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现实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变得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常常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作者赵迎辉,有删改)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④段画线句子“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变得寸步难行”中,“极”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5.请谈谈自己对文中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1.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二者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偏废。 2.①(结构上)指出“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引起下文,引出论题。②(内容及方法上)从读书体验谈起,引用借用名言,为分论点“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提供事实论据。③(表现手法上)排比句语言生动,有气势,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引用论证(道理论证)。为论点提供事例依据,增强了论点的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不能,极表示的程度最高,如果去掉极字,程度减弱,与作者表现的力度不符(或与事实不符),这恰恰体现议论文语言准确和严谨的特点。 5.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经历不够丰富时,可以通过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而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丰富自己的人生,使生命更有意义。(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位置一般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可以提炼出来,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首段提出论题“阅历和读书的关系”,然后下文进行分析,最后归纳总结,从结尾“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中可以得出论点“读书拓展阅历,阅历深化读书,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开头讲故事或引名言作用的理解。开头段落的作用一般是引出论点后分论点。表述格式一般为: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同时作为(事实或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吸引读者,增强文章趣味性。阅读第①段,首先列举一般人的读书体会,然后引用张潮《幽梦影》中的名言,引出分论点“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同时作为论据证明观点,还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结合文章内容和论点套用格式即可。结合第②段内容可知,引用林语堂的名言,属于道理论证,充分有力的论证了“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的观点,进而论证中心论点。 4.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的答题方法:(1)表态,即能否删去;(2)定性,如:“可能”等词表猜测;(3)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意思了,不符合实际。(4)词语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第④段画线句中,“极”表示程度,起强调作用,突出“只重读书不重阅历”对“造成主观臆断”的强大影响力,删去后,表达效果不突出。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性和严谨性。 5.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意思的理解能力。画线句“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中,“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是客观事实,“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意思是,人生命有限,阅历有限,但可以通过阅读增加见识,读经典,与哲人和智者交流,增加阅历,获得思想的启迪,让自己的人生因为阅读而变得深邃而有意义,这无形中就拓展了生命的宽度。据此分析理解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请结合诗词内容,说一说李清照这首《渔家傲》的风格?

2.“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请用“/”给划线的句子断句。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2.这篇古文蕴含了什么道理?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查看答案

翻译句子。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查看答案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周亚夫细柳_______________ 

②窥谷忘_______________

休祲降于天_______________ 

④子非鱼也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仔细阅读这幅银川市1-6月峰谷平电价图,按要求答题:


 

⑴根据上面图表的主要信息,得出结论。

⑵请你对结论进行简要的解释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