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名句填写 (1)_________________,爱上层楼。(辛弃疾《丑...

古诗文名句填写

(1)_________________,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3)古老的乡土风俗在古诗词中常出现,带给人美好的感觉。苏轼的《蝶恋花·密州上元》中说“击鼓吹箫,却人农桑社”,陆游《游山西村》中的“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此类似,都表达了作者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4)许浑《咸阳城东楼》中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被千古传诵的名句是: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

(5)老英雄张富清在革命战争年代战功赫赫,新中国成立后他却深藏功名,主动转业到偏僻贫困地区,默默地工作生活。他这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的奉献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6)一个人不学习就没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立志就不可能有大的成就。这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青年人要志存高远,发奋读书。

(7)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现存的文明,作为中国人,我们会感到强烈的骄傲与自豪。今天的年轻一代,要有不甘平凡、担当大任的信心,要有李白受到唐玄宗召见后所写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______________”(《南陵别儿童入京》)中的豪情!

(8)2020年注定是中国不平凡的一年,国内疫情肆虐,国外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肆意挑衅与打压。面对这些,我们应该拿出岳飞“________________,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的斗志和勇气,战胜困难,打败敌人。

 

少年不识愁滋味 星河欲转千帆舞 衣冠简朴古风存 山雨欲来风满楼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非学无以广才 我辈岂是蓬蒿人 壮志饥餐胡虏肉 【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舞、冠、蓬蒿、胡虏”等字词容易写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孙正义收购的一家公司,业绩在行业内一直排第三,员工士气低落。他的要求很具体:请你们振作精神,至少当一次第一,只要是某个月的第一就行了,成为某个月的第一后,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大家不愿意从第一的位置上退下来,从此长期是第一。

做到第一次赢,总是难的。这种难,在你的经验之外,对你来说,是从零到一。你有各种不喜欢和害怕,总是想着要逃跑,但它是你的必要之难,无论如何,都得完成,至少赢一次。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也不要超出所给的字格;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查看答案

以“珍藏的记忆”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也不要超出所给的字格;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森林大火为何扑灭难度这么高

魏齐

①据“西昌发布”公众号4月1目下午报道,截至当天13时25分,泸山正面明火全部扑灭,四川凉山西昌森林火灾灭火取得阶段性成果。不过人们不会忘记,3月30日下午,四川凉山西昌突发森林大火造成打火队员19人牺牲。联想到去年几乎烧遍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人们可能会问,森林火灾为何如此凶险,又为何如此难以扑灭?

②森林大火较难扑灭,首先是因为往往火势很大,点多面广,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加之一些林木富含油脂,积累不少林下可燃物,再加上火借风势,往往会很快扩大、扩散。以此次西昌地区发生的火灾为例,据西昌市人民政府3月31日下午召开发布会介绍的情况,起火后由于风向多变,火情扩散迅速,并伴多处飞火,造成多处多线速燃态势。截至3月31日16时,火灾过火面积1000余公顷,毁坏面积80余公顷。

③其次,不少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为灭火增加了难度。以凉山地区为例,该地区仅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的高峰就超过20座,山区地形极大限制了人员活动,大型灭火器材很难快速抵达现场。在山区,林火可能发生爆燃,特别是在陡坡,山脊、草塘沟等特殊险境地形中,这就会极大增加灭火危险性。

④此外,山区的气候气象条件也比较复杂,特别是山谷之间的风向变化比较快,对火势发展影响尤其大。在干旱季节,山区容易形成明显上升气流,加之各种涡流、越山气流影响,往往风向突然发生变化。

⑤专家认为,随着科技进步,适当引入更多高科技装备协助灭火是一大趋势。首先要做到预警早,在火灾萌芽阶段就尽早发现火情,例如通过携带红外传感器的卫星或长航时无人机及时预警,然后“打早,打小”,进而“打灭”。灭火时,可适当派出消防直升机、灭火飞机等大型装备,此外,国内一些企业也研制出“灭火榴弹炮”“灭火导弹”等一些适合森林灭火的新型“武器”,尽管其有效性需要进一步论证,但完全可以尝试。

1.选文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2.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往往”不能删掉。为什么?

