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带我去工地
邹贤中
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去广州打工,舍不得把我留在老家,便带着我到广州上学。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母亲在市场做卫生。我们生活拮据,我没有任何零花钱。每天放学,我总是流连在学校小卖部的柜台前,对着琳琅满目的零食咽口水。我太想买一根雪糕,或者一包薯片了。
最后,一个念头忍不住从我脑中冒出:我去爸爸口袋里偷偷拿上一两块,他应该发现不了。拿钱的念头一旦冒出,便如野草般疯长。终于,我付诸了行动。第一次出奇地顺利,我拿到了5毛钱!我不敢花,捂在口袋里忐忑地过了三四天,发现父母没有任何反应,才大着胆子买了一根雪糕。那融化在口腔里的奶香久久都没有消散,让我的胆子越来越大。于是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拿的钱越来越多,最初的那点负罪感也消失了。
直到那次,我一次性拿了父亲600元,那是父亲刚领到不久的工资。为了找回钱,父亲不断地在家与工地间往返,地毯式搜索,奇迹当然不会发生。思索了良久,大约是排除了丢在外面的可能性,父亲终于把我叫到了面前,我矢口否认,但是惊慌的眼神和冷汗直冒的额头出卖了我。
母亲一言不发,拉开我书包翻着,想了想,又蹲下来到床下搜寻。我藏匿的零食和小玩具铁证如山地摆在面前,我无从狡辩。
(1)我心惊胆战地看着父亲,等着暴风雨的到来。谁知,父亲只是让我先去墙角反省,临睡前,才跟我说:“明天是周六,我带你去工地。”
难道父亲要让我辍学去打工吗?我胡思乱想,惊疑不定。
第二天,我跟着父亲去了工地。他没给我安排活儿,只是让我随便转转,随便看着。我站在父亲旁边,只见他将一捆捆巨大的铁丝盘好放在工地上,这些盘好的铁丝需要拉直才能使用。在工地的尽头处有一块固定铁丝的钢板,父亲拉着一根铁丝向尽头走去。(2)巨大的拉力逼着父亲低着头,驼着背,弯着腰。他匍匐前行的身影让我一下子想起了高年级的哥哥们朗读的课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的纤夫。
我的心不由有些疼痛。父亲终于到了终点,他把铁丝固定在钢板的小孔里。这头,一个工友剪断了钢丝并用机器拉直。父亲走回来,开始下一趟的“拉纤”。我放眼望向工地,只见其他工人有些抬起巨大的钢筋,有些拿着扎钩去扎铁,还有的在高耸的钢柱上爬上爬下,看得人心惊……九月的秋老虎分外生猛,头顶骄阳似火,空气却闷热如罐。我只是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儿,便汗如雨下,口干舌燥,额头像要冒出火来。
父亲没有发话,我不敢离开,就在工地看父亲干了一天的活。晚上回到家,我筋疲力尽地倒在床上。父亲到底做了多少趟“纤夫”,我后来没有勇气数下去了。
父亲坐在我身旁,沉声对我说:“你拿的那600块钱,我一天都不休息,需要像今天这样干一个月才能挣到!”
说完,他起身离去。
我把脸埋在枕头里,抑制不住地哭起来,泪水腌渍着被晒伤了的脸,火辣辣地疼。
从此,我再也没有“拿”过家里的钱,那600元,如九月的骄阳一般永远烫着我的心。
(《品读》杂志2019年第8期)
1.父亲带我去工地,其目的最主要的一项是( )
A.让我熟悉他工作的环境和内容 B.让我感受九月秋老虎的威力
C.让我体会他辛苦赚钱的不容易 D.罚我在工地陪他干一天的活
2.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1)我心惊胆战地看着父亲,等着暴风雨的到来。
(2)巨大的拉力逼着父亲低着头,驼着背,弯着腰。他匍匐前行的身影让我一下子想起了高年级的哥哥们朗读的课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的纤夫。
3.文章倒数第2段的原文是“父亲走后,我号啕大哭”,修改后成了画波浪线的句子。请作比较。
4.结合最后一句话,分析文章主旨。
小说中每一个人物经历的背后都有一个时代的影子。请从下列四个选项中任选一项,简述所选人物的经历,说说从中可以看出那个时代怎样的社会状况。
A.《骆驼祥子》——虎妞 B.《简爱》——罗切斯特
C.《水浒传》——林冲 D.《儒林外史》——王玉辉
下列对各名著的分析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和《儒林外史》都运用了辛辣的讽刺,表达对社会黑暗现象的不满和对统治阶级的批判。
B.《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都写到了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不懈追求和顽强意志,三部作品的题目都有深层含义。
C.《简爱》和《海底两万里》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两部小说都反映了十九世纪英国人们对自由平等的追求意识。
D.昆虫世界的奥秘、儿童世界的纯真,艺术的美好在法布尔的《昆虫记》鲁迅的《朝花夕拾》、傅雷的“家书”中分别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A.古代官职:知县、都尉、侍郎、丞相
B.唐代作家:韩愈、柳宗元、陶渊明、张岱
C.李白作品:《送友人》《渡荆门送别》《逢入京使》《春夜洛城闻笛》
D.俄国作家:契诃夫、普希金、茨威格、泰戈尔
词的感情色彩中最主要的是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请将下列词语分成两类,分别归入褒义词和贬义词。
成果 后果 狡猾 聪慧 顽固 顽强
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新时代中国青年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时代使命。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阿两国关系经历了国际风云变幻考验,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典范。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航线已经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在这艘巨轮上,每一份力量都不可或缺。
D.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他的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