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雾霾来了,我们该如何应对 ①近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雾霾来了,我们该如何应对

    ①近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和大雾橙色预警: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有中到重度霾和大雾。相关媒体还报道受雾霾影响,首都机场航班大面积取消,截至11月5日19时,该机场计划执行航班1979架次,共取消510架次。

    ②那么到底什么是雾霾?它的成因以及危害又是什么?

    ③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空气中水汽氤氲。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

    ④关于雾霾的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大型汽车是排放PM10的“重犯”,包括大公交车、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车子是排放细颗粒物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氨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

    ⑤其次是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再次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比如冶金、窑炉与锅炉、机电制造业,还有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第四,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第五,可生长颗粒,细菌和病毒的粒径相当于PM0.1-PM2.5,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适宜时,微生物会附着在颗粒物上,特别是油烟的颗粒物上,微生物吸收油滴后转化成更多的微生物,使得雾霾中的有毒物质生长增多。

    ⑥最后,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室内粉尘弥漫,不仅有害工人与用户健康,增添清洁负担,粉尘严重时,还给装修工程带来诸多隐患。

    ⑦那么雾霾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首先是诱发呼吸道疾病。其次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种细菌性疾病及增加患癌症的风险,美国调查了2.5万名有心脏病或心脏不太好的人,发现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后,病人死亡率会比平时大大提高。最后,雾霾除了使人心情压抑烦躁外,也易引发交通事故。

    ⑧因此,雾霾天气,出门尽量戴口罩;进入室内必须做三件事:洗脸、漱口、清理鼻腔;雾霾天尽量不要开窗;多食梨、木耳、豆浆、蜂蜜、葡萄等清肺润肺食品。

1.选文④⑤⑥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2.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选文,简要概括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1.不能,因为④⑤⑥段是按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介绍雾霾的成因的。如果调换了就不合逻辑。 2.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列举美国的调查数据,并将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后,心脏病人的死亡率与平时作比较,真实具体、准确、突出强调说明了雾霾对人体的危害。(说明方法答出两种,意思对即可) 3.首先是诱发呼吸道疾病。其次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种细菌性疾病及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最后,雾霾除了使人心情压抑烦躁外,也易引发交通事故。 【解析】 1.考查段落语句顺序。解题方法: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此题④⑤⑥段是按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介绍雾霾的成因的。如果调换了就不合逻辑。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句中“2.5万名,发现PM2.5增加10微克”“病人死亡率会比平时大大提高”表明运用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列举美国的调查数据,并将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后,心脏病人的死亡率与平时作比较,真实具体、准确、突出强调说明了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由“⑦那么雾霾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可知答题区域,不难找到句子“首先是诱发呼吸道疾病。其次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种细菌性疾病及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最后,雾霾除了使人心情压抑烦躁外,也易引发交通事故”即是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河豚

①苏东坡非常喜欢吃河豚,当时有一位名士,他家善于烹制河豚,就请苏东坡到府上尝鲜。苏东坡欣然答应前往赴宴,名士一家人都很仰慕这位名满天下的大学士,于是等到苏东坡赴宴的时候,名士的家人都躲在屏风后面,想听听大学士如何评价河豚鱼。名士的家人屏住呼吸,但见苏大学士闷头“大啖”,好半天不说话,屏风后面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表现出非常失望的样子。正在此时,苏东坡放下筷子,十分满意地说:“据其味,真是消得一死。”意思是说竟有这等美味,值得一死!尽管河豚剧毒,但它味道极为鲜美,从古至今仍有人愿意“冒死”尝鲜。

②河豚是“河鲀”的俗称,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是一种海、江洄游性鱼类,其鱼卵、血、眼睛、肝脏等部位含有剧毒。古代中国人对于河鲀毒性理解深刻。晋人左思《三都赋·吴都赋》便有“王鲔鯸鲐”之句,其注曰:“鯸鲐鱼状,如蝌蚪,大者尺余,腹下白,背上青黑,有黄纹,性有毒。”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吴人嗜河鲀鱼,有遇毒者,往往杀人,可为深戒。”清代名医王士雄称:“其肝、子与血尤毒。或云去此三物,洗之极净,食之无害。”

③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河鲀毒素的面纱逐步被揭开。它的毒素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体,属于耐酸、耐高温的动物性碱,为自然界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物质之一。其五千万分之一,就能在30分钟内麻醉神经,对人体的最低致死量为0.5毫克。但是这种极强的毒素,能溶入水,易溶于稀醋酸中,240℃便开始炭化。在弱碱溶液里(以4%氢氧化钠处理20分钟),马上就被破坏为葡萄糖化合物而失去毒性。在100℃加热4小时或115℃加热3小时,或120℃加热30分钟,或200℃以上加热10分钟,便可使毒素完全破坏,毒性消失。

