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怠慢(dài) 翌日(l...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慢(dài      日(         徨(páng       绎不绝(luò

B.然(      旋(        度(wěi        纷至来(

C.落(duò                       不知所cuò

D.默(jiān      猎(shòu      行霸道(hèng

 

C 【解析】 A.“翌”应读yì; B.“蓦”应读mò,“沓”应读tà; D.“鄙”应读bǐ,“横”应读héng;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果火车没有受轨道的约束,就会倾覆;飞机没有受航线的约束,就会坠落;全民不遵守居家隔离的约束,病毒就会侵害生命……生活处处需要规则,也需要人们遵守规则,这样生活才会有序。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情境,拟写一份倡议书。

随着疫情应急等级降低,中小学校已陆续复课。复兴中学准备在520日,开展一次以“防疫有我,爱卫同行”为主题的防疫卫生活动,请你以“复兴中学团委”的名义,向全体学生拟写一份倡议书。

要求:①内容切合主题,条理清楚;②语言简明、得体;③符合格式要求,结构完整;④实际字数不超过200个字。

 

查看答案

    瓜  蛋

杨光说:“哥,你活得快乐吗?”

我怔了一下,看了一眼面前的杨光,无奈地笑了笑。

杨光说:“我不快乐!”

我也不快乐。但我不说,说有啥意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活着。活着,哪有那么多快乐。

杨光说:“我要回家去,回村里去。”

哧溜一下,我正啃着的瓜一下啃秃噜了,柔软的瓜瓤蹭了我一脸,湿湿的,黏黏的。瓜本来就寡淡无味,这下更是毫无滋味了,一点点瓜味都没有了。我把手里的瓜扔到桌子上,问他:“为啥?拼死拼活好不容易在城里算站住脚了,虽没富贵,也算衣食不愁,咋还要拔脚回去呢?咋想的啊?”

杨光一笑,把手里的半个瓜放回桌子上,望着瓜说:“哥,你喜欢吃瓜不?”

我疑惑地看看瓜,望着杨光说:“喜欢啊!可这瓜没瓜味,也甜,但就是没咱们小时候吃的那股又甜又面又香的瓜味了。”

杨光惊喜地望着我说:“对呀,我想吃咱们小时候吃的那种又甜又面又香的瓜了。我要回去种瓜!”最后的这句话,杨光掷地有声。

我晃了晃头,有点蒙,也有点晕。我说:“不是,不是,你是说要回家去回村里去种瓜吗?是这个意思吗?”

杨光用力点了一下头,十分果断。

我惊讶万分。看着桌子上的瓜,吧嗒了一下嘴说:“这瓜是没什么瓜味了,可不能为了一口瓜,就放弃好不容易拥有的城市生活呀!”

杨光微微一笑:“一个人总有舍弃不掉的东西。城市生活是很好,但这不是我想要的日子。这种日子让我不快乐!”

一丝丝火气从心底爬上了我的头顶,我看着杨光:“你的人生就想吃口瓜吗?你回去,让村里人整天说你是个傻瓜蛋子吗?有意思吗?”

杨光起身,笑笑,还挥了一下手,走了。走出了很远,转身冲我喊道:“哥,过几个月你回来吃我的瓜吧!保准甜掉你的大牙。”

我起身,冲他使劲儿地挥了一下手:“你个傻瓜蛋子啊,不行就赶紧回来呀!”

