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只鹅的尊严 包利民 ①那年母亲养了三只小鹅,它们...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只鹅的尊严

包利民

①那年母亲养了三只小鹅,它们长到快有鸡那么大的时候,被家里一头贪婪的猪吃掉一只。于是母亲又买回来一只,两大一小,三只鹅相伴成长。开始还大小明显,快要长成大鹅的时候,它们就相差无几了。

②这是三只母鹅。后加入的那一只,背上是黑色的,与那两只明显不同,我们叫它雁鹅。这只鹅很灵活,不安分。另外两只鹅也许在一起的时间长,形影不离,不怎么理会雁鹅。雁鹅却一直跟着它俩,不远不近地跟着,不凑到身边去。那两个经常会欺负它,每当这时,雁鹅就奋起反抗。鹅不像鸡,互相打架的并不多,可它们三个打起来也很激烈。

    ③雁鹅开始是被动打架,它并不畏惧。不过它也不挑衅那两个前辈,却爱挑鸡鸭下手,偶尔也对猪狗挑战一番。它战斗的时候,长长的脖子伸得很直,压得很低,几乎快贴着地面,就这样冲过去。我常想,这样一张扁长的嘴,还没有锋利的牙齿,怎么能打击到对手呢?

④一个夏天的午后,我坐在北窗那儿看语文课本,院子里别的禽畜都在阴凉的地方眯着,只有雁鹅很精神,它溜溜达达,然后就溜达到了北窗下。我便想逗逗它,拿着一个平时玩儿的小水枪,瞄准它的头,一通射击。它被突如其来的攻击给打蒙了,愣怔了一下,然后转过头来,盯着我看,还作势要向我冲过来。可是在我密集的射击下,它最后还是撤退了。它好像很愤怒,只好去找那些在墙角蹲着睡觉的鸡出气,一时院子里被它搅得鸡飞狗跳。

⑤傍晚的时候,我出去找小伙伴玩儿,刚走到院门口,就听到身后有一阵响动,回头,雁鹅正大步跑过来,脖子压得很低,做出攻击的姿势。一时我觉得好笑,这家伙还很记仇,可能是觉得我冒犯了它的尊严才会如此吧。可它欺负那些鸡鸭时,怎么不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呢?我没有躲闪,觉得它那嘴也没有什么威胁,更想看看它到底会怎么样。结果它冲到近前,一口就咬在我腿上,咬紧了还晃着脑袋一拧。顿时,钻心的疼痛袭来,我大怒,飞起一脚,它灵活地一闪,叫着跑远了——它的叫声怎么听怎么像在笑!我一看小腿,被它连咬带拧地出现了一小块儿青紫。

⑥此后每次见到它,我都试图躲远点,互不侵犯。谁知这家伙不依不饶,见我必咬,每次见到它我都会飞快地跑走。直到过了一个多月,它的怒火才渐渐熄灭。

⑦雁鹅不仅记仇好斗,雁鹅还很愿意管闲事。如果来了外人,它比看家护院的狗还积极,叫声极为高亢,且乐此不疲。有一次,父亲嫌它太吵,就追着打它。它一气之下,就再也不管闲事了。之后来多少人,它都视而不见。

⑧有一次母亲给鹅喂食,雁鹅不知去哪里闲逛了,没有赶上。它回来后,发现没有吃的,大声抗议,可是没人理它,它就回到窝里趴着。第二天早晨喂食的时候,它不出来,母亲也没注意。中午它依然不吃,母亲把它赶出来,它看了那些食物一眼,很不屑地走开了。晚上还是如此。母亲有些急了,不知它是生病了还是怎么了。直到第三天中午,母亲把它赶出来,给它单独弄了一盆吃的,并往食盆那里赶它,它才勉为其难地给了面子,开始慢慢地吃。真是一只倔强的鹅啊!