④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经科学研究发现河鲀毒素有镇静、局麻、解痉等功效,能降血压、抗心律失常、缓解痉挛。作为镇痛药可取代吗啡、阿托品等;作为麻醉药品,其麻醉强度为普鲁卡因的3000多倍,其效果比常用麻醉药可卡因强16万倍。它对皮肤痒、痒疹、疥疹、皮肤炎、气喘、百日咳、胃痉挛、破伤风痉挛等疾病,也均有显著疗效。在国际市场上1克河鲀(俗称河豚鱼)毒素价值17万美元,是黄金价格的1万倍。

⑤另外,除河鲀毒素外,利用它的皮肤提炼的止血粉,对大出血亦有特效。用鱼子同蜈蚣烧焦研磨,调麻油后可搽治疥癣虫疮;用卵或肝焙干研磨,调和麻油,外涂患处能治疮疖、无名肿毒、颈淋巴结核、乳腺癌。若被刺毒鱼类刺伤,可用它的鱼血外涂患处。在医药工业上,常利用它的精巢提炼鱼精蛋白、精氨酸和鱼素;它的卵巢、血液、内脏等,可提炼河鲀毒素;肝可提制甘油;胆可提制牛磺酸;皮可制成胶片。只要科学利用,就可以变“毒”为宝。

1.本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河豚的?

2.请简要赏析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3.本文以苏轼“大啖”河豚的故事开头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2018长沙改编)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西礼节的差别

①我国传统礼节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礼节,从根本上说是相同的,都强调人际交往要友善,要礼让,举止要文明等。但是,由于传统、信仰、习俗的影响,二者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都有明显的差别。

②先说见面礼。 我国的传统礼节,基本上都属于非肢体、非肌肤接触性礼节,如跪拜、作揖、拱手、鞠躬等等。施礼时,双方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特别强调男女授受不亲,如果出现男女肢体、肌肤接触,就有伤风败俗之嫌。西方则不同,不论男女,其礼节多属肢体、肌肤接触性的,如拥抱、吻手、接吻以及握手等。西方人认为,以肢体、肌肤接触对方,更能直接表达自己的亲密、亲热的情感,而我国传统认为,礼、德互为表里,即“礼发诸外”,“德辉动于内”(《礼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强调礼要发自内心,强调礼是内心敬意的自然流露。

③再说座次。 我国古代是非常讲究座次的。因为座次要分尊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是举办活动的地方,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室”是用来居住的,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至于“左”与“右”谁尊谁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直到明朝建立以后,才固定为“左尊右卑”,且一直延续到今天。在西方,人们通常把主人右边的座位看成贵宾席。这种习俗的来源很有意思。正好像西方人见面握手总是先伸出右手一样,这些习俗的背后,又常常出于某种具体的需要:在每个人都佩带武器的时代,伸出右手表明“我不会向你施加武力”。这种朴素的表达友好的方式,久而久之,就成了西方表示礼节的一种习俗。

④最后说说用餐。中国餐桌上绝大多数菜是一桌人共享,而西方人习惯“各吃各的、各人一份”。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从倒酒、敬酒到饮酒,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应的规则和礼仪。其中敬酒是最重要最讲究的一环,规则也最复杂。通常,中国人还习惯频繁敬酒以表示热情、尊重等意。对西方人而言,酒是饮食的陪衬,作用在于衬托饮食的美味,什么时候喝、要喝多少都由个人自己决定。频繁敬酒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勉强他人,不尊重他人自主意识的行为。

1.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2.第④段中加着重号的“绝大多数”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3.请你根据上文有关中西礼节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旅居海外多年的长沙人孙梅,和她的英国丈夫一起回乡探亲,受邀前往昔日恩师蒋老师夫妇家吃饭,共叙师生情谊。

(1)作为主人的蒋老师准备按照西方礼节招待客人,安排座位时,他应该把孙梅的英国丈夫安排在自己的左边还是右边?为什么?

(2)蒋老师提醒妻子席间不要劝菜劝酒,理由是什么?

 

查看答案

(2019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茶垢到底是什么

楚天寒

①如果你经常喝茶,一定会注意到杯子、茶壶壁上的深褐色茶垢。爱喝茶的人将这些茶垢称为“茶山”,就像古董上的包浆,“无茶三分香”是收藏价值的体现。但有传言说茶垢中含有很多重金属,还有亚硝酸盐,如果不清洗掉可能会危害健康,甚至有“喝茶不洗杯,阎王把命催”的说法。茶垢到底是什么?会不会有害健康呢?

