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奇遇 汤素兰 为给父亲扫墓,小林医生在清明节...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奇遇

汤素兰

为给父亲扫墓,小林医生在清明节前一天回到了大山里的老家。父亲老林生前是乡村医生。在家里开了一家小小的“林氏诊所”。现在父亲过世七八年了,“林氏诊所”的铜牌还挂在院门外的墙上。七八年的风吹雨淋,钢牌上有的地方生了铜锈,有点暗淡了。

小林每打开一道门、推开一扇窗,就好像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小时候,父亲总是忙,白天给人看病,晚上也常常要接诊或者出诊。他记得。西厢的房子,外间是药房,里间的门大多数时候还挂着锁,父亲叮嘱他不要随便进去。有一天下午天快黑的时候,小林等父亲走远便偷偷地取出钥匙打开了里间的门。在昏暗中,小林看见一只长得像小鹿一样的动物,脑袋和一只眼睛包着棉纱,扎着绷带。小林打开门的时候,那个动物显然受了惊吓,发出一声响亮的叫声,一头撞翻小林,逃走了。父亲去世几天后。小林终于再次将这间神秘的房子打开,发现父亲竟然在这间昏暗的房子里装了无影灯,还有一张手术台,这让小林大吃了一惊。

小林家的房子在村子西头最靠近大山的坡地上。西边靠山,只有上山的小路,并没有人来往。除了朝南的院门,父亲还在后院的西边院墙上开了一道小门,小门装了铜铃,铜铃上系着一根棕绳,棕绳一直拖到地上。小林不明白原因,他曾问过父亲,父亲说:“万一有从后院来找我看病的呢?他一拉铃,我就能听到。“拉铃不是得伸出手来吗?谁的个子会这么矮,矮到地上呢?”“以防万一吧。万一来的是个矮个子呢?”

小林沿着山坡上的小路朝父亲的墓地走去。一边走一边想:今年父亲的坟上,是不是又会有花环?来到父亲的墓地,小林果然又看见——不知道是谁,已经将一个用白梽木花和杨柳枝扎成的花环放在父亲墓碑前。父亲去世后,每一年清明节,小林都发现,总是有谁比他更早来给父亲扫墓。他一直不知道这个神秘的人是谁,但他很高兴看到父亲被人纪念。

这一天,一场雨阻断了回城的路,小林只好在家里住一晚上。半夜里、小林好像听到丁零零的门铃声一直响个不停,小林迷迷糊糊地趿着拖鞋来到后院,打开小门。在朦胧的月光下面,他看见一只大穿山甲背着一只小穿山甲站在门口。大穿山甲看到小林、立即把两只前爪放在胸前,长长的嘴翕动着,急急忙忙地说话。小林竟然听懂了它的话。“啊,我家蜜宝有救了……”小林抬头看向屋后的大山,他分明感到在静寂的山岭间有无数双眼睛正在充满期待地注视着他,让他对自己能听懂穿山甲说话一点儿也不震惊。小林立即从车子后备厢里拿出急救箱,把穿山甲带到西厢里间,打开无影灯,给小穿山甲清理伤口、消毒,缝合。那只大穿山甲在手术台边上一边流泪,一边唠叨:“老獾爷爷还说,要是老林医生还在,这孩子或许还有救。当年黄麂的脑袋被猎枪打开花,老林医生都将它救活了……”小林猛地一惊:“小时候看到的原来是黄麂呀!”穿山甲妈妈继续说:“每年清明节,它都代表我们大家去给老林医生上坟。”小林医生恍然大悟。手术结束后,他吩咐穿山甲妈妈:“回家以后要防止伤口感染,一周以后就可以拆线了。”“我到时再来找您,行吗?”穿山甲妈妈问。小林医生本能地点了点头。

吃完早餐,小林便收拾好东西,发动了汽车。表婶问:“你怕是要过年才回来了吧?”小林便说:“我下周末会回来呢。以后,我说不定每周末都回来。毕竟,开车也就两小时……”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大睛天,山下的溪洞里,茂密的春草染绿了溪水;山脚的水田里,成群的鸭鹅在尽情地嬉戏:山坡的松林中,无数的小鸟用宛转的歌声赞关着融融的春光。当汽车快要驶出屋前的坡道、转入山坡下的村道时,从汽车后视镜里,小林看到一只小松鼠跳到院墙上,用尾巴擦着“林氏诊所”的铜牌,擦得铜牌在太阳下闪着铮亮的光。

(选自《人民文学》2020年第6期,有删改)

1.穿山甲深夜来到“林氏诊所”求救并得到教治,虽出乎意料之外,却在于情理之中,因为作者在前面做了铺垫,埋了伏笔。请根据小说,填写下面去格中空缺的内容。

 

铺垫或伏笔

作用

逃走的黄麂包着棉纱,扎着绷带。

暗示老林救治动物。

家在村头,最靠近大山,西门无人来往。

方便动物来去。

 

