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目光里的松阳 彭程 ①“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诗人王...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目光里的松阳

彭程

①“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诗人王维的诗句给深藏在浙西南群山中的松阳注入了一种悠久厚重的历史感。僻远的地理位置,让松阳有幸保存下众多的古村落,也保存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②这里,蓝天白云是天空的常态,缭绕的云雾是山中的常客;溪水澄碧清亮,茶园舒缓开阔,桂花浓香飘逸。行走于山水间,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水墨长卷中。更为可贵的是,这巨幅山水画中,保留了一百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这些山水环绕、林木蓊郁的村落,依据地形的不同,或倚靠青山,或襟带绿水,或俯瞰幽谷,散布在县境各处。

③来到村头,或者是一道溪流,溪水汩汩有声,清净见底;或者有一棵甚至几棵高大粗壮的古树,伸展的树冠遮住了一大片地面。再向里走,街巷里大青石铺就的石径弯曲幽深,石径的边沿和墙脚交界处,覆盖着一层湿滑的绿苔;街巷两侧布着宗祠、水井、水槽、晒谷坛……这些在别处早已经消亡的典型的农村建筑和器具,仿佛一位位耄耋老者,虽历经沧桑却安然无恙。随意推开一扇老旧的门板,走进一座老宅,都会看到曲折的廊道、萦回的天井,地面的方砖大半已经龟裂,纹路纷乱;房屋里外上下,石雕、木雕或彩绘到处可见,构图生动,笔法细腻,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④古村落弥漫着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同时,在种种美的样貌形态背后,还有丰厚的蕴含。石雕、木雕和彩绘,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或传统典籍,八仙过海、岁寒三友、松下问童子、鲤鱼跳龙门……有祝祷的寓意,有教化的作用;“耕读传家”被刻写在无数古宅老院的匾额上,并扩展成“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镌刻于楹柱上,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受到熏陶。杨家堂村是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后裔聚居地,文风昌盛,绵延不衰,这不能不说是先人的文魂引领的结果。古村落中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价值,滋润着一代代人的灵魂。

⑤仿佛是上天的特意安排,在遥远宁静的群山之间,安放一种古朴传统的美好,让人们真切地领悟到什么才是诗意的生存。今天,这里的人们也没有辜负上苍的厚爱。

⑥西屏街是一条明清老街,长约两公里,青石板的街路两旁,鳞次栉比地排列着下店上宅式的几十家二层木结构店铺。通过设施改建,西屏街既提高了居住舒适度,又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当年的样子,堪称街区“活态传承”的样本,位于半山腰处的平田村,在古村落改造中强调“原真性保护”,二十八幢老屋被改建成不同档次的民宿,以品位不俗、知名度高吸引着大批的游客。

⑦但是,现代化浪潮席卷之处,一应城市乡村都无所遁逃这样的古村落在不少地方或者被拆除,或者住户被迁走,只留下徒有古老外壳、毫无人气的所谓的旅游项目。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相形之下,这里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活方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便愈发显得可贵。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阅读第③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顺序

景物

村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石径、宗祠、水槽等建筑和器具

老宅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丰厚的蕴含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3.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

4.作者通过目光里的松阳,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1. 溪流、古树 街巷 廊道、天井、方砖、雕刻、彩绘等 2.①雕刻、彩绘等内容的教化作用;②匾额、楹联语句的熏陶作用;③先人文魂的引领作用。 3.主语部分三个短语构成排比,增强语势,表意丰富;②把“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喻为“无形的网”,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4.①古村落既有美学价值,又有文化价值,要注意保护,不能一拆了之;②古村落保护要注重人文关怀,考虑人居环境;③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存方式、浓郁的人文气息,在现代社会弥足珍贵。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文章脉络的梳理。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如①空的答案可筛选第③自然段“或者是一道溪流,溪水汩汩有声,清净见底;或者有一棵甚至几棵高大粗壮的古树”的“溪流”“古树”。②空可抓住第③自然段的“街巷两侧分布着宗祠、水井、水槽、晒谷坛”一句,即可得出答案为“街巷”。最后一空结合“走进一座老宅,都会看到曲折的廊道、萦回的天井,地面的方砖大半已经龟裂,纹路纷乱;房屋里外上下,石雕、木雕或彩绘到处可见,构图生动,笔法细腻,堪称精美的艺术品。”可筛选出:廊道、天井、方砖、雕刻、彩绘等。 2. 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此题也不例外。如可提取第④段的“石雕、木雕和彩绘,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或传统典籍……有祝祷的寓意,有教化的作用”“古宅老院的匾额上……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杨家堂村是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后裔聚居地,文风昌盛,绵延不衰,这不能不说是先人的文魂引领的结果”分析作答。 3.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句子具体内容分析句子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句子“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为排比,“……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是比喻。前者的作用增强语势,表意丰富。后者的作用是形象生动刻画描写对象。答题时从这两种修辞手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4. 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把握。考查对文章要点的概括。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如可提取第④段“古村落弥漫着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同时,在种种美的样貌形态背后,还有丰厚的蕴含”,第⑤段“在遥远宁静的群山之间,安放一种古朴传统的美好,让人们真切地领悟到什么才是诗意的生存”,第⑦段“这里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活方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便愈发显得可贵”等句进行分析,即可概括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请你参与“寻和之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古代有许多“以和为贵”的故事,请列举两例。

(2)请你创作两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要求形式新颖,朗朗上口。

(3)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和”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相合,和顺),和乐且耽(非常喜欢);宜而室家,乐尔妻帑(,儿女)。”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中庸》)

②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顺。

(《论语•季氏》)

③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捕鱼的网)不如洿(,低洼的地方)池,鱼鳘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同志们,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在冬天来临以前,从车站到伐木场修筑一条轻便铁路,全长超过7公里。而要完成这项工程,我们需要 350个工人和两个工程师。共青团员们已经在仓库里找到了足够的铁轨和7个火车头。但是,那儿只有一所破房子,以前是个学校,工人们根本没有地方住,所有人员只能分批派去,两个星期轮换一次,时间长是挺不住的。阿基姆,咱们先把共青团员调上去怎么样? ”他没有等回答,又接着说,“共青团要把能派的人都派去。这是一件异常艰巨的任务,但是只要跟同志们讲清楚,这是为了拯救全城和铁路,他们一定会好好干的。”

(1)该语段出自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段话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______(人名)遇事沉着、有主见、雷厉风行的性格特征。

(2)请你简述这个人物对保尔•柯察金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挥手自兹去, 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2)《大道之行也》中体现“大同”社会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自己身处穷困之境,却依然心忧天下寒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以言志,歌以咏怀。苏轼被贬黄州,于是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自己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陆游在仕途上屡遭排斥,于是在《卜算子•咏梅》中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正是他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

 

查看答案

把下面这句话还原到文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句子:因为我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使未来的道路走得更稳,要远。

文段:①青春,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②一次考试上的失误.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失败。③那只是生活对我们的一次磨炼,淬火后的精钢将会更加坚强。④有朝一日,我们会发现,曲折的人生更值得回味

A. ①句后    B. ②句后    C. ③句后    D. ④句后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       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       ,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        。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A. 高雅  淡然  平静    B. 高贵  淡泊  平静

C. 高贵  淡然  平和    D. 高雅  淡泊  平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