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酸水坛
黄爱华
①母亲在我这住时买了几个坛子来,自制了几坛酸水,过一阵,泡上红辣椒、姜丝、萝卜,热热闹闹地堆在屋子一角,突然觉得,我原本冷清的小房子一下有种浓厚的生活气息。
②酸水坛在书面用语上称为“泡菜坛”,也是被众人周知并且喜爱的字眼,散发着诱惑。但我执意要叫它酸水坛,这样有一种亲切的味道,大抵,食物是一种能吃下去的乡愁,在唇齿流连,念念不忘,是因为,这里面有母亲揉合的气息。
③小时候看母亲制腌菜,盘啊碟啊碗啊一大堆,我在旁捣鼓几下就没兴趣了,跑得远远的。我对做腌菜不感兴致,但对吃腌菜,却是头号兴趣。乡野里长大的孩子,也没多少零食吃,小时候,母亲的酸水坛就是我快乐的零食园。放学回家饿得急慌慌,书包一甩,伸手就揭开了坛盖,掏出来的腌菜散发出无比诱人的香味。
④那个时候,我们家是一大家人吃饭,所以,母亲的酸水坛,花样就越来越多。豆豇、黄豆、姜、蒜,只要是土地的产物,均可以下坛。在乡村,小果小菜的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种什么得什么,是以,每家每户都有着不大不小的几口酸水坛,泡进去的是日子,捧出来的是生活。
⑤在幼时的我看来,母亲的酸水坛就像一个魔术坛,隔三岔五地就变出些东西来,有时明明已经捞完了最后一块,可是第二天,酸水坛又泡满了菜,一年四季,都是满满当当。守候着我们向往的幸福,美好的憧憬。
⑥在酸水坛里,酸萝卜的酸是首屈一指。还有泡柿子,青梗梗的柿子一扔进坛子,涩味尽失,变得又脆又甜。
⑦豆豉却是不同的,豆豉做好了香味余绕,做得不好沦为脚臭味,也是最朴实的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一正一反,一好一坏。可能母亲的手艺很好,我至今都未吃到过有脚臭味的豆豉。只是偶尔从别家炒出的豆豉味,能闻出几分臭味,自此,也对豆豉多了几分忌惮,一般人家的豆豉我不会吃,除非是母亲做的。
⑧所以,在所有腌菜里,我独爱豆豉,其实也说不上喜欢,只觉得是一种依靠,一种温暖。记得当年南下,我唯一的背包里就装了半袋豆豉,工作期间,几经辗转,遍尝艰辛、苦难,唯有在深夜,摸几颗豆豉放在嘴里,细细咂摸,心头的酸楚才略有几分宽慰,犹似母亲遥远的瞩望。
⑨几年后,父亲撒手人寰,母亲哀伤不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母亲不再打理酸水坛,每天只是默默地坐着,坛口上长满斑斑白霉,一如母亲头上斑驳的白发,让人心痛。
⑩我们建议让母亲出去走走,家在江苏的二姐来接母亲,上车时,母亲一一叮嘱我们,家里的猪、羊、鸡要怎么喂,田间的庄稼要怎么种,怎么收。最后,母亲犹豫着说,那几口酸水坛,你们给添点蒲水吧。
⑪母亲每天给我们打电话,问着家里的情况,我们让她放心,家里一切安好。一段时间后,母亲执意回了家,看我们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叹了口气,这个家,没我真不行。
⑫又一年辣椒红后,母亲把它们摘下来,在盆里细细剁碎,放到坛子里。母亲说,剁辣椒你们几姐妹一人一瓶,带回去做做小菜。我望着日益苍老的母亲,想起那日看过的鸡汤文,有娘在,人生尚有来处,娘去了,人生无归途。我的脑海里,一遍遍放射着所有记忆,舌尖上涌起一种莫名的味道,似是母亲的气息,濡湿了我的眼。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12月,有删改)
1.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加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描写的作用)
3.选文第⑧段和链接材料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表达方式辨析)
链接材料:
豆豉是中国传统特色发酵豆制品调味料。它以黑豆或黄豆作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曲霉分解大豆蛋白质,达到一定程度时,使用加盐、加酒、干燥等方法,延缓发酵过程而制成。豆豉的种类较多,按加工原料分为黑豆豉和黄豆豉,按口味可分为咸豆豉、淡豆豉、干豆豉和水豆豉。
4.选文中父亲去世后母亲很长时间不再打理酸水坛,后来为什么又开始打理?
