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订正(dīng) 一缕(1ǚ...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正(dīng          huo    为一谈(hùn

B.空(1òu     然(      扁(     步跐蹈(chú

C.液(xuè     梗汤(    kuàng  然大喜(shì

D.涡(xuán    nìng    合(     岸高山(jiā

 

D 【解析】 A.订正(dīng)——(dìng); B.佁然(yí)——(yǐ); C.粗犷(kuàng)——(guǎng);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探究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陈华文

①谈到传统建筑,人们会联想到气派的宫廷楼阁、亭台庙宇……其实,那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同样是中国优秀传统建筑的组成部分。

②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整体性、综合性呈现,理念上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境界,完美地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比如,传统建筑屋顶上的瓦块,排成一道一道的沟,有利于雨水沿着凹槽流下来,最下端还有一个称为“滴水”的瓦,目的是收集雨水,让它成帘幕状滴到地上。这一连串的接雨、导雨、排雨过程,就是一种顺应自然的设计,彰显出古人高超的生态智慧。

③有人认为,中国建筑是木造建构的,没有西方砖石结构的建筑牢固耐用。表面上看,没错。但是木造结构的建筑,有其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妙处。如建筑中的梁架,用的是可以略有变形的直角榫头式屋架,在地震来临时,会随之摇动,具有弹性结构的特征。

④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和地质地理、生态环境有紧密联系。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土人情、生活习性存在差异,建筑的形态种类也是千姿百态。从外观上讲,北方建筑显得厚重朴拙,南方则轻巧细致。北方的四合院天井宽大,南方的则狭窄。另外,中国位居北半球,坐北朝南是人们最喜欢的方位,因为背可以挡北风,面可向温和的南风。平常人家的门前,对联上写“向阳门第春常在”就是此意。

⑤中国人在建筑过程中,善于就地取材。如北方的黄土高原,人们直接在山体上开挖窑洞,这种民居不仅冬暖夏凉,还牢固耐用。在我国西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当地多使用一种被称为“井干式结构”的筑墙法,将木材一根一根平行叠起来,两面墙呈九十度交叉,在墙角可以看出凸出来的每根木材的断面。再如福建和广东盛产优质石材,建筑除了台基柱用石头外,连墙垛也是石块砌起来,甚至屋顶下的斗拱也用石雕。

⑥中国传统建筑拥有独特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其一是有着完整的木构架系统。它采用一种直角关系的屋架,而不适用斜撑式的三角关系屋架;其二是强调轴线对称布局,形成院落相间的空间组织。无论是宫殿还是民居,强调中轴线之对称、建筑物之尊卑,并以建筑物的体量大小、高低进行区别。主从分明的传统建筑群落,映射居住者的身份与地位。但是南方由于地形复杂,只能局部遵循。其三是外观秀丽玲珑,且有拟人化的趣味,屋顶、墙面和台基犹如一个人的意象。如很多巨大的楼阁佛塔,被化成数个重复的段落,外形显得秀丽轻快,无笨重之弊。中国建筑中随处可见曲线,实际也是领略到大自然中生命的神韵。因为草木植物、飞禽走兽,莫不是曲线的构成,曲线赋予了中国传统建筑以生命和力量;其四是装饰蕴含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很多庙宇屋脊上有龙凤装饰,其典故是龙能吐水以压祝融之灾,而凤是太平吉祥鸟,能给人们带来平安。再如门前的石狮,象征把守门庭与欢迎访客之意;其五是便捷的施工技术,易于学习与流传。中国历史上各朝都有完备的工官制度,民间也有渊源长远的师徒相传制度,如《营造法式》《鲁班经》等书籍的广泛传播,为工匠施工提供了便捷的参考。

⑦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在岁月的长河中历久弥新,当前一方面要保护好中国传统建筑,另一方面要从中汲取艺术的养分,充分彰显民族文化的自信。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11.24,有删改)

1.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一部分体现在其拥有独特的审美特征,请简要概括这些特征。

2.请说说这篇文章的标题好在哪里。

3.请分析第③段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风筝

王吴军

①史书记载,风筝源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鲁国的著名工匠鲁班看到了鹞鹰在空中盘旋飞翔,于是深受启迪,他就“削竹为鹊,上天三日不下”。这是风筝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的墨翟也曾斫木制鹞,能在空中飞翔。汉朝初年,韩信用竹篾扎出架子,糊上纸,做成了更接近于后来的风筝的飞行物,用线牵引着,使其乘风飞空,这种飞行物有了“纸鸢”的名字。到了五代时期,李邺在纸鸢的头上装了竹笛、安置了丝鞭,风吹着竹笛,鸣声响起,宛如古筝,于是就有了“风筝”之名,唐朝诗人高骈在《风筝》诗中写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写的就是风筝在天上发出古筝一般的声音的情景。

