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残荷
顾晓蕊
(1)又是一年凛冬到,山寒水瘦,我乘车穿过半座城,去湖边看荷,拍荷。当然到了这个时节,沿着曲曲折折的湖畔,能看到的只剩残荷了。
(2)路上遇见熟人,得知我去拍残荷,大为不解,一脸惘惑,这么冷的天,跑去看枯枝凋叶?我只是笑笑,也不作答,世间事,原本懂得就值得。
(3)倘以为那些残荷,孤绝、凄冷,尽是凋败景象,倒也不尽然。若单看每一株残荷,纤枝枯瘦,孑然如鹤,但十万残荷,一片连着一片,绵延数里,便显得声勢浩荡。
(4)算来,我搬来这座小城已二十余年,体会到残荷之美,却是近几年的事。
(5)在葱绿的年纪,也喜欢荷,只是我那时迷恋的,是亭亭而开的荷,绽于碧波之上。“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它从《诗经》中迤逦而来,宛若临水照花的仙子。
(6)犹记那年,去江南小镇游玩,看上一件旗袍。青绿的锦缎底子,一朵荷盛绽在裙摆处,令人想起苏轼的那句词: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7)只轻轻地一望,便被深深吸引了,我穿上它,想去西湖走走。漫步在苏堤上,眺望湖中的荷,红红白白,开得绚烂浪漫,我心里的喜悦一圈圈漾开。
(8)我虽生得寻常模样,好在有鲜亮的青春底子,一袭玲珑旗袍穿在身,便有了风情,有了味道。想来,那时对荷的喜爱,是沉醉于它浓烈、张扬的美。
(9)而今人至中年,越来越喜欢简静的生活,守着一颗简单的心,平平静静,安安宁宁,岁月如此静好。
(10)沿着湖边一路走来,赭褐色的枯枝,高掣着残破的叶子,自在地随风摇曳。并非一朵,两朵,百朵千朵,而是十万残荷,恣意地临风起舞,犹如万马奔腾的狂欢。
(11)近观株株残荷,或弯曲如弓,或扑倒水面,或昂然挺立,无论哪种姿态,都是一幅幅水墨写意。它曾有过多妖娆,多盛大,而今就有多苍凉,多萧落。
(12)画坛怪才李老十,独怜残荷,斋号“破荷堂”。他懂荷,惜荷,画荷,与残荷仿若前世的知己,有着灵魂的相通与相吸。他笔下的秋荷、雨荷、风荷、月荷、墨荷,萧索冷峻,独立苍茫,自有一种清净深远的意味。
(13)他有一幅画作《十万残荷》,洇染纸上的十万朵残荷,携着冷瑟的萧杀气息,在你面前铺延开来,充溢着铁马冰河的悲壮。这满目凄荒里,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14)吴冠中也画残荷,却枯而不朽,凋而不伤,相较而言,我更喜欢他画中的意境。明快简洁的淡墨线条,舒展横斜,虚实有致,勾勒出残荷独有的韵致。
(15)那一茎茎枯荷,萎了,败了,已撑不起昔日的繁华记忆,却又枝叶清朗,筋骨铮铮。一如画家本人所说:想画的已非荷非塘了,而是自己的春秋,自己的风骨。
(16)一代绘画大师齐白石,年近半百才热衷画荷。他笔下的荷,红花墨叶,偶有鸳鸯、蜻蜓、翠鸟点缀其间,热烈,饱满,奔放。即使画的是荷枯藕败,也画面清朗,天真洁净,显现着灵动的气蕴和勃勃的生机。
(17)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能抵达哪一重,看各自的修为。白石老人的作品中,充满禅味禅趣,不贪,不求,不争,不执,如此圆融平和,已达人生至境。
(18)我沿着湖畔边走边拍,走出十余里,满目残荷,一塘连着一塘,一片挨着一片,寥落,冷清,宛如一曲悲壮的歌。它们在凄风苦寒中,敛尽光芒,于时光的无涯里,站成永恒。
(19)那一株株残荷,看似枯瘦清冷,却又坚韧饱满,或弯折,或扭曲,蜕变幻化成不同的形态。就连小小的莲蓬,也桀骜,孤高,带着凌驾万物的美,挺立在水面上。
(20)我默望着,心中忽地充满感动。要知道残荷的凄美,何尝不是一种新生,它们在积蓄力量,等待来年的再次盛放。
(21)终有一天,我们也将老去。老了,亦无需伤怀,要老得有气韵,有风骨。其实,只要你愿意,依然可以活得优美、精致、高贵,拥有一个气象万千的世界。
(22)那么,你就活成了一株残荷,在寂寂的时光里,努力地绽放,从容老去。既不负光阴,也未曾辜负自己,这样的人生,才算是完满。
1.作者为什么要在冬天穿过半座城去看荷,拍荷?
2.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1)赭褐色的枯枝,高掣着残破的叶子,自在地随风摇曳。并非一朵,两朵,百朵千朵,而是十万残荷,恣意地临风起舞,犹如万马奔腾的狂欢。(从修辞运用角度)
(2)我沿着湖畔边走边拍,走出十余里,满目残荷,一塘连着一塘,一片挨着一片,寥落,冷清,宛如一曲悲壮的歌。(从表达方式的角度)
3.作者举了李老十、吴冠中、齐白石三位画家画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4.请写出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和作用。
根据下面的漫画,完成以下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含标点限80字以内)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面的寓意。
默写.
(1)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
(2)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3)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北风卷地白草折,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_______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7)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8)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9)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摆脱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充满信心、重新扬帆远航的强音。
请用正楷将下列诗句抄写在田字格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课外文言文阅读。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有删改)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才。③洵(xún):确实。④浣(huàn):洗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方: (2)又有树数株郁郁然 郁郁然:
2.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
以 为 此 一 家 之 中 有 万 物 得 所 之 意 自 恨 不 如 远 甚 也!
3.文中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内文言文阅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 有仙则名 B.佳木秀而繁阴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C.云归而岩穴暝 吾谁与归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国怀乡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山之僧智仙也 河阳之北 B.行者休于树 告之于帝
C.泉香而酒洌 而不知人之乐 D.其西南诸峰 其业有不精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感情基调欢愉高亢,围绕着“乐”字展开,绘描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画面。
B.作者纵情林木,醉意山水。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
C.全文创造性地使用了21个虚词“也”字,读来觉得神采飞扬,摇曳生姿,毫无单调重复之感。
D.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援引史实,通过写景、议论、记叙,达到了突出颂扬北宋王朝统一天下的功德的写作目的。
4.把《醉翁亭记》中横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