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筷子小传 ①公筷公勺摆上桌,分餐进食好处多。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

    筷子小传

①公筷公勺摆上桌,分餐进食好处多。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

②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

③商王纣用筷子的故事被人熟知。《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就是说商王纣挥霍无度,大臣箕子为之恐惧。“纣为象箸”便典出于此。这说明,在商王纣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河南安阳殷墟1005号墓中曾出土6支青铜箸头,可以接柄使用。

④ 到了明清时期,箸的称呼被“筷子”取代。明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意思是说,船家期盼快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因而忌讳说“住(停止)”“翻”等字,故将“箸”称为“快儿”。此名迅速传开,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因筷子多用竹木制成,久而久之,后人就给“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

⑤古时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中有言,“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

⑥筷子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为新婚礼物,寓意成双成对。

⑦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国潮筷子、古风筷子、卡通筷子,配以富有设计感的包装盒,筷子成了一份实用性与美感兼备的礼物。

⑧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就材质而言,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塑料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还有彩漆、雕花筷子以及多种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

⑨为适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同颜色的筷子则适合家庭成员间区分使用。一种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携餐盒既环保又卫生,深受年轻人喜爱。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所接受。

⑩小小筷子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多一双公筷,多一分安心。

(选自《 人民日报 》 2020年5月9日)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商王纣以奇大无比的象牙为筷子,让大臣箕子感到恐惧。

B.“箸”与“住”谐音,清代船家因忌讳,故把“箸”称为“快儿”。

C.筷子是开发成为文创产品后,既有实用性,又有审美性。

D.餐馆进行分餐制与使用“公筷”,已被所有中国人接受。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⑤段说明了筷子称呼的变化。

B.第⑦段通过举例子与列数字来说明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C.“小小筷子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中,去掉“小小”一词,句意相同。

D.第⑩段与第①段以倡导使用“公筷”首尾呼应。

3.请根据上文有关筷子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①长沙人为避讳,称“腐乳”为“猫乳”。

②金属头筷子因金属头重,放于桌上时,另一端不会接触桌面,保持了筷子的卫生。又在金属头上雕刻不同文化图案,美观又大方。

(1)长沙人称“腐乳”为“猫乳”,避什么讳?

(2)金属头筷子的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1.C 2.D 3.(1)“腐”与“虎”谐音,将“虎”乳改叫“猫”乳。(2)文化意蕴与花样(健康需求) 【解析】 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A.有误,据原文可知,“纣为象箸”是说商王纣挥霍无度,大臣箕子为之恐惧,并不是说“商王纣以奇大无比的象牙为筷子,让大臣箕子感到恐惧”,理解错误; B.有误,根据“明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可知,“清代船家因忌讳”中的“清代”说法错误,应为“明代”; C.正确; D.有误,根据“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所接受”可知,并不是已经被所有中国人接受; 故选C。 2. 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有误,根据“古时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可知,第⑤段不是说明称呼的; B.有误,第⑦段没有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有误,“小小”与文明之大对举,突出了筷子在建设社会文明过程中的作用,不能去掉; D.正确; 故选D。 3.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链接材料内容,结合阅读材料中避讳和筷子的文化意蕴、健康需求等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1)“腐乳”中的“腐”和“老虎”中的“虎”谐音,虎是猛兽,为人忌讳,所以,人们把“腐乳”改为“猫乳”。 (2)根据链接材料中的“属头筷子因金属头重,放于桌上时,另一端不会接触桌面,保持了筷子的卫生”“金属头上雕刻不同文化图案,美观又大方”可知,金属头筷子的创新体现在保证人们的健康要求的基础上,又使筷子富有文化意蕴和优美的外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项王龙且死,大惧,使盱台人涉往说齐王信曰:“……。当今二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叁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注释]①项王:项羽。②龙且:项羽手下第一猛将。③倍:通“背”,背叛。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王龙且死/不求达于诸侯  (《出师表》)

B.项王今日/河曲智叟以应  (《愚公移山》)

C.位不过戟/策而临之 (《马说》)

D.当今二王事,权在足下/何陋有 (《陋室铭》)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叁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

B.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叁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

C.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叁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

D.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叁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4.根据选文,概括齐王韩信“虽死不易”的原因。

 

查看答案

古诗文阅读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

B.第一、二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从而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C.第三、四句中,诗人反说其事,设想若不是当年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诗人即物感兴,托物言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的典故,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的历史经验。

E.诗的构思极为精巧,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大中见小,颇有情致;后两句发议论,抒发感慨,深刻警策。

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查看答案

《水浒》中的酒,飘香在江湖上,融入了英雄们的血液里。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后,有酒壮英雄胆的,有酒误英雄事的,有酒伤英雄心的。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大碗喝酒”的行为呢?

 

查看答案

下列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子良——白公馆装疯——《红岩》

B.贝多芬——双耳失聪,终身未娶——《名人传》

C.宋江——血溅鸳鸯楼——《水浒》

D.保尔——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甘愿牺性自己以换取百姓温暖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郦道元的《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衬托出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