杨光转身,消失在了明媚的阳光下。

不断有村里人给我打电话,问我:“杨光是不是脑子傻掉了?放着好好的城里日子不过,跑回来种瓜,是不是个瓜蛋?就是一个瓜蛋子嘛!……”

我无言以对,如果我告诉他们杨光想吃小时候吃的那种又甜又面又香的瓜了,才回去种瓜的,怕是他们会笑掉大牙的。

我起身回村里去,趁着杨光的瓜蛋之名还没有坐实,再把他拉回城里来。

回到村里,没见到杨光。村里人笑嘻嘻地说:“杨瓜蛋啊,去乡里的牛马集市上拾粪去了。”

“拾粪?怎么个意思?”我诧异。

“杨瓜蛋说要种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瓜,不用化肥,用粪,所以拾粪去了。现在谁还用粪来做肥呀!又脏又臭,产量还不高,这不就是傻瓜蛋子一个吗!”村里人摇头叹气。

我立刻往乡里的牛马集市跑去。

来到牛马集市门口,还未进去,一眼便看到了杨光。他正穿梭在众多牛马之间,左手拎着一个筐,右手拎着一个铲子,寻宝似的铲着牛马粪便。他脏兮兮的样子与乞丐几乎没区别,脸上却满是阳光,仿佛能看到一片片嫩绿破土而出在努力地伸展着……

这种阳光满满自信的伸展怎么可能不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与硕果呢?

我揉了一下眼睛,赶紧转身离开了。

三个月后,村长打来电话说:“你跟杨光说说呗,让他领着咱村里人种瓜吧,他的瓜真的好吃啊!就是我小时候吃的那种又甜又面又香的瓜呀。老多人出高价来买呢。”

我说:“怎么还用我跟他说呢?”

村长在电话里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了两声:“他回来种瓜,谁不笑他是个瓜蛋。杨光说,就你没笑他是瓜蛋,还偷偷回村来看他……”

村长的电话挂掉,杨光的电话便打来了。杨光在电话里激动地说:“哥,回来吃瓜吧!又甜又面又香的,我留了一垄最好的,你回来摘吧,像小时候咱俩摘瓜一样……”

泪水霎时盈满了我的双眼,我却清晰地看到了杨光满是阳光的笑脸。

(选自2020年4 月15日《小小说月刊》3期)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我”的表现

“我”的心理

听到杨光提问快乐否

怔了一下

无奈

听说杨光想回家种瓜

头晕(头蒙)

使劲挥手

牵挂

接到杨光邀请吃瓜的电话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寻宝似的铲着牛马粪便。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杨光和“我”对城市生活快乐与否的认识看法与处事态度都相同。

B.“杨光转身,消失在了明媚的阳光下”,用景物“明媚的阳光”来衬托杨光坚定自信的形象,暗示了杨光回家种瓜充满成功的希望。

C.村里人的电话与村长的电话通过语言细节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村里人先前瞧不起杨光,后来又见风使舵的小农思想。

D.本文以第一称来叙述故事,“我”作为主要人物,既串联了故事情节,又反衬了杨光回乡创业,种瓜成功的高大形象。

E.本文以“瓜蛋”为题,具有乡土气息,一方面指代杨光种瓜人的身份,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傻瓜蛋”农村创业也成功的时代主题。

4.请你结合文章主题和(链接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链接材料)

教育要回归到实际的劳动实践,比如杜威和陶行知所主张的烹饪、缝纫、家用电器维修、农作物种植与培管、小制作、小发明等,这些劳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是力所能及的实际操作,当学生的生长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后,他们的创造力也就被激活了,他们的生命力也就被唤醒了。

(1)杨光回乡种瓜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技能?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查看答案

    中国抗疫彰显中国担当

①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不仅为世界守住疫情防控的区域防线,也为全球抗疫积累了宝贵经验,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中国答卷”。

②这张“中国答卷”,记录下艰苦卓绝的努力。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把疫情比作一次大考,亲自指挥、亲自部署,而此前两天,武汉关闭离汉通道,采取“封城”措施;此前一天,3支解放军医疗队逆行武汉,紧急支援。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全国各地4.2万医务人员火速赶赴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10天启用。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面对前所未知的病毒,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美国《科学》杂志登载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防控措施成功地打破了病毒传播链,避免了数十万人感染。