⑨雁鹅再一次不吃食的时候,已经快到冬天了。这次不是因为怄气,是因为真病了。母亲给它喂药,它死活不张嘴。后来把药拌在食物里,它只吃了一口,就走开了。以后就是只吃不拌药的食物。它吃得更少了,而且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好动,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那儿静静地卧着。后来家人看它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就准备给它强行灌药。我把着它的头,它剧烈地挣扎;我松开手,它很轻蔑地看了一眼我们,然后头就垂了下去,带着长长的脖子,垂到地上。它就这样死了,无声无息。

⑩三十多年过去了,不知为什么,每当我在尘世中随波逐流的时候,总是会想起那只雁鹅。

1.文中的那只雁鹅有哪些特点?

2.文章叙述雁鹅的故事详略得当,请简要概括详细叙述的事件。

3.按照括号内要求赏析句子。

(1)结果它冲到近前,一口就咬在我腿上,咬紧了还晃着脑袋一拧。(词语运用角度)

(2)直到第三天中午,母亲把它赶出来,给它单独弄了一盆吃的,并往食盆那里赶它,它才勉为其难地给了面子,开始慢慢地吃。(修辞方法角度)

4.请对文章第⑩自然段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

 

1.灵活、不安分;勇敢、不畏惧战斗;好斗、记仇;爱管闲事;倔强;极度自尊。 2.(1)夏日午后,“我”用水枪袭击雁鹅,雁鹅找鸡出气;(2)傍晚雁鹅在我腿上连咬带拧报复了“我”;(3)雁鹅因被忽视,使小性子一天半不吃食;(4)雁鹅生病但不吃拌药的食物直至死去。 3.(1)此句连续运用冲、咬、晃、拧四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雁鹅报复我时动作的迅速连贯和凶猛;极其逼真得表现出雁鹅极其强烈的记仇报复心理。【或者:“一口”写出了“咬”的位置准确和动作的猛烈,“咬紧了”写出“咬”的力度大;极其逼真得表现出雁鹅极其强烈的记仇报复心理。】 (2)此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雁鹅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雁鹅受到忽视后,极力挽回自己的面子,维护自己尊严的表现,表现出了雁鹅矫情倔强的特点。 4.本段结构上是文章的结尾,收束全文;内容上将自己的“随波逐流”、不坚守底线原则和维护自己尊严、倔强的雁鹅进行对比,由物及人,深化主旨;表达作者自我反省以及对雁鹅的尊敬和怀念之情;语言简洁但深刻,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深思。 【解析】 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注意结合关键句子来分析。从“与那两只明显不同,我们叫它雁鹅。这只鹅很灵活,不安分”可知雁鹅灵活、不安分;从“雁鹅开始是被动打架,它并不畏惧”“爱挑鸡鸭下手,偶尔也对猪狗挑战一番”可知其勇敢、好斗;从“它被突如其来的攻击给打蒙了,愣怔了一下,然后转过头来,盯着我看,还作势要向我冲过来”“谁知这家伙不依不饶,见我必咬”“直到过了一个多月,它的怒火才渐渐熄灭”可知,雁鹅记仇;从“如果来了外人,它比看家护院的狗还积极,叫声极为高亢,且乐此不疲”可知雁鹅爱管闲事;从“第二天早晨喂食的时候,它不出来……晚上还是如此”可知雁鹅非常倔强;“我”用水枪射击雁鹅,它很愤怒,父亲嫌它太吵打了它以后,雁鹅再也不管闲事,说明它极度自尊。 2. 此题考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概括。第④自然段写的是夏季午后“我”故意用水枪射击雁鹅,面对密集的攻击它无法进攻“我”,只好去找鸡出气;第⑤自然段写的是雁鹅报复“我”,“我”的腿被它连咬带拧地出现了一小块儿青紫;第⑧段写雁鹅因为没有吃上饭,耍小性子,母亲单独给它弄了吃的才作罢;第⑨写雁鹅生病了却倔强地不吃药,最后无声无息地死去。据此概括即可,语言要简洁。 3.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1)这句话是对雁鹅报复“我”时的动作描写,“冲”“咬”写出了雁鹅进攻“我”时动作的迅猛,让“我”来不及躲闪;“晃”“拧”说明雁鹅咬“我”时力度非常大,充分表现了它“记仇”的特点。 (2)“勉为其难”意思是勉强做能力不及的事,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句话写雁鹅受到忽视后非常不快,用不吃饭来表示抗议,突出了它倔强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社戏》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B)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甲)、(乙)两段选文的内容。

