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课文默写。 ①_____________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根据课文默写。

_____________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_____________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③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⑤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_____________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⑧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⑨《望岳》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豪迈气概。

 

马上相逢无纸笔 杨花榆荚无才思 无案牍之劳形 烟笼寒水月笼沙 不问苍生问鬼神 濯清涟而不妖 箫鼓追随春社近 吟鞭东指即天涯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解析】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逢、榆荚、牍、濯、涟、箫、吟、凌、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四季,既有明媚的春天,又有凛冽的寒冬。一些坎坷、磨难,一段逆境、困局,犹如寒冬,努力逾越,便能有所体验,增长才干,催发成长。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只有不努力逾越冬天的人;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冰雪消融后必定迎来春意融融。

请以“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用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先生!”祥子低着头,声音很低,可是很有力;“先生另找人吧!这个月的工钱,你留着收拾回来吧;车把断了,左边的灯碎了块玻璃;别处倒都好好的呢。”

祥子为什么叫先生另找人拉车?请简答。

 

查看答案

填空题

①《海底两万里》中一条鲨鱼袭击采珠人时,是_________________(填人名)把那条鲨鱼杀死了。

②《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_________________给洗劫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全球竞争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专利申请数高达11万项;美国人工智能申请数量约有8万项;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均入围全球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前六名国家,与中国申请数量有较大差距。

(材料二)

(材料三)

相对国外,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培育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人才教育体系快速建成。2019年,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得首批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资格。2020年3月,教育部再次审批通过180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有15所,此外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湖南等人口教育大省也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的院校,旨在加快培养地区人工智能人才,推进地方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人才体系的不断完善,科技巨头与互联网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为人工智能发展注入新鲜力量。未来我国人工智能将会有更大地突破,我国将有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头羊。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高达11万项,首次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B.日本是入围全球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前六名国家,但与中国申请数量差距较大。

C.我国多个人口教育大省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的院校,希望推进地方人工智能的发展。

D.未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将会有更大突破,我国将会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头羊。

2.请阅读材料二,写出你的结论。

 

查看答案

阅读《第十一筐青菜》,完成下面小题。

第十一筐青菜

吴昌勇

在暖暖的春光里,花儿已绽放,草儿已生长,村里平展展的土地上,一大片时令蔬菜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

②午饭过后,我戴着口罩走进村子。负责疫情防控的村干部,手持话筒沿街走着,他们的嗓音有些沙哑。兴许是听见熟悉的声音,有住户推开窗子和他们招一招手。这就算是新年的问候吧,彼此用眼神道一声保重。“一天进村好几趟呢!”一位村干部笑着对我说,“这个时候,群众看见我们的身影,听见我们的声音,心里才安生。”

③正走着,突然发现,在临近村道的一块菜地里,半蹲着一位老农。黄色的胶布鞋,裤管沾着泥土,黑色的棉衣拉链敞开,抬起头的那一瞬间,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贴合在鼻梁上的蓝色口罩。

④“摘菜哩?”村干部远远打招呼。

⑤他点点头,没吱声,继续忙活。随行的干部提醒了一句:“注意防护啊!”老人又点了点头,依旧没吱声,回头友善地望着我们。

⑥“这几天还能上街卖菜?”我问。

⑦“不卖!不卖!这菜不卖!”他一口气重复了三遍,很着急的样子,生怕造成误会。“这青菜,我送人呢!”他补了一句。

⑧见我没作声,他索性从园子里走出来,站在离我不远的田坎上,掰着指头数了数:“整整第十天了!”

⑨这菜到底送到哪儿?安全吗?接触了哪些人?一长串的问号在我脑子里打旋儿。

⑩村干部隔着口罩喊话:“说说嘛,没事,你说说嘛。”

⑪原来,他女儿是一名护士,就在离家不远的吕河中心卫生院上班,这些日子正在护理患者,已经十几天没有回家。尽管女儿闲下来的时候,总不忘向家里报一声平安,但是他和老伴依旧惦念。女儿反复叮嘱:待在家里别出门,照顾好自己……顿了顿,他反问道:“可哪有不惦记儿女的父母呢?”老两口心里发慌,于是就想出这个法子。每天从自家菜园摘一大筐青菜,推着小车送到女儿所在的医院门外——想给医院尽点力,是真的;想女儿,也是真的。

⑫怕医院不要,担心这菜不卫生,他就在筐子里留了一张字条,告诉医院,菜是自己种的,新鲜着呢。

⑬“女儿知道你每天送菜吗?”我问。

⑭“没说,怕她担心俺老两口,字条落款我写着‘老菜农’。头天送菜,我和老伴站在街边,看见保安从院子里走出来,看见筐子里的菜,又返回身,好像在打电话请示汇报。我担心他们不敢收,急忙穿过大街,给保安解释,自己就是附近的老菜农,并报了姓名和地址。他们怕冷落了我的一番好意,就收下了那筐青菜,还给我鞠了个躬!”

⑮“这点东西不值钱,是我和老伴的一点心意,只想让那些和我女儿一起忙碌的医生护士能吃到一口自家园子的青菜。”老人诚恳的说。

⑯“已经送出第十筐青菜了,加上今天的,就是第十一筐了。”老人补充道。

⑰我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要不,我们搭把手,一起将今天的筐子装满吧!”我提议。

⑱那个下午,在暖暖的春光里,第十一筐青菜就这样装满了。我们站在菜园边,满怀敬意,一起目送着老人,看着他推着独轮车,载着满满一筐青菜,渐行渐远……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2月,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村干部对“我”说的话,体现了群众对干部的过分依赖,间接批评了群众。

B.第⑪段运用插叙,交代老人女儿的身份以及每天送菜的原因,使情节完整、清晰。

C.文章的高潮是“我”得知“老菜农”为了支持抗疫向医院赠送十一筐青菜的真相。

D.文章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来体现社会和时代精神。

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在暖暖的春光里,花儿已绽放,草儿已生长,村里平展展的土地上,一大片时令蔬菜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从描写角度赏析)

3.文中老人是个怎样的人?试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4.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简要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