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8绵阳改编)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贪吃的大脑 ①含有特殊营养素的巧克...

(2018绵阳改编)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贪吃的大脑

①含有特殊营养素的巧克力、有助于增强记忆力的面条、助眠的椒盐饼干……这些正在进行试验的调制食品,旨在通过食物影响大脑,改善某些状况。其实,人的情绪、机灵程度、记忆力甚至疼痛感都受食物的影响,那食物又是通过什么影响人的大脑的呢?

②食物能对大脑造成影响,是因为大脑中存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至少有三十种。早期,人们并不认为食物会影响神经递质,因为大脑有一层保护屏障——血脑屏障,大多数物质都无法进入大脑,只有少数如酒精一类的化学物质,才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③大约十年前,人们才发现大脑制造神经递质的能力取决于在血液中循环的各种营养素的数量。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单一的营养素后进入血液,当循环至大脑时,一些营养素渗入脑细胞,影响神经递质的生成,这意味着大脑并非不受食物的影响,而是深受食物的影响。

④安然入睡依靠的是一种叫血清基的神经递质。要产生血清基脑神经元需要色氨酸。那么,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就能促进睡眠吗?并不是。因为在蛋白质中色氨酸含量极低,对它来说,穿过血脑屏障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那如何解决呢?食用碳水化合物。食用碳水化合物可增加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而胰岛素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其它氨基酸,这样,更多的色氨酸便可进入大脑。也就是说,想要安然入睡,吃几块果汁软糖或一把饼干会比喝上一杯牛奶更好。

⑤多食用碳水化合物,少食用蛋白质还可缓解一般性疼痛。坦普尔大学曾对三十个长期颌部疼痛的患者进行过试验:在一个月时间里,规定他们分别吃含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食物或其他日常食物。结果是,吃含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食物的病人比吃其他日常食物的病人的疼痛感明显减轻。

⑥卵磷脂的发现,让很多记忆力衰退患者找到了一线生机。1975年,沃尔特曼博士等人证明,吃一种叫胆碱的物质能增加大脑中乙酰胆碱的数量。阻碍乙酰胆碱的药物似乎损害人的记忆力,而模拟乙酰胆碱的药物明显地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不久之后,人们又发现人体与动物体中胆碱的天然源泉——卵磷脂。卵磷脂可使大脑中的乙酰胆碱增加得更多。增加卵磷脂有助于增强记忆力吗?一名英国科学家进行过一次为期六个月的试验。在试验期间,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病人每天服25克纯卵磷脂,结果表明,他们的记忆力略有好转。一般情况,每天得服用20克纯卵磷脂,才会对加强记忆力有效。

⑦年龄在所有关于营养素对大脑影响的研究中是一个重要因素。大脑在出生前后是最敏感的。婴儿在出生前5个月至出生后18个月期间,脑神经元以最快的速度分裂、生长。在此期间,给母亲与婴儿以含足量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是极其重要的,否则,婴儿大脑的发育会受到影响。有研究显示,在婴儿期营养不良的孩子或在母亲怀孕后期营养不足情况下所生的孩子,即使后来喂养得很好,他们的智力也会受到负面影响;相反,一直到出生后18个月都有充足蛋白质的孩子,即使某一时期营养不足,在重新获得营养后,也会迅速恢复健康。

⑧人老之后,有很多脑神经元会死亡,又没有新的代替,就会变得健忘和呆滞。沃尔特曼设想配制一种老年人服用的食品,用它来阻止这种衰老过程,并且尽可能地提升留下的神经元的“工作”效率。在食品中增加能影响神经递质的营养素,当然是理想的办法,而且比起药物,这类食物可能更安全,副作用更少。

1.文章第⑤段的加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章最后一段加着重号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3.如果你身边有失眠、记忆力衰退或怀孕的人,依据文章内容,你会分别给他们怎样的建议?请简要回答。

 

1.举例子,作比较。列举坦普尔大学的试验,同时将食用不同食物的病人的疼痛感情况作比较,以证明“多食用碳水化合物,少食用蛋白质可缓解一般性疼痛”的观点。 2.不能删。“在食物中增加能影响神经递质的营养素”尚在研制阶段,食用后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还难以定论,“可能”表示推测,删去后意思就变得肯定,与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要求不符。 3.①针对失眠者——睡前食用适量的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②针对记忆力衰退者——每天坚持服用20克以上的纯卵磷脂;③针对怀孕的准妈妈——在婴儿出生前5个月至出生后18个月期间,保证让自己或孩子每天摄入足量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 【解析】 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8原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共享单车,你骑行了吗?

