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载着人类悲欢的花山岩画为何能申遗成功? ①中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载着人类悲欢的花山岩画为何能申遗成功?

①中国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为中国的第49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第一处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

②这处世界遗产主要位于广西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及扶绥县境内,由岩画密集分布的、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文化景观区域组成,包含蜿蜒200公里的左江沿岸的38个岩画点。它生动地表现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的700 年间,生息繁衍于此的壮族先人古骆越人的精神生活面貌。他们以大江转弯处的陡峭崖壁为画板,涂绘了巨大的赭红色图案记录自己的祭祀舞蹈场景。在这之后,这批骆越人不知何往,持续700年的岩画创作也戛然而止,只有这岩石上的密集图案讲述着那曾经极其繁荣、富有活力的天人沟通的独特追求。

③成为世界遗产当然必须具有全人类公认的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人类在自己的童年遗留在岩石上的画面至少已有四万年的历史,这是在没有文字之前记录自己的主要方式,对于我们了解古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都是最好的途径,更何况它们中的很多都是艺术精品。事实上,绵延至现代的一些原始部族仍有这种习惯,因而我们发现的岩画遍及世界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上千处的世界遗产名录中,岩画遗址也达到30余处,中国是世界上岩画遗存最丰富的地区,在此之前却没有一处成为世界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弥补了这一缺憾。

中国的岩画在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及江苏等地,都有大量发现,虽然存在南方、北方两大风格不同的系统,但都是描绘在崖石上的史书,是史前的大型艺术博物馆。花山岩画此次能够作为中国岩画的代表,也许是因为其所体现的独特价值。让世界遗产委员会印象最为深刻的应该是花山岩画的选址,绝大部分都选在临江或江水拐弯处,巨大的崖壁是天然的画板,巨大的画幅倒映在江中,再加上河流沿岸平坦开放的台地,共同构成一幅幅“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这在世界范围内非常少见。最为难得的是,这些岩画的周围环境至今保存完好,人为破坏和干扰的因素极少,青山环绕着绿水,绿水如丝带一样维系着丛丛直立的峭壁,人在水中行如在画中游,这样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令人神往。

⑤人类,无论是娴熟的猎手还是朴实的采摘者,亦或是充满魔力的巫师,都曾是有感知力的精灵,他们在日复一日的与生活环境的接触中,成为岩画的主宰者,将人类的悲欢那样清晰地通过岩石传达至今。和世界上的大多数岩画表现的动物图像居多不同,人像是花山岩画的基本元素。最大的人像甚至高达3米,单个的小人像更是比比皆是,仿佛是大人像的派生系统,有着原始的创世纪的人类繁衍的启示。他们没有面部的具体特征,全部是“蹲式”的双手上举,如蛙跳一般,整齐而有序。而那些看起来富有装饰性的铜鼓、羊角钮钟、环首刀等,不但与当地的考古发现相吻合,而且渗透到现在壮族的传统文化之中。花山岩画充分证明了古人通过简单图案的不同组合串连来表现传达复杂的情节和思想的能力。

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员,都曾走过漫长的申遗之路。“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也不例外。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的花山岩画调研,算起来陆续都有50年。光是开展世界遗产的申报工作也历经了13年的努力——广西从自治区到县乡,专门进行遗产保护管理的层层机构就不知新增了多少个,各种咨询资料和大大小小的保护方案都能堆满几个房间,包括村规民约在内的保护条例无一不在贯彻“最小干预原则”,而汇聚四方人才的、先后三期的岩画保护工程更是为中国南方涂绘岩画的保护积累了最宝贵的经验……这些显然都不仅仅是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

(摘自2016年07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概述“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能够申遗成功的原因。

2.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人类在自己的童年遗留在岩石上的画面至少已有四万年的历史

 

1.①只有这些岩画记录了古骆越人700年间的历史;②中国是世界上岩画遗存最丰富的地区,具有全人类公认的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③选址独特,保存完整,具有独特的价值;④充分证明了古人通过简单图案的不同组合串联来表现传达复杂的情节和思想的能力。 2.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画的历史文化意义,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 3.不能去掉。“至少”是副词,表示最小的程度,说明人类留下的遗迹最少是四万年,也有可能更多,如果删掉意思过于绝对,与原文意思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解析】 1.由题干可知,要答好该题,只要抓住各段中心句或主要意思即可。②段末尾提到了岩画的独特性。第③段主要是两方面意思,中国是世界上岩画遗存最丰富的地区和岩画具有全人类公认的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第④段主要讲岩画保存完整,具有独特的价值。第⑤段最后一句也说明了岩画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2.该句运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方法就是打比方,注意不能说成比喻;作用则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画的历史文化意义,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 3.先指出“至少”的词性和意思,表示最小的程度,说明人类留下的遗迹最少是四万年;然后对比删掉后前后文意发生的变化,删掉后文意过于绝对,与原文意思不符,所以不能删,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草木智慧

