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傅雷家书 亲爱的孩子: 你走后第二天,就想...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傅雷家书

亲爱的孩子:

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地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954年1月30日晚)

1.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2.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

3.回顾初中的语文学习经历,阅读名著让我们获益良多。请你将《傅雷家书》全书的主要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介绍给刚刚升入初中的同学,同时举一封信的内容为例简要说说你的阅读感受。(选文除外)。

 

1.“又快乐又惆怅”的是回忆儿子的往事这件事(只答“儿子的往事”不得分)。因回忆儿子的往事(回想与儿子在一起的日子)而快乐,因儿子离开父母(只能靠回忆来寄托思念之情)而惆怅。 2.青年人应该理解父母的情感,尊重长辈的意见。长辈应克服落伍、迂腐、不够耐心、不注意说话技巧等弱点。 3.主要内容:本书是一个父亲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书。举例:开放性试题,能够结合书信内容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即可给分。示例:例如在一封信中傅雷和儿子傅聪谈论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白居易等人的诗词,我读后获得了写作上的启迪:写作应写实情、实事,应写出真性情,少雕琢,多些天然和灵动的韵致,写作要有自己的妙处。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代的概括分析的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我们噜哩噜嗦的抖抖你尿布时代的往事”“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等语句可知,回忆儿子的往事,感到温馨、幸福,所以快乐,但由于儿子不在身边,远离自己,只能靠回忆来寄托,所以感到惆怅。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第一问,可以从文中“我们噜里噜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等内容可以看出青年人应该理解父母的情感,尊重长辈的意见。第二问,可以从文中“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等内容可以可看出长辈应克服落伍、迂腐不够耐心、不太讲究说话技巧等弱点。 3.第一问,《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据此拟写为:这是一个父亲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书。 第二问,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如,“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让我明白了要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要正确地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灵的平衡;进而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之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⑴坚守,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是一种奉献。

⑵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中国人2020年过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春节。面对疫情,从84岁临危受命的钟南山院士到不知名的小护士,从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一个个“逆行”的身影到各地投入防“疫”抗“疫”之战的医护人员、公安战士、基层干部,从为居家隔离人员送菜送粮的邻居到自觉宅家不添乱的普通百姓……宅家的你足不出户,但一定心系国家,相信一定会有那么一个人、一群人、一件事触动了你的心灵。

请自拟一个包含词语“坚守”的标题或者以“          触动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500字;④为考试公平起见,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查看答案

鸡蛋的况味

程华

⑴最爱吃鸡蛋。肉末蒸蛋、番茄炒蛋、荷包蛋……几乎啥吃法都能成功挑起我的食欲。

⑵小时候,能有几个鸡蛋吃绝对是令人艳羡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每天清晨,我都在附近农村广播的高分贝喧闹中醒来。眼闭着,母亲熟悉的气息氤氲而至。睁开眼,一只白水煮鸡蛋已热腾腾地摆在面前:“乖,把蛋吃了,妈妈上班去了啊!”于是爬起来,洗漱,吃下鸡蛋,背书包上学。另一只蛋,是留给弟弟的。父母只吃厂里食堂的黑面馒头、稀饭,运气好的话或许会有包子,不过包子里没肉,只有切碎的大白菜。

⑶七八岁时,我莫名其妙得了急性黄疸型肝炎,住了院。起初,母亲每天下班后挤一个多小时班车来照顾我。等病情好些后,她便隔天过来一次,每次都端一只大碗,里面装着几只白水煮蛋。

⑷我照例心安理得享用了。有时一口气能吃三个。隔壁两个小病号常倚门一边偷看一边流口水。有一次,给我抽血的医生说,都说北方人重男轻女,你看你家人一点都不。我问她:“你怎么知道?”她说:“为保证你的营养,你弟弟一个月都没鸡蛋吃了呀。”

⑸虽然还小,但那时已开始懂事。望望手里没啃完的蛋,我突然吃不下了。不知是内疚还是真的吃多了,从那以后,每次吃煮蛋我都有些喉咙发哽,总觉得自己不该霸占了弟弟那一份。

⑹母亲看我不怎么吃,着急起来,开始改变烹调方法,拿酱油、八角、生姜等加水卤了给我吃。毕竟是小孩子,哪经得住那香味的引诱,很快又胃口大开。

⑺住院两个月,不晓得多少个鸡蛋下了肚。出院,病愈,渐渐地再不想吃这种整蛋了。母亲一边数落我“身在福中不知福”,一边继续改进烹调方式,绞尽脑汁想让我多吃些。也是,除了鸡蛋,那时还能吃上什么营养一点的东西呢?

