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汉字的主题阅读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从古至今一直在使用的最古老的自源性文字。时至今日,随不同文明在各自的环境中独立诞生的各种文字,只有汉字能够一帆五千载。作为世界上生命力最长的文字,汉字保存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为丰富的纪录。
(汉字起源)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汉字形成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
(仓颉造字)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生于陕西省白水县杨武村鸟羽山(另一说山西临汾人)。传说他享年110岁,为4800年前轩辕黄帝左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汉字演变)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形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形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来了。
(文字纵横)
文字 | 时期 | 数量 | 字体 | 状态 |
中国 汉字 | 公元前 3000年 | 约4500个(甲骨文) |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 | 全世界至今有16亿人使用 |
希腊 字母 | 公元前 750年 | 24个大 写字母 |
| 至今仍在使用 |
玛雅文 符号 | 公元前 2500年 | 约270 个 | 几何体、头字体 | 消失了500多年 |
巴比伦 楔形文 字 | 公元前 3200年 | 640个 基本字 | 刻符、岩 画、文字 画、图画 字 | 消失了 2100年 |
埃及圣 书字 | 公元前 3000年 | 2000多 个符号 | 碑铭体、 僧侣体、 大众体 | 消失了500多年 |
古印度 哈拉巴 文字 | 公元前 2300年 | 500个 符号 | 印章文字 | 消失了 3800年 |
(文化基因)
汉字是中国故事的目录。中国是汉字的故乡,有多少个汉字就有多少个故事。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画卷。几千年来的风俗礼仪、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哲学思考、审美意识,几乎都隐藏在一个个汉字对所要反映的事物的摹画、概括和美化之中。汉字是中国精神的凝练。中国人从孩提时代就开始捉笔写字,练习的是书法,打造的却是性格与魂魄。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每一个汉字都是劳动的产物,是古代中国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描摹。一部汉语词典,就是一个海量信息光盘,贮存着中华文明丰富而神秘的密码,遗传着文化精神坚固而完整的信息。
(根据《汉字五千年》等资料整理)
1.写出表格材料(文字纵横)反映的主要信息。
2.阅读材料(汉字演变),为什么说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形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
3.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每个汉字都是劳动的产物,是古代中国人对大自然的认识与描摹,请仿照示例举出两个例子。
示例:休,是由“人”与“木”组成,指的是一个人靠在树下休息。
4.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键盘敲击替代了汉字书写,提笔忘字的现象屡见不鲜,广告宣传语中错别字也时有发现……针对这种现状,你的观点是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
(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清明节原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农历的三月,是冬至后的第105天,在公历的4月5日左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是标志季候和农业活动的节气。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候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清明后来演化为民俗节日。由于其主要风俗活动是祭祀,故又称鬼节、冥节;由于其还有踏青郊游的风俗,故又称踏青节。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材料二)
清明节成为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赏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三天后大火熄灭,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________”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材料三)
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
早在远古时期,当人们懂得以太阳和月亮来指示季节以前,曾有过很长一段时间,是以恒星大火(心宿二)作为示时星象来安排生产和生活的。那时候,天上的大火和人间的火,被想象为有着某种神秘关系。每当仲春时节大火星黄昏时分出现在东方之时,被认为是新年的开始。为庆祝这一特殊时间,有一套隆重的祭祀仪式。仪式之一便是熄灭掉去年相传下来的全部旧火,代之以重新钻燧取出的新火,作为新的一年生产和生活的起点,其名目叫作“改火”。《周礼·司炬氏》说“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所谓修火禁便是禁火,是监督大家将一切旧火全部熄灭,表示过去的一年已经全部结束,以保证全民改用新火,使人间的火与天上的火一致,使人事与天象合一。周代还有改火之举,即根据不同的季节,用不同的工具钻木取火。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去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由于旧火和新火不相接,自然会事先做好许多熟食供改火时食用,久而久之,这种习惯变成了一种冷食习俗。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时间长达一个月。由于吃寒食不利于健康,影响生产,以后便缩短时间,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
1.阅读材料,以“清明”为例,说说节气与节日的区别。
2.根据(材料三),推测一下“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的原因。
3.根据上下文,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一句填入(材料二)的横线处。比较恰当的是( )