顾晓蕊

①下了大巴车,沿着一条清幽的小路向前走,两边芳草萋萋。我在一片白桦林处停下,几乎是奔跑着冲进树林中。

②林中的白桦树有几十或上百年树龄,却依然身形如少女,有着不老的容颜。它们之所以被时光遗忘,相传与爱情有关。成吉思汗西征路上,大军休整时,一位士兵在白桦林中遇到美丽的牧羊姑娘,两人一见倾情。誓言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士兵却战死沙场。姑娘把思念刻在白桦树上,一双双眼睛是她永远的守望。

③在我看来,刻在白桦树上的思念,已超越爱情,是比爱情更宽广的爱。桦树皮晒干后是中药材,祛除百病,连它忧伤的眼泪,也被称为“森林饮料”。

④如果说白桦树无私的爱,濯洗着我的心灵,那么见到豪迈粗犷的“大漠硬汉”胡杨树的刹那,带给我的是另一种震撼和惊叹。

⑤在克拉玛依的乌尔禾区,一片荒凉的戈壁滩上,我第一次见到胡杨林。远看一棵棵胡杨树,虬结盘曲,苍劲古朴,伫立于天地间。

⑥我轻轻地走近,用目光摩挲着刻满岁月沧桑的树干,细细地,一寸寸地看着,越看越心惊。你看,这一株胡杨原已干枯,树皮干瘪、粗糙,树的一侧却长出新枝,挂满鲜绿的叶子。那株雕像一般的胡杨,拦腰而断,树枝被剥离一光,露出白骨般的树干。它却死而不倒,挺起一身硬骨,留住最后的尊严。

⑦再往里走,有几株枝叶青郁的胡杨。细看一棵树上竟有三种叶子,有的狭长如柳,有的圆润如杨,有的清逸如枫,分别意味着少年、中年和老年。

⑧胡杨树耐旱、耐寒、耐盐碱、耐风沙,是悲壮大漠中的英雄树。我一次次地抚摸它们,仿佛有一种力量蔓延而来,传遍我的全身,不由感叹自然界中生命的顽强、坚韧以及永不放弃的爱。

⑨在戈壁与沙漠中行走,我的目光还不时被一些低矮的植物牵动。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一蓬蓬的骆驼草,根连着根,叶牵着叶,形成散落或密集的草团。那点点苍绿,在空茫的戈壁中,显得格外醒目和壮观。

⑩骆驼草又名希望草,钢的茎,剑的叶,倔强地向空中舒展着。外表看起来如此纤弱的植株,却根系发达,在黑暗中逶迤着,水有多深,根就扎多深。它们既生于斯,长于斯,便从不气馁,亦无怨怼,智慧而从容地活着。

在戈壁荒原上,如果你看到一团团燃烧的“焰火”,那便是妩媚的红柳了。一簇簇红褐色或粉红色的花,米粒般大小,开得细碎而稠密。它们在青碧的枝头上摇曳着,跳跃着,似红雾涌动,又绚如落霞。

风吹来,花如潮水般起伏起来,这才知什么叫“花潮”,有潮的那种气势。若在公园或河边见到这般景致,倒也寻常,可这是极度干旱的荒漠之地,怎不叫人钦佩称奇呢?

红柳的根须蜿蜒于地下,最深可达二三十米,能防风固沙,是沙地中的“铁娘子”,它的枝叶还可入药。红柳的坚毅与淡然,让我想起那么一群人。在寂寥的旷野中,总会遇见许多白色的“大风车”,不知倦怠地旋转着,它的背后是无私坚守的电力人,他们也是扮靓戈壁的“红柳”。

我发现与这里的草木对视,需要一些勇气,每次遥望凝思,都是一次对心灵的叩问。草木是有思想,有大智慧的,它们懂得顺应自然,随遇而安,并竭力将根扎深扎牢,尽现生命极致之美。由此而想,在草木面前,人显得那么庸常渺小,理应谦卑些,再谦卑些。

(选自《知识窗》)

1.文章写自己与四种草木对视,充满深情。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草木

“我”的感受

白桦

 

胡杨

 

骆驼草

从不气馁,亦无怨怼,智慧而从容地活着,牵动“我”的目光

红柳

 

 

 

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赏析它的语言表达效果。

若在公园或河边见到这般景致,倒也寻常,可这是极度干旱的荒漠之地,怎不叫人钦佩称奇呢?

