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第17首(2015、2007 真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2019全国视野:...

第17首(2015、2007 真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2019全国视野:辽宁抚顺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统编教材思考探究)朗读此诗,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4.(2015河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5.请你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

6.请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两句。

7.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鉴赏提升设问

8.试比较这首诗与下面《早寒江上有怀》一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示例一:内容:点题,写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 示例二:写法: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描绘了诗人客路行舟的美景,与尾联相呼应。 示例三:色彩:“青”“绿”二字点明了季节,描绘了诗人客路行舟的美景,写青山和绿水,暗点旅途的奔波之意。 2.示例一:“阔”字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风正”,帆才能够“悬”。“正”字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用“船行驶得很平稳”这种小景来传达出更加开阔的“江风的和缓”这种大景。 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潮平”对“风正”,“两岸阔”对“一帆悬”,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 示例三:以小景传大景之神。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3.情景:潮水涨起来了,江面宽广,两岸更远了;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对偶的精妙:“两岸阔”“一帆悬”是精整的对仗,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4.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5.示例: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更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 6.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以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7.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寓思乡之情;颈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忧愁;尾联欲借“归雁”传递“乡书”,饱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8.相同点:抒发作者思乡之情。不同点:《次北固山下》在淡淡的思乡之情中融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早寒江上有怀》除了表达作者的怀乡思归之情外,还流露出前途渺茫的愁绪。 【解析】 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第16首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统编教参设问)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2.(统编教参设问)说说下面这几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3.(统编教参设问)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4.(统编教参设问)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鉴赏提升设问

5.这首诗和《渔家傲·秋思》中都写到了征夫的泪。请分析两首诗的“泪”的内涵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第15首2019全国视野:广西贺州,湖北黄石、鄂州,湖南益阳。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019开封二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选取了典型的意象,请赏析这两句诗的意象之美。

2.有人说“归雁入胡天”中“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统编教材思考探究)《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 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 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5.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6.诗人是怎样借边关景色抒发内心情感的?

7.有人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描写的景色传递出的是孤独和悲伤,而不是雄浑和刚毅。你认同这种理解吗?为什么?

8.(2019省实验四模)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鉴赏提升设问

9.本诗中的“归雁入胡天”与王湾的“归雁洛阳边”的“归雁”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第14首(2017真题)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首句写“塞下秋来风景异”,与词人家乡中原相比,“异”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说说你对“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的理解。

3.(2017河南)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请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呈现的画面。

5.上阕中作者既写秋天的凄冷,又写出边塞的雄浑险峻,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结合上阕语句,说说词人是如何创设的。

6.请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中“一杯”和“万里”的妙处。

7.(2017河南)“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

9.本词抒情委婉曲折,请结合具体内容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10.(统编教材思考探究)《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并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11.(统编教材积累拓展)仿照示例,从词中另选几处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点评。

示例:“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边塞特有的种种声音,凄厉而容易引发人的怀乡之情。“边声”以“四面”来形容,更显得无所不在,充塞天地之间,虽不想听却做不到。下面再接上“连角起”,进一步写出这些声音是伴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发出的,在凄凉之外更添一层悲壮。

鉴赏提升设问

12.古人喜欢饮酒,高兴时饮酒,落寞时也饮酒。酒就像是诗人的道具,可清可浊。请分析“浊酒一杯家万里”“金樽清酒斗十千”中酒的意味。

13.《渔家傲·秋思》和《天净沙·秋思》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语言是活的

张黎

①近来,网络上不断传出一些汉语“逼疯”“整死”外国人的搞笑段子,例如:

②今天下雨,我骑车差点儿摔倒,好在我一把把把把住了。

③校长说,校服上除了校徽别别别的。

④天热了,能穿多少穿多少;天冷了,能穿多少穿多少。

⑤女孩赴约路上给男友打电话:“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⑥看了这些段子,很多人大概都“惊呆”了,可能会不由地感叹汉语的奇妙,由此也多少会认同汉语之难会“逼疯”外国人。

⑦其实,任何人类的自然语言都是由有限的符号组合成无限的现实话语的系统,也就是说,语言是由有限数量的底层语音单位(音素)组成有意义的语素(最小的有音有意义的单位,如汉语的“字”多数对应一个语素)和词(由单个语素或多个语素构成),词再按照有限的语法规则“组装”成无限的短语和句子来表达无限的意义。构成语言系统基本单位的音素、语素和词不可能是无限数量的,否则人类就无法掌握语言了。因此就会出现相同的语素或词指代不同事物、表达不同语义的情况,也就是会有多义字、多义词的出现。这就是语言系统的经济性特征。

⑧像上述第一个汉语例句中的四个“把”,就依次使用了“把”的四个不同义项:1.用手抓握东西的次数单位;2.表示动作对象的介词;3.车身上用于抓握的部分;4.用手握住。