(甲):

(乙):

2.下面句中“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如何理解“罩”字?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着了。

3.选文中(A)、(B)两句都写了船速之快,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这两句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次日清早起来,A拿银子到集上买了几口猪,养在卷里,又买了斗把豆子。先把猪肩出一个来杀了,烫洗干净,分肌劈理的卖了一早晨,又把豆子磨了一厢豆腐,也都卖了钱,拿来放在太公床底下,就在太公跟前坐着,见太公烦闷,便搜出些西湖上景致,以及卖的各样的吃食东西,又听得各处的笑话,曲曲折折,细说与太公听。太公听了也笑。太公过了一会,向他道:“我要出恭,快喊你娘进来。”母亲忙走进来,正要替太公垫布,匡超人道:“爹要出恭,不要这样出了。像这布垫在被窝里,出的也不自在。况每日要洗这布,娘也怕熏的慌,不要熏伤了胃气。”太公道:“我站的起来出恭倒好了,这也是没奈何!”匡超人道:“不要站起来,我有道理。”连忙走到厨下端了一个瓦盆,盛上一瓦盆的灰,拿进去放在床面前,就端了一条板凳放在瓦盆外边。自己扒上床,把太公扶了横过来,两只脚放在板凳上,屁股紧对着瓦盆的灰。他自己钻在中间,双膝跪下,把太公两条腿捧着肩上,让太公睡的安安稳稳,自在出过恭,把太公两腿扶上床,仍旧直过来,又出的畅快,被窝里又没有臭气。他把板凳端开,瓦盆拿出去倒了,依旧进来坐着。

(乙)“二位先生,这话我不该说,因是知己面前不妨。他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如今倒反走进监去看他,难道说朝廷处分的他不是?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况且我在这里取结,院里、司里都知道的。如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玷。这个如何行得!可好费你蒋先生的心,多拜上潘三哥,凡事心照。若小弟侥幸,这回去就得个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载,那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倒不值甚么。”两人见他说得如此,大约没得辩他,吃完酒,各自散讫。

1.以上两个语段均出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甲)文段中“A”是_______________;(乙)文段中,“他”是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选段主要涉及到人物A的哪些事?你认为该人物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鲁迅评价《儒林外史》:“婉而多讽。”请根据以上选段,结合原著人物A前后变化,谈谈作者是如何达到含蓄委婉的讽刺效果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_____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请对诗歌颈联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韩愈)

(乙)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和氏》)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名马          ②使人问其

B.①厉王使玉人之      ②其两膝比者

C.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大之行也

D.命曰:“和氏之璧”②反溯流逆上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里马不遇伯乐终究被埋没,而和氏璧因卞和历尽磨难,矢志不渝而终见天日。

B.两代楚王没有眼光、不识货,把宝玉当作石头,卞和因此被剁去了双脚,他们和不识千里马的食马者一样愚蠢。

C.卞和因为失去双足,才抱着璞玉在楚山脚下泣血痛哭,从而引起楚文王的同情。

D.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劝诫统治者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重用人才。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的数量最多。

B.《小石潭记》《马说》《卖炭翁》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韩愈、杜甫,三人都是取得了很高诗文成就的唐代作家,其中前两位名列“唐宋八大家”,第三位被尊称为“诗圣”。

C.演讲词特点鲜明,风格各异。但大都要有鲜明的观点、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为了增强演讲的感染力,演讲者可以借助一些语言技巧,把话说得漂亮,来吸引听众。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革命启蒙人是朱赫来,他帮助并引导保尔最终成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英雄;但后来,他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流弹击中,英勇牺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