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神秘黑洞终现身!首张黑洞照片面世 (消息发布) 北...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神秘黑洞终现身!首张黑洞照片面世

(消息发布)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7分,世界上第一幅黑洞的照片终于在中国上海天文台306会议室揭开了面纱,与上海一样,全球其他5个城市(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也都在同一时间公布了这张令天文学家兴奋的照片,宣布已经成功获得了超大质量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证据,该照片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这个黑洞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为太阳的65亿倍。

(科普一下)什么是黑洞?

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它一般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产生的。恒星的核心被压缩成一个体积几乎为零的数学点,在那里它有无限的密度,这个点被命名为奇点,发生这种情况时需要比光速还大的速度才能逃脱出去,因为理论上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所以无论是物质还是辐射都无法逃逸,任何经过黑洞边界的东西,包括光,都永远被吞噬而无法逃脱了。

虽然名字都叫黑洞,但长得可不一样,就像人有高矮胖瘦之分,黑洞家族也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

小不点

恒星级质量黑洞

质量是太阳的几十倍到上百倍

第二类

中等身材

中等质量黑洞

质量大约是太阳的几千倍到几万倍

第三类

巨无霸

超大质量黑洞

质量在太阳的几百万倍以上

 

 

 

恒星级质量黑洞太小了,以现有的技米,直接拍到它们的真容几乎不可能,4月10日亮相的主角,是超大质量黑洞。

(热点一)为什么能给不发光的黑洞拍照?

这些年,黑洞这个名词频频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想必很多人都已经对它有些了解,恒星级质量的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末期植心发生引力坍缩而成。中等质量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形成的具体方式目前还没有定论、可能是由小黑洞合并形成,也可能是由黑洞通过吞噬物质逐渐形成,还可能是由大量气体物质直接坍缩形成。

黑洞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吞噬一切,甚至光线,如果是孤零零的黑洞,我们真的是没办法采用电磁波手段进行拍摄了。

但通常都有物质环绕在黑洞周围,组成一个盘状结构,叫“吸积盘”,吸积盘内的物质围烧黑洞高速旋转,相互之间由于摩擦而发出炽热的光芒,释放出包括从无线电波到可见光,到X射线波段的连续辐射,吸积盘处于黑洞“视界”的外部,因此发出的辐射可以逃逸到远处被我们探测到。

因此,我们拍摄到的不是黑洞本身,而是利用其边界上的物质发出的辐射勾勒出来的黑洞的轮廓,就像看皮影戏一样。

(热点二)为什么选择银河系中心和M87星系中心的黑洞作为研究对象?

本次首先公布的是星系M87中心黑洞的照片,银河系中的黑洞照片还在数据处理中,据悉,在银河系内,人类已经发现了20多颗恒星级质量的黑洞,距离我们最近的3400多光年,但为什么不选择这些相对较近的黑洞进行观测,而非要舍近求远选择26000光年之外的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和5500万先年之外的M87星系中心的黑洞呢?这是因为这些恒星级黑洞的质量大小,直径相对也较小,因此从地球上观测,张角反而不如较远距离的超大质量黑洞大。

计算表明, 银河系中心黑洞的视界直径约2400万公里,M87星系中心黑洞的视界直径约390亿公里,看清银河系中心的黑洞,需要53微角秒的角分辨率,看清M87星系中心的黑洞,则需要22微角秒的角分辨率,都落在了事件视界望远镜的观测能力范围内,银河系中心黑洞的视直径比M87星系中心黑润的视直径要大一些。

(热点三)照片是如何拍出来的?

黑洞图像是由“事件视界望达镜(EHT)”项目组织获得的。EHT把地球上的8台射电望远镜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照片拍摄于2017年4月,是由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项目在全球使用8台望远镜进行为期5天的观测结果,照片展示了一个中心为黑色的明亮环状结构,其黑色部分是黑洞投下的“阴影”,明亮部分是绕黑洞高速旋转的吸积盘,望远镜接收到的光是5500万年前发出的。天文望远镜获取的数据量非常大,一晚上就能收集到2PB(约2000TB)。如此庞大的数据难以用网络传输,必须装到硬盘里,空运到MIT。约半吨重的硬盘在2017年6月交给了凯蒂·布曼博士和她的机器算法团队。

他们不仅需要整合数据,还需要过滤像大气温度等因素产生的嗓声,并且要精确同步各地望远镜捕获的信号,布曼领导了一系列精心测试,旨在确保EHT获得的黑洞照片不是某种技术故障或侥幸的结果。在某一个测试阶段,需要把合作组织拆分成4个独立的分析团队各自独立分析数,直到他们绝对确信各自的分析结果,原本预计一年洗好的照片,花了两年时间才让世界看到。