⑨至于第三个汉语例句中的两个“多少”,意义也不相同,而且是两种语言单位:前者是两个词“多”(表示程度,“多么”义)和“少”组合成的短语,“少”就是数量小的意思;后者是一个词,义指数量的大小。

⑩另外,语言是活的,总会在使用中结合具体语境表达特定意义。如第四个汉语例句中的后一个“你等着”,在特定语境下表示威胁的意思。因此,在现实语言交际中,人们说话的实际意义和“字面”意思可能不一样。就像谈恋爱时女方对男方说“你真坏”,实际上可能恰恰是表示“你真可爱”的意思。同时,语境又可以消除字词句可能存在的歧义。

⑪还应注意的是,语言和记录语言的文字是两个层面的事物,写出来的文字以及意义难以辨识的话,口语说出来就未必如此了。这些例句如果用口语说出来,会通过语音手段(节奏、音调)进行处理,听起来就不那么“混乱”了,再结合语境也就没有歧义了。那些例子实际上就是利用文字“挖坑”,增加视觉上的辨识难度。

⑫语言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基本功能是满足交际需要。尽管不同的语言有各自的特点,但只要能够满足交际与表达需要的活的语言,都有丰富、复杂的语言形式,都可以说是“博大精深”的。所以,有些人以汉语的一些现象来表明汉语“逼疯”了外国人,不过是幽默、搞笑而已,读者千万别当真。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7月15日)

1.全文抓住语言的“活”这一特征从哪些方面来说明的?

2.第②~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最后说“有些人以汉语的一些现象来表明汉语“逼疯”了外国人,不过是幽默、搞笑而已,读者千万别当真”一句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杨秀

①中国栽桑养蚕的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桑蚕文化。2009年9月30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端午节、侗族大歌等22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②中国的桑蚕生产分布于江浙、四川、湖北和山东一带,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桑蚕收入都是人们重要的经济来源。江南的蚕民惯以“宝宝”“蚕宝宝”呼之。除了具体的蚕事生产,在人生礼仪和岁时节日等习俗中也随处可见寄寓蚕事丰收的文化象征。

③关于               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及用到的工具和织机不仅在很多专于农桑的古籍中有记载,在民间也有深厚的积累与传承。清代的《蚕桑萃编》中提及栽桑时,认为桑树的分布以“品字形”错开排列最好,第一行与第三行对应,第二行与第四行对应。树间空地还可以间种豆黍之类,这样错落有致的布局既方便田间管理和采摘桑叶等劳作,又保障了桑地空间的有效利用,增加收成。民间有句农谚:“桑不兴,少河泥。”说的就是河湖沟渠的肥沃泥土对桑兴的重要。桑农多在立春之前阳气未上升时施粪肥,保障肥力下沉,桑树充分吸收营养;枝条萌发前,还需及时修剪。浙江桐乡地区出产的桑剪远近闻名,其锻制历史已有300多年,锻制工艺精细,前后有30多道工序,重量、长度和形状等形制都有严格规定,民间用“白果头,花瓶壶,扯旗盘(意思是桑剪的头像白果,手捏处像花瓶,剪脚像盘卷的小旗帜)”来描述桐乡桑剪的形状特点。桑剪的质量好,使用起来也得心应手。

④培育好桑树,为养蚕提供了必要保障。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的江南地区,还流行“田好吃一年,蚕好用一年”的说法,足见对水稻和桑蚕的仰赖。蚕农对蚕宝宝的培育养护更是不敢有丝毫怠慢,从选种、育种到蚕蚁出,再经历头眠、二眠、三眠和大眠四次蚕眠,渐至蚕吐丝结茧,完成一个周期约需一个月左右。

⑤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大体沿袭男耕女织的劳作分工,因此养蚕、缫丝和丝织等活计主要由女子承担。她们中的手艺精巧者能抽一丝而剥全茧,蚕乡大多数蚕娘都能把碱水中煮好的茧子,仅靠双手就能撑成完整均匀的绵兜。绵兜晾干后,再拉抻做丝棉被和棉衣等。巧手的蚕乡女子也会做丝线、纺织,做成精美的绫罗布匹。《蚕桑萃编》中详述了不同水质对缫茧的影响与处理方法:“缫茧,以清水为主。泉源清者最上,河流清者次之,井水清者亦可;如山涧中水,须择溪中极清者,或流自石罅间;如江边水黄,宜早数日储旧缸内澄清,若先未储存,临时缺用,成都有沙缸滤水之法……水不清,丝即不亮。”

⑥如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有了很大改变,蚕事生产和节日礼俗等方面的信仰观念也趋于淡化。近十余年来,随着国内外不同层面对非物质文化的重视,传统桑蚕丝织技艺也重新得以重视,焕发出新的光彩。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8年第5期)

1.根据文章内容,在③段横线处补充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

2.说明文语言具有的准确性的特点,请从第②段和第⑥段中任找一处来分析。

3.请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