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今年春节期间,举国上下都投入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阻击战中,请你参与以“疫情在前,共...

今年春节期间,举国上下都投入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阻击战中,请你参与以“疫情在前,共克时难”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1:

2019 年底新型冠状病毒,外文名称为 2019-nCoV,是 2019 年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该病毒症状一般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该病毒已确认存在人传人现象,病毒潜伏期最短有 1 天发病,最长的潜伏期是 14 天,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

材料2: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习近平 2 月 5 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材料3: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次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对加强疫情防控作出全面部署。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防控工作正有力开展,各项措施正有力推进,举国上下凝聚起共同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材料4:

1月23日,一封特殊的请战书在网络上传开。24个医务人员签上姓名、盖上红手印,在这份请战书上写道:“我们是 2003 年奉命赴小汤山抗击‘非典’的南方医院医疗队队员,当年为全国抗击‘非典’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做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17 年后的今天,当全国人民正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作为一支有丰富经验、战胜过‘非典’的英雄集体,特此向院党委请战: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除此之外,上海、广东、四川、江苏等地的一批又一批医疗队伍纷纷驰援湖北,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1)根据材料1,说说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2)细读材料2、3、4,试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主要信息。

(3)你参加抗疫志愿者活动时,遇到一位阿姨要强行出小区,她既拒绝戴口罩,又不配合做登记,你该怎么劝说她?

(4)疫情期间,蓬溪县教体局为确保全县师生“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最大限度减少延期开学对正常教育教学的影响,特推出针对全县中小学生的钉钉直播课堂,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覆盖部分学科、全免费的假期在线辅导课程。请你谈谈你对推行在线辅导课堂的看法。

 

(1)新冠病毒是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存在人传人现象的一种冠状病毒新毒株。 (2)示例: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抗疫情。(意近也可) (3)示例:阿姨,您好!最近全国人民都在防病毒传染,戴口罩是防止传染的一种有效方式,既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而且有那么多的医生和护士舍生忘死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所以为了您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这段关键时期尽量别出门,如果有要紧事出门也一定要戴口罩做好防范,请您配合我们的工作,好吗? (4)示例1:我认为推行在线辅导课堂是很有必要的, 优点有:不需要聚集人员,减少感染风险;打破了地点的限制;优质课程资源,可以共享;课程一次录制,多次重复播放等。 示例2:反对。因为线上教学,缺点较多:必须家长在身边监管、指导,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担心孩子沉迷网络;影响孩子视力;电子产品、网络影响孩子注意力;效果有待验证等。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作答时需要梳理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本题考查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由“2019 年底新型冠状病毒,外文名称为 2019-nCoV,是 2019 年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起源于武汉”可知,新型冠状病毒起源于武汉,是一种冠状病毒新毒株;由“该病毒症状一般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可知,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还会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由“该病毒已确认存在人传人现象,病毒潜伏期最短有 1 天发病,最长的潜伏期是 14 天,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可知,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人传人现象,潜伏期为1—14天,且具有传染性,没有特异治疗方法。结合以上梳理的信息,按“新型冠状病毒是……的冠状病毒新毒株”的格式,可以得出答案:新冠病毒是起源于武汉,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存在人传人现象的一种冠状病毒新毒株。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细读这三则材料可知,第一则材料体现了国家最高领导层对抗击疫情的重视。第二则材料介绍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抗击疫情的重视。第三则材料介绍了普通医务工作者纷纷请战,奔赴疫区。可综合表述为: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抗疫情。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此题为劝说类题目,要求措辞礼貌、婉转;语言流畅、生动。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便于对方接受。拟写答案时,首先应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向其说明戴口罩的必要性,既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最后提出希望,希望她尽量不要出门,出门一定要戴口罩。 示例:阿姨,您好!现在外面疫情肆虐,打个喷嚏就能被传染。戴口罩是为了预防,照顾好自己的同时,也是为了不把自身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带给家人。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舍生忘死,就是为了保护我们,不让我们更多的人被传染。对比戴口罩外出,其实最好是在家闭关,不要出门,好好待在家里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您真有急事要出门,就把口罩戴好行吗?既配合了防疫工作也响应了国家号召。请您为防疫做出自己的贡献,好吗? (4)本题考查观点表达。注意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解答时要先表明观点:同意或不同意,然后可以举例论证。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从正反两方面作答均可。 示例一:我认为在线辅导课堂符合现在疫情下的教学。对学生而言,体验到新的学习方式,更加充实也更加方便,没听懂可以看重播,不耽误学业;对老师而言,新的教学环境促使自己提高教学技能,对教育有不同角度的思考;对社会而言,碰撞出新的话题,促生出新的需求。 示例二:我认为在线辅导课堂弊端很多。首先有很多限制,网速、设备、资料等;其次师生的互动不及时,学生的真实反馈老师掌握不到;最后,面对新事物每个人的接受程度及适应速度都不一样,这给许多师生造成很大的困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赏析古诗,按要求作答。

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宋之问,初唐时期的诗人。本诗系作者从被贬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

1.说说前两句中“断”“复”字的妙处。

2.本诗以反常之笔见深情(反常之笔即看似有悖于常情却符合情理的笔法),请结合最后两句诗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在下列横线上,规范、工整地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①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③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木兰诗》)

④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⑤《晚春》中,作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望岳》中表现泰山景色秀丽、高峻挺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B.“雄伟壮丽、报纸杂志、听说读写、学得认真”这些短语与“改革开放”的结构类型相同,它们都是并列短语。

C.《黄河颂》的作者光未然在国家存亡的关头,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啊!黄河!”反复出现,营造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D.《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本书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通过描写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着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作者凡尔纳被公认是“科学时代的预言家”、“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查看答案

下列场合中,文明警示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A.当你伸手采摘我时,你我的美丽都已不存在了。(花园里)

B.严禁践踏,违者重罚。(草地旁)

C.为了他人的思考,请静静地读书。(阅览室)

D.如果您想吸烟,定时炸弹在身边。(加油站旁)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下面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我带着孩子们,隐身在走廊的玻璃门里,悄悄观望。   ▲  

翅子一展,大麻雀划了一道斜线,飞回篱墙上,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饕餮吞食的小囚徒。

只见一只大麻雀,果然勇敢地自篱墙上跳了下来,口里衔着一条小小白虫,两只细细小腿,像雨线般在地上轻盈跳动。 

它的头向这边歪一歪,小麻雀的头向那边斜一斜,正好一下两喙相接,那条白虫,遂落进那张饥饿的小嘴巴里。

及至四顾无人,唰的一声,飞跃到小麻雀跟前。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