面搭回家的班车吧。”另一个巡警走来告诉我。

⑪“大哥,能告诉我他的真实名字吗?改天,我得来感谢他。”我急切地询问。

⑫“不用客气,这都是小事,就算你当面问他,也不会告诉你的,像这样的小事他做了不计其数。你还是早点回家,赶车要紧。”警察微笑着向我示意。

⑬天空又开始飘起了飞雪,吹来了凛冽的北风。窗外,那飘扬的白雪如银蛇舞蹈,眼前是一片粉妆玉砌,冰寒地冻的世界。我想起那位好心的巡警,一股暖流在心中升起,仿佛春天悄然而至充满温馨惬意。陌生人的温暖,是寒冬里一团燃烧的烈焰。

(作者:何伟昌,文章有改动)

1.阅读文章,填写下表。

地 点

情 节

感 受

候车大厅

我准备睡一会儿等天亮回家

值班室

一合眼就睡着了,温馨

巡警小何已经回家,我与另一个巡警有了一番对话

 

 

 

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文章第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请简要分析文中巡警小何的形象特点。文章结尾写道“我想起那位好心的巡警,一股暖流在心中升起,仿佛春天悄然而至充满温馨惬意”,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碗米粉

徐全庆

①天有些冷,父亲突然对我说,你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一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②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③车站的旁边就有不少卖米粉的,我说,我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可一次也没有坐下来。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④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他才发现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他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店主看出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你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钱给你寄过来。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去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杨。

⑤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位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⑥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没有办法,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

⑦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的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找到了他。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父亲还是一眼认出了他,紧走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

⑧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⑨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⑩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

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返回的途中,电话响了,是那位姓杨的店主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

挂上电话,我的眼中留下了两行泪水。那碗米粉的香味弥漫在我的周围,温暖着我。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2.联系选文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

(2)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3.“收了生意”的杨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你如何理解他的这一举动?

4.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车

葛克友

①老车的吱扭声伴着我的童年,老车轴承钢珠滚动的声音是童年动人的歌谣,老车是我最美、最温馨、最稚嫩、抹不去的记忆。

②老车是老家农村儿时农用木板车。说是车,结构却非常简单,制作好的木板,装上两个护栏,再装两个拉手,加上一个轴承、两个轮子,手拉或推着即可行走。

③别看它简单,老车却承载着太多太多:贫瘠和艰难,郁闷和欢笑,亲情和乡音,收获和付出,无奈和彷徨,幻想和坚持,懵懂和青涩,幸福和温暖,稚嫩和成熟,憧憬和梦想……老车就是那个年代的代名词和历史符号。

④老车是父亲最忠实的朋友,是父亲的最爱。他悉心擦拭捯饬,加润滑油,一来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二来拉起来也省力。

⑤老车是父亲须臾不离的好帮手,每天伴他左右。在父亲娴熟地驾驭下,拉棉花、麦秆、玉米、大白菜、土杂肥;从小河沟拉水浇大葱、萝卜;干农活、出远门,帮邻里拉重物;载着我们几个孩子上街赶集,那个得意劲,绝不亚于今天乘坐任何一款豪车;我们几个不费脚力,就可以轻松抵达遥远陌生的地儿,走亲戚、看风景、买好吃的。记忆里,最远的亲戚都是在老车的陪伴下走到的,附近有名的大河、大桥、大山的第一次光顾,到外地赶庙会,看踩高跷、舞狮子,都是老车帮助完成的。去遥远的村子捡地瓜充饥,异地县城拉酒糟喂猪,赚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老车在父亲手里几乎无所不能。

在老车的怀抱中,我们走出小村,走出拮据,走出闭塞,走出荒蛮,有了稀奇新鲜美丽的记忆和不一样的感受体悟

⑦父亲着实是个好驭手。他曾经拉着老车行走数百里地,送外婆到很远的山沟小姨家,来回要几天几夜。偏僻的山野夜路,有老车相伴,父亲并不惧怕,脚磨起了泡,从不叫苦。刚有记忆时,有一回我意外负伤,血流不止,父亲吓得不知所措,情急之中想到了无言的好朋友——老车,拉着我飞也似地狂奔到公社医院。此事虽过去数十年,那位男医生的话仍记忆犹新:“虽然伤势不太重,如果流血过多也会误了大事,幸好及时赶来。”医护人员给我打麻药、处理伤口、缝针包扎,护士小姐摸着我小小的额头开着玩笑:“小男子汉只管放心,这伤口不会留下疤痕,肯定不会影响你找老婆!”这是儿时最真最美最纯粹的记忆。要是没有老车,真不知该怎么办!

