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6河南)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

(2016河南)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 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 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    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1)①____________。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3)②__________________。波澜又起。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1. ①蜗牛尚小,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 ②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 2.①突出了母亲对蜗牛照料的精心,表现母亲对蜗牛的喜爱或突出蜗牛对于母亲的特殊意义。②为下文写母亲舍不得这些蜗牛被吃掉等情节作铺垫。 3.示例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心理。从儿子的话语中,表现出儿子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从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中,表现出母亲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示例二:用人物说话的语气变化表现人物心理。儿子先疑惑后确定的语气变化,表现了他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母亲先肯定后否定的语气变化,显示了她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示例三:选取能突出人物心理的词语表现人物心理。写母亲时,先用“肯定”“分明”来突出她看到蜗牛长大时的自豪,后用“总是”“根本”表现她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写儿子时,用“确定”“已经”“许多”突出他想要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合理即可。若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4.①表现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关注。文章开头点出母亲寂寞;中间写母亲精心照料蜗牛,和蜗牛进行心灵的交流;结尾提醒人们给予关注。 ②表现浓浓的亲情。母亲爱孙儿,虽然舍不得蜗牛,却从未回绝孙儿吃蜗牛的请求,最后用巧妙的办法满足了孙儿的要求。孙儿爱奶奶,当明白自己的要求会剥夺奶奶的欢乐时,就再也不提吃蜗牛了。“我”爱母亲,能体察到母亲的寂寞和欢乐,常停止写作陪母亲观赏蜗牛,并说服儿子不再想要吃蜗牛。 ③表现对小生命的爱。母亲像呵护儿女一样养蜗牛,舍不得伤害蜗牛,最后将能独立生活的蜗牛放生并继续照料它们。(写出任意两个方面,分析合理即可。若有其他理解,分析符合文意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无 2.无 3.无 4.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河南备用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遥远的土豆花

①土豆是东北人的看家菜,在北大荒,菜地里种得最多的就是土豆。在半人高的萋萋荒草面前,土豆花越发显得微不足道。刚来北大荒的那几年,我并没有注意过土豆花,甚至以为土豆是不开花的。

②我第一次看到并认识土豆花,是来北大荒三年后的那个夏天。那时候,我在队上的小学校里当老师。有一天,我发现一个女孩子好多天没来上课,心里很是惦记。一问,学生七嘴八舌嚷嚷起来:她爸不让她上学了!

③在当地,家里孩子多,生活困难,一般就不让女孩子上学,留在家帮忙干活。那时候,我心里充满了自以为是的悲天悯人的感情和年轻人涌动的激情,于是我去了这个女孩子的家。

④她是老李头的大女儿,上学晚,那一年她十三四岁。她家在菜地最边上,荒原上开出一片地,盖起了茅草房。她正在菜地里帮爸爸干活,看见我,高声叫着“肖老师”,从菜地里跑了过来。

⑤老李头不善言辞,但很有耐心地听我把劝他让女儿继续上学的话砸姜磨蒜地说完,而后翻来覆去只是说:“我也是没有办法呀,家里孩子多,她妈妈又有病。我也是没有办法呀!”他女儿眼巴巴地望着我,又望着他。一肚子话都倒干净了,我不知道再说什么好。在沉重的生活面前,同情心显示不出一点分量。

⑥老李头的女儿送我,我不敢回头看她。走出菜地的时候,她安慰我:“没关系的,肖老师,在菜地里干活儿也挺好的。您看,这些土豆开花挺好看的!”

⑦我这才发现,她身后的那片土豆正在开花。我也才发现,她头上戴着的那顶破草帽上,围着一圈土豆花编织的花环。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土豆花,那么地小,小得让人注意不到。淡蓝色的小花,一串串一朵朵簇拥在一起,确实挺好看的,但在阳光的炙烤下,像褪色了一样,有些暗淡。

⑧不知为什么,从那时起,土豆花在我心里就有了一种忧郁的感觉,总也忘不了。

⑨后来,我从北大荒调回北京。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前几年夏天,我有机会回到原来的生产队,一眼就看见了队上那片土豆地里的土豆正在开花。我向人打听老李头和他的女儿。队上的老人告诉我:老李头还在,但他女儿已经死了。我非常惊讶。他们告诉我,她活活地给气死了。她的两个女儿都不争气,老早就退学,一个早早嫁人,一个跟着队上的男孩跑了,再也没有回来。

⑩我去看望老李头,他已经病瘫在炕上,痴呆呆地望着我,一直念叨,当初要是听了肖老师的话,让孩子上学就好了,孩子就不会死了!