5.作者通过描写母亲的酸水坛表达了什么情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怀念赵大爷
梁晓声
①“赵大爷不在了……”
②妻下班一进家门,戚戚地说。
③我不禁一怔:“调走了?还是不干了?”
④“去世了……”
⑤我愕然。许久说不出话,一阵悲伤袭上心头。
⑥以后的几天里,我心情总是好不起来……
⑦赵大爷是我们儿童电影制片厂的勤杂工,也是长期临时工。一个一辈子没结过婚的单身汉,一个一辈子没有过家的人,只在农村有一个弟弟……
⑧1988年年底,我刚调到童影,接到女作家严亭亭的信,信中嘱我一定替她问赵大爷好。她在童影修改过剧本,赵大爷给她留下了非常善良的印象。
⑨童影的人不分男女老少,都称他赵大爷,我自然也一向称他赵大爷。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有次我和他打招呼,他挺郑重地对我说:“可不兴这么叫了,你老父亲比我大二十来岁,在老人家面前我算晚辈呢!”我说:“那我该怎么称你啊?”他说:“就叫我老赵吧!”我说:“那你以后也不许叫我梁老师了。”他说:“那我又该怎么称你啊?”我说:“叫我小梁吧。”
⑩过后他仍称我“梁老师”,而我仍称他“赵大爷”……
⑪儿子有次写作文,题目是《我最尊敬的一个人》。
⑫儿子问我:“爸,谁值得我尊敬呢?”
⑬我说:“怎么能没有值得你尊敬的人呢?你好好想!”儿子想了半天,终于说:“赵大爷!”我问为什么?儿子说,赵大爷对工作最认真负责了,一年四季,每天早早起来,把咱们周围的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每年开春,赵大爷总给院里院外的月季花修枝,浇水。每年元旦,春节,人们晚上只管放鞭炮开心,而第二天一清早,赵大爷一个人默默地扫尽遍地纸屑。赵大爷总在为我们干活儿……
⑭儿子那篇作文得了优。记得我曾想将儿子的作文给赵大爷看,为的是使他获得一份小小的愉悦,使他知道,一位像他那样默默地为大家尽职尽责服务的人,人们心里是会感激他的。起码,一个孩子在父亲的启发下,明白了他便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可是后来我没有这么做。不是想法改变了,而是忘了。现在我好悔,赵大爷是该得到那样一份小小的愉悦的,在他生前。
⑮赵大爷无疑是穷人中的一个。五年多以来,我从未见他穿过一件哪怕稍微新一点儿的衣服。我给过他一些衣服,棉的、单的、毛的,却不曾见他穿。想必是自己舍不得穿,捎回农村去了吧。他不但负责清除宿舍楼七个门洞的垃圾,还要负责清除厂里的垃圾。他干的活儿不少,并且是要天天干的。哪一天不干,宿舍区和厂区的环境都会大不一样。据我所知,他每月只拿一百五十元。在今天,每月只拿一百五十元,干他天天必干的那种脏活儿,而且干得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的人,恐怕是太难找了!
⑯干完他应该干的活儿,他还经常帮人修自行车。他极愿帮助别人。据我所知,他大概是个完全没有文化的人。然而在我看来,他又是一个极其文明的人,一个极其文明的穷人。我从未见他跟谁吵过架,甚至从未见他和谁大声嚷嚷过。一些所谓有知识有文化的文明人,包括我这样的,心理稍不平衡,骂人的话冲口而出,我却从未听到赵大爷口中吐过一个脏字。我完全相信,在别人高消费的比照下,穷是足以使人心灵晦暗的。然而在我看来,赵大爷的心灵是极其明澈的,似乎从没滋生过什么嫉仇或妒憎。他从垃圾里捡出瓶子、罐头盒、纸箱、破鞋之类,积聚多了就卖,所得是他唯一的额外收入……
⑰这使我养成了习惯,旧报废书,替他积聚。就在他去世前一天,我心里还想,又够卖点儿钱了,该拎给赵大爷了……
⑱每逢年节,我都想着他,送包月饼,一盘饺子,一条鱼,一些水果什么的……
⑲赵大爷,我心里是很尊敬你的啊!