1.关于世界首张黑洞照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这张照片是首次获得的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今年4月在全球6个城市同时公开对外发布。

B.这张照片拍摄的对象是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是太阳的65亿倍。

C.这张照片的拍摄工具是位于全球各地的8台射电望远镜,它们被组合起来形成了一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

D.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是2017年4月,天文望远镜拍摄获取的数据量非常庞大,科学家们过了两年时间才对外公布照片。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就会形成黑洞,黑洞家族有多种类型,本次拍摄的属于其中的“巨无霸”。

B.有很多恒星级质量黑洞距离地球相对较近,但是它们的质量太小,直径相对也较小,从地球上观测,张角比较远距离的超大质量黑洞大。

C.科学家们对银河系中心黑洞也进行了观测,这个黑洞距地球26000光年,视界直径约2400万公里,目前它的照片还在数据处理中。

D.布曼搏士将合作组织拆分成4个独立的分析团队,各自独立分析数据,这样确保了黑洞照片不是某种技术故障或侥幸的结果。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次黑洞照片拍摄活动参与人员多,调动的科研设备范围广,照片从拍摄到公布经历的时间长。

B.黑洞本体是无法直接被拍摄的,但吸积盘与黑洞发生摩擦会产生辐射,这个辐射可以被探测到。

C.人类对于黑洞的认识,目前还是很有限,比如对一些黑洞的形成原因,科学界就有不同的猜测。

D.“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尽管具有强大的观测能力,但很难拍到那些恒星级质量黑洞的照片。

4.请根据文本内容,给“超大质量黑洞”下定义。________

5.为了能拍到黑洞并保证照片的可信度,科学家们采用了哪些方法?请分点概括。________

 

1.B 2.C 3.B 4.超大质量黑洞是质量在太阳的几百万倍以上的一种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 5.①选择较远的落在望远镜观测范围内的黑洞②组合8台射电望远镜,形成“虚拟”望远镜③布曼博士团队精心测试,拆分团队,排除干扰.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A、C、D符合文意;B、文本的“消息发布”最后一句“该照片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这个黑洞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为太阳的65亿倍。”可见拍摄对象是“黑洞”而不是“M87”。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C、符合文意; A、文本“科普一下”中“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它一般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产生的。”一句可见恒星应该质量足够大;B、文本“热点二”中“这是因为这些恒星级黑洞的质量太小,直径相对也较小,因此从地球上观测,张角反而不如较远距离的超大质量黑洞大。”一句可见张角是“不如”较远距离的超大质量黑洞大,而不是比它大;D、文本“热点三”中“他们不仅需要整合数据,还需要过滤像大气温度等因素产生的嗓声,并且要精确同步各地望远镜捕获的信号,布曼领导了一系列精心测试,旨在确保EHT获得的黑洞照片不是某种技术故障或侥幸的结果。”一句可见“确保ET获得的黑洞照片不是某种技术故障或侥幸的结果。”不只是独立分析数据。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A、C、D无误;B、文本“热点一”中“吸积盘内的物质围绕黑洞高速旋转,相互之间由于摩擦而发出炽热的光芒,释放出包括从无线电波到可见光,到X射线波段的连续辐射。”一句可知辐射是吸积盘内的物质相互之间摩擦产生的,而不是“吸积盘与黑洞发生摩擦”。故选B。 4.本题考查下定义的方法掌握。根据文本“科普一下”中“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及表格“第三类”“质量在太阳的几百万倍以上”进行下定义。注意句子是判断句。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文本“热点二”中“银河系中心黑洞的视界直径约2400万公里,M87星系中心黑洞的视界直径约390亿公里,看清银河系中心的黑洞,需要53微角秒的角分辨率,看清M87星系中心的黑洞,则需要22微角秒的角分辨率,都落在了事件视界望远镜的观测能力范围内,”可知选择较远的落在望远镜观测范围内的黑洞;文本“热点三”中“BHT把地球上的8台射电望远镜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可知组合8台射电望远镜,形成“虚拟”望远镜;文本“热点三”中“布曼领导了一系列精心测试,旨在确保EHT获得的黑洞照片不是某种技术故障或侥幸的结果。在某一个测试阶段,需要把合作组织拆分成4个独立的分析团队各自独立分析数,直到他们绝对确信各自的分析结果,原本预计一年洗好的照片,花了两年时间才让世界看到。”可见布曼博士团队精心测试,拆分团队,排除干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19年1月3日,经过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嫦娥四号成功在月背着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进行过软着陆的国家。

