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目:还有多少________可以重来 提示: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行文。 要求...

题目:还有多少________可以重来

提示: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行文。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不少于600字。

 

范文 还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十年前,我仅仅六岁,刚刚记事,那时我只知道,我是姥爷最疼爱的孩子。十年后,念起还在病房里的姥爷,我坐在电脑桌旁,写下了这篇文章《还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还记得,那时,姥爷的工作是赶马车,每天用马车起早贪黑地拉货,至于是什么,由于时间的流逝,我早已忘记。不过我知道,一件厚厚的绿大衣里面总是裹着我爱吃的食物,一件厚厚的绿大衣里裹着我儿时的希望。 姥爷每次拉车回来,都会从我家接着我,那时的我坐在姥爷身后,不怕马会伤害我,所以尽情地享受着夕阳带给我的欢乐,幻想着绿大衣里又会有什么好吃的东西。 记得非常清楚,我最喜欢冬天,因为冬天的街上会有卖烤红薯的小贩,每次经过,姥爷都会回头冲我笑笑,示意我要不要,我就会大叫:姥爷我要!他便会停下马车,去给我买两块热乎乎的烤红薯。然后裹到绿大衣里,我则笑嘻嘻地依偎在姥爷身后,那种幸福,是之后我从未体会到的。 我爱吃绿大衣里的各种小吃,却从未对姥爷说过谢谢。 妈妈说:姥爷舍不得吃的东西,都给你吃了,将来你要好好对他啊。每每于此时,我便跑到姥爷身旁,笑眯眯地说:姥爷,你老了,我养你!姥爷笑了,笑得眼眶里充满了亮晶晶的东西,我知道,那分明是泪水! 后来,妈妈和小姨渐渐地有了收入,姥爷也就不再赶马车,而是呆在家里,安享晚年。不过,自从上了初中,面对更加沉重的学业负担,去姥爷家的次数越来越少,顶多是去送些吃的,也是来匆匆去也匆匆,打个招呼便骑车而去。姥爷知道我忙,每次去,都会给我准备好各种好吃的,小姨买的吃的,他也会舍不得吃留给我。 上次姥爷因病住院时,我正在忙七年级的期末考试,在院的一个多月,我都没有去医院,上个月姥爷旧病复发,又一次住进了医院,妈妈爸爸和小姨轮流去医院照顾姥爷。上星期,我放假回家问妈妈姥爷的病情怎么样了。妈妈摇摇头,刚做完手术,情况不是很好。我便对妈妈说,明天晚上我跟爸爸一起去接你,顺便看看姥爷!妈妈点点头。 带着雨落的下午,我去医院,心情真的很复杂,不知是淅淅沥沥的雨还是病房那阴沉沉的环境影响了心情,一丝伤感涌上心头。 有些事,错过了就是永远;有些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我不想忽略任何爱,哪怕已经成为过去,我不想忽略任何爱,哪怕只是短短的时间,因为毕竟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解析】 半命题作文。“还有多少____可以重来”其实质是“没有多少 可以重来”,表明过去了就不再回来,有浓郁的追忆意味。在横线上可以填:爱、岁月、青春、故事、梦想、机会、友情等,表示对这些内容的思考与怀念。从主题上看,既然是惋惜不能重来,那就是赞美这不能重来的美好,这是对将要逝去的或已经逝去的美好的挽歌,有深深的留恋与抒情;从选材上看,可以选的美好很多,可以是各种情义、各种情怀、各种美好的生活元素,适合从自己的生活素材库中取一段岁月,进行描绘赞美抒情,写出一篇记叙文。也可以对人类对自然的某段历史进行感慨,如歌颂大汉朝的豪迈、唐诗的浪漫、三藏取经的执著、建设新中国时艰苦奋斗等,写成一篇文采飞扬的散文或议论文;从表达上看,本文以叙述抒情为主,或者叙述后抒情或者边叙述边抒情,很考验抒情功底。为了让抒情能真,叙述要细,刻画出比较唯美的一面。虽以抒情为主,但一定要进行议论,点出其中的进行哲理性思考的一面:时光无情,美好也不长久,要接受,要学会珍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目:心中的灯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2020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时期,席卷而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在突如其来的考验面前,每个人都是抗击疫情链条上的一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狙击战”里,医生、护士、军人等抗疫卫士们冲在第一线,无人缺席;教师、工人、志愿者等普通劳动者都默默肩负起责任,负重前行……

(材料一) 

关于中国抗疫的对联

“关门谢客,不来不往非无礼;灭疫除灾,封路封楼是有情。”

“共抗疫魔,爱心护得三春景;同担使命,举国拧成一股绳。”

(材料二)

2020年6月19日,国内外疫情情况统计表

 

国内

国外

累计确诊人数

84940

8498921

现有确诊人数

346

3596880

累计治愈人数

79949

4450262

累计死亡人数

4645

451779

 

