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8原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复兴号”启程 郝斐然 彭莹 ①9...

(2018原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复兴号”启程

郝斐然 彭莹

①9月21日,“复兴号”来了,以3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飞驰于京沪两地,全程只需花费将近4个半小时。

②中国高铁再次惊艳世界,“350公里每小时”这一世界列车第一时速,登上了各国媒体的版面。英国《每日邮报》发表题为《中国推出了首个自主研发的高速列车“复兴号”,北京着眼全球高铁市场》的文章,从设施设备,到高新技术,对中国的高铁进行了零距离、全方位、多角度的诠释。有网友读完后由衷感叹:“是时候承认中国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了。”美国《纽约每日新闻网》发布了一组中国“复兴号”的图集,带领读者一览其内设外置,切身感受“复兴号”的核心技术和其在乘坐体验上所下的“苦功”。《印度教徒报》写道,北京到上海有1318公里的路程,上午9点出发的列车只用4小时28分便可抵达终点。这比原来的运行时间又缩减了近1个小时。报道还注意到“复兴号”的“纯正中国血统”,称列车的知识产权完全属于中国。泰国《曼谷邮报》记者写道,他乘坐的列车从北京出发后平稳加速,车内时速显示屏上的数字很快就升至350公里每小时。相比之下,日本最快的东北新干线时速为320公里每小时。报道还称,提速的列车安全系统也得到升级。

③在世界“圈粉”,“复兴号”也不是首例,中国高铁早就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俨然成了“速度”的代表。英国《经济学人》今年1月刊文称,中国已建立起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十年前,中国的城市间还没有高铁相连。而现在,中国高铁里程已经达到2万公里,比世界其他地方的里程加起来都要长。

④不仅如此,中国高铁还走出国门,驶向国际。在东南亚地区,日本“新干线”一直想和中国高铁一较高下,争夺东南亚国家高铁建设的订单。

⑤目前来看,中国高铁在这一地区“大获全胜”——连接中国昆明和老挝首都万象的铁路线正在建设中。泰国也已经和中国公司签署协议,项目的第一阶段将于10月开始进行。新马高铁项目目前还在招标中,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对中国公司的方案也十分期待。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更是对中国高铁赞不绝口。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名为《中国游客将坐着高铁去老挝》的报道中称,越南和缅甸最终也会并入中国铁路网的范围中。在泛亚铁路的计划中,中国将和东南亚的每个地方连接起来。

⑥对中国飞速发展的高铁技术,外国网友更是停不下来地赞美,羡慕之情简直“溢出屏幕”。美版知乎Quora上有多个围绕中国高铁的提问,比如:在中国乘坐高铁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中国的高铁到底有多发达?网友回应热烈,其中更有多人现身说法。@网友Sthitapragnya:中国的高铁是非常先进的。几年前,我第一次乘坐高速列车从天津到北京。最近,我在广州、深圳和厦门之间坐了几次高铁,简直舒服到爆。我以后会尽可能多的乘坐高铁。@网友Adam:在中国坐高铁,可以节省时间,不用像坐飞机那样提前很久;踏脚处宽敞,腿脚随意动且不会打扰到你的邻座;看向窗外,田园风光让你感到时光飞逝,也可以随意使用4G网络或WIFI,绝不会让你在旅程中感到无聊;当你意识到北美基础设施落后于中国的时候,你会觉得羞愧。

⑦如今,中国高铁正凭借实力赢得声誉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我们期待高铁这张“中国名片”加快“走出去”步伐,也为外国小伙伴们的生活出行送去“福利”。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1.请分析第②段画横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2.第③段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结合文章第⑥段的内容,谈谈你第一次乘坐高铁的感受。

 

1.引资料、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中国“复兴号”高铁速度之快。 2.不能删去。“最大的”是一个限制词,表明中国建立的“高速铁路网络”是超过全球其他国家的。若删去,意思与原文表述不相符。“最大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示例:第一次乘坐高铁的经历让我十分难忘。车厢干净宽敞,座位整齐舒适,有足够的电源插座。我甚至都感觉不到车的行驶速度有多快,如果不是因为可以从窗户看到外面,我都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停车。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有过的体验,简直太难以置信了! 【解析】 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凉山州改编)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雾霾之下人与动物同命运

简 岩

①2017年1月3日上午,河南开封杞县平城乡村民王新春在麦田干活时,发现地里有一只飞不动的大鵟,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救护科科长邓大军认为,由于持续雾霾,大鵟无法看清远处的猎物,不能正常采食,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最终掉落田间。