②实际上,茶垢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同时也有少量金属离子参与了茶垢的形成。由于绿茶的多酚类物质更多,因此它更容易形成茶垢,而经过深度发酵的红茶、黑茶,茶垢则比较少一些。当然,不同类型的茶形成的茶垢,其成分基本相同。

③隔夜茶的茶汤表面常常有一层带有金属光泽的“油膜”,让人误以为其中有某种重金属。其实这层膜的成分和杯壁上的茶垢并无明显差异,也是以茶多酚聚合物为主,不过它确实含有少量金属离子。元素分析显示,茶垢的绝大部分成分是碳、氧元素,来自多酚聚合物,也有少量钾、钙、镁、铝、锌、硒等元素。金属元素主要以不溶于水的碳酸盐或氢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其中钙元素是茶垢形成的主要促进因素,主要来自泡茶的水。铅、砷、镉、汞等重金属污染物并不是茶垢的主要金属元素,因此喝茶之人不必担心。

④尽管茶垢并不影响喝茶,也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但有不少人觉得茶垢让杯子显得很脏,因此希望茶垢少一些。那么如何清除茶垢呢?

⑤首先,喝完茶及时清洗是减少茶垢沉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总是泡隔夜茶,茶垢就一定会慢慢累积起来。其次,在碱性条件下茶多酚的氧化速度会加快,形成茶垢的量随之增加,因此泡茶的时候放一片柠檬可以减少茶垢的形成。另外,钙离子是形成茶垢的关键因素,因此水质越“硬”茶垢越多,而用纯净水泡茶形成的茶垢也会少很多。 最后,茶垢的生成量主要取决于茶汤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因此大口茶杯形成茶垢的量会更多一些,茶杯盖上杯盖也可以减少茶垢形成。

⑥看完这些,想必很多人可以理直气壮地不洗杯子了吧?如果你只是想去除茶垢,怎么折腾都行,但千万别把你家紫砂壶上的“茶山”擦掉了。

(摘自《百科知识》2018年10期,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清除茶垢的方法。

2.选文第②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⑤段中加着重号的“主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补充设问)

4.请联系选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链接材料相关内容的看法。

(链接材料)

饮用水中含有矿物质和微量有害重金属离子。当水加热时,随着水温的升高,某些钙、镁离子溶解度下降,难溶盐浓度不断加大,当水被浓缩到一定程度时就沉淀析出。这些析出物若残留在茶杯中,茶水会迅速氧化生出褐色茶锈,其中含有镉、铅、汞、砷等多种有害金属,是危害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

 

查看答案

(2019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药禁忌要讲明白

王君平

①国家药监局日前发布公告,决定对柴胡注射液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进行修订,在禁忌项下,还特别增加“儿童禁用”。

②提起柴胡注射液,很多人并不陌生。柴胡注射液是世界上首个中药注射剂品种,有70多年的临床应用史。此次修改说明书,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儿童使用注射液不良事件高发。2017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显示,在涉及的药品剂型分布中,注射剂占83.5%,明显高于总体报告中注射剂的构成比。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成人能用的药,儿童不一定能用。这也为中药安全性研究敲响了警钟。

③中药有绿色、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历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显示,化学药品的不良反应事件占八成以上,而中药不到两成。但有人认为,中药有毒,伤肝伤肾甚至致癌。如此以讹传讹,抹黑中药,其原因在于,中药在安全研究上有历史欠账。西药的说明书,不良反应能列好几页,禁忌能写好多条,注意事项有好多款,而对于多数中药而言,无论是不良反应、禁忌,还是注意事项,只有四个字:尚不明确。如此语言不详的说明书,说不清,道不明,无法满足公众用药的知情权。

④有人说,中药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就是找不到不良反应,恰恰说明了中药的安全性。其实,中药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临床禁忌上。一是量的禁忌。中医用药如用兵,并非多多益善,而是精准药量,确保用药之利而去药之弊,防止药的偏性将人体纠偏。二是症的禁忌。使用中药的关键在于辨证论治。感冒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区分,风寒感冒的人吃了治风热感冒的药并不管用。以柴胡为例,作为清热解表药,对于其他热型的孩子使用就不灵,对症治疗才安全。三是人的禁忌。相同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症状不同,用药也不同,千人千方。上世纪50年代,著名中医蒲辅周治疗乙脑,167个病例,他开出了98个方子。他的弟子、国医大师薛伯寿开了1万多个方子,如果考虑剂量在内,几乎没有相同的两个方子。

⑤有人问,中药在中国人身上试验几千年,为什么还要小白鼠点头?因为中药临床的禁忌,并没有转化为药品不良反应的应用。中药安全性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的短板。中医古籍,浩如烟海,封存在无数医案中的用药禁忌,如同散落的珍珠,找不到一根串起来的线。深入研究中药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亟待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助力,形成中药安全性评价的新体系。