A.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B.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C.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D.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该不该让家长陪读
(编者按)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讲是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生活与学习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陪读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现在家长陪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有的在县城的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有的跨学区买房陪读,还有的甚至飘洋过海去陪读。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我们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这个问题。
“孟母三迁”是我们熟悉的千古佳话,这也许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陪读吧。孟母努力为孟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值得天下父母效仿。有人说:“父母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伙伴。”这句话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概括得很全面。确实如此,我们如果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良好的品行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实行寄宿制,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陪读就能增加与孩子相聚的时光,减少父母的“空巢”感,提高家庭的和谐幸福指数。另外,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陪读能缓解孩子压力,激发孩子学习动力。(1)
——(广东)刘同学
首先,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很多陪读家长甚至连盛饭、洗袜子、挤牙膏这样的小事都代劳,如此陪读会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其次,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如果每次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这些麻烦、困难对于孩子来讲就失去了助其成长的意义,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近年来社会上热议的“啃老族”,不就是被父母一路“包办”成长成为精神上的矮子吗?最后,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可能就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了。不可否认,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但问题是,今天在重重保护下长大的我们,未来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吗?(2)
——(河南)李同学
家长陪读的重点应放在“读”上,而不仅仅放在“陪”上。要“读”懂孩子,理解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而不是变成管孩子吃饭,管孩子学习,管孩子交友,管孩子看电视、电脑。我的父母陪读就很讲究方法,有艺术。我到家后,他们不光嘘寒问暖,还留出时间让我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情况,等我自己作出评价后,他们才会恰当地说出他们的见解。遇到双休日,不是他们“伺候”我,而是我孝敬他们。这使得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年纪小,有父母在身边,我们快乐无忧,父母心里踏实。(3) ___________
——(浙江)张同学
(节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1.下列语句来自三位同学的发言,请把它们分别放到材料中最恰当的位置(填序号即可)。
①所以,家长陪读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要把陪读重心放在约束孩子、管教孩子上。这样,不光孩子成长得快,家长也会“成长”。
②因此,与其躲在父母背后避风雨,不如大胆迈出自己的脚步,在泥泞与荆棘中收获真正的人生教益。
③对毕业班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家长的陪读能缓解孩子的压力,有利于他们以积极轻松的状态面对学习的挑战。
(1)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
2.编者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其意图最有可能的是( )
A.解释陪读的现象。 B.呈现对陪读的看法。
C.说明陪读的方法。 D.倡导陪读的风气。
3.议论性文字要求具有说服力,请选择一位同学的发言,分析他是如何做到的。
4.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我已陪读了两年,孩子上初中后,我就选择了辞职陪读。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准备一日三餐,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怕孩子学习不自觉,每晚都坐他身边陪读。除此之外,还要督促他复习。可最近孩子一回家就关房门,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上海)李女士
你认为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文本中三位同学的发言作出分析。
(2019常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新闻事件)
“说(shuì)服”变成了“说(shuō)服”,“一骑(jì)红尘”变成了“一骑(qí)红尘”,“粳(jīng)米”变成了“粳(gěng)米”,“荨(qián)麻疹”变成了“荨(xún)麻疹”……2019年2月19日,来自微信公众号“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一篇《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在朋友圈里刷屏,文中列举了一大串读音改变的例子,使得网友纷纷惊呼“上了个假学”。
(记者探访)
四川省视协主持人专委会副主任海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家都念错了就把它算做正确读音,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媚俗。它损失的是这个读音的历史渊源。照顾大众的读法会不会让我们的文字含义越来越浅,最终丢掉了文化中丰富的内涵?”
