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卖白菜 莫言 ①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

卖白菜

莫言

①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那三颗吊在墙上的白菜上,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②“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③“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④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

⑤“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⑥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不时有赶集的人从我们身边超过去。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也许是看到我哭得真诚,也许是看到了我黑黢黢的手背上那些已经溃烂的冻疮,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只是用一种让我感到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母亲就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⑦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⑧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

⑨她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我看着那棵被剥成了核的白菜,眼前出现了它在生长的各个阶段的模样,心中感到阵阵忧伤。

⑩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⑪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⑫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⑬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⑭“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⑮“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⑯“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⑰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⑱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⑲“娘,”我哭着说:“我……”

⑳“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㉑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有删改)

1.文章围绕“卖白菜”展开故事情节,请你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故事情节

“我”的心情

母亲下决心卖白菜

“我”不小心摔白菜

自责

老太太挑白菜

气愤

老太太退回白菜

沉痛

 

 

2.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⑥自然段画线句的作用。

3.请从句式角度品味第⑦自然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母亲这个人物形象。

 

1.①不舍(悲伤、难过)②厌恶③“我”赌气多算老太太一毛钱 2.环境描写,内容上:写出了天气的寒冷,渲染了阴冷的氛围,烘托了我们去卖白菜时低落的心情,结构上:为下文“我”的手冻麻,白菜摔落做铺垫。 3.倒装句,突出强调了老太太戳白菜的手指的弯曲和枯瘦,表达了“我”对老太太的厌恶之情。 4.示例:坚强:因生活窘迫不得已要卖掉留着过年的白菜时,母亲虽不舍但没有哭,并教育“我”不要哭;慈爱:“我”不小心摔落白菜,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而且“对”我话语温暖;诚信(自尊):母亲因为“我”多算了一毛钱觉得失了诚信丢了脸而感到羞愧难过;教子有方:母亲对“我”的教育让“我”终生谨记并受益。(如有其他合理概括亦可赋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通读全文,“母亲下决心卖白菜”对应第①到⑤段,小时候家里贫困,母亲卖掉仅有的三棵白菜来维持家里的生活,“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可知第一空的答案“难过(悲伤)”;“老太太挑白菜”对应第⑦⑧段,根据“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可知第二空的答案是“厌恶”;第⑨到⑭段,“我”算账时,赌气故意多算了一毛钱报复老太太,白菜被老太太退回。 2.考查对景物描写及作用的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此题要先点明环境描写,再从表现环境特点和衬托“我”的心情两方面来概括。“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对天气的描写,可知是景物描写,内容上,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出“我”不舍得将白菜卖出去的忧伤、失望心情;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文白菜掉落的情节做铺垫。 3.考查从句式角度赏析句子。第⑦段划线句子“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先写老太太的动作“戳”,再写“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的修饰限制,将修饰限制放在动词的后边,这是采用倒装的句式,突出强调老太太的戳白菜手的样子的丑陋,更表现出“我”对其厌恶。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坚强:在那个贫穷、饥饿、苦难的年代里,母亲对家庭的贫困、窘迫虽然也感到无奈与痛苦,但她仍然想办法,即卖掉仅有的三棵白菜来维持家里的生活,在“我”舍不得卖而流泪时,母亲没有哭泣,帮儿子擦掉眼泪。善良:因老太太挑剔白菜“我”顶撞老太太时,母亲批评了“我”的目无尊长;“我”算账时不诚实,故意多算了一毛钱报复老太太,母亲流了泪,表现对儿子欺骗行为的失望和担心、教子不严的自责,以及因此遭人轻侮的深深屈辱与悲伤。诚信:母亲因为“我”多算了老太太一毛钱这种不诚信的行为第一次流了泪,认为“我”不应这样,眼泪中有对为人诚信的固守,对儿子欺骗行为的失望。“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表明母亲已经哭了很久,这充分展现了母亲在人前丧失了诚信与尊严的痛苦,表现了母亲讲究诚信、自尊自爱、正直善良的高尚人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家风

①家风传统是干事创业之基。

②家风对领导干部而言,是砥砺品行、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精神指针。成长于克勤克俭、崇俭抑奢的家风环境,自会多一份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主动;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己以严的家教熏陶,也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相反,如果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或是急功近利,或是没规没矩,或是爱慕虚荣,很难想象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人会严以用权、实以谋事、动遵法度。这样看来,家风影响着人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进而影响人的事业成就。

③穿越治乱兴替的历史风烟,多少盛世繁华只留下“而今安在哉”的感慨,而家风传统却延绵不衰,给予一代代仁人志士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浙江钱家自五代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开始,一个家族绵延1000多年,尤其在近代涌现出钱学森、钱三强、钱钟书等众多精英人物,见证着家风传承的力量。

④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没有好的家风家教,既难以清白做人,也无法专心做事。像个别“官二代”“富二代”表现出的精神空虚、盲目炫富,莫不与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有关。由此可见,家风纯正是干事创业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家风腐化则是为人处世难以承受的负资产。

⑤有人曾探讨,四大古文明为何只有中国文明绵延至今?结论是“可能中国人特别重视家教”。中国人的家,是孟母三迁的良苦用心,是孔鲤过庭的声声教诲,是岳母刺字的泣血箴言。美满的家庭、严格的家教、良好的家风,成就更好的个体,亦能汇聚成更好的国家。

1.选文第②段首先提出了“①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然后,将②_____________与③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最后得出“家风影响着人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进而影响人的事业成就”的结论。

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⑤段画线句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歌元丰五首(其五)

王安石

豚栅鸡埘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注)①神宗元丰初年,王安石退居江宁,于元丰二年写下一组《歌元丰》诗,这是其中的第五首。②埘:古代称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③献:呈现,显露。

1.诗歌前两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2.诗歌后两句运用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之。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韩亿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亦心之。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詟。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玮处边事已尽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注)①累章求代:(曹玮)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②詟(zhé):恐惧。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韩亿称赞王旦有识人之明,王旦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曹玮治理秦州该用的方法都用了,接替他的人要多做改变,才能开创新的政绩。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上之   从:         ⑵将吏亦心之   轻: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复观书如故,将吏皆詟服。

⑵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

 

查看答案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卿今者才略   才略:         ⑵即刮目相待   更:

2.翻译下列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查看答案

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回答问题。

回到车厂,他懊睡了两天。决不想上曹宅去了,连个信儿也不必送,曹先生救不了祥子的命。睡了两天他把车拉出去,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不再希望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还用希望什么呢?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棱的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他明白了他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域,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賭,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清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1)祥子为何懊睡?

(2)请从孙侦探、虎妞两个人物中任选其一,谈谈他(她)在祥子从“人”到“走兽”这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