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
义项:①真诚,诚心;②副词。确实,的确;③连词。如果,果真。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
(2)帝感其诚(《愚公移山》)__________
(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5)
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公鉴其诚,纳之。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①。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
(节选自沈起凤《谐铎·青衣捕盗》)
(注释)①针指:此处指缝纫、刺绣等针线活。
公鉴其诚__________
(6)
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释)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郞。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
诚能如是__________
(7)
山东盗起,帝遣中使①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②杜衍、郓州③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吴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②兖(yǎn)州:地名。③郓(yùn)州:地名。
盗诚无足虑者__________
(2019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种 花
①我在我妈门前种花。
②花的种子是我从网上拍来的。花十多块钱,就能买上一小把种子。我乱七八糟买了很多,上面标注的是,小野花。好,就它。因为野,好长,合我的性子。
③我妈听说我要种花,乐得眉开眼笑,一迭声答应,好啊好啊,家里有的是地方。她早早就把门前的一块地给收拾出来。那块地,原先长着蚕豆。蚕豆都开花了,眼看着结荚了,节俭了一辈子的我妈,却毫不吝啬地把它们全部拔掉。
④我携着我的花种子回家。我妈高兴,她屋里屋外不停来回转,一会儿找铁锹,把地再整一整。一会儿又去地里挑蔬菜,给我中午炒着吃,忙得一团糟。却在那“一团糟”里,透出无比的幸福来。她的嘴一直咧着,合不拢了。她说,你一到家,家里的门檐都变高了变亮堂了。
⑤这话说得我既开心又黯然,我们兄妹大了,各自有了家庭牵绊,难得回老家。家里只剩我妈我爸两个老人,暮气笼罩下,都是冷清。
⑥种子刚种下,我妈就给浇了一遍水。然后是天天向我汇报,门前地里的情形。有鸟来啄食,我妈又多了一项任务——赶鸟。整天忙得更不可开交了。
⑦一十八天后,种子们终于出芽了。我妈不时就跑去看一回,说,啊,那些小芽儿,像些小虫子在爬。我在心里面好笑着,这些小花儿,不单充实了我妈的日子,治愈了我妈的孤独和冷清,还让我妈学会用比喻句了。
⑧花儿们疯长起来,很快密密地长了一堆儿,你挤我我挤你的。原先的地方不够它们住了,我妈忙着给它们间种,把屋后也栽上了。花抽枝了,花打花苞了,这都是大事儿,我妈很细致地向我汇报。平时少言寡语的老太太,变得碎嘴起来,语调里,都带着笑。
⑨再一些天后,花终于开了,居然是漂亮的格桑花和波斯菊。红的,粉的,黄的,白的,不一而足。我妈的屋前屋后,像来了一群穿着鲜艳衣裳的幼童,整日里喧喧喳喳、跳跳蹦蹦,好不热闹。
⑩蝴蝶们也来了,恋恋地绕着花飞。我妈说,没魂的蝴蝶啊。她那是形容蝴蝶多。那景象我不用想,也知道是怎样的绚丽。我妈不会用“绚丽”这个词,我妈说,好看呢,好看呢。
⑪村里人没见过这些花,又好奇又羡慕,有事没事,爱转到我妈门前来看。孩子们更是日日频相顾。问我妈讨得几朵回去,开心得不得了。有人开始试探着问我妈讨要一些,回去栽种。我妈起初还吝啬着不肯给。我让她放心,这些花性子都泼,一长就是一大片的,只要想要的,都给。
⑫于是乎,我妈门前总有人去讨花。我回去,我妈告状似的说,烦死了。我看她说这话时,是多么口不对心,她脸上的笑容里,分明写着快乐。那种给予的快乐。
⑬今天我妈又告诉我,隔壁村子里的谁谁谁,也跑来问她要花种子。格桑花开过了,我妈专门弄了个罐儿,收藏这些花种子。那罐儿比金镯子还珍贵,她看得可紧的。
⑭我问我妈,给她了吗?老太太端起架子来,狡黠地笑,她来要了三回,我才只抓了一丁点儿给她,要的人多哩,我要省着点。她计划着明年,把门口的路边,也都给种起来。
⑮我笑她,那不是谁都可以采了吗?我妈被我点破了心事,她嘿嘿两声,讪讪笑着,有些不好意思。
⑯我很高兴,我随手丢下的一把花种子,能让我妈的晚年,浸在花开的缤纷里。我更高兴的是,一个村庄,不,更多的村庄,都将因这一把花种子,而花开沸沸。
(作者:丁立梅)
1.梳理妈妈种花的几个主要阶段和事件,根据提示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种子刚种下,(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妈妈)忙着间种,在屋后栽。
③再一些天后,花开了,(妈妈)______________。
2.文章多次写到妈妈的“笑”,她的“笑”包含哪些深意?