①下载一个APP、缴纳一定数额的押金,就能以每小时0.5到1元的价格解锁一辆自行车任意骑行……近期,各种色彩鲜艳的自行车忽然遍布国内多个城市的街头。这些自行车面向大众、按需使用、服务于短距离出行,很受人们的欢迎。它就是共享单车。

②其实,共享单车在中国并不是新生事物,它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7年~2010年为第一阶段,政府为倡导绿色出行,将国外兴起的公共单车模式引进国内,推广公共自行车。当时的公共自行车多为有桩单车,依赖财政资金的支持,未能大规模普及。2010年~2014年为第二阶段,专门经营单车市场的企业开始出现,但公共单车仍以有桩单车为主。2014年至今为第三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共享单车不仅摆脱了传统停车桩的束缚,同时也解决了计费和支付难题。

③便利性的提升,加之巨大的利润空间,促使共享单车在短期内快速兴起。2016年底以来,国内共享单车突然就火爆起来,最近一张手机截屏蹿红网络。在这张截图上,24个共享单车应用的图标霸满了整个手机屏幕,真的是“一图说明共享单车的激烈竞争”。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预计2017年年底将达5000万。

④共享单车是治理“城市病”的有效手段。一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我国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快速发展,地铁、公交已经构建起城市交通的“大动脉”。数量充足的共享单车能够充当“毛细血管”,补充完善城市公交系统,为民众出行提供高效的点到点解决方案,有效缓解交通拥堵。二是减轻城市环境污染。城市雾霾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共享单车在“尾气零排放”的同时,促使私家车出行数量降低,减少了碳排放。同时,共享单车还有锻炼身体的功能,这也切合了许多城市人追求健康的理念。

⑤尽管共享单车发展优势明显,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一是城市交通环境尚不完善。一些主要道路未设置非机动车道,或者机动车违规占用非机动车道,严重危及骑行安全。二是共享单车引发新的交通环境问题。部分用户随意停放单车或占用机动车道骑行阻碍交通。三是部分用户陋习影响共享单车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利用破解开锁密码的方式不付费使用共享单车;用加挂车锁的方式将共享单车变为私用品;破坏甚至盗取共享单车等。这些陋习加大了共享单车的维护成本。同时,也损害了城市的形象。

⑥共享单车是绿色出行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解决共享单车目前遇到的问题,既离不开政府部门在政策上的引导,也离不开使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1.文章主要从哪些方面对共享单车进行介绍?

2.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国内共享单车突然就火爆了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2015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品味偏好和基因有关

夏志

①为什么不同的人口味喜好不同?口味的不同是否与人的本质区别——基因有关呢?

②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饮食喜好不只与味觉基因有关,与嗅觉基因也有关系。

③拿香菜来说,喜欢香菜的人吃什么都想放点香菜进去,厌恶香菜的人闻着味道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不同人种间,讨厌香菜的人比例存在极大差别,2012年两位加拿大科学家统计发现东亚人讨厌香菜的最多,有21%;拉丁裔和中东地区讨厌香菜的人比例最低,分别只有4%和3%。研究发现这是11号染色rs72921001的位点多态性的缘故。而且,如果OR6A2嗅觉受体基因出现变异,就会明显表现出对香菜的排斥,闻起来觉得有似碱性肥皂味。

④从源头上说我们的味觉基因包括“酸味”“甜味”“苦味”“咸味”“鲜味”五个大类。酸、甜、苦、咸、鲜是基本的味觉组成,科学家们已经确认了一些与味觉能力相关的基因。

⑤苦味味蕾是口腔中最发达的味蕾,苦味基因也是味觉基因中种类最多的,达数十种,这也表明苦味基因是受到自然选择而被最多保留下来的基因,说明对人体有帮助。比如,有种苦味基因为TAS2R16,这个基因强的人对苦味敏感,能尝出植物中常见的吡喃葡萄糖苷类毒素。

⑥2011年6月,复旦大学的研究发现,中国人的TAS2R16苦味基因最发达,他们还推测出5000~6000年前,中国曾发生过大规模的自然筛选,那些不能尝出有毒植物中苦味的人被淘汰,而那些无毒或毒性很低的植物被保留下来并进化至今。