③这张“中国答卷”,见证着亿万人民的坚忍顽强。在这场空前严重的疫情中,我们的许多同胞感染病毒不幸罹难、许多工作人员在一线壮烈牺牲,           。为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紧急刹车”,在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地封锁千万级人口城市,并在全国范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塞尔维亚媒体用封面大标题写道,“全世界欠武汉人民一声感谢”;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中国人民“以牺牲正常生活的方式为全人类做出了贡献”。

④这张“中国答卷”,彰显了命运与共的责任担当。疫情防控中,中国始终重视并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中国早在20191231日就开始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疫情信息,比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了一个月。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主编针对西方一些人的无端指责,明确指出“中国传递的信息非常清晰,我们却浪费了整个二月份”。在全球抗疫最紧张的时刻,中国的医疗专家组飞赴海外作战,中国的医疗物资运往全球各地,中国的诊疗方案动态更新供各国共享……

⑤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在这场战斗中,中国作出了无愧于国际社会的牺牲和贡献,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选自《 人民日报 》 202058日)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从中国抗疫取得经验切入,引出中心论点“中国担当”。

B.第②段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中国抗疫艰苦卓绝的努力。

C.第④段以大量援助事实反驳了西方对中国疫情信息通报不及时的无端指责。

D.全文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层层递进,逻辑清晰,结构完整。

2.如果要在第③段的横线上补充一句话,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武汉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连续工作近30天没有休息,因感染新冠肺炎,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B.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到赶往武汉的紧急通知,一边提醒公众无事不要前往武汉的同时,自己却选择了逆行。

C.屠呦呦对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经过分析研究、改进提取,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素,抗疟试验成功。

D.2020429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参加了为缅怀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牺牲的NHS医护人员的全民默哀活动。

3.文章的标题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筷子小传

①公筷公勺摆上桌,分餐进食好处多。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

②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

③商王纣用筷子的故事被人熟知。《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就是说商王纣挥霍无度,大臣箕子为之恐惧。“纣为象箸”便典出于此。这说明,在商王纣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河南安阳殷墟1005号墓中曾出土6支青铜箸头,可以接柄使用。

④ 到了明清时期,箸的称呼被“筷子”取代。明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意思是说,船家期盼快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因而忌讳说“住(停止)”“翻”等字,故将“箸”称为“快儿”。此名迅速传开,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因筷子多用竹木制成,久而久之,后人就给“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

⑤古时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中有言,“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

⑥筷子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为新婚礼物,寓意成双成对。

⑦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国潮筷子、古风筷子、卡通筷子,配以富有设计感的包装盒,筷子成了一份实用性与美感兼备的礼物。

⑧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就材质而言,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塑料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还有彩漆、雕花筷子以及多种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

⑨为适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同颜色的筷子则适合家庭成员间区分使用。一种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携餐盒既环保又卫生,深受年轻人喜爱。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所接受。

⑩小小筷子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多一双公筷,多一分安心。

(选自《 人民日报 》 2020年5月9日)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商王纣以奇大无比的象牙为筷子,让大臣箕子感到恐惧。

B.“箸”与“住”谐音,清代船家因忌讳,故把“箸”称为“快儿”。

C.筷子是开发成为文创产品后,既有实用性,又有审美性。

D.餐馆进行分餐制与使用“公筷”,已被所有中国人接受。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⑤段说明了筷子称呼的变化。

B.第⑦段通过举例子与列数字来说明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C.“小小筷子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中,去掉“小小”一词,句意相同。

D.第⑩段与第①段以倡导使用“公筷”首尾呼应。

3.请根据上文有关筷子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①长沙人为避讳,称“腐乳”为“猫乳”。

②金属头筷子因金属头重,放于桌上时,另一端不会接触桌面,保持了筷子的卫生。又在金属头上雕刻不同文化图案,美观又大方。

(1)长沙人称“腐乳”为“猫乳”,避什么讳?

(2)金属头筷子的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