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①此诗为张九龄遭谗被贬后所作。②葳蕤:茂盛。③皎洁:皎明洁净。④自尔为佳节:指兰、桂各自适应季节的特性。⑤林栖者:指隐居者。⑥闻风:借用典故。指林栖者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春,因而对兰、桂产生了爱慕之情。

1.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实写了“兰叶”“桂华”等意象,虚写了“春”“秋”“林栖者”“风”等意象。

B.本诗所描写的几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是不畏强暴,生机勃勃。

C.本诗物人合一,情由物生,物为情困,共同表达了诗人遭贬之后的郁闷与超脱。

D.本诗借物寓意,诗人将人生志趣寄寓在对“兰叶”“桂华”等草木的赞美中。

2.诗人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表达了怎样的志趣?

 

1.D 2.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运用反问和借物喻人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表现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 【解析】 1. A.“兰叶”“桂华”等意象借物抒怀,既实写草木茎干,又虚写才德之士所具有的秉性旨趣; B.本诗所描写的几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生机勃发,清雅高洁; C.全诗表达了作者遭贬谪后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 故选D。 2. 本题考查诗句表达的情感。最后两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承上句“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意却又一转折,另辟蹊径,忽开新意: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运用反问和借物喻人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兰、桂散发芳香并非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它,欣赏它,而是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诗人借草木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当然,不求人知,并不等于拒绝人家赏识;不求人折,更不等于反对人家采择。从“何求美人折”的语气来看,从作者遭谗被贬的身世看,这正是针对不被人知、不被人折的情况而发的。“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乃是全诗的命意之所在。全诗句句写兰桂,都没有写人,但从诗歌的完整意象里,读者便不难看见人,看到封建社会里某些自励名节、洁身自好之士的品德。“何求”二字用得斩截有力,它淋漓尽致地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给表现出来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践园地)我们身边有许多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现象,如歇后语、谐音、避讳等。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语言现象。

(1)歇后语解读:请从以下三个歇后语中任选一个,按照示例进行解读。

①竹篮打水——一场空          ②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③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示例: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解读:比喻那些假装好意,却暗藏坏心的人。

(2)谐音辨析:下列句子中没有谐音现象的一项是(    )

A.小玲在门上倒贴“福”字,妈妈高兴地说:“福到啦!”

B.除夕夜,爷爷看到饭桌上的必备菜——鱼,捋捋胡子笑着说:“年年有余啊!”

C.中秋佳节,桂花飘香,圆月当空,妹妹吃着月饼说:“真是花好月圆啊!”

D.婚床上摆上枣子、花生、桂圆、瓜子,寓意着“早生贵子”的美好祝福。

(3)避讳探讨:古代有许多避讳的语言现象,如称“老人去世”为“老了”或“升仙了”;称“上厕所”为“解手”。唐代为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民”字,将“民”字改称“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避讳现象?

 

查看答案

(名句橱窗)“月”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常见意象,但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各有不同。依照你的理解,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

(1)唐代的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借月亮表达对友人的关切。

(2)唐朝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月亮创设了一种朦胧凄清的意境,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朝的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借月亮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

 

查看答案

(文化长廊)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艾青,为民族命运“呐喊”的鲁迅,为国家前途振臂一呼的闻一多,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B.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与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相得益彰,在璀璨的中国诗词文化中各放光彩。

C.春节贴春联、拜年,清明节祭祖、禁食,重阳节挂艾草、登高,这些都是传统节日里约定俗成的活动。

D.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请笑纳”,请人指点说“请赐教”,他人送己说“请留步”,中途离开说“失陪”。

 

查看答案

(语段探微)下面是关于“诗歌节奏”的一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另一种是随着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出现的节奏。

②节奏是诗歌的生命,把握好节奏会使诗歌更加具有韵律美。

③总之,节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具有独特性。

④在现代诗歌朗读中,节奏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⑤一般而言,诗歌节奏分为两种,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

⑥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和特点,朗诵出来的节奏也会不尽相同。

A.②④⑤①⑥③ B.②⑤①④⑥③ C.④②⑤①⑥③ D.⑤④①②⑥③

 

查看答案

(病句诊所)下面四个句子来自同学们的作文,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区管理人员说:“防疫期间,建议家长禁止孩子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B.地摊经济放开以来,我们小区窝在家里的人数比起放开以前减少了一倍。

C.通过“停课不停学”网络学习,培养了我们自觉参与、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

D.“直播带货”是目前非常红火的一种网上销售形式,令许多年轻人跃跃欲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