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歌者 ①行走在天地之间,广袤的原野从我脚下延伸而去,一直到...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歌者

①行走在天地之间,广袤的原野从我脚下延伸而去,一直到遥远的天际。我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也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②记得小时候在放牧的路上,当别人家的牧羊犬拽脱拴它的铁链,狂吠着向我冲来时,我心里充满了恐惧。幸亏阿爸及时赶到,一把拽住正准备落荒逃去的我,我们定定地站立在原地。因为有了阿爸,我心里的恐惧立刻减损下来。那牧羊犬冲到离我们大概十步之遥时停下来,不断地叫着,却没向前靠近。“不要跑,要停下来,必要时要迎上去!”阿爸说。后来,阿爸的这句话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经验。

③每次放牧,走上原野,我会在风中低吟某首歌的旋律,后来唱歌成了我消解孤独的一种方法。比如,刚刚下过一场暴雨,一道弯弯的彩虹出现在天边,就唱:七色的彩虹搭起了帐篷。再如,盛夏时灿烂的野花盛开在草地上,便唱:大地的头上插满了鲜花。渐渐地,我发现天地之间,我可以和任何一样东西对话:原野上的花花草草、天上的飞鸟、河流里的小鱼,甚至一块石头。

④我发现除了我,在原野上喜欢唱歌的还有百灵鸟,它们对唱歌的热情与执着,比起我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我这个草原上的小牧童,常常听到它们婉转又悠长的歌唱,随性又自由。

⑤小时候,我和堂弟共同喜欢的游戏是在草原上寻找鸟巢。最容易寻得的,是角百灵的鸟巢。它们用干枯牧草搭建的圆形鸟巢,精致得就像人工所为。我们会在鸟巢附近做上记号,然后隔三岔五来探望,等待鸟蛋一天天地孵化。当雏鸟破壳而出后,我们的探望就会频繁起来,俨然是痴心于野外观察的鸟类专家,看着雏鸟的羽毛一点点丰满起来,直到它们的父母带着它们飞离窠巢。

⑥百灵鸟的雏鸟在没有长出羽毛之前是不发出声音的。在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面前,这有着“草原歌唱家”之誉的精灵,把小小的鸟巢隐藏在广大的辽阔之中,以枯草般的毛色掩护自己,在雏鸟时代选择了噤声,是为让自己有更多活下来的机会,为长大后能够更加自由、更加纵情地歌唱。

⑦我曾看过一个视频,画面里是一只已经死了的角百灵雌鸟,当镜头慢慢推近时,出现了一个被它身体遮掩的小小鸟巢,里面还有几只尚未长出羽毛的幼鸟,因为听到了动静,幼鸟像是忽然醒过来一样,个个伸长脖子,把嘴喙髙高地升向空中。饥饿的它们等待着父母衔来吃食,却不知道当冰雹来临时,它们的母亲用单薄的身体护住它们,一直到冰雹把自己砸死,也没挪动一下!看着这画面,我的泪水一下子涌出眼眶。普天下的雌鸟啊,普天下的母亲啊!

⑧可如今我发现,身边一些人对鸟儿是视而不见的,由此我判断他们对其他事物,比如对野花也是同样态度。久居城市的人们目光内似乎只有路标与方向,忽略了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还有许多鲜活的生命。

(作者:龙仁青  有改动)

1.结合全文,简述题目“歌者”的含义。

2.你如何理解第②段画线句所蕴含的人生经验?

3.第③段中“我”吟唱的歌词很有艺术性,请品析。

4.请简要分析结尾段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1.放牧时,以唱歌消解孤独的“我”;草原上自由、纵情歌唱的百灵鸟;所有能勇敢顽强地面对困境,唱出精彩的鲜活生命。 2.示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遇到困境,不要畏惧、逃避,而应该冷静面对,思考解决的办法;必要时迎难而上,甚至做出一些牺牲。 3.歌词简洁生动,通俗易懂。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由“彩虹”联想到草原上常见的“帐篷”;把“遍地鲜花”想象成是姑娘“头上插满了鲜花”。富有鲜明的民族和草原特点。 4.结尾段写一些人对鲜活生命的漠视,与上文对自然、生命的赞美形成对比,引发读者的思考,深化了文章主题。 【解析】 1. 本题考查题目的含义。题目“歌者”,意思是唱歌的。文中出现的唱歌的有:第③段“每次放牧,走上原野,我会在风中低吟某首歌的旋律,后来唱歌成了我消解孤独的一种方法”,为消解孤独而唱歌的我;第④段中“我发现除了我,在原野上喜欢唱歌的还有百灵鸟,它们对唱歌的热情与执着,比起我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比我更喜欢唱歌的百灵鸟;文章第⑧段中写“久居城市的人们目光内似乎只有路标与方向,忽略了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还有许多鲜活的生命”,一群不会唱歌,不关心美好自然的人。那么与之相反,关心热爱自然和生活的那些“许多鲜活的生命”,应该也是歌者。 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示例:“不要跑,要停下来,必要时要迎上去!”这是父亲教育我面对恐惧时的一句话。生活中总会遇到许多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面对困难,千万不要逃避,不要做把头埋在沙子里面的鸵鸟,坦然面对,想法解决,最差的结果能够差到哪里去?只要生命还在,只要青春还在,任何可能性都存在。人的生命力比你想象的要坚韧得多。 3.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赋予“七色的彩虹”以人的动作,说它“搭起了帐篷”;用草原上普遍见到的帐篷比喻彩虹的形状,又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大地”变得也会梳妆打扮了,像姑娘一样把自己的“头上插满了鲜花”;说法生动富有情趣;形象的描绘张口就来,体现了草原地域和鲜明的民族特点。 4. 本题考查末段的作用。文章的前面部分都是写歌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之情,结尾段却写“身边一些人对鸟儿是视而不见的,……久居城市的人们目光内似乎只有路标与方向,忽略了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还有许多鲜活的生命”,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尤其是久居城市的人的思考,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论语》八章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夏曰:“博学而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博学而志    (2)之也温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

4.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查看答案

默写(请用正楷书写)。

(1)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2)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_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4)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故逐之。(《曹刿论战》)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_,不复出焉。(陶渊明《桃花源记》)

(6)《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一句与“同舍生皆被绮绣”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

(7)王绩《野望》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诗人向先贤寻求慰藉的苦闷和怅惘之情。

(8)《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傍晚时的景象,画面灵动,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查看答案

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照鉴中国以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胸襟和气魄。惟人民和生命为重,中华儿女无畏而坚韧,谱写了一曲抗疫之歌。有对联赞云:

上联:异域同天,守望相助,抗疫留佳话;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有关文学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B.《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此曲被誉为“秋思之祖”。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的《呐喊》,文章批驳了“九一八”事变后一些人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我国研制、运行和发射了多颗返回式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科学探测卫星。

B.我们希望每个家庭都能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

C.马头琴的起源传说是把酸奶勺子蒙上牛皮,拉上马尾演奏,被称之为“勺形胡琴”。

D.在体育测试前,老师再三提醒我们要注意各项动作要领,切忌不要违规和失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