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请以“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内容充实,观点鲜明,感情真挚。(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范文 味道 人生的味道,就像五彩的颜料,味味俱全。需要你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会。 人生的味道,有时像青涩柠檬那样酸;人生的味道,有时像清香芒果那样甜;人生的味道,有时像紫色葡萄那样既酸又甜。 青涩柠檬——酸 期中试卷发下来了,红叉在试卷上出现的概率,几乎已经超过了红勾。失落,痛心,无奈…… 夹杂着多种情绪的眼泪不禁落下,滴在了试卷上,滴在了我心中。我把试卷紧紧地揉成一团,狠狠地摔进抽屉里。把头埋进手臂里,自己一个人趴在桌子上静静地抽泣。我后悔,后悔自己当初不该那么懒,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我后悔,后悔自己当初上课不该走神,导致对知识半知半解。 哭够了,伤心够了,学习还要继续,或许有了这次的教训,使我更加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我从抽屉里重新拿出试卷,小心翼翼地抚平,仔细地订正起来。 这就是人生的酸。 清香芒果——甜 忽然听见耳膜一振,一串细细的脚步声,那么脆,那么轻,生怕打扰了我。这声音再也熟悉不过了,它承载了数步尽的爱,奔走在俩扇门之间。“吱”,门轻轻的开了,母亲走到我身边,轻轻的说:“不早了,睡吧,别累坏了。”“要睡你去睡,没看我正忙着么!”我没好气的说,似乎能把所有闷在心里的气全部发泄。母亲无语。随后又是一阵脚步声,还是那么轻,那么脆,不同的是那声音越来越远了。 又是一个人独处,唉,我怎么能那么跟妈妈说话呢?这样妈妈会伤心地。我眼前一阵模糊两滴泪落在眼前的书上。 这时,又响起一阵脚步声,只是比刚才更轻,更脆……这回,母亲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放在我的书桌上说:“孩子,喝茶吧,提提神别累坏了身体。” 我走到妈妈的身边,妈妈抱住我,头搁在我的肩膀上,轻轻的抽泣起来,我能感受到她身体的颤动。 这就是妈妈给我的人生味道,是甜的。 “孩子,要不妈带你去上学,下雪天的多不安全,还是……”我打断了妈的继续唠叨,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便摔门而出。我不知道当时她有何反应,我只知道她带给我的感觉只有不耐烦,单手背着包,走在雪地上,风呼啸着吹过,如鞭子抽打我的脸颊一般,好生痛。我拉高领子捂住脸,继续往前走,雪地上印上了我一深一浅的足迹……我怔住了,呆若木鸡地站在那儿,双眼直盯着转角处许久,终于我叶出了两个字:“妈妈。”她也腼腆,尴尬地笑了一下,说道:“噢,那个,那个,我怕你在路上摔跤,所以……”她那单薄的身子靠在墙角,双腿还在瑟瑟地颤抖,脸色显得苍白,眼中交织着不同情绪,有关爱,有尴尬、有担心、还有一丝委屈…… 这就是妈妈给我的人生味道,是既酸又甜的。 人生的味道就是这么丰富多彩,它给我温暖,激发我奋进。 【解析】 此题是命题作文。“味道”有多【解析】 浅则可理解为气味、滋味;深则是人们的某种体验和感受;另外还有事物包含的特点或哲理。“味道”:两个字当中可以拆分出“口”、“首”、“走”、“目”等部件,意味着不仅要用口尝、用鼻闻,更要会用耳听,用眼赏、用心看,而且还要留心在生活实践中体悟。 选材方面,不仅要选能品味的东西,而且还要选值得品味的东西。人生世间,不外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自我认知三方面的关系。通过具体可尝的滋味,运用联想和比喻来体悟生活。比如,通过体育课后的一杯白开水联想到同学之间的关爱,或者通过白开水最解渴而体悟平平淡淡才是真。品悟自然方面,通过朱自清的《春》、巴金的《日》《月》等文章,在四季寒暑、自然现象、山川美景当中品悟道理。可品味温暖又热烈的阳光,品味海纳百川的包容和波涛汹涌的无情。在社会生活方面,可通过自己的一次经历品悟人生哲理。有的在今昔对比中品味出成长和友谊,有的则在自己的失败或亲人的别离时,品到忏悔的味道。可以品一品江南水乡的清秀味,塞外风情的豪壮感,然后以“鸟倦飞而知还”的名句自然引入品尝故乡的味道。通过风景、饮食、民俗、方言的展示,在衣食住行中品故乡风味,从口味品到风土人情。 在表达方面。要善于通过描写再现滋味,通过比喻和联想注重多重感官结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自己品悟的过程讲透。千万不能只谈品味到的结论,而忽略自己品味的方式和过程。在立意方面,如果能从抒情和议论当中生发哲理,则一定会为文章画龙点睛。如,在对比故乡今昔的时候,认为故乡的味道变了,自己在为现代文明自豪的同时,也为过去味道的消逝而感到丝丝遗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悠悠故乡情

又是一个月圆之夜。月光如水,匀匀的,缓缓的,在我心底潺潺流淌;月光如纱,轻轻的,柔柔的,萦绕了我多少乡梦?

②那句“月是故乡明”,该是我们这些漂泊他乡的游子才有的感怀吧?是我们对故乡带有那么一点儿私心的偏爱吧?这句话也将自己说不完道不尽的乡愁全部包含其中了!

