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武汉热干面 李佩红 ①“等你好了,我请你吃热干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武汉热干面

李佩红

①“等你好了,我请你吃热干面。”

②这句写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漫画上的话,顿时让我这个新疆人泪目。它就像在说请新疆人吃拉条子,一听便能找到自己的根。

③热干面是武汉人过早的首选小吃。热干面里有长江的味道、黄鹤楼的味道、汉正街的味道、母亲的味道。武汉人对热干面的热爱,像孩子迷恋妈妈的怀抱,与其说是一种日常习惯、一种无可名状的喜欢,不如说是一代代人沉淀在骨子里的文化。

④我最早知道武汉是从毛泽东的诗词“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知道“一线”即京广线,“两江”即长江、汉水,“三镇”即汉口、汉阳、武昌,那是多年以后的事了;知道武汉与四.川、陕西、河南、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江苏、湖北九省相通,是龙兴腹地、九州通衢之地,也是多年以后的事了。但我知道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两句字缝里渗出水雾似的旷古悲情。我还知道汉正街,是因为读池莉的小说。仅此而已,这是我对武汉的全部认知。我的生活圈子在中国西部的新疆,祖上三代也找不出一个武汉的亲戚,武汉这座城市一直在我的视野外,就像一个陌生人。

⑤时间的指针“嘀嘀嗒嗒”走到2005年。

⑥那一年我儿子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时,几经商量,确定选择湖北荆州长江大学。去学校看望儿子必经武汉。那是我第一次去武汉。游过黄鹤楼,逛过汉正街、汉江路步行街,我已累得腿脚发软。随便找个小食摊儿坐下,正不知吃啥,一位手拿锅铲、身穿围裙的中年男人热情地说,妹妹,来碗热干面吧,来武汉不吃热干面等于没来。

⑦我拿出新疆人的豪爽回应,好,来一碗。

⑧他的街边店挺简单,一个小推车,推车上放着各色调料,旁边烧一大锅滚水,一张小矮桌,几把小凳子。在我之前已有几个人坐在那里吃着热干面,不知是辣的还是烫的,他们嘴里直“呵呵”喘气,让我想起爷爷顺着碗边喝玉米糊糊的样子,那种满足感,好像全世界都不存在了,只有眼前这碗饭,用现在最时尚的话说就是“吃出了幸福感”。我站在摊位前,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个男人抓起一大把不知上面抹着什么油光光的熟面投入笊篱,再把笊篱放进滚水里,没一会儿就把烫热的面倒进碗里,将麻油、榨菜丁、虾皮、酱油、味精、胡椒、葱花、姜米、蒜泥飞速地舀进碗里,动作老练而精准,最后将调好的芝麻酱浇到面条上,搅拌均匀,并很体贴地问我,辣椒要多还是少。

⑨我一向胃弱,不敢吃太多辣椒,忙说,嘎嘎的一点。

⑩嘎嘎的一点。他重复着我的话,虽然没听懂但已经意会。我们俩都笑了,他的笑容像武汉大学的樱花般灿烂。

⑪第一次吃热干面的感受太强烈,以至于十五年之后,舌尖仍能轻而易举地捕捉到那种香喷喷、热乎乎的味道。

⑫2013年再去武汉,热干面自不可少。它物美价廉,顿顿吃也不烦,像新疆凉皮子,是百姓的吃食,最接地气。热干面吃得多了,自然能吃出微妙的差别。

⑬蔡林记的热干面在武汉名声最大,是武汉家喻户晓的老字号。他们家的热干面,爽滑筋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未食而乡情浓浓,诱人食欲;食之则香飘四溢,回味无穷”。蔡林记热干面的黑芝麻酱非常香醇,我爱吃这种黑芝麻酱拌的热干面。除此之外,长子热干面、三毛热干面、蔡明纬热干面在当地也都家喻户晓,且各有各的特色。

⑭在武汉,我最喜欢随意转悠,遇到一个小摊儿,看着顺眼,肚子也正好需要,便坐下来吃上一碗热干面。有的香辣,有的咸香;有的面软,有的面硬。对我而言,每一碗热干面都是我与这个城市永不重复的相见,无论怎样,每一次遇见都是此生最好。

⑮离开武汉后我再没有吃过热干面。在家尝试着自己做,但均以失败告终。食物与一方水土有着千丝万缕、根深蒂固的联系,如落在笔端的文字,词节再精准,也很难描摹内心的微波。

⑯2020年,疫情的变化与发展牵动着每一位国人的心,热闹繁华的武汉变得凄苦而清冷。但在一个网络视频中,一个小店儿仍在卖着热干面,在店面和顾客之间搭一块滑板,将做好的热干面装在饭盒里,再放在滑板上轻轻往前一推,快递小哥在另一端接住,热干面就通过这种方式送抵武汉人家,让普普通通的武汉人内心天地辽阔、万物蓬勃,在淡定与焦虑中咬牙挺住,等待疫情结束推门迎春。

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断,只要热干面还在,武汉的春天必将如期到来。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3月6日第14,有改动)

1.文章以“武汉热干面”为线索,写了哪几件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第①②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品味其表达效果。

(1)热干面里有长江的味道、黄鹤楼的味道、汉正街的味道、母亲的味道。

(2)我们俩都笑了,他的笑容像武汉大学的樱花般灿烂。

4.作者为什么喜欢热干面?