⑦再来说甜。哺乳动物往往是通过对舌头味蕾中神经细胞产生的味觉受体来辨别味道的,甜味物质与甜味受体结合便会产生电流刺激,令大脑感知这种味道。美国科学家曾在人类第四对染色体上鉴别出了与感受甜味有关的基因。而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小组则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甜味受体的产生受特定基因控制。

⑧辣味基因的发现,源自意大利科学家“重走丝绸之路”的创举。他们开创性地对古代丝绸之路上那些尚未被现代文明影响的部落进行了研究,并从他们经久不变的饮食习惯中探究出关于基因对口味的影响。从已知基因中发现8个突变位点,其中就包括一个与感受辣味相关的离子通道蛋白编码基因,这个基因决定了人们辣口味的偏好。

⑨因此挑食或许只是基因不同。佛罗里达大学嗅觉和味觉中心的一位科学家称,与男性相比,味觉超常的能力在女性身上更为常见,而亚洲人和非洲裔美国人中味觉超常的人又比白种人多。科学家估计,在美国,大约有15%的人是味觉超常人士。

⑩当然,美食不止跟味觉、嗅觉基因有关,它还蕴含着感情与历史。大多数人都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它非常强烈,让人对之念念不忘,据说孩子想家了,多半是想家里的饭菜了。

(摘自2014年7月16日 《人民日报》)

1.人的口味偏好都与什么有关?

2.文章第⑤~⑧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简要分析第⑩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2015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抚摸的神经生物学

饶毅

①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这种说法的流行乃因我们知识有限。

②手掌、手背有何区别?为什么可以通过抚摸安慰人和动物?

③长期以来,科学界研究躯体感觉限于痛、温、压、触,近十年则研究得日益广泛。

④最近对触觉的研究也逐渐明确。触觉可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一般的触觉用来辨别物体,特别的触觉用来交流感情,即所谓辨别性触觉和情感性触觉。

⑤我们常被手掌和脚掌“一叶障目”,手掌的作用特别强,我们一不小心就以为它代表全身。其实,手掌、脚掌无毛,其触觉只有辨别性,无感情。全身更多的部分有毛,对触觉的空间辨别程度远低于手掌,但起着情感交流的作用,抚摸的愉快不能通过手掌,只能通过有毛区的皮肤。

⑥英国利物浦大学研究提出情感性触觉与辨别性触觉从分布在皮肤的第一级神经元就不同,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通路不同,最后到达的大脑皮层区域也不同。辨别性触觉最后到初级感觉皮层,情感性触觉到岛叶等情感性区域。

⑦这两个系统有多个差别。辨别性触觉所用的神经属于比较粗、传播速度较快的类别,情感性触觉所用的神经属于传播速度慢的类别。辨别性触觉神经末梢在有毛和无毛的皮肤下都有,在手掌的分布密集,所以手掌对触觉的空间分辨率较高。情感性触觉神经末梢在无毛皮肤中缺乏,只在有毛皮肤中,所以只有后者能够感受情感性触觉。辨别性触觉对他人和自我来源的触觉无差别,有同样的分辨率。

⑧情感性触觉在他人抚摸的时候效果远优于自我抚摸。这说明脑中有机制分辨他人和自我,可能是自我抚摸的同时有冲动传到情感系统,告诉它不要受骗了,这是来源于“自我、无情感交流”的触摸。

⑨这样,也可以说皮肤是社交器官,而且是面积最大的社交器官。有些病态也与此有关,比如有些人大叫:不要碰我!可能不仅是正常人避免交往的一种信号,也是病人的一种表现形式。轻轻地碰,不是因为产生一般的痛觉,而是会让社交异常的人产生更加不愉快的感觉。

(摘自2014年07月0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根据本文内容分析“手掌、手背”有何区别?

2.请分析第⑦段主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④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是你的耳朵

明前茶

①“在这里工作,我最感欣慰的一件事,是学生说,老师,我听到了,听到了刚才打雷的声音,听到了你手里的鼓声。”

②程老师今年37岁,在聋校已工作15年,她的嗓音像一个变声期声带遭受病患的人,沙哑、粗陋,时不时有破音。她自己开玩笑说:“我这嗓子完全成了一面坑洼不平的破锣,敲重了不行,敲轻了也不行……待会儿上课,这面破锣还得往重里敲。”她的办公室里有一只能装1.5升水的大茶瓶,里面长年泡着枸杞子和胖大海,金嗓子喉宝也准备了半抽屉,“只能减少一点嗓子眼里的毛刺感,想恢复大学时期的圆润嗓音,根本没有可能。”