为动物求助创造了条件。

西厢里间有手术设备,小林是医生。

 

 

 

 

2.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林氏诊所”的铜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山下的溪洞里,茂密的春草染绿了溪水;山脚的水田里,成群的鸭鹅在尽情地嬉戏:山坡的松林中,无数的小鸟用宛转的歌声赞关着融融的春光。

4.《春夜奇遇》运用了童话中将动物拟人化的叙事手法,让动物与人沟通交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1.③后院西墙开小门,装门铃,系拖到地上的绳子。④为穿山甲得到救治提供了医疗保障。 2.①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完整。②开头写“‘林氏诊所’的铜牌”,引出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也暗示着诊所传统的中断。③结尾写“‘林氏诊所’的铜牌”,凸显了小说主题,也预示着小林将继承诊所传统。(从“首尾对比”的角度将②③条综合作答亦可) 3.①用排比句式,充分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表达的气势和节奏感。②用拟人手法,赋予了动物以人的特性,生动形象。 4.①亦真亦幻,增加了阅读趣味,使读者深人了解动物。②可以拉近主人公与动物的关系,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创造人与动物同为地球主人的境界,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解析】 1. 本题考查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此题中穿山甲深夜来到“林氏诊所”求救并得到教治,前文处处给这一情节做了铺垫,埋了伏笔。 小说的第2段,小林偷偷地打开西厢的房子,里面“一只长得像小鹿一样的动物,脑袋和一只眼睛包着棉纱,扎着绷带”,“一头撞翻小林,逃走了”这一情节为下文第5段穿山甲妈妈提示谜底做铺垫,穿山甲妈妈说“要是老林医生还在,这孩子或许还有救。当年黄麂的脑袋被猎枪打开花,老林医生都将它救活了……”,暗示老林医生在自家救治动物。“小林终于再次将这间神秘的房子打开,发现父亲竟然在这间昏暗的房子里装了无影灯,还有一张手术台,这让小林大吃了一惊”说明老林医生在自家西厢里间布置了手术设备,为下文第5段小林“把穿山甲带到西厢里间,打开无影灯,给小穿山甲清理伤口、消毒,缝合”做铺垫,说明是当年老林医生留下的手术设备为小林救治小穿山甲提供了医疗保障。 小说的第3段,“小林家的房子在村子西头最靠近大山的坡地上。西边靠山,只有上山的小路,并没有人来往”,没有人来往,才会给动物们来找老林医生提供方便。“父亲还在后院的西边院墙上开了一道小门,小门装了铜铃,铜铃上系着一根棕绳,棕绳一直拖到地上”和“以防万一吧。万一来的是个矮个子呢”为下文第5段“半夜里、小林好像听到丁零零的门铃声一直响个不停,小林迷迷糊糊地趿着拖鞋来到后院,打开小门。在朦胧的月光下面,他看见一只大穿山甲背着一只小穿山甲站在门口”做铺垫,正是因为地上的棕绳方便穿山甲拉门铃。 据此分析,加以概括即可。 2. 本题考查文章的首尾呼应。解答此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作答。 结构上,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林氏诊所”的铜牌,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使小说结构完整。 内容上,小林医生回乡为父亲扫墓,引出了发生在此地的故事,老林医生“过世七八年了,“林氏诊所”的铜牌还挂在院门外的墙上。七八年的风吹雨淋,钢牌上有的地方生了铜锈,有点暗淡了”暗示“林氏诊所”已经七八年没有接待过病人了。小林救治完小穿山甲,在回去时对表婶说可能以后每周都会回来。“从汽车后视镜里,小林看到一只小松鼠跳到院墙上,用尾巴擦着“林氏诊所”的铜牌,擦得铜牌在太阳下闪着铮亮的光”则表明小林以后会回到“林氏诊所”,跟老林医生一样,救治这里的动物们。 3. 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方法一般为“修辞+内容+情感”。解答时要先明确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再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内容和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这句话中“山下的溪洞里”、“山脚的水田里”、“山坡的松林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起到增强语言气势的节奏感的作用,表现了这里到处都呈现出春天的生机;“成群的鸭鹅在尽情地嬉戏”、“无数的小鸟用宛转的歌声赞关着融融的春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鸭鹅”“小鸟”以人的特性,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这里的动物们以后又能得到救治的欢愉心情。 4. 本题考查拟人化写法的好处。拟人的写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1)采用拟人化写作手法,小林能与穿山甲对话,使得文章亦真亦幻,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通过小林与动物对话的方式,让人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动物的世界。 (2)把动物拟人化,通过小林与穿山甲对话,可以拉近小林与穿山甲的关系,引出下文小林救治小穿山甲的情节。 (3)把动物赋予人的特性,说明动物像人一样也是地球的主人,人类应与动物和谐相处,共同维护地球的生态文明,使地球成为人与动物共同的家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轨少好学,有行检。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迁卫州治中。高祖受禅,转齐州剧驾,有能名。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郃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既至京师,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后数年,迁硖州刺史,托缉萌夷,甚有恩惠。寻转寿州总管长史。芍陂旧有五门堰,芜秽不修。轨于是劝课人吏,更开三十六门,灌田五千余顷,人其利。秩满归乡里,卒家,时年六十二。