⑪在土豆地里,我请人帮我拍张照片留念。淡蓝色的、细小的土豆花,生长在这片辽阔得几乎到了天边的荒原上的土豆花,多少年来就是这样花开花落。关心它们,或者偶尔想起它们的人会有多少呢?

⑫后来,我看到了东北作家迟子建的短篇小说《亲亲土豆》,才知道原来还真有人对不起眼的土豆花情有独钟。在小说中,种了一辈子土豆的男主人公肯定地说:“谁说土豆花没香味?它那股香味才特别呢,一般时候闻不到,一旦闻到就让人忘不掉。”

⑬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老李头的女儿,她闻得到土豆花的香气吗?她一定闻得到的。

(作者:肖复兴。有删改)

1.请结合本文内容概括“我”对土豆花认识的变化过程。

(1)刚来北大荒的那几年,没有注意过土豆花,以为土豆是不开花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来,读到迟子建的小说,知道土豆花有人关注,有特别的花香。

2.本文刻画人物栩栩如生。请以第⑤段为例,分别从词语运用、描写方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3.本文结尾提到迟子建的小说,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标题“遥远的土豆花”的理解。

 

查看答案

义项:(1)副词。①表示肯定,就是,原来是;②表示范围的限定,仅仅,只;③表示时间的紧相衔接,就;④表示两事顺承,才;⑤表示两事情理相悖或事出意外,却,反而,竟然。

(2)连词。①表示顺接,于是,便;②表示假设,如果。

(1)久而和(《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

(2)不知有汉(《桃花源记》)__________

(3)石性坚重(《河中石兽》)__________

(4)大惊(《桃花源记》)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5)

历城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云:“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意所喜好,即札录之。录毕,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亦六七段。掩卷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粘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中,约得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富。”

(节选自《桥西杂记·读书法》)

(注释)①历城:地名,在山东省。②叶奕绳:人名。③札录:抄录。④务期:务必做到。⑤笥:盛饭食或衣服的竹器。⑥旷日:荒废时日。

下列选项中,与“乃朗诵十余遍”的“乃”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

A.重修岳阳楼  B.去后

C.入见        D.记之而去

(6)

性宽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上性节俭,勇尝文饰蜀铠,上见而不悦,戒之曰:“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长者。汝为储后,当以俭约为先,能奉承宗庙。吾昔日衣服,各留一物,时复观之以自警戒。恐汝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忘昔日之事,故赐汝以我旧所带刀一枚,并菹酱一合,汝昔作上士时常所食也。若存记前事,应知我心。”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勇:杨勇,隋文帝的太子。②上:隋文帝杨坚。③蜀铠:来自蜀地的铠甲。④储后: 储君,太子。⑤菹(zū)酱:酱菜。⑥上士:军衔,军士的最高一级。

能奉承宗庙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义项:(1)介词。①在;②至,到达;③对于;④以,用;⑤由于;⑥为,替;⑦表示比较,相当于“比”;⑧引出被动行为的施事者,相当于“被”;⑨从、自;向。

(2)连词。与,和。

(3)与“是”组成介宾词组,虚化为连词,表顺承。

(1)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__________

(2)所欲有甚生者(《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

(3)鹏之徙南冥也(《北冥有鱼》)__________

(4)骈死槽枥之间(《马说》)__________

(5)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6)

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节选自何薳《春渚纪闻》)

(注释)①薳(yuǎn):本文的作者何薳。

下列选项中,与“薳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 ”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

A.祗辱奴隶人之手              B.忠志之士忘身外者

C.如使人之所欲莫甚生          D.有亭翼然临泉上者

(7)

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道则未也。安步自佚,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节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方:处方,药房。②奉传:恭敬地传播。③刍豢(huàn):代指美味的肉食。④佚(yì):安逸,舒服。