③跟她去听课,只花了十分钟,我马上明白聋校老师的嗓子何以成了这副模样。

④程老师教的是中重度听力障碍的孩子,儿时的疾患是不可逆转的,有的孩子戴上助听器,也只能听到一点点声音,老师上鼓乐兼舞蹈课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仅有的听力变得更敏锐,训练他们集中注意力,强化与这个世界的联络。我看到音乐教室被特意铺上了杉木地板,这是一种质地较软的地板,走上去响动很大,脚底板的震动很厉害。所有的孩子进门前都脱了鞋,有几个穿丝袜的孩子被程老师带到一边,老师从自己的包里拿出短筒棉袜让他们换上。程老师解释说:“丝袜打滑,但不脱鞋又不行,因为要靠老师脚下的用力跺踏,把节拍通过地板的震动传递给孩子们,帮他们理解舞曲的节奏。”也就是说,中度听力障碍的孩子不完全是以耳朵来听到声音,还用他们的脚底板和手心来感受声音——程老师曾为一名学生无法听到鼓声而焦急得嘴上起了燎泡,有一天,她无意识地抓住学生的手,放在震动起伏的鼓面上,孩子马上露出欣喜和豁然开朗的表情:“老师,我听到了!”那是12年前的事,受此启发,聋校的老师筹集资金,把音乐教室、体育教室都铺上木地板。

⑤年复一年,因为用力跺踏,老师脚下的那块地板就会沉陷,换上去的杉木地板颜色和原来的不一样。

⑥一堂鼓乐兼舞蹈课,对我这样外来者的耳朵和心脏都是折磨,鼓声,咚咚咚的跺脚声,老师的喊叫声,学生发音古怪的喊叫声,交织在一起,我开始耳朵发胀,头疼欲裂,胸口堵得慌,甚至还有一点恶心感。

⑦尽管老师如此卖力,课上到一半,还有一小半的孩子露出茫然的表情;程老师不得不把这一部分孩子召集起来,让他们在她周围围成一个圈,蹲下去,用手掌和脚心同时感受老师舞蹈的节奏。为了让地板的震动更清晰,程老师脱掉了袜子。

⑧还是有女孩不能理解舞蹈的节奏,她冲着弯腰聆听的老师发脾气,嗷嗷叫,再不愿一字一顿地表现自己的不满,而是暴躁地打起了手语,动作幅度大到几乎扇到程老师脸上。

⑨我注意到,一直到宣布下课,程老师都牵着那位挫败者的手,脸上满是平静的神色

⑩程老师说:“刚来聋校当老师时,遇有这种情况,连老师也会蔫掉好几天;甚至学生哭,老师跟着哭;后来校长说,这样不行,请你们不要表露同情和挫败,这会进一步刺激这些敏感的孩子,保持自己的坚韧和宁静,才能帮助他们,去应对不可避免的失败。校长还说,就算在正常学童所在的学校,一个教育者,也不可能每做一件事都是成功的。”

⑪这番话对程老师启发很大,她后来自学了心理学。现在,她完全懂得如何让那个女孩忘掉舞蹈课上的挫败:她带着女孩到外面的花园里去浇花,还跟女孩玩了个游戏:让她闭眼,伸出手来,将清凉的水缓缓地、一滴一滴地滴到她的手心上。我看到,那缓慢的水滴,无声地落下,渐渐地,把女孩满脸的暴躁之气都滤去了。

(选文有删改)

1.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与程老师有关的主要事件。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直到宣布下课,程老师都牵着那位挫败者的手,脸上满是平静的神色。

3.文章第⑧段写女孩遭受挫败后,暴躁地用手语表达不满。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请简要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感悟。

(链接材料)

年过半百的林声进老师,他是80年代初的师范生,多才多艺,36年如一日坚守农村教学。家住山村的学生,放学须经过一条小溪,每逢下雨水位上涨,他都要亲自护送学生到家。中午,他看护学生午睡;晚上,他辅导学生功课;深夜,他遍查校内门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发烧了,牙疼了,他亲自带进城治疗。他像慈祥的爷爷关爱儿孙般地照顾着每一位学生……如今临近退休,他依然担任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和四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学生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爷爷老师”。

 