⑻八十年代,我读高中了,能吃的东西开始多起来,鸡蛋也不算啥稀罕物了。母亲“研制”的拿手菜“虎皮鸡蛋”开始有了用武之地。这菜美味但特别耗料,一盘成菜至少得用上五六个鸡蛋,做法稍嫌费事,但不难。生鸡蛋几枚丢开水锅里煮熟,捞起,剥壳,一刀对剖两块。接着坐锅烧油至青烟飘起,把蛋一块块炸至金黄,捞出装盘摆成一圈儿。再将酱油、醋、少许白糖、花椒面、味精与麻油放碗里搅匀,加入剁碎的姜蒜后均匀淋在鸡蛋上面,最后撒上切细的葱花。

⑼但见鸡蛋金黄如斑斓虎皮,葱花嫩绿似三月柳梢,黄黄绿绿怎一个养眼了得!一口咬下去,蛋皮炸得香香的,里面咬着嫩嫩的,味道咸鲜回甜又裹着一股子麻辣,我一口气能吃七八块。

⑽从高中到大学,从单身到婚后,这道菜从未吃厌过。如今,儿子和我一样爱吃这道菜。有时家里没鸡蛋了,也不用去超市,他自己会跑到小区里的自动售货机上去买,很方便。蛋是绿色有机蛋,味道不错。

⑾儿子那吃相颇有我当年的风范,吃着嘴里的,眼睛盯着盘里的,“要不要这么饿痨饿相,又不是饥荒年月。”他爸爸望着他,啼笑皆非。

⑿是啊,如今什么买不到啊。想来儿子这副馋相,不过是饥饿的自然反应,是对“妈妈味道”的真心认同。而对于我来说呢?母爱的醇厚,岁月的况味,尽皆交织于一只小小的鸡蛋身上了。

(选自2018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依据文章有关“妈妈”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___________ → 我生病时妈妈给我做白水煮蛋吃→________________

2.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⑴眼闭着,母亲熟悉的气息氤氲而至。(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⑵见鸡蛋金黄如斑斓虎皮,葱花嫩绿似三月柳梢,黄黄绿绿怎一个养眼了得!(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

3.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试从结构和内容上做简要分析。

4.文章以“鸡蛋的况味”为题有什么妙处?

 

查看答案

沙琪玛里的硼砂

云无心

⑴不久前,央视曝光了一些沙琪玛中使用硼砂的“黑幕”,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关注。其实,在东南亚和中国一些地区,把硼砂添加到食物中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硼砂并不是“化学合成”,而是真正的“天然产物”。就来源而言,它跟海盐、蓬灰、卤水这样的“草莽英雄”差不多。

⑵硼砂的化学组成是四硼酸钠。它具有杀菌的作用,在洗涤用品、化妆品中也获得了相当广泛的应用。在医疗上,也经常用来消毒。既然可以灭菌,那么用在食品中,也就可以防腐。不过,它之所以被用到食品中,主要是因为在水中呈现弱碱性。就跟拉面使用的蓬灰,或者做馒头用的面碱一样,弱碱性使得面团更加筋道,从而产生更好的口感。其实,在食品添加剂引起人们的关注之前,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把它加到食物中。比如中国、印尼,就有把它加到拉面或者肉丸中的做法。而在伊朗,硼砂甚至是鱼子酱的传统原料。

⑶就像许多其他的食品成分一样,“用的历史悠久”“用的人多”完全不意味着它就没有安全问题。只是因为它的危害不那么立竿见影,人们没有注意到而已。美国很早就禁止了硼砂添加到食品中。因此,伊朗的鱼子酱,因为含有“违禁添加物”就无法登陆美国。而美国的鱼子酱只能使用大量的盐来防腐,在味道和口感上也就无法像伊朗的“地道鱼子酱”那样美味。因为鱼子酱不是常规的食物,通常人们也不会吃很多,而其中的硼砂用量也不大,所以美国也有人主张对它网开一面。

