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必定会成为每个人一生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必定会成为每个人一生的记忆,长达二个多月的“停课不停学”网课经历更会成为每个学生的深刻记忆。

请以“网课记忆”为题,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可以叙写自己的网课经历和见闻;也可以对网课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范文: 网课记忆 新年伊始,新冠病毒席卷全国,我们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而紧接而来的便是教育部发出的“停课不停学”指令。 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怀揣着好奇而略带一点悸动。毕竟全面实施线上教学课,可是曾几何时想过的美好的梦啊!而看到老师发在家长群里的课表,内心暗自感叹网课可真轻松:能够比平时上学晚起2小时左右,中午可以比平时上学休息更久,晚上会自由与轻松许多许多。 可现实却总是那么不尽人意。九个微信群相继创建,响起一条一条关于学习的信息提示音,每天需要阅读文言文版的红楼梦并完成相关阅读作业,每天需要翻译那似乎永远翻译不完的英语单词,写完那略显深奥的数学测试题……压力,可谓是接踵而至;而刚开始那好奇而略带一点悸动的心情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消磨。不论哪一科的学习任务,我在那规定的45分钟之内完成的次数也仅仅只是打破了零记录。 明明日思夜想的手机就在身边却克制自己去玩的感觉真心憋屈;但一玩,就好像是汽车的刹车失灵,只能一心向前冲,再难停下。理智克制着冲动,它冥冥之中诉说:你背不下的古诗,总有人能背下来;你做不出的题目,总有人能做出来;你原意拖到明天做的事,也总有人能今天努力做完。你自己的未来取决于现在的你,不要在该选择努力的时候选择安逸。兴许是不希望曾偷过的懒在日后成为最深的遗憾吧,在接近一个星期的颓废后,我最终选择的是尽力。 网课经历不同寻常,它见证了一颗颗流星坠落,也见证一匹匹黑马的诞生!要么出众,要么出局。网课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锤炼的是一个人的自律水平,它会成为人生的一段宝贵财富,也会成为初中阶段为数不多的一段特殊记忆。 【解析】 考查全命题作文。认真审视题目,从题目中找写作思路,确定题材和主题。“网课记忆”题目中要理解关键词,“网课”是作文的写作内容,限定了选材范围,是“网课”,也叫线上上课,不是线下上课,故不能选材线下上课。“记忆”限定了这是一篇回忆性的作文。可以叙写自己的上网课经历和见闻;也可以对网课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谈论上网课的心得体会。在文体方面可以选择记叙文或议论文写作。叙述时选择与网课有关的印象深刻的事件来记叙,如记叙课程的内容,师生的课堂互动,课堂检测,学生“瞒天过海”式的上网课等,最后得出感悟、启示或就此评论网课的利与弊。写作议论文时,可以选择典型的正反事例来论述上网课的利与弊。在写法上,可以使用以小见大、对比衬托等写法,突出作文中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许多汉字如日、山、水、火、土、……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请参照例句,任选一个字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例:“月”字形如弯弯的月牙,“月”加“日”是“明媚”的“明”。“月”在中华文化中总是与清纯、静谧、乡情相联系,“朗月清风”让人神清气爽,“月是故乡明”则勾起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过湖

[宋]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_______的心情, 并为进一步描写作铺垫;“山色蒙蒙”一句,令人想起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咏西湖的名句“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请作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唐河店妪传(节选)

[宋]王禹偁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呼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乃系绠弓杪,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郡。马之介甲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吏民观而壮之。噫!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

[注释]①妪:年老的妇女。②虏:对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辽(契丹)兵。③绠缶:绠,汲水的绳子;缶,贮水的罐子。④系绠弓杪:把绳子系在弓梢上。⑤彘首:猪头,这里指敌人的首级。⑥备塞:防守边关。

1.下列对“常山吏民观而壮之”的原因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辽兵来时,老妇人独自一人留在店中

B.老妇人从容地替辽兵打水,称他为王

C.老妇人机智勇敢杀掉敌人,夺其战马

D.老妇人带着敌人的首级去州府处邀功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

3.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一虏至

(2)跨马

(3)马之介甲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

5.结合原文内容,赏析老妇人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5年来,我国有6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了4%以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目前,我国仍有3000万左右的农村贫困人口,下一阶段的任务仍很艰巨。要确保实现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准”和“实”上下功夫,确保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实现。

(摘编自曾国安、李伟航《精准扶贫要在“准”和“实”上下功夫》)

材料二:

图:“农业生产中所遇困难"数据调查结果(多选)

农业生产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困难,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困难,保证农民的收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说:“调查数据主要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业生产缺资金、货款难。解决资金缺乏的难题,应该建立一个多渠道、低成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投融资机制,通过财政资金,广泛引导国内外的民间资本参与到农业、农村的发展中来。二是没有好的品牌,农产品价格上不来。从品牌发展的角度看,现在中央已经在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名优的品牌能够获得较高的价格,使农民能够收入更多。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监管不严,很多冒牌、贴牌的农产品很流行,包括五常大米、阳澄湖大闸蟹、西湖龙井等,这些冒牌、贴牌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品牌兴农战略的实施,必须要加强监管。三是缺乏一个稳定的机制,来确保农民的收入增长。建立一个稳定的机制,确保农民收入的增长。比如通过订单农业,减少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根据市场需求来安排农产品生产,穗定农产品价格。通过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扩大农业的保险面,提高保险的赔付率,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摘编自《谁在种地?农民种地有哪些后顾之忱?》)