查看答案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五一十

赵春亮

①伫立在门外,听着尖厉的寒风狼一般呜呜地啸叫,孩子压抑的哭声断断续续传到耳中,女人心里开始隐隐作痛。

②返回屋内,女人先将刚才打罢孩子丢在地上的布鞋规规矩矩摆放在床脚,才拉过他,柔声问:“儿子,刚才被妈打疼了吧?”孩子眼噙着泪花摇摇头,不说话。女人又说:“打你是想让你记住,做人就得一五一十,来不得半点虚假。”孩子点点头:“妈妈,我只是想让你高兴。”女人一把搂过儿子说:“儿子,你的成绩已经很棒了,你不该自己改分数的。”

③擦干眼泪,女人才想起,日子一晃已经跌进了腊月,年味也开始在山村弥漫。在男人没回来之前,得把家里拾掇一下,让在建筑工地上受苦了一年的男人能过个舒舒心心的年。女人眯着眼想:得买几张年画儿,新添几双筷子,还得再买口炖肉的铁锅,顺便再给儿子买点零食……

④女人从抽屉里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50元的票子,决定去趟镇里。

⑤前天下了一场小雪,山坡上全白了,山路逶迤在大山半腰,像是一条黑色的腰带。路有些湿滑,女人索性步行,反正也没事,权当活动活动筋骨,顺便欣赏一下雪景。行人很少,冷风一吹,女人觉出一些冷意,顺势将围巾裹得更严实了一点。

⑥快到镇上时,女人朝兜里掏了一把,立刻就惊出了一身冷汗。衣兜竟然漏了一个大窟窿,哪还有钱的影子?该不是装其他衣兜里了吧?女人将全身上下翻了个遍,仍是没有。今天路上的行人不多,即便丢在路上,也未必就被人捡起,女人心存侥幸扭头便往回走,循着原路回去兴许能找到。女人再没有了来时的心定气闲,开始有些慌乱,两眼不住地在地面逡巡,幻想着那张绿色的钞票能突然出现在眼前。

⑦男人在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场景浮现在女人的眼前,女人一阵心疼,眼泪开始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怎么能这么不小心呢?50元,抵得男人干上小半天了。儿子平时嘴馋,每次去镇上总是望着商店里花花绿绿的零食流口水,自己狠了几次心都没舍得给他买。这下可好,新崭崭的50元大钞竟然就这么无声无息消失了。女人感觉热乎乎的眼泪终于淌了下来,瞬间便被冷风吹得没了一丝温度。

⑧离家越来越近,北风仍是不徐不疾,希望也越来越渺茫。一张薄薄的钞票丢在地上,风一吹,说不定早飞到哪里去了呢!女人越发懊恼、失望和自责。女人不由得将搜寻范围扩大到路边的雪窝和树丛中。

⑨就在女人将要绝望时,路边一抹红色突然跃进视线,一张红彤彤的钞票竟然静静地躺在路边的雪地上,像是一簇燃烧的火苗。走近一看,天啊,分明是一张百元大钞。

⑩女人弯腰捡起钞票,心中不由暗暗高兴。老天爷,你让我丢了一张五十的,却又来了一张一百的,是对我的补偿吗?可转念一想,自己的50元终究还是丢了,这个丢了100元钱的人岂不是更加着急?女人头脑中不由地想起刚才教儿子的那些话:做人就得一五一十。这样想着,女人静静地立在风中,她坚信,那个丢钱的人和自己一样,一定会循着原路寻来的。

⑪直到天擦黑,女人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儿子从屋里扑出来,大声说:“妈,你骗我,你又出去揽活了吧?还说去给我买零食?”女人笑了,心里想,等会儿一定要一五一十地给儿子讲讲今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件事。这时,只听儿子又说:“钱都没拿,你还说去镇上?”

⑫女人一怔,赶紧跑进屋里。看见那张绿色的钞票果然安静地躺在桌子上,女人瞬间觉得自己好幸福啊,搂着儿子大笑,眼泪又快流出来了。

1.请阅读第③~⑫段,填写下表。

情 节

“女人”的情感

准备买年货,出发去镇里。

心定气闲

快到镇上时,发现钱丢了。

A

B

暗暗高兴

想到失主急,静立风中等。

C

回到家里时,见钞躺桌上。

幸福、激动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路边一抹红色突然跃进视线,一张红彤彤的钞票竟然静静地躺在路边的雪地上,像是一簇燃烧的火苗。

3.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做人就得一五一十,来不得半点虚假。

(2)女人笑了,心里想,等会儿一定要一五一十地给儿子讲讲今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件事。

4.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女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