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蔽:①遮挡、遮蔽;②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③覆盖、遮盖 (1)隐天蔽日(《三峡...

蔽:①遮挡、遮蔽;②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③覆盖、遮盖

(1)隐天日(《三峡》)____________

(2)王之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__

(3)苫成丘(《狼》)____________

 

(1)遮挡、遮蔽 (2)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3)覆盖、遮盖 【解析】 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毕:①完成、结束;②尽、全

(1)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_

(2)吾与汝力平险(《愚公移山》)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比:①等到;②靠近

(1)其两膝相者(《核舟记》)____________

(2)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安:①安乐,安逸;②疑问代词,怎么,哪里;③指安身;④安定

(1)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_

(3)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____________

(4)衣食所(《曹刿论战》)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给本是举国欢庆、万家欢喜的时刻笼上了阴霾。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各行各业人员所呈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构成了疫情面前的众生百态。翻开疫情这本深刻而又丰富的教科书,我们可以把警醒当作智慧,把教训当作财富,把经历当作成长。

面对疫情面对“战役”,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交出你的“成长答卷”。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

2.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

3.选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假设作者要在文章中引用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人此中来)来说理,把它放在哪里最合适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