(材料三)

2020年6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讲话的主题是:“团结合作是抗击疫情最有力的武器”。

习近平主席的这一主张,得到与会非方领导人的高度赞赏,也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对疫情,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凌驾于人。只有相互尊重、团结合作,人类才能最终战胜病毒。

(1)依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关于我们祖国的哪些结论?请列举出两条。

(2)请结合材料,写一段“倡导大家抗击疫情需要常态化”的宣传文稿,警示大家要冷静思考这场灾难,转变思想,还地球真正的和谐美好。(要观点明确,语言精练,12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A、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B、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C、人生之中,不如意的时候往往占大多数,此时心中的苦闷该如何排解,是任由郁闷的心情侵蚀自己的生活,还是用更积极的态度来面对。

D、一位纯洁、正直、真诚和灵魂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芒不能永远湮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1.以上语段均选自《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__的信。

2.请联系后边相关语段的内容,说说语段A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3.你还阅读过和书信有关的其它作品吗?请写出其中一部的书名和作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旱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板,电板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1.文章中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中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燕子

周晓枫

①四月里来了插秧的神,他种下明亮的雨水。飞快的燕子一掠而过——又是谁在挥动这把收割的黑亮镰刀?

②穿黑衣的燕子是害虫的捕快,它们保持着良好的战绩。在农家,谁的檐下筑有燕巢,被看作一件吉祥的事,这意味着他们的慈善取得了燕子的好感和信任。当然这仅是针对家燕的宽容政策,因其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金丝燕可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它们吞下苔藓、海藻,和着唾液制成的燕窝,据说具有祛痰止咳、养颜生津的疗效。极高的经济价值给燕子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每到繁殖季节,采摘燕窝的人们纷纷攀附在岩壁上,掠走燕子的家园。大部分繁殖的燕子还会重建它们的巢,大部分贪婪的手还会再次伸来。周而复始,精疲力尽的燕子已没有足够的唾液,最后它咳出鲜血来建造最后的巢,这就是价格昂贵的血燕窝。采摘者当然不会放弃这血凝的建筑,无人顾及那些摔死在岩底的无辜小燕和悲愤、劳累而至死的老燕。调补身体的人从来不去想,一个燕窝往往意味着发生在燕子全家的惨案。

③躲过重重的干扰和考验,幸存的燕子终于成为飞禽中的佼佼者。有一种刺尾雨燕,飞行时最高时速可达300公里。还有的雨燕,能在空中飞行长达三年之久,觅食和休息都在空中进行。这是出自对于飞行几近疯狂的热爱。再胆怯的鸟儿也不至于不敢在荒凉之地歇脚一刻,只有强烈的热爱才能解释它数年的不息。就像溜冰运动员,燕子快速的飞行曲线充满了几何意义的美感。米什莱曾称燕子为“空中王后”,他强调,为了成为最优秀的飞行专家,燕子作出了重大牺牲。雨燕的双翅特别发达,但它的足部几乎完全萎缩,失去了奔跑和蹦跳的能力,只能在地面上勉强地爬上几步。身体几乎残疾的燕子,创造了一幕伟大的悲剧。

④我看到通往完美的路径从来不是闪光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危险与黑暗,充满了必然的苦痛与牺牲。

⑤许多科学家穿越真理的巅峰,却丧失基本的生活技能;艺术家掌握了高超的手法,却不能胜任最简单的生计——其实,这中间包含着人生最严肃的内容。为了绝对化的理想,他们付出非凡而辛酸的努力。这是生命的豪赌啊,这是对真理的全部捐献。我知道一位热爱芭蕾的小姑娘,为了实现梦想,她付出了超常的努力,几乎在残酷中压迫自己,以至于这种追求已失去了任何快乐的表貌。她曾为芭蕾多次受伤,但她现在再也不会受伤了,因为最后一次,她造成了致命的骨质损坏,再也无法在舞台上打开花瓣一样的衣裙。生命的残酷在于,往往不能按正比把辉煌交给努力。在那条道路上,有人达到,有人负伤,有人死去,但所有的人都在说明:牺牲是前提,是先决与必备条件——正如燕子所付出的巨大身体代价。但正是在苦难与残酷中所展现的执着里,燕子体验着至深的生命狂喜。

⑥燕子身上凝聚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人类抄袭燕子的服装式样,制成名为燕尾服的西式晚礼服。这在燕子只是件平常的生活装、工作服,而在人类那里,只是在某些正式、隆重的场合才穿,仿佛隐蔽委婉地表示着对燕子的敬意。

1.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还会”“当然”“从来”等,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2.联系上下文,具体写出第④段文字在结构上的作用。

3.第5段中说“其实,这中间包含着人生最严肃的内容”这里“最严肃的内容”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4.联系全文回答,“燕子身上凝聚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