②但是,也有网友认为,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大鵟是因为雾霾遮天蔽日而找不到食物饿坏的。

③目前,雾霾损害人的健康并危及生命已经有大量的研究结果,但雾霾对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什么样的影响却鲜有研究。好在国内有一个相似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一些认知。

④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李忠秋等人在2016年1月15日的《科学报道》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鸽子在污染空气中回家速度更快”的文章,阐述了在雾霾最严重的华北等地区鸽子在野外的行为方式。在重霾天气中,鸽子飞回家的速度更快,而且鸽子也如同其他动物一样会减少户外活动。

⑤主要原因是,雾霾污染天地,增加了鸽子的归巢动机。雾霾会让鸽子增加不安全感。呼吸不顺畅会让其意识到有损健康,且更重要的是增加觅食的困难和风险,因为觅食的时候看不清会撞到障碍物上,还有可能增加鸽子被其天敌捕食的风险。

⑥如果不是因为饥饿或为了喂食幼鸟,鸟类在雾霾天是不会外出活动觅食的。可以推论,这只大鵟因为饥肠辘辘才外出捕食。但由于天昏地暗,难以找到捕食目标,饿得晕倒在麦田。当然还有一些可能的解释原因,如生病或中毒,但需要调查和研究来说明。不过,在这些原因并不明确的情况下,根据李忠秋等人的研究和现实的重霾天气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以及邓大军等人的实物和实地观察认定,可以认为雾霾影响了大鵟的觅食,因而饿晕田间。

这再次说明,没有谁是一个孤岛。不只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指人与其它生物同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以为雾霾只对人造成伤害,而忽略了其他生物,是人类最大的短视;如果一部分人认为可以躲到人工营造的清洁空气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则是掩耳盗铃和鸵鸟之举,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⑧即便雾霾只是导致大鵟捕获不了田鼠等动物,也会造成后者的大量繁衍并啃食作物,从而导致粮食的歉收,最后受到伤害的也是人类。因此,从源头上治霾将不只是有利于人类,也有利于其它生物和改善生态。

(选自2017《百科知识》03A,有删改)

1.第⑤段中画线句子“雾霾会让鸽子增加不安全感”中的“不安全”具体指什么?

2.第⑦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4.穹顶之下,健康已成问题,然而坚持“生命在于运动”的锻炼一族却仍在雾霾天坚持锻炼。联系选文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雾霾来了,我们该如何应对

    ①近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和大雾橙色预警: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有中到重度霾和大雾。相关媒体还报道受雾霾影响,首都机场航班大面积取消,截至11月5日19时,该机场计划执行航班1979架次,共取消510架次。

    ②那么到底什么是雾霾?它的成因以及危害又是什么?

    ③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空气中水汽氤氲。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

    ④关于雾霾的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大型汽车是排放PM10的“重犯”,包括大公交车、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车子是排放细颗粒物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氨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

    ⑤其次是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再次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比如冶金、窑炉与锅炉、机电制造业,还有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第四,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第五,可生长颗粒,细菌和病毒的粒径相当于PM0.1-PM2.5,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适宜时,微生物会附着在颗粒物上,特别是油烟的颗粒物上,微生物吸收油滴后转化成更多的微生物,使得雾霾中的有毒物质生长增多。

    ⑥最后,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室内粉尘弥漫,不仅有害工人与用户健康,增添清洁负担,粉尘严重时,还给装修工程带来诸多隐患。

    ⑦那么雾霾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首先是诱发呼吸道疾病。其次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种细菌性疾病及增加患癌症的风险,美国调查了2.5万名有心脏病或心脏不太好的人,发现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后,病人死亡率会比平时大大提高。最后,雾霾除了使人心情压抑烦躁外,也易引发交通事故。

    ⑧因此,雾霾天气,出门尽量戴口罩;进入室内必须做三件事:洗脸、漱口、清理鼻腔;雾霾天尽量不要开窗;多食梨、木耳、豆浆、蜂蜜、葡萄等清肺润肺食品。

1.选文④⑤⑥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2.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选文,简要概括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河豚