(摘编自《环球时报》2019年1月4日)

材料二: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凝聚着诸多参与国的贡献,除探测器上的徳国和瑞典载荷外,中继星上配置了荷兰低频射电探测仪……嫦娥四号发射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夭局月球勘探轨道器LRO团队与嫦娥四号工程团队科学家进行了密切沟通,就月球与深空探测合作进行了讨论。

嫦娀四号软着陆月球背面以来,首次在月面进行生物试验,开启了人类探索月球奧秘的新篇章。嫦娥四号有望获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将为深空探测领域积累重要经验。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9年1月11日)

材料三:5月15日,《自然》杂志发布了有关月背巡视探测的一篇文章,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团队基于嫦娀四号探测数据的硏究结果,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要知道,过去为了探究月幔的物质组成,各国科学家是将注意力重点放在了撞击坑上。美国人评论称:“根据这项新的硏究,史上首次登陆月背的中国嫦娥四号,再一次实现一个首次,并正在揭示月球最大的谜团。”这是嫦娥四号为人类探索月球奥秘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5月1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进行过软着陆的国家。

B. 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凝聚着德国、瑞典等诸多参与国的贡献。

C. 嫦娥四号已获得大批重大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为深空探测积累了重要经验。

D. 过去为了探究月幔的物质组成,各国科学家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撞击坑上。

2.请你为“材料三”拟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

3.嫦娥四号为人类探索月球奥秘作出了哪些卓越贡献?请加以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2019年是我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关键之年。日前,一则名为“空间站真的要来了”的话题登上了网络热搜,在某网站“千秋论坛”上引发热烈讨论。以下为部分帖子。

帖一  (转发《中国青年报》张柏楠答记者问(2019—04—15))(南山)

记者:我国的空间站有什么作用呢?

张柏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总设计师):空间站的主要定位就是国家未来的空间实验室。主要是为了解决人类长期在空间飞行的关键技术。除此以外,空间站的技术应用还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要将航天技术服务于经济社会。依靠新的科学发现,航天技术或许能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另一个方向是通过空间站积累探索太空的经验。

记者:为什么现在人类还不能像科幻片中一样在太空中长期飞行?

张柏楠:这是因为中间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探索。目前人类长期太空飞行的纪录是俄罗斯人创造的——437天。对一名航天员来说,这个时间比较长。但是,对于去火星来讲,400多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研究、解决很多科学问题。空间站后续还担负很多重要的任务。

记者: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张柏楠:人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载人航天的发展。这是一个充满梦想、非常伟大的事业。我国载人航天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就是指航天员安全是第一位的。中国航天站不去盲目地比大小、比规模。我们一直坚持目的明确,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实事求是。

(网友跟帖)

千秋客:我觉得中国航天人大概是中国所有科学研究领域里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了。大家都知道登月探测叫“嫦娥”,月球车叫“月兔”。而且你看,“嫦娥4号”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月背顺利软着落的探测器,向全世界传回了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而那颗起到极其关键作用的中继通信卫星,居然叫“鹊桥”。真是浪漫得不像话啊!

帖二  (原创: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阿饼)

2018年8月,NASA宣称要用195亿美元在2033年将人类送上火星。但这将是一次有去无回的单程之旅——先不说火星上是否存在不明的危险,抵达火星需要200天左右,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提供大规模的物资运输,也就无法解决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

不只是火星,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也不友好。在月球上,一个穿着宇航服的人只能存活7小时,之后会因氧气不足而死亡;在温度介于零下170℃至430℃的水星,人大约只能支撑2分钟;在超高压强的其他星球如天王星、海王星和土星,人一秒钟都活不了。

就算解决了在宇宙中的生存难题,人类也可能最终只得到一个“最糟的宇宙”。《三体》系列的第二部《黑暗森林》认为,如果宇宙中有任何文明暴露自己的存在,它将很快被消灭,所以宇宙一片寂静。这个结论被中国读者称为“黑暗森林猜想”。

再退一步说,即使人类顺利进入“太空大航海时代”、实现星际开拓大业,也要面对一个大问题:时间。试想,你坐上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踏上“寻找新家园”的奥德赛之旅,在漆黑寂静的太空中飞向一个遥远的目标。出发时,它花了2000年时间加速;路途中,它保持巡航速度行驶了3000年;快到目标星球时,它再用2000年减速。飞船上一代又一代的人出生又死去,地球成为上古时代虚无缥缈的梦幻。

