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 ①2019年12月17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

①2019年12月17日,中国人靠自己的双手独立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山东舰”入列!这艘纯国产航母从开始建造、下水、试航到今天服役,共用了约6年时间。6年来,这艘航母可以说是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完成的。002型山东号航空母舰,作为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同时也是中国海军第二艘航母,今天正式入列海军,透露出两大关键信息。

②国产航母服役意味着什么?

③辽宁号航母当年作为中国唯一一艘航母服役时,是全中国的“宝贝疙瘩”,她并不属于三大舰队,而是直接隶属于更高级别的机构管理指挥,且官方表述定位为“用于科研训练的航母”,这表明中国海军在使用辽宁舰时必定小心谨慎。

④辽宁号和山东号国产航母都是排水量约6万吨的中型航母,中国既可以编成两支单航母舰队,也可以编成一支双航母战斗群。如果采用双航母战斗群,战斗机载机数量将会提高一倍,具有更加多样化的出击模式,比如防空作战战斗机数量将会更多,对海攻击一波次的战机出动数量也会更多,打击力和防御能力会更强,达到“1+1>2”的战斗力。

⑤中国为什么能建造那么快?

⑥国产航母从开建、到下水再到服役,总感觉好像一眨眼就完成了。

⑦从目前的公开资料来看,首艘国产航母于2013年11月19日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2017年4月26日出坞下水,2018年5月13日,首次展开海上航行试验。到今天约用了6年。

⑧而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于2008年宣布订购,2009年7月7日动工,2014年7月4日下水,2017年12月7日入列服役。如果从2009年7月7日开始算起,那么“伊丽莎白女王号”耗费了英国约7年半的时间。

⑨美国福特级核动力航母首舰“福特号”由于是核动力且吨位大、应用了太多新技术故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

曾拥有丰富航母建造、运用经历,工业化水平很高的日本,在建造“出云号”直升机护卫舰时很快,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不过“出云号”的满排吨位仅有2.6万吨,不到中国航母吨位的一半。意大利在制造和日本“出云号”准航母体量相仿的“加富尔号”航母前后用了8年多时间。

⑪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建造首艘纯国产航母的速度并不算慢,已经是成熟工业国的水平了。作为中国第一次独立自主生产航母的尝试,那些并没有航母生产经验的中国军工科研人员一定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才能在短短6年里建设成功,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向参与这项伟大事业的默默付出的军工人致敬!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7日,有改动)

1.请简要概括国产航母服役的意义是什么?(局部信息提取与概括)

2.选文第⑥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请结合全文说说我国国产航母到今天约用了6年时间,作者为什么还说其建造的速度比较快?(全文信息提取与概括)

 

1.①与辽宁号既可编成两支单航母舰队,又可以编成一支双航母战斗群,编成双航母战斗群时,战斗机载机数量将会提高一倍;②具有更加多样化的出击模式;③打击力和防御能力会大大增强。 2.“一眨眼”形容时间之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产航母建造的时间之短,速度之快,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3.因为相比较来说,“伊丽莎白女王号”耗费了英国约7年半的时间;美国福特级核动力航母首舰“福特号”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意大利制造“加富尔号”航母前后用了8年多时间,日本的“出云号”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不过其满排吨位不到中国航母吨位的一半。从这些来说,中国制造国产航母的速度是比较快的。(意思对即可) 【解析】 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锁物锁景更锁人心——中华古锁

采薇

①木心先生的一首《从前慢》,让锁成为“从前”的物象。从前的锁或玲珑精致,或威严神秘,仿佛时光剪影里一个历史的缩影轮回。

②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懂得把贵重物品用兽皮包裹起来,外面用绳索捆绑,在开启处打上特殊的绳结。这个绳结只能用一种叫“骨锉”的工具才能打开,绳结和骨锉就是锁和钥匙的雏形。

③目前,已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锁具是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木制锁,起源于门闩。我国东汉时期就出现了簧片结构的金属锁,锁上镂有龙、豹、麒麟等动物图案。至唐朝时,锁具已经十分普及,多为金、银、铜、铁、木等材质。唐朝以后,锁的品种日益增多。明清时期,我国以铜质和铁质锁为主,有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另外还有较为少见的密码锁、机关锁等。