②唐朝的时候,中国的风筝相继传入朝鲜、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以及欧美各国。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就把风筝称为中国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

③古代的时候,风筝不只是放着玩的,风筝更是战争中常用的武器。

④在唐朝以前,风筝就曾应用在军事上。《鸿书》中记载,春秋时期,“公输般(鲁班)为木鸢以窥宋城”,说的是鲁班首先把风筝用于战争侦察中。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在决战时,刘邦的大将韩信曾放起一只风筝,根据风筝的引线的长短来估计秦朝皇宫的距离,从而确定方位,然后开凿出地道,赶在项羽之前攻进了秦朝皇宫。

⑤明朝的时候,有一种火器,名叫“神火飞鸦”,它其实是一种鸦形风筝,内装炸药,用四个大的起火装置作为动力,当这种风筝飞到敌方的上空时,盘香就会点燃了导火线,引起火药爆炸,具有一定的攻击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曾在军舰上把风筝放到海面上空,以标示隐藏在海底的德国潜水艇的确切位置,为空中轰炸机指出袭击的目标。

⑥风筝是古代战争中的通讯工具。《独异志》中记载,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围台城,简女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终于搬取了救兵得以解围。唐朝末年,叛将田悦兵到临安城下。宋将张全率军顽强抵抗,但是旷日持久,张全怕孤城难守。为了搬取救兵,张全把求援的书信捆在风筝上送出城外,终于引来了救兵,临安城得以解围。

⑦风筝是古代的科研工具,古人把风筝用于气象研究和监测。明朝的王逵在《蠡海集》一书中记载,当时曾经用风筝做测风实验。

⑧当然,风筝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放着玩的。放风筝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清朝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的七十回中说:“春日,把风筝放得很高,然后剪断引线,使其自行随风飘摇,晦气和痛苦也随之而去。”“放晦气”当然是迷信说法,但是,放风筝却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宋朝的李石在《续博物志》中记载:“春日放鸢(风筝),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清朝的富察氏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儿童放之(风筝)空中,最能清目。”放风筝时,需要牵线跑步和昂首远视,这的确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益于视力。

(选自《北京晚报》2018.02.28,有删改)

1.根据第①段内容,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什么是风筝。

2.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任选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3.第②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载着人类悲欢的花山岩画为何能申遗成功?

①中国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为中国的第49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第一处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

②这处世界遗产主要位于广西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及扶绥县境内,由岩画密集分布的、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文化景观区域组成,包含蜿蜒200公里的左江沿岸的38个岩画点。它生动地表现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的700 年间,生息繁衍于此的壮族先人古骆越人的精神生活面貌。他们以大江转弯处的陡峭崖壁为画板,涂绘了巨大的赭红色图案记录自己的祭祀舞蹈场景。在这之后,这批骆越人不知何往,持续700年的岩画创作也戛然而止,只有这岩石上的密集图案讲述着那曾经极其繁荣、富有活力的天人沟通的独特追求。

③成为世界遗产当然必须具有全人类公认的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人类在自己的童年遗留在岩石上的画面至少已有四万年的历史,这是在没有文字之前记录自己的主要方式,对于我们了解古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都是最好的途径,更何况它们中的很多都是艺术精品。事实上,绵延至现代的一些原始部族仍有这种习惯,因而我们发现的岩画遍及世界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上千处的世界遗产名录中,岩画遗址也达到30余处,中国是世界上岩画遗存最丰富的地区,在此之前却没有一处成为世界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弥补了这一缺憾。

中国的岩画在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及江苏等地,都有大量发现,虽然存在南方、北方两大风格不同的系统,但都是描绘在崖石上的史书,是史前的大型艺术博物馆。花山岩画此次能够作为中国岩画的代表,也许是因为其所体现的独特价值。让世界遗产委员会印象最为深刻的应该是花山岩画的选址,绝大部分都选在临江或江水拐弯处,巨大的崖壁是天然的画板,巨大的画幅倒映在江中,再加上河流沿岸平坦开放的台地,共同构成一幅幅“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这在世界范围内非常少见。最为难得的是,这些岩画的周围环境至今保存完好,人为破坏和干扰的因素极少,青山环绕着绿水,绿水如丝带一样维系着丛丛直立的峭壁,人在水中行如在画中游,这样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令人神往。

