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蔡勋建的《一针一线皆关情》,完成下列小题。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

阅读蔡勋建的《一针一线皆关情》,完成下列小题。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而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冒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十垅便顺着犁头向右翻去。 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千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 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

2.文章第②段的记叙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2)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

4.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是否可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1.①画粉画线的绝活;②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绝活;③“两不记”的绝活;④裁剪与案板结合的绝活。 2.插叙。写父亲拜师学艺的经历,学到了手艺,懂得了规矩,为下文写父亲的绝活和品行做铺垫。 3.①该句使用动作描写,详尽展示了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完美过程。一举手,一投足中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父亲的高超技艺,给人如在眼前的立体感;而且言语间也透露出对父亲的敬仰和以父亲为骄傲的感情。 ②这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的裁剪比作农夫的耕地,既贴切生动,又充满乡村的泥土气息。同时也是对两种劳动美的赞美和歌颂。 4.不可以。原题充满诗情画意,又照应和突出了文章主题。作者不光记叙父亲“一针一线”的绝活,更通过父亲的手艺表达了父亲不仅技艺高超,更人格高尚。他的劳动不仅是劳动,更关乎亲情、乡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了解。第③段“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领起下文的部分内容:第④段写“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的画粉画线的绝活;第⑤段写“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漂亮的盘扣绝活;第⑥段写“父亲有‘两不记’”却分毫不差的绝活;第⑦段写“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剪裁时轻松自如”的绝活;第⑧段写“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案板与缝纫无缝衔接,别人却看不出端倪的绝活。 2. 本题考查记叙顺序及其作用。文章第②段中断第①段中“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的记叙,而插入父亲的学艺过程,是插叙的记叙顺序。它按父亲“十二三岁拜师……头年多半时间……渐渐地……翌年……第三年……最后”的时间顺序不厌其烦地写父亲拜师学艺的过程,表明父亲学艺的艰辛,侧面突出父亲的手艺高超,为后面写父亲的绝活和品行做了铺垫。 3.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 该句使用“捏着、置于、拉、压住、拈起、一弹、完成”等动词,描写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动作行云流水,细致展示了画线的完美过程,突出了父亲动作的熟练、技艺的高超,表达出对父亲的敬仰和自豪之情。 (2)这句“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把父亲的裁剪比作农夫的耕地,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对裁剪的驾轻就熟,表达了对父亲的赞美之情。 4.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文章第①段中写“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父亲以自己的专业、精益求精赢得了乡亲们的认可与尊敬,也表现了父亲对乡亲们的感情深厚,对缝纫工作的真心热爱。用“一针一线皆关情”为标题,不仅改用了诗句“一枝一叶总关情”,富有诗情画意;更是用它串起了父亲和缝纫、父亲和乡亲们之间的深情厚意,表达了对父亲的赞美之情。而如果改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则毫无感情色彩可言,缺少了感染人的语言魅力,因此不能改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和是诞育万物的本源,和是修德养性的关键,和是社会交往的准绳,和还是国家共处的原则,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家庭和睦)

周末,云云的父亲想带着全家一起去看望奶奶,但是母亲想回去看望姥姥。云云的父亲发脾气说母亲总是这样唱反调,母亲也生气说父亲一点也不体贴自己。好好的周末,父母就这样吵起来了。

如果你是云云,请从“以和为贵”的角度来劝说父母。

(2)(社会和谐)

某班小记者到荣获“洛阳好人”称号的盂昭银老人所住的社区采集素材。孟昭银老人的一个邻居评价她“她最可贵的是待人和气,六十多年来对家里长辈很孝顺、很敬重,亲人间很和睦。”另一位邻居评价她“她这个人最是心地善良,几十年来知书明理,和周围人相处融洽。”

请你依据邻居的谈话,仿照后句, 在横线上补写前句,形成一条宣传标语。

宣传标语:              ,知书明理善为先。

(3)(世界和平)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耍求回答问题。

(单位:人)

受害国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侵略国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中国

28000000

30000000

日本

1850000

672000

苏联

13700000

13000000

德国

3500000

1600000

 

 

 

从上表中,你能发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可是在把他押到牢房去的那天晚上,经过面粉厂的大房子时,他听到一个押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要把他押到这里来?从后而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真是太可怕了!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啊!

(1)此段文字出自名著《_______》,文段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 。

(2)文段中的“他”因为什么事被关押审问?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___________, 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3)《北冥有鱼》中庄子用一个比喻来描述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卖炭翁》中采用设问手法突出宫使趾高气扬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张曰:“________________,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子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暴力恐怖案件不再发生,各地交通部门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C.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疫情当前,我们是命运共同体,也是责任共同体。

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③只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群策群力、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这场硬仗的胜利。

④防控疫情不可能速战速决,我们要做好应有的心理准备,同时,也要坚定必胜的信心。

A.②③④①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②④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