《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部分内容,即诗词中读音的修改和词(成)语中读音的修改。对于前面一部分,黄安靖说,这种差异实际上是由古音和今音的不同造成的,而所谓古音与今音之差并非只发生在当代。他同时还表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对于部分字的语音变化还是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例如“说服”的“说”, “原先shuì这个读音的含义‘劝说别人使听从自己’,和shuō这个读音中‘解释,解说’的含义是有联系的,因而这个字统读为shuō,是符合语音发展规律的。”
教育部语用所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汉字与汉语拼音研究室的何副研究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6年,教育部就《〈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修订稿》中很多异读词的拼音打破了大众原本认知,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时隔三年尚未正式发布。“这个征求意见稿里有些读音还在调整。”
(专家观点)
南开大学语言学教授马庆株表示,语言是社会交流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发音也会出现变化。“就比如说‘确凿’的‘凿(záo)’字,大家都这样读,读着读着就成了‘对的’。”“进行普通话审音也是为了适应大众的需要。”他进一步解释,为了顺应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与需求,语言文字也要相对地做出调整。马庆株也表示,汉字语音的调整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应该符合字面本身所有的意思,不能随波逐流,丢失汉字拼音原有的表意语言魅力。
著名文化学者郦波在自己的著作《诗酒趁年华》中,曾专门提到了关于古诗词中“斜”字的读音。他用苏轼的“春未老,风细柳斜斜”来举例,认为这个字只有在读xiá的时候,才能够感受到一种春风荡漾、细柳成行的春意和春感。他曾经向语委的朋友建议说,“斜”这个字在古诗词里用得太多了,一定要在统读字音里加上xiá这个音,“当然,如果不压韵脚的话,这个‘斜’字是可以读xié的。”
(教师声音)
语文老师邓京:“汉字的不同读音是有不同含义的,尤其是古诗。很多时候我们推敲琢磨,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情达意。改变多音字的读音,就很难区分其中的含义了。”
语文教师郑朝晖:语音的变化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语言发展自身的原因,一个是社会文化对于语言的外部干预。以这样的视角看语委的征求意见方案,我们不难发现,所作的大多数的改变,恰恰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加以纠正的错误。比如“说服(shuì)”和“劝说(shuō)”。所以,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委提出的改音建议本身是不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的,不能说大家错了,就应该将错就错。
1.《咬文嚼字》发布2018十大语文差错,其中第一条是2018年10月重庆公交车坠江报道中的读音错误:“口角”的“角”误读为了jiǎo。试联系上面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媒体播报这则新闻时,将“口角”的“角”读为jiǎo的原因。
2.针对部分字词读音的改变,有赞成,也有反对。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分别概括赞成与反对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意识,即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因感知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而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是力求发现问题、理清问题、破解问题的心理态势。很多时候。我们心中有了疑问,却不能提出问题。
我国中小学生课堂上主动提问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对此专门做了调查统计。
(优秀的人爱提问)
猜想是疑问的起点,关系到提问的价值。众所周知,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三大数学猜想之一,至今都没有完全解决,目前最好的成果是由中国数学家陈景润1966年取得的。能够回答这个世界难题的人,他的学和能力定然不凡,而能够提出这个三个半世纪都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人,他是否能更技高一筹呢?
其实,优秀的人往往特别注重提问,因为通过提问,人们可以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爱提问、会提问的背后反映的是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逻辑能力和坚决的执行力。
(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
人生就是一个个问题解惑的过程。正如电影《教父》里的台词“要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请求”,“好问题”就是让人无法拒绝的问题,是接近本质的问题,是能让提问者与被提问者变得积极、站得更高、想得更深的问题。
(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
第一,提问时,准备充分,目标具体,直指事物的本质。
第二,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形成连环追问的“组合拳”。我们也许暂时不能达到别人的高度,但我们可以站在很高的地方提问。
第三,不做“只问不响”的“伸手党”,要在提问中记录灵感,寻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提出一个好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先思考后提问。有专家提出了五个绝佳的思考角度:
证据: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视角: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视角看这个问题,会怎么样?如果换一个角度会怎么样?
联系: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或磨合模式?我们以前在那儿见过这种模式?猜想:如果它与众不同,那是什么样的?
相关:它为什么重要?
