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8西城二模改编)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的物流业从...

(2018西城二模改编)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的物流业从无到有,再到连续3年业务量排名世界第一,可以说是快速发展。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在讲话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邮政业业务总量、业务收入规模分别增长3.6倍和2.7倍。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见下图)。

在送达速度方面,2017年“双十一”又一次创造了神奇力量和世界奇迹:面对一天之内涌现的8.12亿个物流订单,整个物流行业只用了一周时间就基本配送完成。订单数已接近2006年中国全年的包裹量,但仅用16个小时,全国就有340个地级市消费者收到当天购买的商品;1亿个订单的送达时间也已经从9天减少到2.8天。

2007-2017年我国快递业务收入和增速统计图

(材料二)

过去在大家印象中,快递业属于典型的低端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快递已经进入了一个科技含量高、技术更新换代快的时代。

以某快递公司为例:如何让货物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客户手里?争分夺秒从客户下单那一刻就已经开始。商家下单时,相关数据就已经进入到了分拣支持系统中。把订单推送给哪位收派员,包裹要经过哪些站点,甚至在分拣中心哪个滑槽中滑落,系统都提前做出了预判。在货物分拣环节,全自动分拣机以每秒2.7米的速度运行,一小时可以处理2.6万件包裹,相当于52个人工一小时的处理量。2016年,该公司的年研发投入就达5.6亿,相对于2015年增长16.32%,占营业收入比例0.98%,相对于净利润26.43亿元,比例高达21.2%。

而另一公司的物流部门,自2017年开始,已投入使用全球首个无人机运营调度中心,建成全球首个全流程智慧化无人机机场和无人配送站,在无人配送全流程打造上不断创新突破。该公司无人机已在多地实现常态化运营,目前已完成超过20万小时飞行时间,并实现零事故运营。

(材料三)

在快递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带来的物料消耗和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据有关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快递业消耗包装箱192亿个、编织袋58亿个、塑料袋150亿个、胶带300亿米。如果粗略按每件快件使用0.1公斤的包装材料计算,中国每年会产生40亿公斤以上的快递包装垃圾。

造成上述现象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绿色包装物成本过高,一些生态可降解包装价格是普通包装的4倍,相当一部分企业不会主动选择成本高昂的可降解包装物。二是环保技术水平有待突破,包装物难降解、难处理,快递包装物中包括大量透明胶带、空气囊、塑料袋等聚氯乙烯类产品,如使用填埋工艺,需要上百年时间才能降解;如采用焚烧工艺,则有产生高危污染物的风险。三是废弃包装回收情况不乐观,目前快递纸箱回收率不到20%。

1.利用(材料一)的图表信息,将第一段中的横线内容补充完整。

2.中国快递业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专题报道称:“快递送出了‘中国速度’。”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国速度”的理解。

3.下列做法不符合快递业长远发展的两项是(   )(   )

A.多缠几条透明胶带,提高包装质量。

B.不断提高科技研发费用在收入中的比重。

C.招收更多的快递员,提高快递送达效率。

D.提高废弃包装的回收率。

4.结合上文(材料二)的内容,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链接材料)

既不想出门吃饭,也不想自己动手做饭;既不想亲自打扫房间,又想房间一尘不染;既不想逛街买东西,又想喜欢的货物自己上门……这样的愿望现在基本上能得到满足,由此产生了一个名词“懒人经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研产品的生产量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懒人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社会也在向“懒人经济”方向发展。

有人认为“懒人经济”会引起危害,使人们朝着懒惰的方向发展,也有人认为这种经济模式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1.示例:自2007年至2017年我国快递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且增速有起伏 2.①“中国速度”体现在中国物流业发展快;②快递送抵客户手中快;③物流科技发展快。 3.AC 4.示例:“懒人经济”可以促进科技的发展。企业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会不断开发研究,如【材料二】中所示,为了快速完成快递任务,企业进行科研,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办法。“懒人经济”也是这样,大多企业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会进行科研,这样可以促进社会科技的发展。 【解析】 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9高考全国卷二4~6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梁建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绩,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计的。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过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由比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洋行”分别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又考虑了搬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人民日报》1954年2月6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7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

(摘编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B.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使用我国自己的材料和人力,从而培养锻炼新中国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

C.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道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建设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的中国桥梁建设史,也反映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3.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1年到2017年,北京市先后实施了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和平原地区重点区域绿化建设工程。截至2017年底,已累计完成平原地区造林117万亩,在平原地区形成万亩以上的大片森林23处,千亩以上绿色板块210处,栽下的新林面积相当于110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大小。初步建成了以大面积森林为基底、大型生态廊道为骨架、九大楔形绿地为支撑的城市森林生态格局。

2018年北京市启动了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新一轮工程计划将新增森林湿地100万亩,到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本着“无界森林、宜居城市”的理念,新一轮工程将造林绿化建设与山、水、原、城有机融合,通过综合治理,逐步实现①    的规划愿景。

(材料二)

北京建立了全面、有效的空气质量管理体系。这套体系包括:完备的法治系统、系统性的环保规划、严苛的地方排放标准、强而有力的监控体系,以及北京市民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在过去20年间,北京市范围内建立了1000多个空气监测站,对PM2.5在内的6种污染气体进行监测,并实时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向公众告知。

其次,北京市商用、民用供电供暖结构优化,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的排放。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能源消耗中,超99%为电力、天然气和其他清洁能源,城镇地区已告别“烧煤取暖”。