下列选项中,与“蔬食有过于八珍 ”的“于”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然而道则未也  B.况才之过余者乎

C.是入朝见威王  D.车与肉犹存胸中

 

查看答案

义项:(1)介词。①因为;②从,在;③在……时候;④拿,用;⑤按照,依照;⑥依靠;⑦凭,靠,凭借……的身份;⑧跟,同。

(2)连词。①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可译为“用来”;②用在状语与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③表并列,有“并且”的意思;④表转折,有“但是”的意思;⑤表结果,有“因而”的意思;⑥表范围、时间等,可仍译作“以”。

(3)动词。认为。

(1)何战(《曹刿论战》)__________

(2)悉咨之(《出师表》)__________

(3)策之不其道(《马说》)__________

(4)不己悲(《岳阳楼记》)__________

(5)则凡可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6)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节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工之侨:人名。②太常:太常寺,官署名。③国工:一国中技艺特别高超的人。④诸:兼语词,之于。

下列选项中,与“易之以百金”的“以”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

A.生物之息相吹也  B.不疾也

C.衾拥覆  D.醒能述文者

(7)

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节选自欧阳修《朋党论》)

(注释)①暂相党引以为朋:暂时互相勾结而成为朋党。朋:朋党,指因志趣相同或利益相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团。②退:排斥,排除。

之修身__________

(8)

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节选自陶渊明《与子俨等疏》,有删改)

(注释)①俨(yǎn)、俟(sì)、份(bīn)、佚(yì)、佟(tónɡ):陶渊明的五个儿子。②忤:不相合。 ③僶俛(mǐn miǎn):勉力,努力。④辞世:辞去世俗事务,即辞官隐居。⑤孺仲:东汉人王霸,字孺仲。⑥二仲:求仲、羊仲。⑦莱妇:老莱子的妻子。

下列选项中,与“每以家弊”的“以”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

A.中有足乐者    B.先帝不臣卑鄙

C.其境过清      D.受命

 

查看答案

义项:(1)代词。①人称代词。你(们),你(们)的;②指示代词,此,这样。

(2)连词。①表并列,相当于“和”“与”“并且”;②表顺承,相当于“就”“才”“然后”;③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④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⑤表因果,相当于“因而,所以”;⑥表方式或状态,可不译。

(1)学时习之(《论语十二章》)__________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爱莲说》)__________

(3)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

(4)朝往(《醉翁亭记》)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5)

江上丈人者,楚人也。楚平王以费无忌之谗杀伍奢,奢子员亡,将奔吴。至江上,欲渡无舟,楚人购员甚急,自恐不脱。见丈人,得渡,因解所佩剑以与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不受,曰:“楚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皀,金千镒,吾尚不取,何用剑为?”不受别。莫知其谁。员至吴,为相,求丈人不能得,每食辄祭之。曰:“名可得闻不可得见,其唯江上丈人乎?”

(节选自《高士传》)

(注释)①丈人:对老年男人的敬称。②费无忌:春秋末年楚国佞臣。③伍奢:人名,楚平王时任太子太傅。④奢子员:伍奢的儿子,伍员即伍子胥。⑤执皀(ɡuī):楚国最高的爵位。 ⑥镒(yì):重量单位。

下列选项中,与“名可得闻而不可得见”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

A.言和色夷  B.楚人购员甚急

C.不受别  D.往来不绝者

(6)

太祖与侍臣论用人之道,谓之曰:“金石之有声,击之而后鸣;舟航之能运,操之而后动。 贤者之有才,用之后见。然人之才智,有长于彼而短于此者,若因其短而并弃其所长,则天下之才难矣。”

(节选自《典故纪闻》)

(注释)①太祖:明太祖朱元璋。

下列选项中,与“用之而后见”的“而”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

A.溪深鱼肥  B.一怒诸侯惧

C.吾十有五志于学  D.野芳发幽香

(7)

庭坚少孤,窘于衣食,又有弟妹婚嫁之责。虽蚤知从先生长者学问,偏亲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

(注释)①庭坚:黄庭坚,北宋诗人。②蚤:通“早”。③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 故称偏亲。④十三:十分之三。

偏亲白发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