5.请谈谈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断,只要热干面还在,武汉的春天必将如期到来。

 

1.示例:①2005年“我”第一次在街边店吃武汉热干面,感受强烈,留下深刻印象;②2013年“我”再去武汉,多次吃热干面,吃出差别,认为是此生最好的遇见;③离开武汉后,“我”在家里尝试做热干面,均以失败告终;④2020年,“我”从网络视频中看到一个小店儿用滑板转递的方式卖热干面。 2.运用倒叙,由当前抗“疫”漫画中的话,引发“我”的感动,引出下文对“我”与武汉热干面往事的叙写。 3.(1)示例:排比,连用四个“……的味道”,点明了热干面的地域特点,点明了武汉人喜欢热干面的原因。 (2)示例:比喻,把“‘他’的笑容”比作“武汉大学的樱花”,表现了中年男人笑容的灿烂。 4.作者喜欢热干面一方面是因为热干面是武汉最具地域特色的美食.且物美价廉,最接地气,顿顿吃也不烦;另一方面是作者认为“每一碗热干面都是我与这个城市永不重复的相见,无论怎样,每一次遇见都是此生最好”。 5.示例:热干面是武汉一代代人沉淀在骨子里的文化,是武汉的一种象征,在抗击疫情的日子里,小店儿仍在卖热干面,就代表着武汉人有战胜疫情的信心,坚信胜利的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解析】 1.考查理清文脉的能力。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以“武汉热干面”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了几件事与“热干面”有关的事情,第一次是⑤到⑪段,回忆2005年,看望儿子必经武汉,吃武汉热干面,吃热干面的感受太强烈,吃出了幸福感;第二次是⑫到⑭段,2013年再去武汉,热干面吃得多了,自然能吃出微妙的差别;第三次是⑮段,离开武汉后我再没有吃过热干面。在家尝试着自己做,但均以失败告终;第四次是⑯段,2020年,“我”在一个网络视频中看到一个小店儿仍在卖着热干面。 2.考查对倒叙写法的理解。记叙文叙述方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第⑤段“时间的指针‘嘀嘀嗒嗒’走到2005年”可知前四个自然段写的是当前,肺炎疫情漫画上的话“等你好了,我请你吃热干面。”引发“我”的感触,引出下文与“武汉热干面”有关的几件事的叙写,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3.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解答此题,先要明确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再按照修辞格式来分析。“热干面里有长江的味道、黄鹤楼的味道、汉正街的味道、母亲的味道。”运用排比修辞手法,连用四个“……的味道”构成排比句式,“长江、黄鹤楼、汉正街”点明了热干面所处的地域,“母亲的味道”突出武汉人对热干面的热爱,像孩子迷恋妈妈的怀抱。 ②句“我们俩都笑了,他的笑容像武汉大学的樱花般灿烂。”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街边店男人的笑容比作武汉大学的樱花,生动形象地写出男子笑容的灿烂,语言虽不懂,但已意会在心里了。 4.这是一道理解文章内容和信息筛选题。解题的关键是要通观全局,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语句,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根据第⑪段“第一次吃热干面的感受太强烈,以至于十五年之后,舌尖仍能轻而易举地捕捉到那种香喷喷、热乎乎的味道。”可知热干面是武汉最具地域特色的美食;⑫段“它物美价廉,顿顿吃也不烦,像新疆凉皮子,是百姓的吃食,最接地气。”可知物美价廉,最接地气,顿顿吃也不烦;第⑭段“对我而言,每一碗热干面都是我与这个城市永不重复的相见,无论怎样,每一次遇见都是此生最好。”提炼语句作答即可。 5.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结合中心思想要分析。结合文章的内容来看,武汉人对热干面的热爱,像孩子迷恋妈妈的怀抱,与其说是一种日常习惯、一种无可名状的喜欢,不如说是一代代人沉淀在骨子里的文化。热干面是武汉的象征,虽然疫情下热闹繁华的武汉变得凄苦而清冷。但一个小店儿仍在卖着热干面,用热干面来传递一种温情,一种精神。武汉人家吃着热干面,守着武汉,他们坚信疫情终将会过去,胜利的春天一定会来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陕西汉中于2020年4月23日上午9时在汉中天汉楼广场举行“汉中市2020年‘德美汉中之书香文化美’全民阅读主题月暨‘绿书签行动’启动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共汉中市委宣传部、中共汉中市委文明办、汉中市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中共汉中市委网信办、中共汉中市委讲师团、汉中市文化传媒集团、汉中市新华书店、中共汉台区委宣传部、中共南郑区委宣传部、滨江新区管委会等单位联合协办。