⑷所有的“毒性”都是由剂量决定的,那么硼砂的有毒剂量有多大呢?从动物实验来看,大鼠的半数致死量是每公斤体重2.66克,而食盐也不过是每公斤体重3克。也就是说,用硼砂毒死老鼠,需要的量还是很大的。不过,食物毕竟不是吃不死人就算安全,人们更关心的是在什么剂量下对健康不产生危害。这方面的数据不是很多,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曾经发表了一份专家意见,评估结果是如果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的硼在0.16毫克以下,就不会对健康有任何不利影响。这大概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每天吃下10毫克的硼。对于硼砂,大致是0.1克。

⑸当然,这个量是考虑了“安全系数”的。意思是说,不超过这个量,基本上对于所有人都安全。而超过了,可能会有一些体质敏感的人受到伤害。达到更大的量,可能会呕吐、腹痛、腹泻等,而长期大量摄入的话则可能影响生殖发育。

(有删改)

1.下列对“硼砂”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硼砂是真正的“天然产物”,并不是“化学合成”,它跟海盐、蓬灰、卤水这样的“草莽英雄”差不多。

B.硼砂在洗涤用品、化妆品中被广泛应用,是因为硼砂具有杀菌的作用。

C.硼砂用在食品中,可以防腐,可防腐剂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

D.食品中添加少量的硼砂,可以使食物产生更好的口感,而且又吃不死人,所以,硼砂是安全的。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硼砂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有杀菌的作用,在洗涤用品、化妆品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医疗上,用来消毒;用在食品中,可以防腐或使其产生更好的口感。

B.文章第⑵段举中国、印尼和伊朗的例子,说明在食品添加剂引起人们关注之前,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把它加到食物中。

C.经常吃含有硼砂的食物,对人体并不是没有危害,只是因为它的危害不那么立竿见影,人们没有注意到而已。

D.尽管伊朗的鱼子酱含有硼砂,可美国也有人主张对它网开一面,就是因为伊朗的鱼子酱味道和口感特别好。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分析欧洲居民甚至允许硼砂作为食品添加剂来使用的原因。

(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硼酸盐是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这个0.1克的量还要包括从食物、饮水等所有途径摄入的量。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评估结果是,欧洲居民的每天摄入量远远低于10毫克。所以,他们甚至允许硼砂作为食品添加剂来使用。在欧洲,如果看到编号为E285的食品添加剂,那就是硼砂了。

 

查看答案

    靖郭君将城薛,宾客多止之,弗听。靖郭君谓谒者曰:“无为宾通言。”齐人有请见者曰:“臣请道三言而已。过三言,请烹。”靖郭君闻而见之。宾趋而进,再拜而兴,因称曰:“海大鱼!”则反走。靖郭君止之曰:“愿闻其说。”宾曰:“臣不敢以死为熙。”靖郭君曰:“先生不远道而至此,为寡人称之。”宾曰:“海大鱼网弗能止也钓弗能牵也荡而失水则蝼蚁皆得志焉。今夫齐,君之渊也。君失齐,则薛能自存乎?”靖郭君曰:“善。”乃止,不城薛。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①靖郭君:战国时齐人,姓田名婴,齐威王的儿子,孟尝君田文的父亲。②薛:地名,在今山东滕县南。城薛:在薛地修筑城墙。③谒者:负责通报传话、接待宾客的侍者。④海大鱼:鲸鱼一类。⑤熙:戏,开玩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宾客多之/乃,不城薛

B.无为宾通/臣请道三而已

C.先生不远道而此/过中不

D.靖郭君曰:“。”/择其者而从之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海大鱼网弗能止也钓弗能牵也荡而失水则蝼蚁皆得志焉。

3.选文中“宾”的劝谏有什么巧妙之处?试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⑴朝衣冠        ⑵我也       ⑶皆于齐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⑵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

C.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D.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说服力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