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看...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看你们,就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有一天我终于发现,不只是我们在教你们如何生活,你们也在启发我们,怎样去更好的生活。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那么,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节选自《后浪》,有删改)

(材料二)

五四青年节之际,Bilibili网站发布了一个“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对年轻人的羡慕、点赞、致敬,引发广泛讨论。

曾几何时,一些人对年轻人“看不惯”,觉得他们“不着调”,有的甚至给年轻人打上“堕落的一代”“叛逆的一代”等标签,感慨一代不如一代。实际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会以一代人的方式承担起属于他们的责任和使命。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4 万多名援鄂医务人员中,有 1 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后、00后。若放在十多年前,一些人恐怕很难料想到,某一天,那些被他们称作“小皇帝”的一代人竟成为抗疫战场上的白衣天使,成为危难当中的真心英雄,成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精神的践行者。有人感慨地说,疫情中发现90后、00后突然长大了。其实,不是他们突然长大了,而是很多人对他们缺乏足够了解,疫情中的“现场直播”纠正了固有的偏见。

这也说明,不论时代怎样变化,精忠报国、经世济民、舍身忘我、九死无悔等根植于中华儿女血脉中的精神基因终将代代延续。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一些年长者对青年一代的思维方式、行为表现“看不惯”,有爱之切责之深的意味,但未必都科学和客观。反之,一些年轻人习惯于对年长者不耐烦,觉得他们老土、落伍,实际上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传统价值观的固守正是支撑社会向前的精神元气,永远不会过时。这种各自的固执即是“代际冲突”产生的根源。

《后浪》的特点就在于以欣赏的眼光去解读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以赞美的态度去理解年轻人的精神世界,以诚恳的致敬去尝试与年轻人谈心沟通,以时代的变化为年轻人加油鼓劲。期待这种真诚谈心促成“青丝与白发共勉、春华与秋实交辉”,推动前浪、后浪在时代的长河中惺惺相惜、美美与共,共同乘风破浪。

(选自《光明日报》5 月 6 日,有删改)

(材料三)

图1                                图2

1.对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摘选自 Bilibili 网站在五四青年节时发布的“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

B.材料二属于文化评论文章,在肯定“后浪”在社会、时代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点上与《后浪》观点相同。

C.材料一中的“你们”指的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指的是一味固守传统价值观的年长者。

D.材料二中的“代际冲突”需要年轻人和年长者抛弃固有的偏见,通过美美与共来弥合。

2.阅读材料二,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3.材料三的图表能否用于证明材料二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1.C 2.(1)否定年轻人,认为一代不如一代。 (2)年轻人与年长者的思维方式及看待彼此的思维方式都有各自的固执。 (3)期待《后浪》这种真诚谈心能够增进两代人互相理解、互相欣赏。 3.能。图1显示在黑龙江首批援鄂医疗队中,80后医护人员占比较90后占比大,图2显示90后和00后搜索“志愿者招募”所占的比重大于80后;可见,在不同岗位(领域)中不同年龄段的人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证明材料二中“一代人会以一代人的方式承担起属于他们的责任和使命”的观点。(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 这道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C.根据“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可知,“你们”应该是指材料二中那些被打上“堕落的一代”“叛逆的一代”等标签的年轻人。“一味固守传统价值观”有误,根据“你们也在启发我们,怎样去更好的生活”可知,“我们”并非“一味固守传统价值观”。故选C。 2. 这道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理解。根据“曾几何时,一些人对年轻人‘看不惯',觉得他们‘不着调',有的甚至给年轻人打上‘堕落的一代'‘叛逆的一代'等标签,感慨一代不如一代”可知,材料二开篇提出“否定年轻人,认为一代不如一代”的错误观点;紧接着树立自己的观点“一代人会以一代人的方式承担起属于他们的责任和使命”;然后以90后、00后在抗击新冠疫情援鄂医疗队人员中占有较大比例来证明观点;根据“这种各自的固执即是‘代际冲突'产生的根源”可知,再进一步分析年轻者和年长者产生代际冲突的根源;最后得出结论“期待这种真诚谈心推动前浪、后浪在时代的长河中惺惺相惜、美美与共,共同乘风破浪”。据此即可作答。 3. 这道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材料三的图1反映的是在黑龙江首批援鄂医疗队中,80后医护人员的数量远远超过了90后;图2反映的是90后和00后在搜索“志愿者招募”所占的比重,90后和00后所占比重大于80后。换句话说,同样在抗击新冠疫情,80后的医护人员比例较大,90后、00后愿意当志愿者的比例较大。由此可见,材料三的图表反映了年长者和年轻者在不同领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刚好能够证明材料二中“一代人会以一代人的方式承担起属于他们的责任和使命”的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童话的滋味

尤今

①精湛的厨艺能让人拥有一个富足的人生,而热爱美食的人,往往是快乐的人。所以,女儿出世后,我就“处心积虑”地要把厨艺传授给她。

②有人问我:“什么年龄才是最恰当的受训期?”我竖起一根手指。对方惊问:“一岁?”“不!”我斩钉截铁地答道,“一个月——婴儿满月以后,便开始训练。”对方以为我胡言乱语,便一笑置之。