阅读是一个人获取知识、丰富智慧、提高思想境界的最佳途径,为了更好地推广全民阅读,让大家了解全民阅读的含意,在第25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共汉中市委宣传部、中共汉中市委文明办、汉中市新闻出版局联合发布了《德美之城书香天汉》公益宣传片,推广全民阅读。

(材料二)

有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小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量一般或较少,近四成(36.6%)的小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大,没时间”是影响课外阅读的主要因素,有56.7%的小学教师也持同样看法。此外,小学生课外阅读呈功利化倾向,有近八成(78.0%)的小学生将提高学习成绩作为阅读的主要目的之一。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经常阅读“卡通动漫”类课外读物的学生占43.3%;而84.9%的老师却希望小学生多读“儿童文学”类课外读物,只有27.5%的老师希望小学生多读“卡通动漫”类课外读物。小学生上网率达到63.6%。在4~6年级的小学生网民中,网络游戏是多数(55.6%)小学生网民的主要网络活动之一,另有46.7%的小学生把“看书,看报”作为自己的主要网络活动之一。小学生的手机阅读率为31.3%。

小学生普遍希望设立阅读课,其中有70.2%的小学生希望拥有专门的阅读课或阅读时间。数据显示,在4~6年级的小学生中,有84.7%的小学生表示所在学校应举办不同种类的阅读活动。有六成以上(62.9%)的小学生认为应“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有55.8%的小学生认为应“增加活动举办次数”;有51.3%的小学生认为应“增加活动种类”。

超过九成的小学教师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素质,学校应当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开展阅读活动。当被问及应通过什么方式促进小学生阅读时,有81.7%的老师认为应“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有72.5%的老师则认为应“举办校园读书节或其他读书活动”。

(材料三)

我国城乡成年居民2019年阅读情况统计图。

(材料四)

《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7.4亿人,同比增长1.4%,其中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4.6亿人,同比增长8.3%。某数据库显示,2020年2月,超过50%的阅读用户几乎每天都会阅读网络文学。

报告还指出,2019年,我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达到204.8亿元,同比增长21%。数字阅读已经成为我国的国民应用。此外,免费阅读模式的崛起给数字阅读行业带来新的机遇,是付费阅读模式的补充,使得数字阅读行业规模的“天花板”大幅提高。免费阅读及下沉市场带来的新一轮流量红利,已经成为带动数字阅读发展的全新增长点。

1.简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四)的主要内容。

(1)(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材料二)的情况,请你给老师或学校提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________

3.下面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多数小学生将提高学习成绩作为阅读的主要目的之一。

B.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绝大多数小学生更偏向于选择“卡通动漫”类读物。

C.在小学生到底是选择“儿童文学”类课外读物还是“卡通动漫”类课外读物的选取问题上,老师们存在分歧。

D.在4—6年级的小学生网民中,超过半数的小学生的网络活动为网络游戏,但也有近半数的小学生选择网上阅读。

4.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发布《德美之城书香天汉》公益宣传片是为了号召市民懂得环保,爱护书籍。

B.应禁止小学生玩网络游戏,限制其对“卡通动漫”类文学的阅读。

C.我国城镇居民不同介质阅读率和阅读量与乡村居民相比差别不大,城乡差异不明显。

D.免费阅读模式是付费阅读模式的补充,它的崛起大幅提高了数字阅读行业规模的“天花板”。

 

查看答案

请你参加以“你是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抄写寄语)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国”字的笔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活动二:赞美英雄)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写一句话表达对钟南山院土的崇敬之情。

17年前,他是抵御“非典”的国之利刃;17年后,他是抗击“新冠肺炎”的国之战士。当新冠肺炎疫情出现时,他让所有人都待在安全的地方,自己却连夜只身前往疫区。当所有人都害怕的时候,他坚定不移地给大家足够的信心和安全感。他,就是钟南山院士。

(活动三:拟开场白)假如请你担任“你是我心中的英雄”诗词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你为班会拟写一个开场白。(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有一天,保尔走过发电厂院子里的木柴堆,(A)叫住了他,微笑着对他说:“你母亲说你爱打架。她说,我那个孩子总好干仗,活像只公鸡。”(A)赞许地大笑起来,接着又说:“打架并不算坏事,不过得知道打谁,为什么打。”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文中的(A)是____________(人名),他不仅常常给保尔讲解发电机的构造,教保尔电工技术,还教会了保尔英国式拳击的打法。

 

查看答案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历代书画大家,无不拥有属于自己的创作面貌。②怎样形成创作面貌?③既要博览文史典籍,培养心灵;又要到生活中感受自然、社会,把握时代脉搏。④为了创作,我们会多次到某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然而,直接对景写生并不足以产生新的创造,在积累大量画稿的基础上,反复锤炼自然之景,做到胸有成竹,自有法至无法,才可能成就自家面貌。

(1)请提取第①句的宾语部分,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写在第④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酝酿画稿              B.收集素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经典诗文默写。[任选六题]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床头屋漏无干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7)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8)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9)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10)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