⑳你就那么默默地去了,使我觉得欠下了你许多似的……
好人赵大爷,穷人赵大爷,文明而善良的穷人赵大爷,干脏活儿而内心干净的赵大爷,穿破旧的衣服而受我及一家人敬爱的赵大爷,我们一家和在传达室每日与你相处的老阿姨,将长久长久地缅怀你……
(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赵大爷的形象。(主要人物的形象)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我不禁一怔:“调走了?还是不干了?”(加着重号的词语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人物心理、情感把握)
(2)然而在我看来,他又是一个极其文明的人,一个极其文明的穷人。(对加着重号的词语进行赏析。)
3.选文中写严亭亭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次要人物的作用)
我刚调到童影,接到女作家严亭亭的信,信中嘱我一定替她问赵大爷好。她在童影修改过剧本,赵大爷给她留下了非常善良的印象。
4.选文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5.选文写赵大爷时大多使用第三人称,但在最后三段却改为第二人称,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儿知悉:
父自正月十一日动身赴广东,沿途经五十余日,今始安抵羊城①。风涛险恶,不可言喻,既然惟静心平气,或默背五经②,或返躬思过,故虽颠簸不堪,而精神尚好,因思世途险,不亚风涛,入世者苟非先胸有成竹,立定脚根,必不免为所席卷以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择友之道应尔也。若于世事,则应息息谨慎,步步为营,若才不逮③而思徼幸④,或力不及而谋痨⑤等,又或胸无主宰,盲人瞎马,则祸患之来,不旋踵⑥矣。此为父五十年阅历有得之谈,用以切嘱吾儿者也。汝母汝弟,身体闻均安好。汝二弟且极用功好学,父闻之,心为一快。客居在外,饥饱寒暖,须时加调护;友朋应酬,虽不可少,而亦要有限制;批阅公牍,更宜仔细,切不可假手他人。对于长官,尤应恭顺小心,即同僚之间,亦应虚心和气。为父做官三十年,未尝以疾言遽色加人,儿随父久,当亦目睹之也。闲是闲非,不特少管,更应少听,一有差池,不但殃及汝身,即为父亦有不测也。慎之慎之!
(节选自《林则徐家书》)
注:①羊城:广州的别称。②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部儒家经典。③逮:及。④徼幸(jiǎo xìng):意外成功。⑤痨(láo):本指肺疾,这里指过度劳累去谋事。⑥不旋踵(zhǒng):来不及转身,比喻时间极短。踵,脚后跟。旋踵,转足之间,形容迅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惟静心平气 惟:__________
(2)故虽颠簸不堪 故:__________
(3)此择友之道应尔也 道:__________
(4)则祸患之来,不旋踵矣 患: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与“则应息息谨慎”的“则”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B.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三峡》)
C.则有心旷神怡(《岳阳楼记》)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二弟且极用功好学,父闻之,心为一快。
(2)为父做官三十年,未尝以疾言遽色加人。
4.“此为父五十年阅历有得之谈”一句中的“此”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选文中加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①。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②。虽极忙,亦须了③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明年肄业④之所,不知已有定否?或在家或在外无不可者谓在家不好用功此巧⑤于卸责者也。吾争⑥在京,日日事务纷冗⑦,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可及此间之纷冗乎?
诸弟试将《朱子纲目》过笔圈点,定以有恒,不过数月,即圈完矣。若看注疏⑧,每经不过数月即完,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事,又勿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虽走路之日,到店亦可看,考试之日,出场亦可看也。兄日夜悬望⑨,独此有恒二字告诸弟,伏⑩愿诸弟刻刻留心。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①纯熟:指十分精通。②论:述说。③了:完毕,了结。④肄(yì)业:进修学业。⑤巧:善于。⑥争:这里指现在。⑦纷冗:盛多繁杂。⑧疏:梳理,整理。⑨悬望:牵挂盼望。⑩伏:敬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学问之道无穷 穷:__________