而你——星辰宇宙中的蜉蝣,当年对地球投以最后一瞥时,是否意识到自己并非什么高维度的造物主?你一辈子80—100年的寿命,还不够大陆漂移一米。与蜉蝣相比更为不幸的是,你现在就能想象到自己“朝生暮死”的图景。

那么,人类为何总想着逃离地球呢?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人们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说的这句话,很适合用来回答这个问题。

最近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远征19号”任务的巴拉特称,俯瞰地球时让他颇感震撼。他说:“毫无疑问,当你从这里俯视地球时,你就会被它的美丽所折服。有两件事你会立刻醒悟,一件是你曾对它有多忽略,另一件是你多么希望能尽最大努力呵护它。”

现在,请重新认识一下地球给予我们的种种特权——磁场和大气层对太阳的双层防御、适温气候、一倍的大气压强、重力、食物遍地……这些因素全部都刚刚好,你才能够不穿宇航服普普通通地过着每一天。

当然,几分钟后,我们很快就会将这些恩惠忘得一干二净。

(网友跟帖)

风行:是啊,地球上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的西部要开发,东北要振兴,中部要崛起,还有贫困人口问题没解决……到太空瞎折腾什么?实际一点好不好。

1.以上材料均来自某网站“千秋论坛”。根据帖子内容,你觉得最有可能出自哪个版块?(    )

A. 书林一叶 B. 影画苑 C. 文化茶座 D. 家园

2.张柏楠在回答记者第二问时提到:“对于去火星来讲,400多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研究、解决很多科学问题。”根据阿饼的帖子,你认为可能是哪些问题?

3.刚到中国的法国留学生苏菲对网友千秋客所说的“中国航天人的浪漫”不太理解,请你以“中继通信卫星”的取名为例,向她作出解释。

4.在张柏楠眼里,太空探索是一项充满梦想、非常伟大的事业;而在阿饼看来,这是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人类不要总想着逃离地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载人飞船虽然可以将航天员送入太空,但无法携带较大的栽荷进行空间实验,飞船电力供应也无法满足大型载荷或大规模空间实验的需求。因此,建设能部署大量实验载荷并提供充足能源开展实验的空间站,是航天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空间站”实践表明,它是人类最好的太空技术实验和应用平台。我国空间站建成后,将具备完全自主的载人航天能力。

(摘编自欧阳自远主编《十万个为什么》)

材料二:

天舟一号作为我国首个空间货物运输飞船,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它突破了货物运输、推进剂补加等关键技术,使我国跻身于少数几个具备大吨位空间货运能力的国家。天舟一号还是全球首个掌握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的飞船,并且在航天领域首次实现了100V高压锂离子蓄电池组在轨应用。天舟一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

技术指标

国家和地区

俄罗斯

进步MS

欧洲

ATV

日本HTV

美国天鹅座

中国天舟一号

发射质量/t

7.2

20.75

16.5

7.5

13.5

上行能力/t

2.25

7.67

6

3.5

6.5

上行货重比

0.31

0.37

0.36

0.46

0.48

 

注:“t”是计量单位,吨。上行货重比=上行能力/发射质量,上行货重比越高,货物上行效率越高。

(摘编自白明生等《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研制》)

材料三:

中国空间站具备后发优势。建成后,会单独发射一个光学舱,光学舱里架设一套口径两米的巡天望远镜,可以对40%以上的天区进行观测,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科学家们研究宇宙学和天文学提供海量的科学数据。同时,空间站还将拥有完整的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统。

(摘编自《中国的空间站什么样》)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载人飞船能将航天员送入太空,但其电力供应无法满足大型载荷的需求。

B.空间站是航天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人类最好的太空技术实验和应用平台。

C.日前,我国已跻身于世界少数几个具备大吨位空间货运能力的国家之列。

D.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

2.中国天舟一号与国外货运飞船相比,具有哪些优势?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

3.我国建成后的空间站具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2008年6月7日,竹编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月5日上午8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举行了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杨昌芹是通道上年龄最小的代表。她表示,从事竹编工艺十年,从一个学徒成长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她用她的技艺带动了二十多个乡亲脱贫致富。

材料二

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观者无不赞叹其难。在传统技艺街区展出了不同风格的竹编作品,既有历史悠久、技艺高超的青神竹编,又有将现代流行时尚与中国传统文化工艺相结合的刘氏竹编,博采众长。