⑤人类,无论是娴熟的猎手还是朴实的采摘者,亦或是充满魔力的巫师,都曾是有感知力的精灵,他们在日复一日的与生活环境的接触中,成为岩画的主宰者,将人类的悲欢那样清晰地通过岩石传达至今。和世界上的大多数岩画表现的动物图像居多不同,人像是花山岩画的基本元素。最大的人像甚至高达3米,单个的小人像更是比比皆是,仿佛是大人像的派生系统,有着原始的创世纪的人类繁衍的启示。他们没有面部的具体特征,全部是“蹲式”的双手上举,如蛙跳一般,整齐而有序。而那些看起来富有装饰性的铜鼓、羊角钮钟、环首刀等,不但与当地的考古发现相吻合,而且渗透到现在壮族的传统文化之中。花山岩画充分证明了古人通过简单图案的不同组合串连来表现传达复杂的情节和思想的能力。

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员,都曾走过漫长的申遗之路。“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也不例外。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的花山岩画调研,算起来陆续都有50年。光是开展世界遗产的申报工作也历经了13年的努力——广西从自治区到县乡,专门进行遗产保护管理的层层机构就不知新增了多少个,各种咨询资料和大大小小的保护方案都能堆满几个房间,包括村规民约在内的保护条例无一不在贯彻“最小干预原则”,而汇聚四方人才的、先后三期的岩画保护工程更是为中国南方涂绘岩画的保护积累了最宝贵的经验……这些显然都不仅仅是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

(摘自2016年07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概述“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能够申遗成功的原因。

2.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人类在自己的童年遗留在岩石上的画面至少已有四万年的历史

 

查看答案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草木智慧

顾晓蕊

①下了大巴车,沿着一条清幽的小路向前走,两边芳草萋萋。我在一片白桦林处停下,几乎是奔跑着冲进树林中。

②林中的白桦树有几十或上百年树龄,却依然身形如少女,有着不老的容颜。它们之所以被时光遗忘,相传与爱情有关。成吉思汗西征路上,大军休整时,一位士兵在白桦林中遇到美丽的牧羊姑娘,两人一见倾情。誓言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士兵却战死沙场。姑娘把思念刻在白桦树上,一双双眼睛是她永远的守望。

③在我看来,刻在白桦树上的思念,已超越爱情,是比爱情更宽广的爱。桦树皮晒干后是中药材,祛除百病,连它忧伤的眼泪,也被称为“森林饮料”。

④如果说白桦树无私的爱,濯洗着我的心灵,那么见到豪迈粗犷的“大漠硬汉”胡杨树的刹那,带给我的是另一种震撼和惊叹。

⑤在克拉玛依的乌尔禾区,一片荒凉的戈壁滩上,我第一次见到胡杨林。远看一棵棵胡杨树,虬结盘曲,苍劲古朴,伫立于天地间。

⑥我轻轻地走近,用目光摩挲着刻满岁月沧桑的树干,细细地,一寸寸地看着,越看越心惊。你看,这一株胡杨原已干枯,树皮干瘪、粗糙,树的一侧却长出新枝,挂满鲜绿的叶子。那株雕像一般的胡杨,拦腰而断,树枝被剥离一光,露出白骨般的树干。它却死而不倒,挺起一身硬骨,留住最后的尊严。

⑦再往里走,有几株枝叶青郁的胡杨。细看一棵树上竟有三种叶子,有的狭长如柳,有的圆润如杨,有的清逸如枫,分别意味着少年、中年和老年。

⑧胡杨树耐旱、耐寒、耐盐碱、耐风沙,是悲壮大漠中的英雄树。我一次次地抚摸它们,仿佛有一种力量蔓延而来,传遍我的全身,不由感叹自然界中生命的顽强、坚韧以及永不放弃的爱。

⑨在戈壁与沙漠中行走,我的目光还不时被一些低矮的植物牵动。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一蓬蓬的骆驼草,根连着根,叶牵着叶,形成散落或密集的草团。那点点苍绿,在空茫的戈壁中,显得格外醒目和壮观。

⑩骆驼草又名希望草,钢的茎,剑的叶,倔强地向空中舒展着。外表看起来如此纤弱的植株,却根系发达,在黑暗中逶迤着,水有多深,根就扎多深。它们既生于斯,长于斯,便从不气馁,亦无怨怼,智慧而从容地活着。

在戈壁荒原上,如果你看到一团团燃烧的“焰火”,那便是妩媚的红柳了。一簇簇红褐色或粉红色的花,米粒般大小,开得细碎而稠密。它们在青碧的枝头上摇曳着,跳跃着,似红雾涌动,又绚如落霞。

风吹来,花如潮水般起伏起来,这才知什么叫“花潮”,有潮的那种气势。若在公园或河边见到这般景致,倒也寻常,可这是极度干旱的荒漠之地,怎不叫人钦佩称奇呢?