⑥药之害在医不在药。中西药都有不良反应,关键是合理使用。近年来,在中药不良事件中,中药注射液剂型问题占比超过50%。除了注射液剂型安全风险高之外,主要在于一些医生的处方不对路。有统计数据显示,70%的中成药是由西医开的。一些西医不注重辨证施治,不熟悉中药温、热、寒、凉的药性,容易出现药品不良事件。目前,简单地禁止西医开中药不大现实,最好的办法是,让开中药的西医学习中医原理和知识,接受规范的“西学中”培训,科学合理地使用中药。

⑦药品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是药,用不好是毒。盼望更多医生合理使用中药,减少药品不良事件发生,让患者吃中药能更放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6月08日)

1.中药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临床禁忌的哪几个方面?

2.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第④段和第⑤段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3.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将来会从事各行各业,假如你成为一名中医,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实际,说说你应该如何成为一名好中医。

 

查看答案

(2018绵阳改编)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贪吃的大脑

①含有特殊营养素的巧克力、有助于增强记忆力的面条、助眠的椒盐饼干……这些正在进行试验的调制食品,旨在通过食物影响大脑,改善某些状况。其实,人的情绪、机灵程度、记忆力甚至疼痛感都受食物的影响,那食物又是通过什么影响人的大脑的呢?

②食物能对大脑造成影响,是因为大脑中存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至少有三十种。早期,人们并不认为食物会影响神经递质,因为大脑有一层保护屏障——血脑屏障,大多数物质都无法进入大脑,只有少数如酒精一类的化学物质,才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③大约十年前,人们才发现大脑制造神经递质的能力取决于在血液中循环的各种营养素的数量。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单一的营养素后进入血液,当循环至大脑时,一些营养素渗入脑细胞,影响神经递质的生成,这意味着大脑并非不受食物的影响,而是深受食物的影响。

④安然入睡依靠的是一种叫血清基的神经递质。要产生血清基脑神经元需要色氨酸。那么,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就能促进睡眠吗?并不是。因为在蛋白质中色氨酸含量极低,对它来说,穿过血脑屏障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那如何解决呢?食用碳水化合物。食用碳水化合物可增加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而胰岛素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其它氨基酸,这样,更多的色氨酸便可进入大脑。也就是说,想要安然入睡,吃几块果汁软糖或一把饼干会比喝上一杯牛奶更好。

⑤多食用碳水化合物,少食用蛋白质还可缓解一般性疼痛。坦普尔大学曾对三十个长期颌部疼痛的患者进行过试验:在一个月时间里,规定他们分别吃含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食物或其他日常食物。结果是,吃含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食物的病人比吃其他日常食物的病人的疼痛感明显减轻。

⑥卵磷脂的发现,让很多记忆力衰退患者找到了一线生机。1975年,沃尔特曼博士等人证明,吃一种叫胆碱的物质能增加大脑中乙酰胆碱的数量。阻碍乙酰胆碱的药物似乎损害人的记忆力,而模拟乙酰胆碱的药物明显地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不久之后,人们又发现人体与动物体中胆碱的天然源泉——卵磷脂。卵磷脂可使大脑中的乙酰胆碱增加得更多。增加卵磷脂有助于增强记忆力吗?一名英国科学家进行过一次为期六个月的试验。在试验期间,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病人每天服25克纯卵磷脂,结果表明,他们的记忆力略有好转。一般情况,每天得服用20克纯卵磷脂,才会对加强记忆力有效。

⑦年龄在所有关于营养素对大脑影响的研究中是一个重要因素。大脑在出生前后是最敏感的。婴儿在出生前5个月至出生后18个月期间,脑神经元以最快的速度分裂、生长。在此期间,给母亲与婴儿以含足量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是极其重要的,否则,婴儿大脑的发育会受到影响。有研究显示,在婴儿期营养不良的孩子或在母亲怀孕后期营养不足情况下所生的孩子,即使后来喂养得很好,他们的智力也会受到负面影响;相反,一直到出生后18个月都有充足蛋白质的孩子,即使某一时期营养不足,在重新获得营养后,也会迅速恢复健康。

⑧人老之后,有很多脑神经元会死亡,又没有新的代替,就会变得健忘和呆滞。沃尔特曼设想配制一种老年人服用的食品,用它来阻止这种衰老过程,并且尽可能地提升留下的神经元的“工作”效率。在食品中增加能影响神经递质的营养素,当然是理想的办法,而且比起药物,这类食物可能更安全,副作用更少。

1.文章第⑤段的加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章最后一段加着重号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3.如果你身边有失眠、记忆力衰退或怀孕的人,依据文章内容,你会分别给他们怎样的建议?请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