3.第④段加点的词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文中哪些语句与第⑪段画线句“这些花性子都泼”前后照应,请找出来。
(拓展提升)
5.“种花”这一标题含义丰富,说出你的理解。
6.读者对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说法不一,请结合文章内容任选一个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2018聊城)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青衣
胡 玲
①原本宁静的村庄突然热闹了,乡亲们雀跃着欢呼着,纷纷奔走相告:今晚李大户家请柳月如来唱戏。
②说起柳月如,在当地可谓声名赫赫,她是县剧团的名角,能听她唱戏,一睹她的风采,是很多人的梦想。
③日落黄昏,乡亲们潮水般涌向李大户家,青莲好奇地跟在人群后。李大户家院里,灯火通明,高高的戏台前挤满了人,他们昂着头,瞪着眼,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柳月如出场。青莲猫起身子,铆着劲儿朝前钻,像一尾滑溜的小鱼儿,钻到了人群最前面。
④锣鼓铿锵,乐声四起,柳月如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身姿婀娜,莲步轻移,宛如踩在云端的仙女。喧闹的人群瞬间寂静。柳月如眼波流转,一跷兰花指,一抖水袖,行云流水,灵动自如。柳月如轻启朱唇,黄鹂一样清脆婉转的声音脱口而出。人们看呆了,听痴了,像木头人立在当地。青莲尚小,看不懂剧情,听不懂戏文,可柳月如仿佛带着一股子魔力,深深诱惑着青莲,让青莲的目光无法从她身上移走。她哭,青莲跟着哭;她笑,青莲也笑。
⑤戏散,柳月如谢幕退下,乡亲们依依不舍地离去。青莲不走,她悄悄来到后台。
⑥柳月如对镜卸妆,从镜子里看到了身后的青莲。小丫头,怎么还不回家?青莲紧盯柳月如,紧闭双唇不语。柳月如回头,上上下下打量着青莲,见青莲面容清秀,身形纤细,眼神里有股子坚毅倔强劲儿,说,真是个唱青衣的好坯子。可不管柳月如说什么,青莲就是不说话。最后,柳月如问,愿意跟我学戏吗?青莲终于开口,愿意,我要唱戏,像你一样。
⑦青莲跟着柳月如学戏,大家都说青莲家祖坟冒青烟了,要知道,柳月如不轻易收徒的。柳月如对青莲很严,唱念做打,手把手教青莲,青莲学得稍有不佳,必然受罚。名师出高徒,十年勤学苦练,青莲成了剧团最出色的青衣。她扮相清丽端庄,音色清澈圆润,表演细腻庄重,秦香莲、白素贞、王宝钏,所有青衣角色被她演绎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⑧不知从何时起,看戏的人少了。台上,青莲卖力表演;台下,看客寥寥无几。青莲的满腔激情,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消散。
⑨一天,一个打扮时尚的男人来剧团找青莲。青莲小姐,我们公司正在包装歌星,以你的形象和唱功,绝对能够火,你可有兴趣?青莲想也没想,说,我没兴趣!男人说,传统戏在本地已经没市场了,现在还有谁看戏?说着,男人把一张名片放在桌上。青莲小姐,走阳关大道,还是在一棵歪脖树上吊死,由你自己决定。说完,男人离开了。
那天,男人的话不断在青莲脑子里回荡,令她坐立难安。她去找柳月如。师傅,有人说我可以做歌星。柳月如说,咱们是唱戏之人,并非戏子。青莲说,没人爱看戏了,我想另寻出路。柳月如说,即使台下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唱下去。青莲脱下戏服,说,不,我再也不唱独角戏了。 柳月如说,你出了剧团,咱们的师徒缘分也就尽了。青莲含着泪,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剧团的大门。
⑪青莲果然火了,唱歌、走穴、商演,她春风得意。热闹精彩的生活,使她早就淡忘了剧团和柳月如。
⑫五年后的一天,青莲和老板在咖啡厅商谈演出事宜,青莲去得早,点了杯咖啡喝起来。不远处,有几个年轻人望着她窃窃私语。 作为明星,她早已习惯了人们对她的关注和议论。看,那不是歌星青莲吗?她唱歌挺好听的。听说她以前是唱青衣的。她的唱功、动作、神态都有传统戏的影子。原来她以前是唱戏的啊,怪不得她唱歌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他们的话飘进青莲耳朵里。
⑬老板来了。 青莲说,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你,你当初为什么觉得我能唱出来?老板一笑,因为你有戏剧底子,唱得有特色,要不然,你怎么会红?要知道,现在会唱歌的人一抓一大把。青莲内心如同被投进一块大石头,波涛汹涌。
⑭晚上,青莲做了一个梦。梦里,柳月如和青莲唱《白蛇传》,柳月如演白蛇,青莲反串法海,两人对打起来,青莲一剑刺穿了柳月如的胸膛,柳月如倒在戏台上,鲜血染红了她的白衣。青莲从梦中惊醒。
⑮第二天,青莲取消所有活动,赶到县剧团,却发现大门紧闭,向周围人打听,才知道,剧团生意冷清,半年前已经倒闭了。
⑯青莲找到柳月如家里,看到的是柳月如的灵位。守灵的老太太说,我是月如的表姑,你是青莲吧? 青莲一惊,你怎么知道?老太太说,月如说过,你迟早会来的。青莲问,师傅怎么走了?老太太说道:月如是个戏痴啊,爱戏的人越来越少,懂戏的人越来越少,她整日郁郁寡欢,剧团倒闭后,她大病一场。昨晚,她走了。临终前,她叮嘱我把一样东西交给你。说着,老太太拿出一个盒子递给青莲。青莲打开,是一套青衣的戏服,正是她初次看师傅唱戏时穿的那套。
⑰师傅!青莲怆然泪下,跪倒在柳月如灵前。