“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认真阅读选文,概括森林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张凡

①炒一份“余老师同款蛋炒饭”,以“抗疫加油”为主题进行一场水果拼盘大比拼,养护一盆绿植作为特殊的开学礼物,制作一个手工包送给妈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学生们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成长时光,这也成为进行劳动教育的一个机会。一些学校开展“厨艺云课堂”“线上手工课”等活动,引导学生们参与形式多样的家务劳动。一份份特别的“作业”,让居家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让学生们在一菜一饭、一针一线中体会劳动的滋味。

②“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至今依然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尚书》有云:“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谚’通‘修’,粗俗,鲁莽)。”的确,没有挥洒过劳动的汗水,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环顾我们周边,青少年“不识稼穑”的现象,并不罕见。因为“课业忙”“不重视”等原因,他们少有机会走进“实践的课堂”,难以对现实中的劳动有更多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现实。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才能不断夯实成长的基础。

④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有的意见》,对于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⑤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劳动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真正走进生活的课堂、走进劳动的现场,在扎根大地的劳动中,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实现成长。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③④段的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

4.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读了本文后你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

潘玉毅

①“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清明到,风一起,梨花便纷纷从枝头落下,簌簌有声。顷刻间就白了地面,白了人间。

②外公过世已经十余年了,至今我仍会经常想起他。

③小时候,我是一个十足的“跟屁虫”,成天不是粘着外婆,就是跟着外公。偶尔我也会随着他们一起插秧,但总是插得横七竖八,能不能成活都充满了悬念。但外公从来不说什么,任由我随意发挥。即使有路过的乡亲提醒说:“这样插秧怎么可以,影响收成啊!”外公也权当没听见。

④外公是个退伍军人,平日里话很少,有时他一天下来所说的话,扳扳手指都能数得过来。他就像一头老黄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整天在地里忙活。那时我们吃的花生、毛豆、蚕豆、苋菜……但凡餐桌上能见到的蔬菜,基本都是外公自家种的。小时候,我最爱跟着外公去田间地头。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在那片天然的乐园里,连泥土的气息都是那么清新芬芳。

⑤除了种地,外公还特别喜欢看戏。只要不是农忙时节,但凡本村或邻村来了戏班子唱戏,他都会欣然前去,一次不落。外公看戏,有时也会带上我。那时候我并不明白戏台上“咿咿呀呀”唱的都是些什么,并不了解其中的趣味所在。而外公每次都津津有味地看到散场才离开,当我问他戏曲的内容时,他才会简单地解释两句。那时一台戏结束时,很多观众都会往台边预置的篮子里投钱。我问外公,为什么散戏时,大家要往台上撒钱呢?外公说,那些演员出来讨生活不容易,挣些钱全凭乡亲们捧场。与很多观众不同,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

⑥后来,彩色电视在乡村普及起来,戏班进村的次数就少了。外公感慨地说:“电视的画面精致是精致,可是没有现场看戏的气氛和感觉。”每当这时,他便会讲传统戏文给我听,像锡剧《珍珠塔》“方卿见姑娘”选段便是我从外公那里听来的。很多年以后,当我跟外婆说起这些往事时,她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外公从不曾同她分享过,她自然也想象不到一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语的老头子是如何酣畅快意地对孙辈讲戏。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乏这样的人,看似少言寡语、不喜言谈,但爱和喜好在他们的心中滋养了一大片美丽的花园,如果时机得当,多姿的花朵还会出人意料地开出园外。

⑦在漫长的一生里,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无数条路,但总有一条路是我们记忆和情感的归宿。从外婆家去公交车站的那条路,我已记不清走过多少次了。每次我离开外婆家时,外公都坚持要送我。短短的一段路,外公静静地推着自行车,与我同行。一路无言,但我的心里却是温暖且湿润的。后来,外公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仍执意送我。明明推车的动作越来越迟钝,他却还是慢慢地随我走完去往车站的那条路。

⑧外公过世时,我尚在外地读大学。外婆怕影响我学习,便叮嘱家里人说:“阿毅离得那么远,就不要告诉他了。”所以我连外公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当我放假回家得知这个消息后,眼前像20年积攒的梨花同时飘落般,一片雪白。那一刻,我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流,让我再看外公最后一眼。可是人生的路,并没有返程票。

⑨窗外,繁茂雪白的梨花不断地撕扯着我的记忆。我发现自己还有好多话想要说,却不知该如何继续。这一刻,我已被回忆吞没。

⑩外公,您看那人间四月正梨花似雪……

1.选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外公对我的爱?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词句

(1)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抑。(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

3.分析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乏这样的人,看似少言寡语、不喜言谈,但爱和喜好在他们的心中滋养了一大片美丽的花园,如果时机得当,多姿的花朵还会出人意料地开出园外。

4.选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5.选文中的外公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