①苏东坡非常喜欢吃河豚,当时有一位名士,他家善于烹制河豚,就请苏东坡到府上尝鲜。苏东坡欣然答应前往赴宴,名士一家人都很仰慕这位名满天下的大学士,于是等到苏东坡赴宴的时候,名士的家人都躲在屏风后面,想听听大学士如何评价河豚鱼。名士的家人屏住呼吸,但见苏大学士闷头“大啖”,好半天不说话,屏风后面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表现出非常失望的样子。正在此时,苏东坡放下筷子,十分满意地说:“据其味,真是消得一死。”意思是说竟有这等美味,值得一死!尽管河豚剧毒,但它味道极为鲜美,从古至今仍有人愿意“冒死”尝鲜。

②河豚是“河鲀”的俗称,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是一种海、江洄游性鱼类,其鱼卵、血、眼睛、肝脏等部位含有剧毒。古代中国人对于河鲀毒性理解深刻。晋人左思《三都赋·吴都赋》便有“王鲔鯸鲐”之句,其注曰:“鯸鲐鱼状,如蝌蚪,大者尺余,腹下白,背上青黑,有黄纹,性有毒。”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吴人嗜河鲀鱼,有遇毒者,往往杀人,可为深戒。”清代名医王士雄称:“其肝、子与血尤毒。或云去此三物,洗之极净,食之无害。”

③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河鲀毒素的面纱逐步被揭开。它的毒素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体,属于耐酸、耐高温的动物性碱,为自然界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物质之一。其五千万分之一,就能在30分钟内麻醉神经,对人体的最低致死量为0.5毫克。但是这种极强的毒素,能溶入水,易溶于稀醋酸中,240℃便开始炭化。在弱碱溶液里(以4%氢氧化钠处理20分钟),马上就被破坏为葡萄糖化合物而失去毒性。在100℃加热4小时或115℃加热3小时,或120℃加热30分钟,或200℃以上加热10分钟,便可使毒素完全破坏,毒性消失。

④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经科学研究发现河鲀毒素有镇静、局麻、解痉等功效,能降血压、抗心律失常、缓解痉挛。作为镇痛药可取代吗啡、阿托品等;作为麻醉药品,其麻醉强度为普鲁卡因的3000多倍,其效果比常用麻醉药可卡因强16万倍。它对皮肤痒、痒疹、疥疹、皮肤炎、气喘、百日咳、胃痉挛、破伤风痉挛等疾病,也均有显著疗效。在国际市场上1克河鲀(俗称河豚鱼)毒素价值17万美元,是黄金价格的1万倍。

⑤另外,除河鲀毒素外,利用它的皮肤提炼的止血粉,对大出血亦有特效。用鱼子同蜈蚣烧焦研磨,调麻油后可搽治疥癣虫疮;用卵或肝焙干研磨,调和麻油,外涂患处能治疮疖、无名肿毒、颈淋巴结核、乳腺癌。若被刺毒鱼类刺伤,可用它的鱼血外涂患处。在医药工业上,常利用它的精巢提炼鱼精蛋白、精氨酸和鱼素;它的卵巢、血液、内脏等,可提炼河鲀毒素;肝可提制甘油;胆可提制牛磺酸;皮可制成胶片。只要科学利用,就可以变“毒”为宝。

1.本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河豚的?

2.请简要赏析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3.本文以苏轼“大啖”河豚的故事开头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2018长沙改编)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西礼节的差别

①我国传统礼节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礼节,从根本上说是相同的,都强调人际交往要友善,要礼让,举止要文明等。但是,由于传统、信仰、习俗的影响,二者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都有明显的差别。

②先说见面礼。 我国的传统礼节,基本上都属于非肢体、非肌肤接触性礼节,如跪拜、作揖、拱手、鞠躬等等。施礼时,双方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特别强调男女授受不亲,如果出现男女肢体、肌肤接触,就有伤风败俗之嫌。西方则不同,不论男女,其礼节多属肢体、肌肤接触性的,如拥抱、吻手、接吻以及握手等。西方人认为,以肢体、肌肤接触对方,更能直接表达自己的亲密、亲热的情感,而我国传统认为,礼、德互为表里,即“礼发诸外”,“德辉动于内”(《礼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强调礼要发自内心,强调礼是内心敬意的自然流露。

③再说座次。 我国古代是非常讲究座次的。因为座次要分尊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是举办活动的地方,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室”是用来居住的,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至于“左”与“右”谁尊谁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直到明朝建立以后,才固定为“左尊右卑”,且一直延续到今天。在西方,人们通常把主人右边的座位看成贵宾席。这种习俗的来源很有意思。正好像西方人见面握手总是先伸出右手一样,这些习俗的背后,又常常出于某种具体的需要:在每个人都佩带武器的时代,伸出右手表明“我不会向你施加武力”。这种朴素的表达友好的方式,久而久之,就成了西方表示礼节的一种习俗。