北京还把高排放机动车治理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在2012年起施行的“国五”排放标准,以及高补助刺激下的新能源车推广政策,汽车尾气排放所产生的PM2.5明显减少。

(材料三)

2018年北京新建28处城市休闲公园,并在东城、西城、海淀等区新建了20处具有自然特色的城市森林,还建设了121处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这些绿地和公园虽然面积不大,但紧邻居民区,为附近百姓提供了一个活动场所,让市民能“推窗见绿、出门进园”,非常方便。

午后暖阳下,西城区东福寿里口袋公园中,胡同里的老人们围坐在古色古香的亭廊下闲话家常,周围绿植环绕。胡同居民李健说,过去胡同里到处私搭乱建,到了夏天蚊子还特多,让人“闹心”,后来经过整治,胡同面貌焕然一新。福寿里口袋公园是北京近年来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缩影。

通过多元增绿、见缝插绿和精准建绿,市民身边的绿色越来越多,城市生态得到了极大改善。

1.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横线处填入语句都正确的一项是

A. ①城乡林茂鸟语、浅山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

B. ①城乡林茂鸟语、平原蓝绿交融、浅山层林尽染

C. ①浅山层林尽染、城乡林茂鸟语、平原蓝绿交融

D. ①浅山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林茂鸟语

2.阅读(材料二)的图文,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请你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说明近年来北京生态环境持续变好的表现。

 

查看答案

(原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比较突出,这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废塑料填埋难降解,不仅污染地下水,还会永久性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垃圾混在一起焚烧,可能释放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给公众带来健康风险。

(摘编自《有害垃圾何处安放?》)

(材料二)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前处置的重要环节,是从源头实现垃圾减量化和减小环境污染的关键。数量庞大的生活垃圾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对人居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垃圾分类刻不容缓。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提高后续垃圾处理效率,降低处理难度,节约社会资源,进而将垃圾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和能源,比如,将热值较高的可燃成分进行燃烧发电,提高热效率;将易降解的有机物质分选出来进行堆肥处理,提高堆肥效率和质量等等。在这条产业链上,瑞典当之无愧位于世界前列,是垃圾回收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现状调查

垃圾未分类原因

对垃圾分类的态度

(摘编自《生活垃圾分类,到底卡在哪?》)

(材料三)

日本的垃圾分类是由家长手把手教给孩子的,垃圾分类对于日本的孩子们来说,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成年人也一丝不苟地遵守,正是榜样们的力量铸就了孩子们一生的习惯。在比利时,如果回收人员发现有人不按照规定进行垃圾分类的话,他们就会在垃圾袋子上贴一个拒收标志来警告此人,让居民能够遵守规定重新分类。而在澳大利亚,会有与垃圾箱配套的全自动的侧装垃圾车。垃圾车的回收时间按“垃圾日历”来推算,日历中不同的日子会被单独标上“红、蓝、黄”3种颜色,某一种颜色表示当天收某一类垃圾,而且垃圾日历可以在APP和网站上查询。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前制约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因素是生活垃圾产生量的迅速增长。

B.垃圾分类收集既能够让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又有利于保护好生活环境。

C.要在源头实现垃圾减量化和减小环境污染,关键要做好环境保护宣传工作。

D.日本、比利时和澳大利亚在垃圾分类上的做法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2.如何顺利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展开?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3.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垃圾分类有哪些好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9年3月11日,中国植树节设立40周年暨首枚植树节纪念邮票在京发布。首枚植树节纪念邮票,画面由双手、绿叶、城镇乡村、河流山川和飞鸟白云等构成。

(材料二)我国古代就有在清明节插柳植树的传统。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确定每年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如今,我国森林覆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2%提高到目前的21.66%,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中国成为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植树节逐渐成为彰显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摘编自《首枚中国植树节纪念邮票发布》)

(材料三)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A.《中国植树节》纪念邮票由中国邮政发行,邮票面值1.20元。

B.1915年、1928年、1979年,是我国植树节发展的重要年份。

C.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21.66%,森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阅读(材料一),《中国植树节》纪念邮票图标有什么寓意?请简要分析。

3.阅读以上材料,我国植树节的意义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看起来是小事,如少用纸巾、塑料袋、一次性纸杯、循环用水、多步行少开车等等,做起来也不是太难,难的是观念的转变。

(材料二)以下是国家环境部面向社会发布的公益宣传海报之一,旨在倡导低碳生活。


 

(材料三)我们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正推动着一次巨大的变革。

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和要求全面融入决策、执行各方面,全面融入法律、政策各领域,全面融入生产、消费各环节,推动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价值观念进步、文明境界升华。

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核心理念,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基本抓手,通过环保督政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环保责任,通过严格监管强化行业企业的治理义务,通过宣传引导提升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让日常生活与绿色环保水乳交融。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生动地描绘了美丽中国的模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一个民族为了永续发展的坚定抉择,催促着我们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起绿色进军。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所谓“低碳”,就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的排放。

B.低碳生活虽事小易行,但正确观念的牢固树立却不容易。

C.我们可以通过宣传引导提升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

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的科学论断是我们民族的坚定选择。

2.设计者要在(材料二)公益宣传海报的横线处插入一则宣传标语,请你拟写一则供选用。要求:①符合图旨;②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宽对即可)。

3.阅读(材料一)(材料三)说说倡导低碳生活、推动变革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