③然而,这是千真万确的呀!女儿满月后,每回烹饪,我便把她抱进厨房。她舒舒服服地躺在摇篮里,我快快乐乐地在炉子前挥动铲子。蒸、炸、煮、炒、焖、炖、烩之后,一股股食物的香味,化成一缕缕轻轻的风,飘进婴儿的鼻子,钻进婴儿的被子中,婴儿胖胖的身体都浸在甜、咸、酸、苦、辣的五味杂陈里。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婴儿对美食敏锐的嗅觉就在此刻形成了,婴儿对美食的欲望也在此时萌发了。

④因为深深了解“身教胜于言传”的道理,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让她近在身边,不着痕迹地启发她对烹饪的兴趣。让她和我一起做,把笑声嵌进食物里,把乐趣镶入烹饪中,给她一生一世的快乐记忆。可君十八岁,一进厨房,十根手指便像水里的鱼一样。鱼在水中舞出无限的婀娜,她呢,以食物拼出无数华美的“图案”。

⑤到伦敦不久,她和两位朋友在郊区合租了一所房子。每个星期天早上,农夫会到附近的空地摆卖新鲜肉类和有机蔬菜,价格比超市的贵上好几倍,但是,女儿却觉得物有所值。

⑥她在电邮里如此写道:“蔬菜,就好像是刚刚从泥地里拔出来的,拿在手上,蔬菜的绿,仿佛便流满了手掌。妈妈,您常常说,肉类如果新鲜,叫它一声,它也会应。现在,买了一公斤五花肉,我叫了一声,它果真就应了……”

⑦读到这里,我“哈哈哈”地笑出声来。为了增添生活情趣,孩子小时,我经常“胡说八道”地娱乐他们;现在,孩子大了,居然懂得以同样的方式“投桃报李”!

⑧可君返回新加坡度假的次日,便迫不及待地上超市,买齐东西,大展身手。

⑨她设计的两道菜肴是西式猪肉丸和蒜香西兰花;甜品呢,是烘烤小脆饼。

⑩母女角色互换。她全情投入、满心陶醉地煮;我呢,气定神闲地袖手旁观。

她烹饪不用量匙,全凭感觉,天马行空地挥洒自如。两道菜肴都很美味,最大的特色是味道变化多端,不是开门见山的那种平坦、平直、平淡;它迂回曲折而又峰回路转。我注意到她善用柠檬皮和柠檬汁——柠檬抢味,有先声夺人的霸气,把它加入掺了乳酪碎的猪肉丸里,便恰到好处地驱除了味道的滞腻,并且巧妙地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至于在烘烤得有点焦脆的西兰花上面放入柠檬皮和柠檬汁,却像是一篇布局严谨的“微型小说”,令人有“意在言外”的惊喜。

味道确实不错,可我嫌工序过于繁杂。然而,她却好整以暇地回应:“妈妈,工序多才出精品嘛!”

餐后,她说:“等着我的甜品上桌呀!”

她把桌上堆着的诸多原料“东拼西揍”地搅在一块儿,好像没多大工夫,就变出几盘又酥又香又薄又脆的小饼干。我一块接一块地吃,一连吃了十二块,撑得双眼鼓如金鱼。

可君得意扬扬地说:“每回客人来,我便烤这饼干,大家都赞不绝口呢!我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唤作‘风入口’,因为它就像一股香香的风,轻悠悠地飘进客人的口里!”说这话时,她的眸子溢满了蜜糖般的甜意。

我这个懂得厨艺又热爱烹饪的女儿,在陌生的异乡里,把日子过得像童话一样快乐。

1.默读文本,圈画重要信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每空不超过10个字。

2.品味下列语言,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女儿出世后,我就“处心积虑”地要把厨艺传授给她。(“处心积虑”为什么要加引号?)

(2)为了增添生活情趣,孩子小时,我经常“胡说八道”地娱乐他们;现在,孩子大了,居然懂得以同样的方式“投桃报李”!(“投桃报李”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段详细描述女儿烹饪食物的过程,想象奇特,富有情趣,请作赏析。

4.本文标题“童话的滋味”有哪几层含义?请根据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请结合你的阅读思考,为《昆虫记》选择一幅封面画,并简述理由。

A                              B

 

查看答案

下列名著与主题或写作手法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水浒传》——反抗 B.《简爱》《寂静的春天》——自由

C.《西游记》《格列佛游记》——想象 D.《儒林外史》《围城》——讽刺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文中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如“三十而立”(《论语》)、“无人问津”(《桃花源记》)等。

B.王绩的“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刘禹锡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均运用了典故。

C.小说《苏菲的世界》《简·爱》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抒情性。

D.话剧《屈原》、昆曲《牡丹亭·游园》、京剧《空城计》等都是中国戏剧的经典名作。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关于传统媒体的转型,我的高见是要多与互联网公司合作。

B.家父常常告诫我,要善良正直,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C.欣闻敝校文学社社长文学造诣颇高,希望能有机会与他交流。

D.一个学生给老师送的贺卡上面写着:师恩永难忘,惠赠王老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