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提到饮食方式,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一群人围坐一桌,亲密无间,筷来驻往:晚辈或主人用...

    提到饮食方式,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一群人围坐一桌,亲密无间,筷来驻往:晚辈或主人用自己的筷子夹菜敬菜,是餐桌上公认的礼仪,欣然笑纳则是相互之间毫无嫌隙的体现。但这种合食的饮食方式并不十分古老。在合食制出现前,我们的祖先一直都采用分食的饮食方式。

分食制起源悠远,到西周时期已基本定型规范。人们席地而坐,食物放在食案上,一人一份,分而食之,类似于现在的自助餐。上层社会使用贵重金属、美玉制作的食具或制作精美的漆器,下层社会则是陶或木制品。在分食制下,统治者通过制定食礼来规定食器的使用规则,严格等级秩序,以此达到表现尊荣与亲疏关系的目的。在周代,青铜器是统治阶层所专用的,被广泛用于祭祀、饮食活动之中。即使在统治阶层内部,以鼎为核心,不同等级所使用的饮食器在效量上也有着严格的等差原则,其组配制度是周人政治等级观念在饮食上的反映。青铜时代的青铜器是政治权利的象征,通过制定食器和食物类别的规制来表达礼义,区别尊卑贵贱,保证上下有序,贵贱不逾,让贵族获得身份认同。

周代的分食还体现在男女不同席进食。尤其是社交场合,关中、中原地区的男女在进食时都要分开,遵循男女有别之礼。不过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南地楚国男女却可以在一起进食。

汉代依旧承袭了周时的分餐饮食风格,成语“举案齐眉”中妻子孟光为表达对丈夫梁鸿的尊敬,在侍奉夫君进食时将食案举至与眉毛平齐,就是汉代实行分食制的例证。汉代的许多壁画及画像砖上都绘有分食场景。

汉代人宴饮时非常重视座次安排,一般情况下主人居中,客人分坐两边。室内宾主宴席,以东向最尊贵,其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再次为西向。这种礼制方面的等级限制,是辨别分层生活方式的最有效要素。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饮食这一活动成为一种礼制活动,它要求参与者严格按照礼制的规定进行。从食具的选择、食物的类别到饮食中座次的安排,无一不受礼的制约。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中,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饮食文化相互影响,是分食到合食的过渡阶段。总的来说,魏晋时期多为分餐,南北朝尤其是北朝合食较多,但仍以分食制为主流进食方式。

饮食方式由分食制到合食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进程,唐朝时,合食制已基本普及,到宋朝则最终定型。不过,宋以后分食的习惯也没有完全消失,如《红楼梦》描写了大量围坐合食的场景后,在第四十回里写到,贾母等人商议给史湘云还席,贾宝玉说:“既没有外客,不必按桌席,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几,各人爱吃的一两样,再一个十锦攒心盒子,自斟壶,岂不别致?”可见,在出现合食制千年后的清代,某些场合(如家宴),依然有分食的习惯。

由于朱元璋出身贫民,明朝的一些餐具则有比较鲜明的从下层影响上层的特点。如筷子就是从平民下层普及到上层的。明初到中国来的朝鲜人曾非常讶异:“你们怎么不用勺子吃饭了?”

饮食方式的转变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新型家具的使用、餐具的改进、烹饪技术的丰富以及社会心理、家庭伦理等的变化,部会使饮食方式发生改变,并与社会变化相呼应。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有分食制的普及,后来才有合食制流行。

B.在周代,楚地男女则是可以在一起进食的。

C.汉代所有壁画及画像砖上都绘有分食场景。

D.由分食制到合食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分食制起源于西周,食物放在食案上,一人一份,分而食之,类似现在的自助餐。

B.周朝人以占有鼎的多少来区分等级的高低,汉代人则轻视鼎而非常重视座次安排。

C.由分食制到合食制,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农耕民族接受了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

D.家具、餐具、烹饪技术及社会心理、家庭伦理的变化,都会对饮食方式产生影响。

3.传统合食制的优点是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改进的办法是______

 

1.C 2.D 3. 优点:彰显礼仪: 增进情感。 缺点:不卫生 改进办法:使用公用的筷子、勺子等. 【解析】 1. C.“汉代所有壁画及画像砖上都绘有分食场景”的“所有”太绝对,与文本“汉代的许多壁画及画像砖上都绘有分食场景”的意思不相符。故选C。 2. A.“分食制起源于西周”有误。与文本“分食制起源悠远,到西周时期已基本定型规范”不相符; B.“周朝人以占有鼎的多少来区分等级的高低”的说法与原文“上层社会使用贵重金属、美玉制作的食具或制作精美的漆器,下层社会则是陶或木制品”不相符; C.“由分食制到合食制,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农耕民族接受了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的说法与原文“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中,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饮食文化相互影响”不相符; D.正确; 故选D。 3. 仔细阅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分析,然后填空即可。传统合食制的优点,根据“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一群人围坐一桌,亲密无间,筷来驻往:晚辈或主人用自己的筷子夹菜敬菜,是餐桌上公认的礼仪,欣然笑纳则是相互之间毫无嫌隙的体现”分析得出:彰显礼仪、增进情感。“晚辈或主人用自己的筷子夹菜敬菜”其缺点是:不卫生。据此可以提出改进方法可以增加公勺,公筷,晚辈或主人用公勺,公筷夹菜敬菜,既能体现餐桌上的礼仪,也能增进彼此间的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答题

(1)“求古今智慧,做中华栋梁。”请用楷体将这副对联抄写一遍。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孩子拿着橘子问:“妈妈,为什么吃橘子要剥皮呢?”

“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劳动的。”

“橘子里的果肉为什么是一瓣儿一瓣儿的呢?”

“那是橘子在告诉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拟写标题。要求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22个字。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过几天将会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开启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嫦娥四号卫星简称嫦娥四号,是嫦娥绕月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系列的第四颗人造绕月探月卫星,主要任务是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4)下面是近代西方传教士进入东亚国家传教示意图。请以“西方传教士”开头,把此图转写成一段介绍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查看答案

按原文默写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朔气传金柝,_________。(《木兰诗》)

(2)__________________。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_________?悠悠。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先秦的书名,到汉代它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或《诗三百》。

B.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则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C.科普作品,一般或多或少地运用文学手段来介绍科学知识,兼有理趣和情趣。

D.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如以“尊君”称对方父亲,以“家君”称自己父亲。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国近期的各类口罩生产量,除了满足中国市场以外,还销往海外各国。

B.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C.有无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很多现代作家文学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D.从无数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想取得优秀成绩,最好每天都进行训练。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聂鲁达对于中国的艺术情有独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幅画面是一戎装少年骑在马上  ②另一幅画的是野花啼鸟

③手里牵着一只梅花鹿  ④在这所故居里,陈列着两幅中国画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