(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八》,有删节)

[注]①行检:品行,操守。②受禅:新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③堰:用于灌溉的水利工程。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轨遣人拾还其主  悉:     (2)人禾   暴:   (3)人其利  赖:

2.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东邻有桑              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B.是以不敢壶酒相送      我酌油知之(欧阳修《卖油翁》)

C.轨受而饮              公将鼓(《左传·曹列论战》)

D.家                  然待卫之臣不懈内(诸葛亮《出师表》)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非以此求名,不愿侵人。

(2)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

4.请简要概括赵轨“有行检”的两个具体事例,每个事例不超过10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大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注]①武威,今甘肃武威。②碛()西,沙漠以西,这里指安西都护府。③太白、指金星。古人认为太白星主管西方,在某种情况下能预示敌人的败亡。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行人少”写出了火山的炎热,而那正是赴军必经之地。征程的艰难显而易见。

B.第二句意在表现马之神勇和一往无前的气概。以鸟喻马,表现马之迅疾及地之辽阔。

C.第三句运用夸张,给人更加庄严、威风的感觉,“太白西”写出了都护行营的遥远。

D.这首诗没有直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而是对征程进行了想象和描写,不落窠臼。

2.请简要赏析诗歌最后一句的意蕴。

 

查看答案

6月份为“美,就在身边”学校主题活动月。你所在的9年级5班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开展系列活动,旨在引导同学们发现美、颂扬美、践行美。请完成下列任务。

1.在“古城寻访美”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请据此写出你的发现。

古城青州的美,美在__________________,美在__________________

从“寿”字前左行,进一洞,洞如城门。回望门外云气蒸腾,这是云门山的由来。山门折上山巅,如鲤鱼之背,稍平,上有石阶,有亭,有庙,有佛窟。扶栏远眺,海风东来,云霭茫茫,山川河流,远城近乡,都渺渺如画。遥想当年大禹治水,从这里东去导流入海,天下才得从浸漫洪水中解救出来,有此青州。

(选自梁衡《青州说寿》)

我站在云雾飞扬的云门山顶,能望到对面同样云雾飞扬的驼山,驼山下就是唐时的龙兴寺,寺上的瓦,金黄一片。想起青州博物馆的石佛,喜欢金石的清照必是欣赏过的,那些佛大都笑着,人们称其为“青州的微笑”。清照在这种微笑里生活了二十年。金兵来前,四百多尊石佛,被人理在了龙兴寺前。

(选自王剑冰《青州缘来了》)

2.在“劳动创造美”活动中,班报准备刊登一组题为“风采·奉献”的作品。请参考图文示例,从甲乙两图中任选一幅配上文字,描绘平凡的劳动者。不超过50个字。

示例:

 

①深夜·护士

白衣执甲,护佑生命。子夜时分,柔和的月色与救死扶伤的大爱,汇聚成人间温暖的光。

②清晨·交警

夏日清晨,交警迎着旭日,与红绿灯为邻,以交通岗为家,全力筑牢交通安全防线。

③中午·外卖小哥

④傍晚·老师

 

3.在“社区实践美”活动后,本次系列活动圆满结束。作为活动组织者,你要在校报上对班级组织的活动进行报道。请拟写新闻的导语,不超过30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儒林外史》中的两个片段,回答问题。

①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被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也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②严贡生将钥匙开了箱子,取出一方云片糕来,约有十多片,一片一片剥着,吃了几片,将肚子揉着,放了两个大屁,登时好了。剩下几片云片糕,搁在后鹅口板上,半日也不来查点。那掌舵驾长害馋痨,左手扶着舵,右手拈来,一片片的送在嘴里了。严贡生只装不看见。……严贡生道:“还说是云片糕!再说云片糕,先打你几个嘴巴!”……严贡生转弯道:“既然你众人说情,我又喜事匆匆,且放着这奴才,再和他慢慢算账!不怕他飞上天去!”骂毕,扬长上了轿,行李和小厮跟着,一哄去了。船家眼睁睁看着他走去了。

(1)《儒林外史》中,因与范进同病相怜而使范进中举的人是__________。

(2)《儒林外史》特别善于通过富有意味的细节来塑造人物、揭示主题。请选择一处细节描写进行赏析,并结合小说原著分析其意义。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也是反对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作者通过他表达了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B.《长征》既有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浓墨重彩的描绘,也有对众多无名红军战士细致入微的刻画,展现了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

C.《艾青诗选》常借“太阳”表达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我爱这土地》中,诗人化身为“鸟”,抒发了自己对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

D.《飞向太空港》这部长篇小说,全面详实地记录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航天人成功地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