④广锁俗称“绍锁”,民间也叫“横开锁”“枕头锁”,大多为铜质,正面呈“凹”字状。广锁造型简洁,开关方便,使用范围最为广泛。花旗锁即有各式各样外形的锁,专用于锁柜、箱、抽屉等,往往刻有器物、植物、动物、文字、人物以及故事等,造型奇特,富有民族传统风格。首饰锁是装饰用的金属锁,多为金银所制,用链子穿好挂于颈项,有如意、元宝、花和动物等造型。其表面刻有精致的图案,以及“福”“禄”“寿”“喜”“如意吉祥”等字样,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⑤密码锁中最出名的要数藏诗锁了,简直就是益智玩具。它是古时候大户人家才会用到的防盗工具。藏诗锁是圆柱体,上面有几个大小相同的转轮,每个转轮刻有不同的汉字。只有将转轮的字连成一条线,并且转到预定的那句诗,锁才能打开。

⑥除了对诗句开锁,我国古锁还有很多千奇百怪的开锁方式。无匙锁,顾名思义,就是没有钥匙,要靠手指的默契配合和手上的适当力度才能打开。鸳鸯锁要用两把钥匙才能打开,三巴掌锁则需要对锁连拍三下才能打开。

⑦清代有一种古月琴锁,样式精美,寓意爱情。云南少数民族的小伙会用弹奏月琴的方式,吸引姑娘们前来林间相会,古月琴锁或许就是这些人互通心意的最好信物。另有同心锁,传说其是掌管人间姻缘的月老所拥有的一件宝物,寓意永结同心、百年好合。喜鹊锁被人们当作信物相互馈赠,以表“今生永不诀”的心意。这样美好的寓意让人很想把锁长存,锁中不仅有情意,还有对生活的企盼与热爱。

⑧中华古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人们实用的日常用具,锁体上反映的民俗风情吉祥图、书法及文字等,无不令人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巧夺天工,可谓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选自《学生天地》2019年第10期,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文意转述)

A.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木制锁是目前已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锁具,它起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门闩。

B.明清时期,广锁使用范围最广,金银制成的首饰锁起装饰作用,花旗锁有精致的图案。

C.藏诗锁是圆柱体,只要将刻有不同汉字且大小相同的转轮连成一条线,并且转到预定的那句诗,锁就能打开。

D.古月琴锁、同心锁、喜鹊锁都是古人寄情于锁,用锁来表达心意寄托对生活的企盼。

2.为什么说中华古锁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局部信息提取与概括)

3.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中华古锁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历的困难、遭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的成长,成为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珍藏。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____________ 

(2) 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

(3)不不枝____________ 

(4) 乎众矣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3.本文题为《爱莲说》,却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结尾,你如何理解这一结尾所包含的深意?

4.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以莲的形象寄寓自己的节操,这是什么写法?

 

查看答案

    故乡红叶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皆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

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在来年沤出一些好肥料来。所以,未上冻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垫圈。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依如山里的人们。

(注)①沤(ò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②惆怅:伤感,失意。③踅(xué):中途折回。④雄自酿:一种自家酿造的酒。

文章作者由赏香山红叶引出对故乡红叶的感叹,转而再写到父亲的辛勤劳作、默默坚守,最后一段点出红叶象征着山里的人们。

1.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

2.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原因。

①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②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3.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

4.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及“我”对“父亲”的思想情感作分析。

 

查看答案

穿过岁月的白发

①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

②习惯于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

③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

④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依然挺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感叹,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

⑤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支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做?”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么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中、侃侃而谈中,还是在不合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还是那件事……几乎伤透了她的心,一夜间骤然生出这么多白发?

⑥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的、凄凉的、枯竭的颜色。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发?我急于把她所有变白的头发染黑。她却说:“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

⑦我一怔。赶忙用眼皮噙住泪水,不叫它再滴落下来。

⑧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她,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一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不仅日日增多的白发需要加工,而且这时才知道,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当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它们的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还是茬茬涌现。人生的秋天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顽强。挡不住的白发啊!开始时精心细染,不肯漏掉一根。但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由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

⑨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明透澈,亮如银丝,竟没有一根灰黑色,真是美极了!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恬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优势,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能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对!所谓听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节享受什么季节。哎,我这话不知对你有没有用,小老弟?”

⑩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

(选文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初见母亲的白发,感到凄然→(1)___→看到自己的白发,感到无可奈何→(2)___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

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依然挺立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那种人生感叹,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所谓听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节享受什么季节”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