4.文章第段写与草木对视,以及对草木的赞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2018原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悟空”卫星发现暗物质

魏云峰白云怡

①11月30日凌晨,《自然》杂志发布的信息显示,“悟空”卫星的科研人员成功获得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其中的数据表明,宇宙空间存在着“质量为1.4万亿电子伏左右的新物理粒子”。科学家推测,它可能就是人们长期以来寻找的暗物质。

②暗物质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证明它的存在会引起科学界如此大的反响?《太空》网站介绍称,暗物质是现代天体物理学最重要的基石概念之一。上世纪30年代以来,天文学家发现在星系级别的宇宙尺度上,越来越多的天体运行规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矛盾,就算把所有观察到的物质全都算上也远远不够,需要有额外的引力才解释得通。是万有引力定律出错,还是另有解释?由此科学家提出了暗物质的概念,这是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特殊存在,而且数量比普通物质更多,才能产生足够的额外引力。现代天文学就是建立在这个设想上的,按照计算,95%的宇宙是由这些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而我们看到的宇宙普通物质仅占5%。

③尽管时至今日,各种天文观测,包括星系团的引力透镜效应、早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不均匀性等都暗示宇宙中存在大量暗物质,但人类毕竟从来没有更直接的证据证明暗物质真实存在,这也使得现代天文学的基础总让人觉得不够牢固。暗物质不但看不见摸不着,还有更多让普通人难以理解的神奇特性。目前的研究显示,暗物质远比普通物质多,它可能像幽灵一样充满了我们身边的每个空间;但暗物质又与普通物质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可以不受任何阻碍地穿透任何容器甚至我们的身体。因此这次若真能发现暗物质,它的科学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可能推动物理学的又一次飞跃。

④寻找暗物质有三种方法。正是因为寻找暗物质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国际上已在暗物质探测方面耗资数百亿美元,主要寻找手段包括模拟宇宙大爆炸的过程,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撞”出暗物质粒子;在不受宇宙射线影响的地下深处,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利用暗物质湮灭或者衰变时会产生普通物质粒子的原理,在太空寻找这些粒子从而间接探测暗物质的存在。而“悟空”就是用的第三种方法。

⑤2015年12月16日,“悟空”卫星被送入太空。它携带的探测器在测定粒子能量、方向、电荷,包括粒子鉴别方面,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太空》网站称,“悟空”将人类对宇宙高能粒子的直接测量范围扩展到目前为止的最高水平。它每天平均可探测500万个高能粒子,在轨工作530天,已经测量和记录了超过35亿的高能粒子。

⑥不过陈学雷也提醒说,“现在就开始庆贺找到暗物质还为时尚早,‘悟空’卫星目前还只是间接探测,只是发现了一些信号可能和暗物质有关系,但现在还无法下定论。”他进一步解释说,“如果不是暗物质的话,也有几种可能性:一是这些信号是普通天体物理过程的产物,意义就比较一般了;二是发现这些信号不是暗物质发出的,而是一种更为出乎我们意料的东西,那么此次发现的意义会比发现暗物质还要重大。”

(选自《环球时报》,有删改)

1.请结合第②段内容,给“暗物质”下定义。

2.第⑤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悟空是《西游记》里的人物,根据你对孙悟空的了解,简要谈谈我国这颗卫星以“悟空”命名的用意。

 

查看答案

(2019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喻户晓”的语音识别技术

马畅骏

①智能家居最早的应用来自于房间的布线系统,布线系统通过线缆将各类家用设备连接在一起。但通常布线需要在入住施工前布局铺设好,一旦布设好,不易修改,也十分不方便,所以人们逐渐地使用无线连接方式来替代有线连接方式。但是由于家用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布线系统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为了使用户可以及时了解和处理家中的信息,人们发明了智能家居网关平台。

②家居信息处理平台,又称为智能家居网关平台,是作为中间的桥梁将家居系统调度和控制连接起来,方便用户同时对多个家居设备控制的一个应用于智能家居上的关键和核心技术。嵌入式家电是智能家居网关的典型表现,由于网络无线技术的发展,嵌入式家电可以遍布家庭的任何一个角落,而不必考虑布线的问题,而随着嵌入式小尺寸的服务器代替原有的PC机式的服务器,嵌入式智能家居网关成为主要形式,也成为人们在解决家居信息处理平台技术研究的关键。智能家电与传统家电相比,它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拥有着远程控制的功能。但是,由于市场上的接口不同,导致其兼容性低,阻碍智能家电的发展。