④最后说说用餐。中国餐桌上绝大多数菜是一桌人共享,而西方人习惯“各吃各的、各人一份”。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从倒酒、敬酒到饮酒,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应的规则和礼仪。其中敬酒是最重要最讲究的一环,规则也最复杂。通常,中国人还习惯频繁敬酒以表示热情、尊重等意。对西方人而言,酒是饮食的陪衬,作用在于衬托饮食的美味,什么时候喝、要喝多少都由个人自己决定。频繁敬酒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勉强他人,不尊重他人自主意识的行为。

1.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2.第④段中加着重号的“绝大多数”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3.请你根据上文有关中西礼节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旅居海外多年的长沙人孙梅,和她的英国丈夫一起回乡探亲,受邀前往昔日恩师蒋老师夫妇家吃饭,共叙师生情谊。

(1)作为主人的蒋老师准备按照西方礼节招待客人,安排座位时,他应该把孙梅的英国丈夫安排在自己的左边还是右边?为什么?

(2)蒋老师提醒妻子席间不要劝菜劝酒,理由是什么?

 

查看答案

(2019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茶垢到底是什么

楚天寒

①如果你经常喝茶,一定会注意到杯子、茶壶壁上的深褐色茶垢。爱喝茶的人将这些茶垢称为“茶山”,就像古董上的包浆,“无茶三分香”是收藏价值的体现。但有传言说茶垢中含有很多重金属,还有亚硝酸盐,如果不清洗掉可能会危害健康,甚至有“喝茶不洗杯,阎王把命催”的说法。茶垢到底是什么?会不会有害健康呢?

②实际上,茶垢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同时也有少量金属离子参与了茶垢的形成。由于绿茶的多酚类物质更多,因此它更容易形成茶垢,而经过深度发酵的红茶、黑茶,茶垢则比较少一些。当然,不同类型的茶形成的茶垢,其成分基本相同。

③隔夜茶的茶汤表面常常有一层带有金属光泽的“油膜”,让人误以为其中有某种重金属。其实这层膜的成分和杯壁上的茶垢并无明显差异,也是以茶多酚聚合物为主,不过它确实含有少量金属离子。元素分析显示,茶垢的绝大部分成分是碳、氧元素,来自多酚聚合物,也有少量钾、钙、镁、铝、锌、硒等元素。金属元素主要以不溶于水的碳酸盐或氢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其中钙元素是茶垢形成的主要促进因素,主要来自泡茶的水。铅、砷、镉、汞等重金属污染物并不是茶垢的主要金属元素,因此喝茶之人不必担心。

④尽管茶垢并不影响喝茶,也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但有不少人觉得茶垢让杯子显得很脏,因此希望茶垢少一些。那么如何清除茶垢呢?

⑤首先,喝完茶及时清洗是减少茶垢沉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总是泡隔夜茶,茶垢就一定会慢慢累积起来。其次,在碱性条件下茶多酚的氧化速度会加快,形成茶垢的量随之增加,因此泡茶的时候放一片柠檬可以减少茶垢的形成。另外,钙离子是形成茶垢的关键因素,因此水质越“硬”茶垢越多,而用纯净水泡茶形成的茶垢也会少很多。 最后,茶垢的生成量主要取决于茶汤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因此大口茶杯形成茶垢的量会更多一些,茶杯盖上杯盖也可以减少茶垢形成。

⑥看完这些,想必很多人可以理直气壮地不洗杯子了吧?如果你只是想去除茶垢,怎么折腾都行,但千万别把你家紫砂壶上的“茶山”擦掉了。

(摘自《百科知识》2018年10期,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清除茶垢的方法。

2.选文第②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⑤段中加着重号的“主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补充设问)

4.请联系选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链接材料相关内容的看法。

(链接材料)

饮用水中含有矿物质和微量有害重金属离子。当水加热时,随着水温的升高,某些钙、镁离子溶解度下降,难溶盐浓度不断加大,当水被浓缩到一定程度时就沉淀析出。这些析出物若残留在茶杯中,茶水会迅速氧化生出褐色茶锈,其中含有镉、铅、汞、砷等多种有害金属,是危害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