遇到任何现象,我们都不妨从这五个角度去思考,然后就可以大胆的提出问题。
班里召开主题为“做一个善问者”的研讨会,你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1)请观察图一,简要概括你得出的结论。
(2)阅读材料,你一定了解了“好问题”的四个特征。如果有机会向当代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山西作家刘慈欣请教,你打算向他提一个什么好问题?把你提的问题写下来。
(3)研讨会上,有的同学认为好好听讲就可以了,提问不提问无关紧要;有的同学则苦恼于不会提问。针对以上两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不少于100字。
(原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亮同学感冒了,在测体温时,不慎打碎了水银温度计。卧室的床单上、地板上、床头上撒了很多细小的水银珠,小亮习惯性地拿抹布擦,就在擦到小银珠的小刹那,他忽然想起老师说过:“水银有毒,小心处理。”他赶紧停下来。怎么处理合适呢?他上网查到了以下资料。
材料一
汞为银白色的液态金属,常温中即有蒸发。汞中毒(mercurypoisoning)以慢性为多见。
在短期内经呼吸道吸收大量的汞蒸气可导致急性汞中毒,表现为急性变态反应性支气管炎、肺炎等,患者出现胸闷、咳嗽、发热等,到2-7天甚至会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
长期慢性接触低剂量的汞蒸气,可以出现慢性汞中毒症状,如入睡困难、早醒、多梦、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降低等。
皮肤接触汞,尤其是破溃的皮肤,会出现瘙痒或烧灼感,严重者会发生剥脱性皮炎。
材料二 在常温环境下,水银即可蒸发,而且蒸发速度与气温成正比。据专家试验测试,假设在一般的卧室内打破两只水银温度计之后,立即检测室内空气水银浓度。此时室内空气中水银浓度比正常室外空气水银浓度高1000倍,严重超出人体承受范围。
材料三
水银溢出后的注意事项:
(1)如果含有水银的装置打破了,千万不要接触水银。所有人员和宠物马上撤离现场,并保持现场的良好通风。绝对不要加热或燃烧水银。
(2)不要用真空吸尘器或扫帚清理溢出的水银。
(3)不要把水银倒进下水道或垃圾桶。
(4)不要用洗衣机清洗被水银污染的衣物。
(5)如果你的鞋子已粘上了水银,请不要乱跑。把受污染的鞋子和衣服放入塑料袋中,然后密封塑料袋,将给交给危险品处理机构。
材料四
正确处理溢出水银的方法:
(1)保持室内通风,处理人员要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如汞滴较大,可用稍硬的纸卷成筒,或用锡箔、胶带纸、湿润医用棉签收集,将汞滴装在封口瓶中。
(2)当汞滴散在缝隙中或十分细小时,可取适量硫磺覆盖,使之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硫化汞,放置3—4小时后清扫,或用20%三氯化铁(10%漂白粉溶液)喷洒,放置1小时后清扫。
(3)清扫污染垃圾,包括打碎的玻璃,装于密闭容器内,妥善保管。用5%—10%三氧化铁或10%漂白粉溶液冲洗被汞污染的地面。若汞滴散落在被褥和衣服上面,应尽快找出汞滴,并按上述方法处理,还要将被污染的被褥和衣服在太阳下充分曝晒;如皮肤不慎接触到汞,可马上用清水冲洗。
(4)处理结束后,应先通风24小时,再进入房间,以减少人体对残余汞蒸汽的吸入。对回收的汞,交由有处置能力的单位处理。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汞中毒一般以慢性为多见,所以中毒后不必紧张,慢慢医治调理即可。
B.破溃的皮肤出现瘙痒或灼烧感,甚至引发剥脱性皮炎,这是由于接触到汞造成的。
C.一旦打碎水银体温计,应立刻紧闭门窗,确定汞蒸气不要扩散,然后及时进行处理。
D.室内一旦有水银倾泻,应当立刻清扫打碎的玻璃等,倒入垃圾回收站。
2.材料四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3.小亮读完上述材料后很后怕,决定马上处理水银。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帮他找出两个简易可行的处理水银的方法。
4.小亮在网上查到,水银体温计在家里摔碎的情况很多。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小亮认为,国家应逐步禁止生产水银体温计,用酒精体温计等其他种类的体温计替代。为此他想给国家卫生部部长陈述自己的观点,请你帮他组织一下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