③而语言又是人类最直接的交流方式。语音识别技术不受接口等方面的限制,在运用中有着极大的优势。人们可以离开电脑和手机,通过直接与家电交流来实现人们的需求。比如当你想看电视的时候,只需要跟电视说打开央视一套,而不是去寻找遥控器。因此,语音识别技术开始应用于智能家居方面。

④语音识别实际上为模式识别的一种,计算机首先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前端信号的预处理,数字化和消除噪声过后,则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建立起所需的模型库。在实际的识别部分,计算机仍然对测试语音信号进行相同的预处理和特征提取过程。提取过相应的特征后,则和建立好的语音模板库中的语音信息进行比较,根据建立好的判别系统来判别是否匹配,匹配则识别出相应的结果进行输出。语音识别技术在电视中的应用包括以下的3个方面:语音的输入、处理和执行。

⑤首先是语音的输入,该过程可以通过遥控器、智能电视内置的传声器或相应的手机App进行,但是使用手机App需要用户使手机和电视处于同一网段,通过WiFi传输语音数据。用户可以通过对这三者说出自己的需求来实现对智能电视的操作,比如换台、上网或者打开已下载的App等

⑥其次是对语音信号进行处理,这里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网络,在进行特征提取、降噪处理之后,将语音信号送至网络识别客户端,再由网络识别客户端发送到智能电视上进行命令的执行。二是在本地进行识别,该方法通过声学模型和语法模型共同进行语音识别,直接将命令传输至智能电视。

⑦最后是用户命令的执行,通过语音识别引擎对语音信号的处理后,再将命令送至相应的接口,实现相应功能模块的执行。

⑧语音识别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不局限于智能电视、智能空调和室内照明中,还包括扫地机器人、智能微波炉等的应用。小小的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模块可以极大地改变未来我们的家居生活。

(选自《科技传播》2018年2期,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②~④段的主要说明内容。

2.选文第⑤段画线处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⑤⑥⑦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4.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主要”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虚岁?

①中国人说到年龄时常常使用一个词叫做“虚岁”。在全世界,或许只有中国人有两个年龄,一个周岁,一个虚岁。对于“周岁”是怎么回事,可能一般人还说得清楚,而虚岁如何“虚”,却是件让人迷惑的事情。

②什么是虚岁?虚岁是与实岁(现在统称作周岁)相对的一种记岁方法。顾名思义,“虚”有虚假夸大之意,“实”则是实实在在之意。虚岁是中国传统计算年龄的方法,它以年为单位,是一种舍小求大的概算方法。出生时即记为一岁,以后每到一个新年(即春节)增加一岁;而不像周岁算法,出生时为零岁,之后每到生日增加一岁。这样虚岁往往比周岁要大一到两岁,称为虚一岁或虚两岁。

③那么,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虚岁?

④中国古人并无现代人的“生日”概念,与“生日”含义最接近的词是“生辰”。生日以日为最小单位,强调的就是月份和日期,所以通常说生日时,只说几月几日,不说年也不说具体时刻;而生辰则包含年、月、日、时四个要素,分别配以天干地支,称为生辰八字。在中国古人的生辰概念中,日期仅仅只是记载生辰时间的一个要素而已,与年月和时辰是并驾齐驱的,并没有任何的侧重;这也是中国古人不重视出生日的原因之一。

⑤与生辰密切相关的是属相。属相是中国古人创立的一种用十二种动物形象为代表,记录人的出生年份的记岁方法,也称十二生肖。这种记岁方法有一些特点:首先它以年为单位,每一年对应一个属相,不计月、日和时辰;其次,没有空缺位置,没有零的概念,每一个人出生,不论你的生命在第一年中占有多大的时间份额,是三百天还是一天,都属同一个属相。这种记岁方法也导致了虚岁的产生。

⑥春节有增岁的意义,自古以来,全国各地过年时都有一个相同的过年习惯,那就是拜年。拜年是什么?传统文化中的拜年,是在家族或宗族的亲戚之间串门走动,拜见老年的亲戚,给老人送礼、磕头并表示祝福;同时,接受孩子们的新年问候,并给他们发压岁钱。之所以有这种活动,就是因为这一天被当作每一个人的生日。 春节有一副经典对联,叫作“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最能反映春节增岁的意义。