③故乡,是我们在那里出生,在那里长大,离别之后又最让人牵肠挂肚的地方!

④儿时的我们,从不去留意时光飞转,任其在童戏间、在喧闹中轻轻滑过,悄悄地溜走。可是当有一天,我们忽然感觉自己已强壮得如一匹马儿,便开始不再甘于驯服,不甘于寂寞,于是跃跃欲试,踏蹄出征。于是,我们把浓浓的乡情珍藏心底,告别父母,告别乡亲,告别故土,不管千里万里,也要奔赴他乡。

⑤又在不知不觉中,步履已把光阴远远地甩在身后,多少喜悦,多少忧愁,编织了沧桑岁月;多少欢聚,多少离别,汇聚在人生旅途。可是,不管我们奔波了多远的行程,辗转了多少个地方,也不管我们与他乡结下了怎样的情感,只要身在他乡,就有一种漂泊的感觉,仿佛自己是一朵流云,漂浮在途中,却又不知归期,不知归处;不管我们或闲暇或忙碌或贫穷或富有,也不管我们那一脉传承的乡音已经改变了多少,只要身在他乡,那个生你养你的地方总能让你魂牵梦绕,思绪总能牵起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事。

⑥一次又一次,我将思念叠成一只小小的纸船,企图满载着我的乡愁,穿越茫茫烟雾,绕过绵绵群山,驶入我故乡的河弯,驶入我远去的童年……

⑦我仿佛又看见了:绚丽的夕阳,烘托着矮房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夏日的和风,梳理着那一望无际的碧绿麦苗;秋夜的深处,传来收割归来的串串牛铃;还有那冬日的火炉,母亲的一把干柴,将本来的穷日子烘烤得热热乎乎。我还能回想起:那一句句耳熟的乡音依旧让你感到亲切和温暖;那一张张纯朴的面孔仍然让你感到慈祥和信任;那一件件乡间故事至今还让你痴迷和神往。

⑧门前的老槐树下啊,那是乡人劳累一天后傍晚喘歇的地方。月光透过枝叶,如撒碎银,斑斑驳驳地洒在脸上,印在脊背上。男人们卷起旱烟,夹在嘴角一边有滋有味地深吸着,一边饱有兴致地说“三国”道“西游”,间或也敞开喉咙唱一段“二人转”,也有的会满怀着期望估摸年景,盘算收成;女人们或做着针线,或哄着孩子,聊起因白天忙碌而没有说完的家长里短。而我们一帮淘气鬼则穿梭在大人中间,渲染着热闹,有的竟然猴跃枝丫间,揪一把青叶,伴随着嬉笑故意散落进大人的脖颈里,引一句笑骂责怨,换来恶作剧后的满足。

⑨屋后的小菜园啊,那是父母闲暇的园地,从春到秋,总是把它侍弄得郁郁葱葱,鲜鲜润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几个玩伴聚在一起,趁人没留神的空当,偷偷溜进去,潜藏在葱翠茂密之中,专心致志地玩弄欲滴的露珠儿,玩累了,顺手摘一根比自己手指还细嫩的黄瓜,可是刚刚塞进嘴里,又被父母一声严厉的呼唤声吓跑,顷刻间,松软的田垄上便留下一串慌乱的小脚印,交错掩映的绿叶间荡漾起一串稚嫩的笑声。

⑩还有那东山坡上扑蝴蝶、逮蝈蝈,兴致勃勃,淋漓酣畅;西场院里摔跤、捉迷藏,各显神通,互不相让。又总是优而得意,劣而黯然,尽现在一张张童稚的脸上。

还有村边那条的小河,清澈的河水“哗哗、哗哗”,如拨动的琴弦,沿着两岸绿草黄花,留下一路悦耳的欢歌,那是故乡永不停息的脉搏;村口那座破旧的磨坊,沉重的碾砣 “吱吱、吱吱”,似车轮的呼唤,碾进一年一年的收获,碾出一天一天的温饱,碾进的心酸,碾出生活的欢乐。

身在他乡,心却在故乡。不知漂泊的路还有多长,而乡愁却早已填满行囊。

此时,故乡是雨,又一次在我的眼眶里湿润了;故乡是风,又一次载走了我的思绪,故乡就如眼前的这轮明月,是我心中永不衰败的风景。

1.请谈谈你对本文题目《悠悠故乡情》中“悠悠”叠词的理解?

2.本文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故乡的哪些记忆让作者魂牵梦绕,难以忘怀?

4.选文中哪句话与“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5.说说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6.文章中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句赏析。

①又是一个月圆之夜,月光如水,匀匀地,缓缓地,在我心底潺潺流淌;月光如纱,轻轻地,柔柔地,萦绕了我多少乡梦。

②那一句句耳熟的乡音依旧让你感到亲切和温暖;那一张张淳朴的面孔仍然让你感到慈祥和信任;那一件件乡间故事至今还让你痴迷和神往。

7.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和作用?

8.请谈一谈你对自己家乡的印象和感情。

 

查看答案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现实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变得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常常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作者赵迎辉,有删改)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④段画线句子“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变得寸步难行”中,“极”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5.请谈谈自己对文中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查看答案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请结合诗词内容,说一说李清照这首《渔家傲》的风格?

2.“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请用“/”给划线的句子断句。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2.这篇古文蕴含了什么道理?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查看答案

翻译句子。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