⑱没多久,县剧团重新开张。剧团的老板不是别人,正是青莲。锣鼓铿锵,乐声四起,青莲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
1.小说围绕青莲写了哪几件事?
2.简析第④段和第⑯段画线句子在塑造柳月如形象中的作用。
3.赏析第⑬段画线句子。
4.简述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5.小说以“大青衣”为题好在哪里?
6.在戏曲文化进校园的今天,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
(拓展提升)
7.(原创)分析第⑭段加点词语的含义。
(2019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烟火里的疼爱
①那日回到家时,天色已晚,舟车劳顿的我很是萎靡,原想吃点水泡饭得了,洗洗便睡。
②母亲不同意,她说知道我要回来,中午就买好了饺子皮,下午开始剁肉做馅儿,晚上包好了就可以吃上热乎乎的饺子,空着肚子的人哪能睡一场好觉?于是,她让我歇着,自己开始忙活。
③虽然一身倦意,但我看着母亲端来饺子馅儿,拿出圆筛子,摊开了饺子皮,熟练无声地包起饺子,便不好再阻止。灶台边放着的花茶,是我过年时带回家给她泡着喝的,常听她说受凉嗓子疼,想着花茶可以润喉滋脾。我过去打开一看,还有很多包,只有一包是撕开了口的,我问母亲:“怎么没泡呢?”
④母亲抬头望了我一眼,便继续低头包着饺子,“我喝不惯这个,喝白开水就行了,冲茶多麻烦啊。”“那包饺子不麻烦吗?白开水泡点饭不是更省事吗?”我有些不依不饶。
⑤母亲回道:“你回来了做什么都不麻烦,我一个人哪怕是喝茶都觉得费工夫。”我没有答话,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回应她这种觉得理所当然的疼爱,我是既心暖又心疼。
⑥我知道,平日母亲一人在家的时候,若不是过节祭祀的日子,很少煮肉烧鱼,常常是炒点自家种的蔬菜,烧一个汤,将就一日三餐。耗费时间精力的,如包饺子、擀面、烙饼这类,她更是不愿意忙的。
⑦可我回来了,她必然是要大肆在油烟里做各种吃食,从不怕麻烦。
⑧回到家的第二个晚上,她捧出田里留的最老的南瓜,切开,去除掉黄澄澄的囊,打算烙南瓜饼。她笑意浓浓,一边拍着南瓜,一边说道:“南瓜越老越香,特意给你留着,我做南瓜饼的手艺可是从你外婆那里传下来的。”听她得意的语气,我真觉得她好像一个等着被夸的孩子。然而我知道的是,做南瓜饼耗时费力,光站在灶台边一个个煎就需要一两个小时。
⑨母亲愿意用整晚的时光为我做南瓜饼,她说,每次吃都会想起外婆,每次做出来都会想,味道是否和外婆曾经为她做的一样。我知道,她是想我以后吃到南瓜饼时会想到她,吃不到时也会深深想念,她想将她做的味道烙进我的生命里,令我念念不忘。
⑩我看着母亲用不锈钢的勺子一点点将南瓜肉刮下来,那逐渐堆砌的南瓜肉儿卷着边,在瓷盆里很精致,仿佛是艺术品。再把鸡蛋打在南瓜肉里,放上切好的一堆碎葱,撒上盐,倒上豆油,添点儿味精。这时去看瓷盆里的南瓜,大片的黄配上新鲜的绿,没有被破坏的鸡蛋就像娃娃一样躺在上面,单单去看,我就觉得世界的幸福应该都汇聚在这里了。
⑪母亲让我起火热锅,她则将面粉散落在南瓜肉里,和配料搅拌在一起。“我们一会儿就可以尝到香喷喷的南瓜饼了,明天中秋节,还可以盛两个放在盘子里祭月亮……”母亲站在灶边等着锅热,往窗外看着那轮已经渐圆的月亮,这个中秋她不再是独自一人,应该会挺开心吧。
⑫我享受这样的时刻,母亲在锅边用勺子一个个烙着南瓜饼,锅里的南瓜裹着面粉一点点变得金黄,散发出沁人的香,她的脸上有着满足的笑容,说着一些寻常话。我添着柴火,时不时跑到她身边,眼馋着锅里的南瓜饼,嗅一鼻子的南瓜香,体会着油烟里她的快乐。
⑬待第一锅的南瓜饼熟了出锅,母亲会放在窗边让风吹凉一会儿,然后用筷子夹一块让我张嘴尝。她常说,“孩子无论多大,在父母眼里始终是孩子”,所以我就真像一个孩子接受着她的宠溺。母亲做的南瓜饼里,有着整个秋天的味道,带着烟火里的深情,无声无息就入了生命里。
⑭月亮已经升至树梢,皎洁圆润,安静地照着屋内的我们,村子里一片宁静而清凉。满满一盆的南瓜饼在屋内散发着清香,我们边烙边吃,早就吃不下了。全部烙好后,母亲收拾碗筷,洗刷锅盆,这才发现刮南瓜肉的时候太过用力,手指肚上都划出了小口子,沾水后隐隐作痛。
⑮我说:“吹吹吧,给你贴上创可贴,怎么那么不小心呢?”母亲憨憨地笑着,说:“忙着做好吃的,一点儿都没觉得。你回来了我就高兴,一点儿都不疼。”她身上满满的南瓜香,还有岁月静好的味道,一并让回家的我感到心安。
⑯母亲在,家才是我日夜思念的地方,她做的所有饭菜,今生难忘。我会永远记得母亲在烟火里给我的疼爱,带着温暖走过日后的岁月。
(《知识窗》2018年6期)
1.“母亲在烟火里给我的疼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第⑭段画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月亮已经升至树梢,皎洁圆润,安静地照着屋内的我们,村子里一片宁静而清凉。
3.文章写的是母亲,为什么却多次提到了外婆?
4.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主旨,试着写出两个方面。
(拓展提升)
5.分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可我回来了,她必然是要大肆在油烟里做各种吃食,从不怕麻烦。
6.结合选文内容,概括出母亲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2018荆州)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堂语文课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儿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甘可想而知。
③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要讲的课文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即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文字的美感与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来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于是我们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觉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⑦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⑧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的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的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一趟。
⑨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只是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9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⑩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扇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扇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
⑪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⑫但那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
(作者:曾颖,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小说分两个部分写黄老师的课,请分别概括其特点。
平时的课: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课: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两个句子特别有趣味,请选择一句简要赏析。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
②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3.如果对第⑨段作如下批注,请摘录出与之对应的句子。
①写出了黄老师的不安:____________。
②看得出黄老师的不甘: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你觉得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5.下面是小说结尾删减的一段,请结合对小说的理解,接着写几句。
我的同学里,多年以后,他们有人成了央视主持,有的成了书法家或画家,还有的成了公务员、商人或工人,不管当下在做什么,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6.(原创)当学校要取消语文课时,学生们为什么纷纷挽留语文课,挽留黄老师?
(2014河南)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看自行车的女人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不过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竟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⑨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竟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⑪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品读第③段和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第③段:
第⑥段:
3.本文表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⑦段为例进行分析。
4.从全文看,“我”为什么想为“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