红柳的根须蜿蜒于地下,最深可达二三十米,能防风固沙,是沙地中的“铁娘子”,它的枝叶还可入药。红柳的坚毅与淡然,让我想起那么一群人。在寂寥的旷野中,总会遇见许多白色的“大风车”,不知倦怠地旋转着,它的背后是无私坚守的电力人,他们也是扮靓戈壁的“红柳”。

我发现与这里的草木对视,需要一些勇气,每次遥望凝思,都是一次对心灵的叩问。草木是有思想,有大智慧的,它们懂得顺应自然,随遇而安,并竭力将根扎深扎牢,尽现生命极致之美。由此而想,在草木面前,人显得那么庸常渺小,理应谦卑些,再谦卑些。

(选自《知识窗》)

1.文章写自己与四种草木对视,充满深情。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草木

“我”的感受

白桦

 

胡杨

 

骆驼草

从不气馁,亦无怨怼,智慧而从容地活着,牵动“我”的目光

红柳

 

 

 

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赏析它的语言表达效果。

若在公园或河边见到这般景致,倒也寻常,可这是极度干旱的荒漠之地,怎不叫人钦佩称奇呢?

4.文章第段写与草木对视,以及对草木的赞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2018原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悟空”卫星发现暗物质

魏云峰白云怡

①11月30日凌晨,《自然》杂志发布的信息显示,“悟空”卫星的科研人员成功获得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其中的数据表明,宇宙空间存在着“质量为1.4万亿电子伏左右的新物理粒子”。科学家推测,它可能就是人们长期以来寻找的暗物质。

②暗物质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证明它的存在会引起科学界如此大的反响?《太空》网站介绍称,暗物质是现代天体物理学最重要的基石概念之一。上世纪30年代以来,天文学家发现在星系级别的宇宙尺度上,越来越多的天体运行规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矛盾,就算把所有观察到的物质全都算上也远远不够,需要有额外的引力才解释得通。是万有引力定律出错,还是另有解释?由此科学家提出了暗物质的概念,这是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特殊存在,而且数量比普通物质更多,才能产生足够的额外引力。现代天文学就是建立在这个设想上的,按照计算,95%的宇宙是由这些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而我们看到的宇宙普通物质仅占5%。

③尽管时至今日,各种天文观测,包括星系团的引力透镜效应、早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不均匀性等都暗示宇宙中存在大量暗物质,但人类毕竟从来没有更直接的证据证明暗物质真实存在,这也使得现代天文学的基础总让人觉得不够牢固。暗物质不但看不见摸不着,还有更多让普通人难以理解的神奇特性。目前的研究显示,暗物质远比普通物质多,它可能像幽灵一样充满了我们身边的每个空间;但暗物质又与普通物质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可以不受任何阻碍地穿透任何容器甚至我们的身体。因此这次若真能发现暗物质,它的科学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可能推动物理学的又一次飞跃。

④寻找暗物质有三种方法。正是因为寻找暗物质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国际上已在暗物质探测方面耗资数百亿美元,主要寻找手段包括模拟宇宙大爆炸的过程,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撞”出暗物质粒子;在不受宇宙射线影响的地下深处,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利用暗物质湮灭或者衰变时会产生普通物质粒子的原理,在太空寻找这些粒子从而间接探测暗物质的存在。而“悟空”就是用的第三种方法。

⑤2015年12月16日,“悟空”卫星被送入太空。它携带的探测器在测定粒子能量、方向、电荷,包括粒子鉴别方面,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太空》网站称,“悟空”将人类对宇宙高能粒子的直接测量范围扩展到目前为止的最高水平。它每天平均可探测500万个高能粒子,在轨工作530天,已经测量和记录了超过35亿的高能粒子。

⑥不过陈学雷也提醒说,“现在就开始庆贺找到暗物质还为时尚早,‘悟空’卫星目前还只是间接探测,只是发现了一些信号可能和暗物质有关系,但现在还无法下定论。”他进一步解释说,“如果不是暗物质的话,也有几种可能性:一是这些信号是普通天体物理过程的产物,意义就比较一般了;二是发现这些信号不是暗物质发出的,而是一种更为出乎我们意料的东西,那么此次发现的意义会比发现暗物质还要重大。”

(选自《环球时报》,有删改)

1.请结合第②段内容,给“暗物质”下定义。

2.第⑤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悟空是《西游记》里的人物,根据你对孙悟空的了解,简要谈谈我国这颗卫星以“悟空”命名的用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