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柔弱的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柔弱的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看似微不足道,却以顽强的生命为世人所称道。

B.虽然这道题难度比较大,但是经过张老师耐心讲解,同学们最终还是大彻大悟了。

C.在学校组织的中秋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吃月饼,赏月色,共享天伦之乐

D.时间真如行云流水,刚进入初中时的豪言壮语犹在耳畔,中考的决胜时刻就已经来临。

 

A 【解析】 A. 微不足道: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句中用来形容柔弱的小草,正确; B.大彻大悟:彻底觉悟或醒悟。在句中形容同学们理解了这道题,大词小用; C.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用来形容老师和同学,使用对象错误; D.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唱歌等自然流畅。用来形容时间过得快,使用对象错误; 故本题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云霄            娇揉造作        分歧        重蹈复辙

B.秀颀            吹毛求疵        遏制        名副其实

C.蔓延            消声匿迹        盘桓        自出心裁

D.遒劲            分崩离析        漩窝        不屑置辨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心神怡        篷/气冲 B.落/不痕迹        默/而不舍

C.望/眼花        拮/引经 D./随声附        耀/目神迷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作文。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老一代在《后浪》里称赞年轻人是一个国家最好的风景,而一些年轻人却习惯于对年长者不耐烦,觉得他们老土、落伍……

非文学作品阅读的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联想和思考?

请以“献给老一代的演讲”或“致三十年后的自己”为题,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3)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毕业在即,语文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挑选出三年来自己满意的作文,整理成个人作文集。请为你的作文集取一个恰当的标题,并为作文集配上120字左右的卷首语。

要求:①符合情境。②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表现手法(如铺陈、呼告、对比等)。③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吴敬梓传

吴征君敬梓,字敏轩,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也。世望族,今群从兄弟数十人,征君尤称于世。康熙末年,父病故,兄弟参商,宗族诟谇,其妻不忍欺凌,饮恨而亡。征君性闲逸自恣,所施予多以意气出之,不择其人,家故稍稍落。

雍正三年,乡试又不成,遂恶八股取士之法。乾隆间,赵公国麟以博学鸿词荐之,朝夕造请,坚以疾笃辞。或咎之,曰:“吾既生值明盛,即出,其有补斯世耶?否耶?徒持词赋博一官,虽若枚马,曷足贵耶?”卒弗就,去居江宁。江宁雨花台,明所建先贤祠在焉,岁久圮矣。征君与同志议,复其旧,资弗继,则鬻全椒老屋独成之,故愈益穷。先世门生故吏尝所施予然不以屑意。向者贵公子也,冬夕无御寒具。曳敝裘翘首行吟,以为常,谓之暖足,其风趣如此。世所传《儒林外史》征君著也,雕画物态如大禹之铸九鼎,神奸无遁形,虽稗官家言,或亦通人所不知耶。

(顾云《盋山志》有删改)

(乙)雨

[清代] 吴敬梓

轻暖卷帘衣,孤亭暮雨微。落红辞密树,新绿满遥扉。

阶下苔痕长,梁间燕子归。西窗灯影暗,枯坐欲忘机。

(注释)①参(shēn)商:参和商两颗星宿不能同时在天空中出现,比喻彼此对立,不和睦。②谇(suì):责骂。③博学鸿词:科举考试制科之一种。④枚马:指枚乘和司马相如。枚乘因文学征为官,司马相如因《子虚赋》成为天子宠臣。⑤鬻():卖。⑥此诗写于雍正三年。

1.结合文意,选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1)饮恨而_______

A.国恒     B.生死存     C.河曲智叟以应

(2)持词赋博一官_______

A免冠     B.劳无益 C.以有先生也

(3)故愈_______

A其所不能     B.慕圣贤之道 C.自以为大有所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先 世 门 生 故 吏 尝 所 施 予 然 不 以 屑 意

3.结合上下文,谈谈加点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则鬻全椒老屋成之,故愈益穷。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曳敝裘翘首行吟,以为常,谓之暖足,其风趣如此。

5.有人说,(乙)诗表现了诗人凄凉的心境;也有人说,(乙)诗描绘了明丽的春景,心境不可能是凄凉的。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甲)文(乙)诗回答。

6.《儒林外史》的写成和吴敬梓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关系。请结合(甲)文和《儒林外史》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