⑦虚岁的出现还有一个原因——古代的户籍制度。在户籍制度出现之前,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无法报出自己的准确年龄。实际上,在大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记住自己的准确年龄既没有什么必要,也超出绝大多数人的能力。年龄的出现,实际上是为了强化国家对社会的控制,便于汲取资源。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如何控制住人是统治者最重视的问题。公元前375年,秦创立了户籍制度,秦始皇十六年 (前231年)“令男子书年”,国家开始正式登记男子的年龄——只记载生年或年龄,不记出生的月和日。当时的目的主要有两个:征税和征兵。从那时开始,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颁布《户籍法》之前,官府的户籍和档案只记载民众的生年或年龄,不记出生的月和日。所以,按照这种计岁法,哪怕你出生在一年的最后一天,在岁数上也和出生在同年第一天的人没有任何差别,即便你们的实际年龄差了几乎整整一岁。

1.从选文内容看,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虚岁?

2.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③段有什么作用。

3.仔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小军2001年12月8日出生,到今天(2017年6月21日)虚岁多少?周岁多少?

 

查看答案

(2018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粽子

①端午节没有粽子,就像过年没有饺子一样,缺了核心的部分。无粽难成端午,粽子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还是我们民族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

②唐明皇李隆基有一首诗写道:“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欧阳修的一首《渔家傲》中也写道:“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可见,古代上至皇家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要在端午节包粽子。这个习俗延续至今,已经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小小的粽子里,包裹了人们太多的情感和寄托。

③粽子里包裹着祭奠和怀念。相传爱国诗人屈原不忍看到自己的国家被欺凌,在五月初五写下绝笔之作《怀沙》后,毅然投入汨罗江,用生命来表明爱国之心。百姓们爱戴屈原,担心江中鱼虾咬坏屈大夫的身体,就把粽子投入江中,这样喂饱了鱼虾,它们就不会伤害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包粽子的习俗流传下来,一种文化也流传下来。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直被后人敬仰和传颂,我们用包粽子的方法表达对屈原的祭奠和怀念,这也是我们民族爱国精神的体现。余光中曾经深情地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屈原的诗歌是中华爱国诗篇的源头,屈原的爱国精神源远流长。两千多年来,我们祖祖辈辈都在祭奠屈原,不管磨难,无论风雨,端午节总会如期而至,粽香也会如期飘荡在五月初五这天。

④粽子里包裹着传统和民俗。粽子又叫“角黍”,用粽叶包裹糯米大枣等,煮制而成,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如今,粽子的种类繁多,馅料各异。每每剥开一只热腾腾的粽子,粽香扑鼻而来的同时,我们的脑海中总会有很多记忆被唤醒,关于端午,关于屈原,关于爱国,如此等等,我们味蕾上的回忆是绵长的,深厚的。粽子是引子,引出了太多的记忆。我们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而且影响深远,包粽子的习俗还流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很多国家。《舌尖上的中国》也记录了粽子的故事,美味的粽子背后是深厚的文化积淀。端午又到,家家户户忙碌起来,开始浸泡糯米,清洗苇叶,准备过一个活色生香的端午节。汪曾祺说,民俗是一个民族的大型抒情诗。真是这样呢!端午一到,我们每个人都像诗人一样,变得深情而浪漫,抒写着对生活的热爱。

⑤粽子里包裹着思念和亲情。不管我们走过多少地方,吃过多少种粽子,最爱的还是妈妈包的粽子。舌尖上最深刻的记忆,是妈妈的味道。家乡的端午,夏日的风轻轻地吹着,妈妈一大早就起来忙碌。孩子们还没起床,就闻到了苇叶的清香。妈妈动作娴熟,一只只小巧玲珑的粽子从她的手中飞出来,绿莹莹的粽子堆积起来。接下来,妈妈烧火煮粽。小半天时间,粽子出锅了,吃上一个,味道香浓。多年后,我们远离家乡,但那种味道仿佛一缕香,一直萦绕在记忆中。妈妈又打来电话:“端午节放假了,回家吃粽子吧。”瞬间,眼泪与口水齐飞……

⑥粽叶飘香,今又端阳。粽子中包裹着我们浓浓的情,深深的爱,这份情和爱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这份情和爱就会像永不枯竭的河流一样,绵延流淌。

(选自《中国信息报》2017年5月19日)

1.阅读全文,说说粽子中包裹着哪些情和爱?

2.简要分析第③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第②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