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

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②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③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④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⑤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⑥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⑦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⑧“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⑨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⑩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老人和我们决定修葺茅屋,表明梨花姑娘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我们。

B.第②段哈尼小姑娘的出现引发了误会,误会的发生和解开照应前设的悬念。

C.小姑娘介绍茅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设悬释疑,使文章回环曲折、引人入胜。

D.文章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塑造解放军和梨花的形象,运用了直接描写的方法。

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从修辞角度赏析)

3.结尾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有什么含义?请简答。

 

1.D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姑娘们比作小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姑娘们因瑶族老人行大礼而蹦开的情形,表现了小姑娘们敏捷轻快、活泼可爱。(意对即可) 3.既指自然界中的梨花处处开放,又象征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D.通过第6段可知,本文中解放军和梨花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我们”的对话写出他们的行动,这是间接描写的方法。所以错误。 故选D。 2.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方法一般为“角度+内容+情感”。解答时要先明确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内容和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此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 “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小姑娘们比作小雀,“蹦开”写小姑娘们的动作敏捷轻快、活泼可爱的特点;这句话写小姑娘们因瑶族老人行大礼而蹦开的情形,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3.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分析的能力。“驿路梨花处处开”在文中一语双关,“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说明梨花开放得到处都是;同时以“梨花”喻人,喻雷锋精神,“处处开”表现雷锋精神的发扬光大,深化文章中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勤勉之道在有恒》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曰:“欲速则不达。”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

注释:①驽马:劣马,即跑不快的马。②苟:如果。③ 锐:急剧。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良马虽______________    (2)驽马行弗间______________

(3)或反先______________    (4)速则不达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

(2)怠心渐生,终以废学。

3.用“/”给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断一处)。

一旦发愤不分昼夜

4.请简要概括这则短文阐述的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泊秦淮》,完成下面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冷寂的气氛。

B.次句点出时间、地点,照应题目,以“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

C.后两句诗人把矛头直指歌女,斥责她不以国事为怀,只知醉生梦死。

D.诗歌借古讽今,将对历史的咏叹和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委婉深沉。

2.此诗是即景生情之作,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2020年5月4日,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刊发了中英美多国科研团队的研究(甲)A.结果  B.成果)。该研究通过建模发现,中国使用的三大非药物干预措施不仅遏制了新A.guān  B.guàn)疫情在中国的发展,也为全球yíngA.B.赢)得了时间。研究指出,如果不实施强有力的非药物干预“组合拳”,则中国的新冠病例或将增加67倍,超过760万人。研究还发现:相比出行限制和降低人与人的接触,尽早发现和隔离病例可防止更多的感染。但是,           。总之,和“群体免疫”法的放任自流(乙)A.截然不同  B.千差万别),中国强有力、多管齐下的遏制避免了疫情进一步恶化,降低了新冠病毒蔓延的速度。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为②处拼音选择正确汉字。(只填序号)

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2)为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填入文中画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_____

A.只有多种非药物干预措施协同施加,才能取得最强、最迅速的遏制效果

B.只要多种非药物干预措施协同施加,就能取得最强、最迅速的遏制效果

C.如果多种非药物干预措施协同施加,就能取得最强、最迅速的遏制效果

D.因为多种非药物干预措施协同施加,所以取得最强、最迅速的遏制效果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精品书籍阅读活动,使我们增长了许多见识。

B.南平特色食品——建瓯板鸭是中国最有名气的四种板鸭。

C.CBA、中超等体育赛事能否开赛,取决于疫情形势的好转。

D.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2)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4)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__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7)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8)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9)《爱莲说》中象征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