⑧老车承载着一段历史,它是时代的产物。老车独有的吱扭声,节奏美妙动听。老车的记忆伴着鸡鸣狗吠,伴着袅袅炊烟,寻常熟悉。

⑨老车有功,它的地位无法取代。老车见证了父亲无私的爱,灌注了父亲无尽的情愫。想念老车,想念那个渐行渐远的年代。老车的记忆辛苦温暖,老车就是父爱的“号码牌”。

1.文章说“老车是父亲须臾不离的好帮手”,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第②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在老车的怀抱中,我们走出小村,走出拮据,走出闭塞,走出荒蛮,有了稀奇新鲜美丽的记忆和不一样的感受体悟。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名校模拟题改编)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院清池

李方洛

①乡野之间有许多池塘,它们那天然的野趣,常引人驻足留连,特别是久住尘嚣的人,天天囚禁在鸽笼般的居室,几乎不知池塘为何物,自然更愿一唐春水或秋水照亮他们蒙尘的眼睛。我喜爱乡野的池塘,然而,我最珍爱的,是岳麓书院的那一方清池。每隔一段日子,我就要渡湘江而西,去它的身边小坐。

②我来时正是夏日午后,池周高树上的夏蝉正在操练那古老而常新的乐曲。唐代虞世南是它们的知音,只是不知它们懂不懂得他所写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名句?除了年复一年的蝉声,就是终年不断的水声了。清池的身后就是岳麓山,山上百泉奔赴,潺潺的流水汇成了这永不干涸的一汪碧池。如一匹软缎的清池,水面上本来绿得一无所有,但池的对称两角,却有两丛夏荷绣出几铢青钱、数枝碧玉和几盏荷花。那红花是碧水也浇不灭的火焰,它会从夏日一直烧到秋深。要等到来过长沙的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那一声喟叹,才会将它吹熄。红荷碧水,这本来已经动人心目了,但不时还有白蝴蝶和黄蜻蜓飞来,它们肯定是在说:这是一幅印象派的明丽水彩,怎么不让我们也来着色?

③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它的静也令我徘徊。清泉之侧是学院历代山长的住所。晴明之日,粉墙青瓦飞檐的古建筑在池边拍一帧倒影;明月来时,碧水在池心将它洗得晶莹透亮,宛如李白小时候不认识的白玉盘不慎掉落水中。虽是千年书院,平时游人却不多,如果门庭若市,嚣声盈耳,如同时下的股票交易市场和日趋茂盛的夜总会,那就未免唐突山灵与水神而大煞风景了。这一曲清池,据说从前名“碧沼观鱼”,我以前来游时和友人说可以改为“洗心池”。人在世间忙碌奔波,或为柴米油盐,或为升沉荣辱。费尽了心计与心机,人也蒙尘,心也蒙垢。如果能到池边来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洗心,那不也是让灵魂净化的功课吗?如同仿效高僧之面壁,我此刻面池而坐,我的心池哪有这方明镜的纯净清明?

④世间也许还有不少这样的池塘,但是,像岳麓书院这一方清池那样富于文化意蕴的,恐怕还不多见吧?它“得地独厚”,不是深山中隐姓埋名的野水,也不是宫苑里荣华富贵的池塘,它栖身于千年书院之内,非那种无名氏或暴发户可比,此外,池以文传,历代有关的题咏且不去说它,南宋朱熹那首有名的《观书有感》,我就怀疑是这一方清池灌溉而成,宋代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秋八月,时年三十八岁的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和抗金名将张俊之孙张轼寓居于清泉之侧的百泉轩,并题匾额“百泉轩”三字。

⑤朱熹写的是读书的感受,不也正是我眼前的清池景色?我想叩百泉轩的门环去请教朱老夫子,可是那里已经成了文房四宝等物的展卖厅,朱老夫子则早已不见踪影,只有注入清池的活水凉凉而潺潺犹似旧时。

⑥从滚滚红尘中偷跑出来,小坐在如此的清池之旁,读清池如同读一部佛典,可以消除你扰攘于尘世中的许多俗念与忧烦,好像远行人在赤日炎炎中于路边的一处凉亭歇息。不过,这清池究竟和什么相仿呢?如果有人说它像一方砚池,那我倒会欣然赞同,因为它们不仅外形相似,而且文房四宝之一的砚池也是书院中的必备之物。身为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中的文人,我也祈望清池能洗我俗肠,助我灵思,润我彩笔,让也写出可圈可点甚至鹏飞远举的文章来。于是,记不起是哪一天,我离开书院时就将这一曲清池一方名砚带走,至今珍藏在我的怀袖。

1.请简要概括作者笔下的书院清池有哪些特点?

2.第①段为何要写乡野池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比较第②段画横线句和下面的语句,在写景上有何共同的写法?请分别赏析其妙处。

(1)那红花是碧水也浇不灭的火焰,它会从夏日一直烧到秋深。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鲁迅《社戏》)

4.作者觉得可将书院清池的雅号“碧沼观鱼”更名为“洗心池”,你觉得哪个名字更好?请说明理由(不少于两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