(2)兄往年极无恒 极:__________
(3)则虽四弟中等之资 虽:__________
(4)独此有恒二字告诸弟 独:__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或 在 家 或 在 外 无 不 可 者 谓 在 家 不 好 用 功 此 巧 于 卸 责 者 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2)不过数月,即圈完矣。
4.作者在这封写给弟弟们的家书中,提出了哪些读书建议?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①生而精伟,读书尚②义气。至正壬辰③,四方蠹④起,兵⑤蔓于鄱⑥。公倡义旅⑦保闾閈⑧,民赖以安焉。或劝其乘时树功业,则俯首不答。洪武之初,乡里有剧寇⑨马某,匿山谷,剽劫⑩为民害,官捕之,久不获。下令购重赏⑪,有能致者给之。公因缉⑫其踪,纠⑬有胆勇者数辈,往觇⑭其巢。寇觉,鼓其党舞戟出拒⑮,公婴⑯其锋,三战却之,遂逐北。寇蹶⑰,生缚之,械送有司,上功幕府,以前赏给,却而不受。议奏爵其劳,公辞谢曰:“特⑱为民除其蠹耳,岂希利禄耶?”竟拂衣而归。同郡刘某往拜之曰:“兹⑲不共戴天之仇,微公之计,不能殄⑳也。”献白金为寿。公笑曰:“官赏且不受,宁受私谢乎?为士者固当除残去暴,况在交游之仇,不与同国㉑乎?”饮酒三日而别。时议多之。
(节选自《关西义隐传》)
注:①公:指关西义隐杨焕文。②尚:推崇,尊重。③至正壬辰:元惠宗至正十二年。④蠹(dù):本指蛀虫,比喻为害国家人民的人或事。此处指叛乱的队伍。⑤兵:指战争。⑥鄱(pó):今鄱阳。⑦义旅:正义的军队。⑧闾閈(lǘ hàn):指街坊里巷。⑨剧寇:大盗,强大的贼寇。⑩剽劫:抢劫。⑪购重赏:重金悬赏,奖赏。⑫缉:捉拿,这里指搜寻。⑬纠:聚合,集结。⑭觇(chān):窥视,观察。⑮拒:抵御。⑯婴:通“撄”,碰,触。⑰蹶:挫败,颠覆。⑱特:仅、只、不过。⑲兹:此,这。⑳殄(tiǎn):断绝,灭绝。㉑同国:这里指同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鼓其党舞戟出拒 鼓:__________
(2)却而不受 受:__________
(3)竟拂衣而归 竟:__________
(4)微公之计 微: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与“献白金为寿”的“为”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顺为正者(《富贵不能淫》) B.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C.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劝其乘时树功业,则俯首不答。
(2)官赏且不受,宁受私谢乎?
4.选文表现了杨焕文怎样的品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文深,字德本,南阳宛人也。父遐,以医术仕①魏,为尚药典御。文深少学楷隶。年十一,献书于魏帝。后立义②归朝,除③大丞相府法曹参军④。雅⑤有钟、王之则⑥,笔势⑦可观⑧。当时碑榜⑨,唯文深、冀俊⑩而已。大统十二年,追论⑪立义功,封白石县男。文帝以隶书纰缪⑫,命文深与黎季明、沈遐等依《说文》及《字林》,刊定六体⑬,成一万余言,行于世。及平江陵之后,王褒入关,贵游⑭等翕然⑮并学褒书。文深之书,遂被遐弃。文深惭恨,形于言色。后知好尚难及,亦改习褒书。然竟无所成,转被讥议,谓之学步邯郸焉。至于碑榜,余人犹莫之逮⑯。王褒亦每推先⑰之。宫殿楼阁,皆其迹也。迁县伯下大夫。明帝令至江陵书影⑱覆⑲寺碑,汉南人士,亦以为工⑳。梁主萧察观而美之,赏遗甚厚。天和元年,露寝㉑等初成,文深以题榜之功,除赵兴郡守。文深虽居外任,每须题榜,辄复追之。后以疾卒。
(节选自《北史·列传·卷七十》)
注:①仕:做官。②立义:奉行大义。③除:任命,授职。④大丞相府法曹参军:官名。⑤雅:指赵文深的书法合乎规范。⑥钟、王之则:指有钟繇、王羲之的风格。⑦笔势:指写字运笔的风格。⑧可观:指达到较高的水平。⑨碑榜:指在碑碣或牌匾上写字或文章。⑩冀俊:著名书法家。⑪论:评定。⑫纰缪(pī miù):错误。⑬六体:六种字体。⑭贵游:指无官职的王公贵族。亦泛指显贵者。⑮翕(xī)然:一致的样子。⑯逮:及,达到。⑰先:指赵文深。⑱影:临摹。⑲覆:重复,这里指复制。⑳工:工巧,精巧。㉑露寝:即路寝,意指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文深惭恨 恨:__________
(2)形于言色 色:__________
(3)梁主萧察观而美之 美:__________
(4)辄复追之 辄: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与“行于世”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C.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D.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十一,献书于魏帝。
(2)文深以题榜之功,除赵兴郡守。
4.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