材料三关于竹编技艺发展遇到的困难的调查

材料四

瓷胎竹器工艺从材料的选择到编制过程,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准确,竹子搜集时间不当容易造成竹子生虫或者发霉,竹龄选择决定了竹子的柔韧性,从而决定了瓷胎竹器的编制难度和美观程度,而一件瓷胎竹器的价值更重要的决定权在于瓷胎竹编制作者的水平。《考工记》提出“天有时,地有名,工有巧,才有美,和此四者然后才可为良。”瓷胎竹编材料选择的时节、地域,传统竹编的制作工艺、制作水平最终决定了一件瓷胎竹编是否材美工巧。传统竹编虽然算不上鬼斧神工,但是却体现了中国传统造物观念“天人合一”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1.根据材料,列出竹编的特点。

2.分析材料三,归纳出有意义的结论。

3.下列内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杨昌芹用她的技艺带动了二十个乡亲脱贫致富。

B.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

C.竹子搜集时间不当只是容易造成竹子发霉。

D.瓷胎竹编是否材美工巧取决于制作水平的高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藏书楼是收藏图书、文献和档案典籍的地方,也就是图书馆。

古代的藏书楼在选址上大都倾向于找个“风水宝地”。如清朝乾隆年间编修的《四库全书》,7个抄本分别藏在“北四阁”和“南三阁”。“北四阁”分别是北京紫禁城皇宫的文渊阁、京郊圆明园的文源阁、奉天故宫(今沈阳)的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南三阁”是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杭州西湖行宫孤山的文澜阁。这些藏书楼都建在环境优美之地,像杭州的文澜阁,就选址在杭州风景最美的地方。

给藏书楼取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少藏书家在楼名中寄托情感、志趣。如清朝藏书家孙衣言的藏书处名为“玉海楼”,寓意藏书“如玉之珍贵,若海之浩瀚”;明末时的藏书家江元祚(zuò),隐居于钱塘,筑草堂于西溪横山堂上,建藏书楼名为“拥书楼”,被赞为“拥书万卷,连屋充栋”。另外,“传经堂”“好古堂”等名称,也同样表达了对经书典籍的尊崇之意。也有许多藏书楼的名称是源自典故的。比如建于明朝中期的“天一阁”,其名取自《易经注》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古代的藏书楼在功能设计上也是非常考究的。因为藏书楼主要是用来存放和阅览图书的,所以在建造时,首先要考虑建筑规模必须与所藏图书数量相吻合,要有足够大的存储空间;其二藏书楼不是单纯存放图书的仓库,也是一个读书治学的地方,所以一般都在内部设计了供人阅读的空间,并且要考虑取书、看书的方便性。这种藏书与读书分开的建筑格局,对于保护图书是很科学的。此外,在设计藏书楼时,还必须考虑防火、防潮、防蛀、防盗等功能。

藏书楼还十分注意周围小环境的建设,通过对藏书楼周围小环境的人工修饰和设计,使之与藏书楼的整体达到协调一致乃至增色的目的。特别是明清时期,建造园林式藏书楼非常普遍,当时的藏书楼建筑既是技术,又是艺术,融科技文化和审美文化于一体,极富特色。

我国古代的藏书楼不仅收集、保存了丰富的文献典籍,而且也整理传播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现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

(材料二)

中国古代特别重视藏书的保存和保护工作,这一点在藏书楼的设计中体现十分鲜明。如明代义乌人虞守愚的藏书楼选址于背山临水之处,引水为池,以小舟为渡。楼上长窗绕环,藏书万卷;楼下,明堂宽敞,读书著述于此。又如中国近代 “嘉业堂”藏书楼,一楼房间皆用烧制的青砖铺地,青砖之下用瓦钵铺垫,瓦钵下面再铺细沙,使得藏书楼的地面比周围高30厘米;藏书楼一楼底层高4-5米,面向天井的库房全部装有落地长窗,通风、采光、隔热效果都很好。“嘉业堂”内的书籍全部存放于楠木书橱、书箱和书匣中,匣内复衬甲板,十分考究。

1.阅读(材料一),说说你对中国古代的藏书楼有了哪些了解。

答:

2.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说明(材料二)中两座藏书楼如此设计的原因。

答:

3.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为自己的藏书楼取名“书巢”。请你结合(链接材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陆游取这个名字的原因,并辨析这属于古代藏书楼取名方式的哪一种。

(链接材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节选自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或栖于椟: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相见。③间:间或,偶尔。④槁枝:枯树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