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门边有个位置 每次纯净水送过来,这位师傅都匆匆忙忙。在门外...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门边有个位置

每次纯净水送过来,这位师傅都匆匆忙忙。在门外脱下鞋子,穿着袜子,绕过过道,进客厅,再到饮水机旁边。我让他穿上拖鞋,他说,没时间,再说地板上很干净。

一次,我请他抽支烟,坐一会儿。他感激地冲我笑笑,他说他下岗了,到纯净水公司承包了我们这个小区送纯净水的业务。生活还过得去,就是忙,就是累。我说:“我们都是在苦弱中挣扎,只不过用不同的方式。”他听了,得到安慰似地笑笑。

星期天,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位师傅扛着水进来。儿子用手扇着鼻子,“嗯,有一股气味。”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这小子不肯罢休:“你没闻到啊?一股浓烈的气味。”

怒火中烧,我伸手就打。不料,这小子揭竿而起:“打我干吗?就是臭,臭脚臭袜子的臭。”我一下子呆住了,尴尬地止住了手。但心里还存着侥幸,希望走到门边的师傅没注意也没听见。可是,他站住了,扭过头来,满脸通红,歉疚地说:“别怪孩子,都是我没注意。”

夜里,我跟孩子说:“儿子,这次我真的不能原谅你,这位送纯净水的师傅,也有一个和你一般大的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他将一桶水送到这里,爬上五楼,一桶水只赚一块钱,流了多少汗?”儿子很委屈,“我只说臭,又没说其他的,你却要打我?”许多事,许多心情,他这个年龄,显然不懂。

再来的时候,这位师傅不再是脱了鞋径直走进来,他在门外窸窸窣窣弄了好长时间。进了客厅——脚上套了两只绿色的、类似塑料袋的鞋套。一种无法言说的尴尬,在彼此间心照不宣。我劝他无须这样细心,他笑一笑,“服务总是讲究质量的。”然后匆匆地干活,匆匆地走。那双绿色的鞋套,一直让我不安。

门边有个位置!坐在沙发上抽烟,我忽然产生灵感。于是,和儿子把饮水机安置到这个地方。这样不要套什么鞋套,站在门槛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一次次地来,他好像没有在意饮水机位置的变化。我不希望他体察到我的用心,这点小小的方便,还需要别人在意么?

几天前,我在小区散步。楼上的一位老人喊住了我,打量了我好半天,“好人!”一声惊叹吓了我一跳,“为什么啊?大爷!”老人说:“送水的那位师傅见人就讲,你为了让他方便,把饮水机移到门边,让家里人进门出门都不方便。”我脸一红,那点微不足道的方便,竟然被郑重地提起。

老人说:“谁家的门边没有位置?再小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

1.从全文看,题目中的“位置”既指_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分析“我”和“送水师傅”分别是怎样的人?

3.文章结尾两段,为什么要写老人的话?

4.读罢全文,作为与文中“儿子”同龄的你,想对文中的“儿子”说点什么?

 

1. 示例:饮水机摆放的位置; 心中的位置 2.示例:“我”:善解人意,默默帮助别人,不求感谢。送水师傅:是一个默默工作、追求服务质量的人,也是一个为他人着想,生活辛苦但懂得感激的人。 3.示例:既是侧面烘托我的善解人意,默默助人,也是通过老人的话点明中心,突出主题 4.围绕“多为别人着想,理解他人等”谈即可。 【解析】 1. 本题考查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解答时不能只看词语的字面意思,要把词语放在文中,紧密联系语境来理解。题目中的“位置”有两层含义,表层含义从第7段“门边有个位置!坐在沙发上抽烟,我忽然产生灵感。于是,和儿子把饮水机安置到这个地方”分析,是家里门边摆放饮水机的位置;深层含义从第9段“老人说:‘谁家的门边没有位置?再小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分析,是心里有别人的位置。 2.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作答时可以从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叙述的事件和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我”:从第2段“我们都是在苦弱中挣扎,只不过用不同的方式”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从第3段“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写出“我”怕儿子说话太随便伤害了送水工、想用不引人注意的方式提醒儿子的心理,表明“我”是一个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的人;从第7段“门边有个位置!坐在沙发上抽烟,我忽然产生灵感。于是,和儿子把饮水机安置到这个地方。这样不要套什么鞋套,站在门槛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看出“我”为了方便送水工,把饮水机换到门边,说明“我”是一个帮助别人的人;从第7段“我不希望他体察到我的用心,这点小小的方便,还需要别人在意么”看出,我方便送水工并不求他感谢。 送水师傅:从第1段“每次纯净水送过来,这位师傅都匆匆忙忙。在门外脱下鞋子,穿着袜子,绕过过道,进客厅,再到饮水机旁边”可以看出送水师傅是一个默默工作而且非常辛苦的人;从第6段“再来的时候,这位师傅不再是脱了鞋径直走进来,他在门外窸窸窣窣弄了好长时间。进了客厅——脚上套了两只绿色的、类似塑料袋的鞋套”可以看出送水师傅是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从第6段“他笑一笑,‘服务总是讲究质量的’”可以看出送水师傅是一个追求服务质量的人;第8段“老人说:‘送水的那位师傅见人就讲,你为了让他方便,把饮水机移到门边,让家里人进门出门都不方便’”,借老人的口说明送水师傅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据此分析,概括要点即可。 3.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 从第8段“老人说:‘送水的那位师傅见人就讲,你为了让他方便,把饮水机移到门边,让家里人进门出门都不方便。’我脸一红,那点微不足道的方便,竟然被郑重地提起”分析,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烘托我的善解人意,默默助人的品质;从第9段“老人说:‘谁家的门边没有位置?再小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分析,借老人的话点明了中心——你心里有别人的位置,别人也会把你放在心上。 4.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此题为劝说类题目,要求措辞礼貌、婉转;语言流畅、生动。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解答此题围绕“多为别人着想,理解他人等”谈即可。 示例:送水的叔叔为了我们能喝到水,每天扛着水桶爬上爬下,真的很辛苦,赚钱也不多。我们年龄小,可能体会不深,但我们人人应该有一颗体察别人难处的同情心,不是吗?我们不应该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做事情吗?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人,请记住,我们不能再用苛刻的语言伤人心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却话巴山夜雨时”中“话”的意思是:______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通过写实,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3.近体诗一般要避免字面重复,但本诗中“期”和“巴山夜雨”均重复出现。请你简要谈谈这种有意重复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本文出自北宋_______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____________》。

2.解释下句中加点的词。

(1)即刮目相待______

(2)及鲁肃寻阳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抗疫期间,在我们身边有无数默默奉献的逆行者,他们负重前行,守护着我们的家园,守护着岁月静好。请结合你的见闻感悟,补写下面的对联。

上联:负重前行担道义;

下联: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己亥杂诗>其五》一诗中,龚自珍表达自己虽辞官,但依然关心国家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表现边关战场战斗艰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文中,统领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欣赏是一种学习,一种感悟,一种特别的收获。欣赏一封短短的家书,会令你想起故乡的亲切与温新;欣赏一个浅浅的微笑,会让你忘却生活的无奈和愁苦;                ;欣赏一束淡淡的康乃馨,会让你享受生命的清雅和yōu扬……

(1)根据拼音“yōu”,填写汉字:_______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______改为_______

(3)朗读有节奏,就是指语速的快慢变化。“一种学习,一种感悟,一种特别的收获”一句,朗读时速度要:________

A、语速不变     B、语速逐渐放慢        C、语速逐渐加快 

(4)“无奈和愁苦”是_________短语。

(5)请联系语境,在横线处仿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