材料三: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响应“互联网+”政策,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各个行业,尤其是像农业这样相对落后的传统行业,借助互联网之力实现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变革成为可能。近年来,互联网农业正在蓬勃兴起。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加速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实现农业发展的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这是传统行业与新思维的碰撞,更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互联网+农业”不仅推进了农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提高了品质控制能力,增强了自然风险抗击能力,更是打开了农产品销售的空间。互联网助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销售领域,带动农业走出困境,创新产供销模式,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摘编自《“互联网+农业”的六种实现途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现3000万左右的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是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下一阶段的目标,也是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

B.农业生产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困难,因而降低风险,解决困难,是保证农民收益的关键,也是促进农业发展、维持农村稳定的关键。

C.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是传统行业与新思维的碰撞,更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促使相对落后的农业借助互联网实现了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变革。

D.“互联网+农业”对农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人力成本、品质控制、抗击自然风险、农产品销售都有好处,会让农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2.标题二“谁在种地?农民种地有哪些后顾之忧?”,材料三标题“‘互联网+农业’的六种实现途径”各有什么特点?

3.以上三则材料,对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提供了哪些合理化建议?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带我去工地

邹贤中

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去广州打工,舍不得把我留在老家,便带着我到广州上学。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母亲在市场做卫生。我们生活拮据,我没有任何零花钱。每天放学,我总是流连在学校小卖部的柜台前,对着琳琅满目的零食咽口水。我太想买一根雪糕,或者一包薯片了。

最后,一个念头忍不住从我脑中冒出:我去爸爸口袋里偷偷拿上一两块,他应该发现不了。拿钱的念头一旦冒出,便如野草般疯长。终于,我付诸了行动。第一次出奇地顺利,我拿到了5毛钱!我不敢花,捂在口袋里忐忑地过了三四天,发现父母没有任何反应,才大着胆子买了一根雪糕。那融化在口腔里的奶香久久都没有消散,让我的胆子越来越大。于是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拿的钱越来越多,最初的那点负罪感也消失了。

直到那次,我一次性拿了父亲600元,那是父亲刚领到不久的工资。为了找回钱,父亲不断地在家与工地间往返,地毯式搜索,奇迹当然不会发生。思索了良久,大约是排除了丢在外面的可能性,父亲终于把我叫到了面前,我矢口否认,但是惊慌的眼神和冷汗直冒的额头出卖了我。

母亲一言不发,拉开我书包翻着,想了想,又蹲下来到床下搜寻。我藏匿的零食和小玩具铁证如山地摆在面前,我无从狡辩。

(1)我心惊胆战地看着父亲,等着暴风雨的到来。谁知,父亲只是让我先去墙角反省,临睡前,才跟我说:“明天是周六,我带你去工地。”

难道父亲要让我辍学去打工吗?我胡思乱想,惊疑不定。

第二天,我跟着父亲去了工地。他没给我安排活儿,只是让我随便转转,随便看着。我站在父亲旁边,只见他将一捆捆巨大的铁丝盘好放在工地上,这些盘好的铁丝需要拉直才能使用。在工地的尽头处有一块固定铁丝的钢板,父亲拉着一根铁丝向尽头走去。(2)巨大的拉力逼着父亲低着头,驼着背,弯着腰。他匍匐前行的身影让我一下子想起了高年级的哥哥们朗读的课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的纤夫。

我的心不由有些疼痛。父亲终于到了终点,他把铁丝固定在钢板的小孔里。这头,一个工友剪断了钢丝并用机器拉直。父亲走回来,开始下一趟的“拉纤”。我放眼望向工地,只见其他工人有些抬起巨大的钢筋,有些拿着扎钩去扎铁,还有的在高耸的钢柱上爬上爬下,看得人心惊……九月的秋老虎分外生猛,头顶骄阳似火,空气却闷热如罐。我只是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儿,便汗如雨下,口干舌燥,额头像要冒出火来。

父亲没有发话,我不敢离开,就在工地看父亲干了一天的活。晚上回到家,我筋疲力尽地倒在床上。父亲到底做了多少趟“纤夫”,我后来没有勇气数下去了。

父亲坐在我身旁,沉声对我说:“你拿的那600块钱,我一天都不休息,需要像今天这样干一个月才能挣到!”

说完,他起身离去。

我把脸埋在枕头里,抑制不住地哭起来,泪水腌渍着被晒伤了的脸,火辣辣地疼。

从此,我再也没有“拿”过家里的钱,那600元,如九月的骄阳一般永远烫着我的心。

(《品读》杂志2019年第8期)

1.父亲带我去工地,其目的最主要的一项是(    )

A.让我熟悉他工作的环境和内容 B.让我感受九月秋老虎的威力

C.让我体会他辛苦赚钱的不容易 D.罚我在工地陪他干一天的活

2.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1)我心惊胆战地看着父亲,等着暴风雨的到来。

(2)巨大的拉力逼着父亲低着头,驼着背,弯着腰。他匍匐前行的身影让我一下子想起了高年级的哥哥们朗读的课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的纤夫。

3.文章倒数第2段的原文是“父亲走后,我号啕大哭”,修改后成了画波浪线的句子。请作比较。

4.结合最后一句话,分析文章主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